香港印象 令人驚嘆的香港二手書店

2021-02-19 港漂圈

香港的二手書店除了賣的書便宜,大多有出人意料的特色:有的置於藝術空間,有的與古董文物為伴,有的老闆是文史教授……愛書的小夥伴們,周末不妨去淘一本便宜又有故事的書吧!

神州書店

神州書店,神州書店,聽聽,這名字是不是特別響亮。這家位於柴灣富誠工業大廈的書店也如他的名字一樣霸氣——大得像間圖書館。1966年就成立了的神州舊書店早在學術界小有名氣,許多香港文化大家如盧偉鑾、董橋,國內學者陳子善、徐雁,都是他家的常客。曾五易其址的神州最終選擇退守倉庫,可這對於讀者來說或許是件好事——租金便宜,倉庫面積大,書也就多了,再加上這裡書籍的分類很仔細,簡直是嗜書者的天堂。

(圖片來源:晶報)

神州書店的老闆歐陽文利是個隨和熱情的人,口頭禪是:「你要什麼書,我幫你找。」儘管獨立書店不易做,成本越來越高,但歐陽先生還是堅持了下來,這份執著令人動容。

(神州書店老闆,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地址:香港柴灣利眾街40號富誠工業大廈A座23樓A2室

梅馨書舍

梅馨書舍與許多鼎鼎大名的樓上書店一樣,皆位於人頭攢動的旺角。梅馨書舍的海拔不低,在一座舊唐樓的7樓,來這淘書的人得先搭乘一部咯吱咯吱的70年代老電梯才能到達這裡。一走近梅馨書舍,就能看見門前的聯上赫然寫著「三千道德空諸子」,書生氣魄十足。踏入這家書屋,放眼望去儘是書,除此之外,書店還提供了一排小沙發給客人們休憩,友善的空間總讓書蟲們在這不知不覺泡上一下午。

(梅馨書舍老闆鄭廣文)

不同於市面上一些二手書店,梅馨書舍的書籍以文史哲叢書為走向,書籍的質素極高,彰顯了店主的特殊品味,也吸引了不少讀者三不五時地過來尋寶。

地址:香港旺角西洋菜南街66號7樓

新天書業

逛舊書店的樂趣大概並不在於買平價書籍,而是偶遇那些你在平日裡看不到的世界,也許是某個作家的某部不知名著作,某本小說的初期版本,早在市面上消失匿跡的古早書籍……

新天書業的採書種類紛陳繁雜,除各種文史書籍、舊畫冊之外,還兼售各類烹飪、醫學書籍、字典及課本這些與時下流行讀物內容、風格迥異的書本。書痴要一進了這家店,準得消磨個大半天。

地址:香港九龍深水埗青山道112號地下

實現會社

實現會社是一個二手書店和藝術空間的合作計劃。說是書店,其實賣書只是其中一個功能。面對不斷製造壓抑及宿命的社會,只有具想像力及創造性的交流,才能介入和對抗,最終扭轉社會現實,所以其實文化活動才是他們真正想做的。

主店面售賣二手人文書籍,另有寬闊的工作空間供不同的個體,如藝術家、作家、思想家,或任何有興趣討論交流的人士聚集及使用。有著這樣的氛圍,書店大膽的以專賣二手文史哲這類「票房毒藥」為主,實乃文藝青年們的福地。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2樓

精神書局

精神書局最值得炫耀的是這是一家始於1958的書店,招牌上驕傲地寫著「Since 1958」,像是對所有路人展示自己的「獎狀」。

精神書局初期是售賣雜誌及二手漫畫書,及後搬入店鋪繼續經營。主要售賣二手書,包括圖書及課本,因當年香港的經濟仍未起飛,而中學生課本主要課程皆參考英國中學的課本,故此60年代至70年代的課本,課程是不會改變的。課本是姐姐讀完交給弟弟用,弟弟用完賣給精神書局,再由精神書局賣給其他顧客。精神書局也經歷了80年代,90年代及千禧年代,很多老顧客,替他的兒女來買書,經常說"這間書局是你爸爸媽媽後生幫襯過的。」

每一本書都有它自己的身世,尤其是曾經被人擁有的舊書。那些舊書被翻過的痕跡和被折過的頁角記錄了舊主閱讀它的歷程,上面的畫線和評語說明了身處另一個時空的讀者的眼光與心得;偶而你還會在書頁中發現一些水漬,那可能是一個寂寞讀者感傷的見證;有時書裡夾帶了一張權充書籤的宣傳小卡片,或者一枚乾枯的葉脈,那則是古老世代的氛圍與逝去霞光的銘記。甚至一本乾乾淨淨的舊書,也隱密地收藏了當年把它買回去的那個人的欲望與心情。

地址:香港西環屈地街28號地下B鋪 / 香港北角渣華道24號建業大廈地下7號鋪

新亞圖書

過去四十一年,新亞書店一直屹立在旺角洗衣街,2009年3月搬到西洋菜街,仍然獨沽一味賣古籍善本,統稱舊書。

新亞以文史哲類的二手書為大宗,簡繁體書混雜,有不少老線裝書,也有一手的簡體書。四壁書架,中間一張大長桌立滿了書,因為空間比較狹小,所以地上也堆滿了書,分類不是絕對的清楚,還保有翻找的樂趣,此外還有一玻璃櫥的文物古董。

新亞書店老闆蘇賡哲曾任珠海書院文史系副教授,他自小愛書,自言雅好六朝人物和晚唐詩歌,說話慢條斯理也有種出塵的文人風骨。除好書以外,他也寫書,迄今還在《明報》海外版撰寫專欄,空閒時間亦會在電波中與一眾友人談天說地。

地址:香港九龍旺角西洋菜南街5號好望角大廈16樓1606

序言書室

序言書室作為一間文化學術書店正是要提供一個空間,讓人群聚合,互相激活對人生的感動和思考,希望書室能讓人多一點思索,少一點麻木。

一走進序言就能感受到那股濃濃的文化氣息,來這的學生比較多,以及一些學術界的愛好者。書屋裡面有個小咖啡室,方便交流與閱讀。在這麼一個喧鬧的大城市,人們需要一個能淨化內心世界的地方,而序言書室就是這麼一個地方。

地址:香港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校友書局

校友書局於2002年開業,地址位於西營盤西邊街西區警察宿舍對面。書店雖然主要售賣舊書及二手書,但書本種類可謂應有盡有,包括中學課本,參考書,小說及各類圖書如心理學、哲學、政治、經濟、法律、歷史、風水命理、文學、烹飪、旅遊、醫學、美容、漫畫、文史哲、畫冊等等。

地址:香港西營盤皇后大道西353號啟成大廈地下6號鋪

流動風景

已開業十多年的流動風景藏身於中環荷李活道,店鋪面積並不大,藏書卻不少,涵蓋文學、藝術以及各類人文書籍,除此之外,還藏有大量的唱片及影碟。

(「流動風景」店員Peter)

儘管店鋪沒有任何複雜的裝潢,依然有讓人進去一探究竟的衝動,它,絕對是殺時間的尋書好去處。值得一提的是,流動風景並不僅僅賣書,它還買書,大家可以將看完閒置的英文書籍賣給老闆,與他人一齊分享讀書的樂趣。同時,他們會定期捐書給慈善團體,發揮書的價值,讓更多人擁有閱讀好書的機會。讓書繼續流動,讓書的生命延續下去。我想這大概也是將「流動風景」作為店名的涵義吧。

地址:香港中環荷里活道29號7樓

Books & Co.

半山上也有書店,你相信嗎?紅磚外牆及綠色的窗臺是這家書店的特色,黑色鐵皮小招牌上寫著書店的店名「Books & Co」,簡潔文藝,而透過窗戶上的玻璃往內望,滿滿都是各類英文書籍。

推開店門輕輕走進書店,輕柔的民謠已在耳邊盤旋,猛地一呼吸——空氣中懸浮著的顆粒也帶著書的香氣呢!而Books & Co 在販賣二手書之餘,還提供座位及咖啡等飲品供讀者在此讀書。點上一杯熱飲,挑個光線充足的座位,在這安靜的書海中徜徉,似乎忘記了自己是身處在這快節奏的城市之中呢。

地址:香港半山柏道10號

由港漂圈小編米拉、小舞編輯整理,歡迎署名轉載喲!

相關焦點

  • 香港二手書店指南
    登爹去了香港,他問我是否需要代購。我說:「電子產品、包包、衣服、化妝品、保健品統統都不要,你幫我淘幾本港版的書回來就好。」於是,我在網上搜索資料,整理了一份香港二手書店指南,給登爹,當然,也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有書店情結,那麼先看一部紀錄片吧——《書店裡的影像詩》,一共40集,每集平均3分鐘,呈現了臺灣40家獨立書店的特色及故事。
  • 香港故事ing|尋訪香港最大的二手書店
    我們第一站就是香港神州舊書店——香港最大的二手書店。在老師的安排下,該店的老闆歐陽先生還親自同我們分享了書店的故事。從柴灣地鐵站C口出來,穿越幾條馬路後就到了富成工業大廈樓下,進入大廈直接坐電梯至23層,電梯口一出來便可以看到香港神州舊書文玩有限公司的招牌。
  • 在香港逛二手書店(2)
    這次去香港停留時間只得一天半,但還是要去二手書店看看。
  • 香港尋書的驚喜:我的書房(二手書店)| 香港書店巡禮之三
    而這已經是兩地近十年書店大量縮減、逐漸蕭條後的光景,可依然值得大陸書蟲羨慕。香港有很多書店只是聽說過,卻還沒有到過,畢竟大家常去的書店還是那些,而那些藏在街巷中不大知名的,也許在我們有機會前往之前,就已經歇業了。
  • 【57】大城市裡的老靈魂:香港二手書店群像
    有人說,要看一個城市是否有文化,光看博物館、圖書館、書店或藝文活動的數量是不夠的,必須看這個城市有沒有精彩的二手書店。因為,二手書店要能維持,必須有厚實的閱讀與買書文化支撐。畢竟,如果一個城市不買書不讀書,自然不會有讀者需要賣掉舊書,二手書店的生存空間相對就小了。我不免在想,香港也有精彩的二手書店嗎?人家不是都說,香港人不讀書不買書,是文化沙漠嗎?
  • 尚青探索:香港書店攻略(二手書店篇)
    評分:★★★★☆ 價格:以二手書店來說,神州的價格偏貴,以簡體字書為例,基本上書的二手價比原價高,書本身也不是新簇簇。 評分:★★☆☆☆ 書店特色:以售賣文史哲二手書為主,更有時可以撞見小思或其他學者,文人氣息濃厚。而書店內更有文革,毛共時的證件,水蓋及其他物品,更有古董售賣,非常有特色。
  • 【無秘】香港的二手書店最好逛,小編帶你文藝一圈
    閱讀周這就開始了,有的小夥伴早就買好了出去耍的機票,沒出去的小夥伴們小編就帶你們逛逛二手書店吧。香港是個文化包容性很好的地方,像希慎的誠品書店,政史詩集小說,各種題材幾乎都可以找到,然而價格也是比較耀眼。如果喜歡淘有意思的舊書的同學們,香港的二手書店資源是相當的豐富,而且有些價格便宜的不要不要的。小編最近去了兩家二手書店,先給大家講一下。
  • 香港的書店
    道理其實很簡單,一個是她最具煙火色的一面,另一個則是時間沉澱給她最深沉的一面。我們常常用美食來犒賞自己的胃,同時也禁不住讓書籍和自己交心。 近年來電子書越來越唾手可得。線上書店又橫行天下,想要的書籍網上一搜,看看評分、評論,下單,下午就能送到你手裡。
  • 到香港,一定要拖著拉杆箱來這兩家二手書店買書!
    於是我趕緊加工趕製出這期新鮮熱乎的香港二手書店強推文……在此跟大家分享在香港的兩家二手書店~因為店主人 Joey 的設計師情懷,又因著要同香港文化風俗相契合,遂將開在香港的書店取名「書得起」。要想淘二手書,位於中環荷里活道的「流動的心情書店」是個不錯選擇。約30平方米的空間裡,密密麻麻地堆滿了書,留下一條只容兩人側身通行的逼仄走道。
  • 馬家輝:二樓書店變身二手書店?
    昔日想找一些冷門書搞怪書,大可爬樓梯到這些狹窄小鋪碰碰運氣,順便支持香港本土文藝青年,然而一旦有了誠品,書種多達十萬,入書速度奇快,而且,有冷氣,有座椅,有悠揚音樂,有燈光層次,有笑容員工,有長期折扣, 有招牌名氣,有這樣有那樣,很難不令人「見利忘義」,從此,向左走,向右走,跟二樓書店之間的距離想必愈來愈遠。
  • 香港價錢低、逼格高、書種多的寶藏級書店在哪裡?
    香港可以買書的地方,絕不僅僅只有商務、三聯、中華、誠品這些大型商業連鎖書店,還有很多隱藏在街頭巷尾的優質二手書店,往往物美價廉,有的十分文藝、有的古香古氣,而且,各自背後都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現在,快來跟圈妹見識見識香港幾家最好的二手書店吧:我們平常去街市,無非只是想要買點食材或吃個早茶。你有沒有想過去街市買書呢?嘿,不要笑哦,香港還真有開在街市的小書店。
  • 香港文壇尋訪散落在角落的香港書店
    如果在內地習慣了逛「書城」,到香港書店首先會驚其「小」。香港最大的書店,論規模也就勉強可及北京的萬聖書園。若是有機會去香港知名的「二樓書店」,空間甚至堪稱逼仄。相比於內地每年動輒幾十萬的圖書品種,香港書業的規模只能說是九牛一毛。然而當你沉下心來,一個一個書櫃仔細端詳,就能發現可看的書原來有那麼多。
  • 那些不可錯過的香港老牌書店
    「車如流水馬如龍,華燈高照不夜天」,於是就有人會覺得,香港是「文化沙漠」!可細心的同學一定會發現:在密密麻麻的水泥森林中,隱藏著大大小小的書店。香港的書店:很多! 商務印書館開館時間之早,可以算得上是老牌書店之一:商務印書館於 1897 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國現代印刷事業的起始。 雖然印刷業的進步,與文化有密切關係,但為商務印書館帶來巨大聲譽的卻是圖書出版。
  • 香港感悟 香港已死?不,還有陳奕迅!
    ,又有那種「香港曾經光輝過,現在愈來愈黯淡」的慨嘆。「香港已死」,這句話聽到好煩。明報前總編劉進圖被斬,那時大家說「新聞自由已死」、後來主場新聞倒閉,大家又加多兩錢肉緊說香港已死。更別提雨傘運動後,政府一方面叫你離境發展,另一方面人人自危覺得社會已死。不錯,香港現處於一個很壞的時代,但它絕對未死,至少你我都還在,與其驚恐「新香港人」擠掉我們,倒不如現在為這個城市做點甚麼吧。
  • 香港獨立書店風景
    在香港,「獨立」往往承擔著更多不與人說的辛酸與艱苦,因為它意味著:沒有後臺,沒有支撐,沒有大量受眾,卻要頂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和被主流淘汰的命運。香港被稱為「文化沙漠」,這不是假的,在香港,喜愛閱讀的人與日俱減,不是因為電子書的出現,也不是因為其他客觀原因,只是因為,對,香港人不愛閱讀。這些年來,老的餐廳食肆一家一家地結業了,獨立書店也一家一家的消失了。
  • 「辰衝」關門了:老牌英文書店在香港的逐漸失去
    因著有對書本認識那麼深的員工,辰衝一直是家出色的書店。」90年代初網際網路興起,人們開始知道有 Amazon 訂書這回事,可是未成氣候,逛書店仍然是增進知識的主流門徑。陳冠中認為辰衝在香港文化史上的份量,是因其幾近獨巿經營而擔當起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將西方思想文化像種子一樣散播出去,如果沒有它,我想一整代香港人的精神面貎都會很匱乏。」
  • 香港書遊記:從銅鑼灣到旺角,樓上書店的各種困局
    那一年,曾起意會後去香港逛逛二樓書店,可惜當時沒辦好港澳通行證,未能成行。這一年,香港最有標誌性的英文書店——曙光書店,結束了它22年的歷程,宣告停業,成為香港書店不可抹滅的傳奇。差不多同時,和「曙光」共享一個單元兩間屋的青文書店也宣告歇業。這兩家一中一英,都有著二十多年歷史的書店同時關閉,宣告香港二樓書店一個時代的結束。
  • 香港書店尋覓攻略一次看盡沙漠中的十座綠洲
    (譬如即將被迫關門的二手書店「實現會社」) 對於不了解香港的人來說,有時候尋找書店就如沙漠中尋找綠洲,不做點功課的確難以找尋。雖然一些媒體也對香港書店做過一些推薦,但最近發現推薦中的有些書店早已關門或遷址,如:精神書局西環店已關門,新店開在石塘咀;曾兩次遷移被CNN選為香港十大最佳獨立書店的書閣,也逃不過結業的宿命;豆瓣上推薦的阿麥書房、青文書店、曙光書店等更是關門多年了。
  • 悅欣賞 亞洲值得一去的二手書店
    在網絡飛速發展的當今,似乎新書書店要尋得生存之路愈加困難,而二手書店,近年卻有興起之勢——具循環再利用的環保精神、遠離喧囂的獨立性,但其潛移默化地與城市品格融合,則需要長時間的磨合。在這場二手書店「復興潮」中,它們在以怎樣的形態各自生長。在諸多文化人眼裡,高速發展的香港漸漸帶上了「文化沙漠」的標籤。
  • 亞洲二手書店「復興潮」之港臺篇
    在諸多文化人眼裡,高速發展的香港漸漸帶上了「文化沙漠」的標籤。那些被冠以「獨立書屋」的店面看似美好文藝,但仔細打量卻是門可羅雀的風景。然而正如加布瑞埃拉在《島上書店》裡寫道: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或許正是這樣的理念支撐著生活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的書迷們,用心築造屬於自己的一方烏託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