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漢字老底:「州」和「洲」,簡單兩個漢字,多少人分不清?

2020-12-23 聊城王崗愛講字

如果您還是上學的學生,請停留1分鐘。請想一想「州」和「洲」是否在考試中扣過分?你是否也像我上學的時候一樣,這兩個字傻傻的分不清?

州和洲,不要混淆

大家看,這兩個字外形也差不許多,讀音也相似。但在具體的用法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別著急,咱們慢慢看。

「州」至水中的陸地,後來延伸至行政區域

「州」這個字是由三個點和一個川組成的,是個象形字。其甲骨文是自上而下的三條曲線是「川」字,表示河流;中間的小圓圈,表示水中有塊陸地。所以,「州」的本義是指水中的陸地。咱們都學過一句古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裡的在河之洲,原本是這個州,指的是河流中的一塊小的陸地。

「州」字的由來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個「州」也表示一個區域行政區劃。比如咱們現在的德州,杭州,廣州。當它有了第二個意思的時候呢?人們為了區別這兩個漢字的基本的含義,就在原來"州"的基礎之上加上了三點水,變成了這個「洲",而這個"洲「專門指水中的陸地,而這個「州」就以後指行政劃分。

德州扒雞,德州品牌

我們口中的「九州」到底是哪裡?

特別跟大家說一下,咱們平時說的「九州」是指的是哪裡?九州又叫神州,最早出現先秦時期,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漢族先民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大家明白了嗎?

要讓我九州處處披錦霞

世界區域劃分:到底是五大洲還是七大洲?

咱再看一下「洲」這一個字。它比「州」多了一個三點水。剛才我們介紹,這個「洲」是在「州」演變而來的,專指水中的陸地,引申義是地球上陸地的大地劃區。比如亞洲,歐洲等。

大洲

那很多人說了,到底是五大洲還是七大洲?怎麼看新聞一會說什麼五大洲,一會又說七大洲,到底哪一個對?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所謂的對錯,只是從出發點來說的。我們從這個地理角度當然是七大洲。包括:亞洲,非洲 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歐洲。但是從我們平時的認感官上說是五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稱為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合稱為大洋洲,於是就成了五大洲。

最後補充一下,這兩個字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

三個點都寫在橫中線,由左到右略微提高,第一個點是左點,第二三個點是右點。撇和兩豎等距相等。最後一豎最長。

文化小講堂。

好了同志們,今天的學習文章就到這裡,如果對您有用可以點讚收藏轉發一下,可以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湖北電視教育頻道《漢字解密》講述漢字背後的故事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記錄著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書寫漢字、讀懂漢字是炎黃子孫代代相傳的本領。漢字又是學好語文的基礎,語文能力直接影響著人的表達。   然而,大部分人學習漢字,只是把它當成一個符號認識,對於漢字的產生、造字理據、原始字形、文字本義、引申義的發展等都了解甚少。
  • 日語中一個漢字兩個讀音,究竟是音讀還是訓讀?不要傻傻分不清
    你是否還在為日語漢字,音讀還是訓讀而煩惱,耐心看完這篇文章,音讀和訓讀其實很簡單。音讀 (おんよみ)訓讀(くんよみ)就是日本語中漢字的兩種讀音。為什麼日語中漢字有兩種讀音呢?古代中國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很密切,日本人知道某樣事物怎麼讀,但不知道它怎麼寫,於是就來中國求教,中國漢字的發音和日本人認知的事物的發音不一樣,所以這才導致了一個漢字有兩個讀音。音讀(おんよみ):從文中演變而來的發音。
  • 今日解字「釆」:採與釆,讓人傻傻分不清的雙胞胎漢字
    我們很多人容易把這個「釆biàn」當成「採cǎi」,它倆確實很像。這兩個字,我們只要認真看,很容易發現它們是不一樣的。採(cǎi)字,上面是個爪子的「爪」,下面是個樹木的「木」。但今天,我們依舊能從釋、悉、番、釉等字中找到釆字留下來的痕跡和意思。此外奧秘的「奧」也與它有關,其繁體為「奧」,裡面就是一個釆字。現在,你能分清「釆biàn」和「採cǎi」了嗎?
  • 細說漢字:八卦是最早的漢字?日語和漢字?聲調、舞蹈和節奏?
    所以,我們看漢字,很多漢字的本意和現在是不同的,只不過具有相同的意,就演變成了現在的意思。說到漢字,其實最早的漢字是八卦。而且,八卦對我們漢字的字形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到底有什麼影響呢?我們知道,八卦是橫平的,一個橫代表一個類,上橫代表天,中橫代表人,下橫代表地。那豎直呢?
  • 中華「漢字」博大精深,有沒有哪兩個漢字,相似到難以分辨?
    漢字在歷史的長河當中經過各種發展,從圖形變為筆畫,由複雜變得簡單,可以說漢字在時時刻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漢語大字典》當中已經收錄了60370個漢字,但其實也有一些尚未收錄進字典中的漢字。
  • 漢字筆畫數隨談——筆畫最少和最多的漢字
    張公: 筆畫最少的漢字只有一個,這就是一二三的「一」字。陳公: 一畫的漢字共有兩個,除了張公所說的「一」字外,還有一個甲乙丙的「乙」字。萬公: 談漢字筆畫,慎用「只有」和「共有」,因為一畫的字,不是「只有一個」或「共有兩個」。那麼,該怎麼說呢?我在這裡要說的是「還有一個」。覃公: 「還有『一個』」是哪「一個」呢?
  • 孩子對漢字不感興趣,一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讓他愛不釋手
    而做為文明古國的交流工具——漢字,更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先不說中國共有多少個漢字,就單單一個字的多種字體和多種讀音就足以讓人眼花繚亂,分不清南北。漢字如此多變,身為中華兒女,尚且不能窺其全貌,面對國外人對漢語的諸多洋相也就不足為奇了。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此前韓國國內使用的文字有漢字和諺文(韓文)。諺文是一種表音文字,有21個元音和19個輔音,簡單來說就類似我們國內使用的漢語拼音。發明這個諺文的是15世紀的韓國統治者世宗大王,他召集了一批的知識分子,以漢字為基本,創造了這一整套的諺文體系。
  • 剖析漢字「媛」和「嬡」解答:什麼樣的女子才符合「名媛」?
    生活和學習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形近字,有時候弄的自己迷迷糊糊。什麼是形近字?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外表長得很相似的漢字。遇到這些漢字,有時候傻傻的分不清。這些漢字有很多是外表相似,但所表達的含義卻不同。今天我們聊一聊「媛」和「嬡」兩個形近字。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其中最具影響的兩個論點分別是「漢字繁難論」和「漢字落後論」。這兩個說法不僅在國外漢語學習者中流播甚廣,甚至也得到一些國內學者和教師的附和。因此,有必要從學理上澄清有關漢字認知的這兩個怪論,在漢語國際傳播中樹立文字自信,講好漢字故事。
  • 漢字原本是一個富礦
    ,認字真的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嗎?全文就一個音,用漢字就形象地記錄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這說明漢字博大精深,能夠通過字形把發音相近的字都區分開來,一看即明白。可是如果用漢語拼音來記錄這個故事,就會讓人看得一頭霧水,分不清東西。漢字博大精深,許多字的背後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意韻,經過幾千年歷史的不斷浸潤,甚至包括字面的誤會,都構成了其豐富的寶藏。
  • 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早在距今1300多年前,日本人便開始以中國漢字為基礎,結合漢字造字的要素與原理,開始了國字的創造。之後,通過中日文化和貿易往來,日本國字也被傳到了中國。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很多自己的地區方言,專屬於方言的漢字讀音有趣,字形跳脫,卻也鮮少為人使用。
  • 漢字和英語的較量:漢字具有精準、自由和智能化優勢!
    最近發了幾篇討論漢字的文章,很多人說漢字多義字太多,不精確,容易產生歧義。其實一個字有多重意思,本身就是「漢字」的優勢所在,「漢字」的多義並不影響漢字的精確性!今天就繼續拿英語試刀,用英語的亡魂展現漢字的「精準」!
  • 漢字的變與不變和正統的爭與不爭!
    然而,經過刀砍火燒的漢字畢竟頑強地存活了下來,而且,除非我們自己的文化基因遭遇突變,否則,經過信息化電腦時代淬火的漢字(無論繁簡),也只有到這個時候,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和形式——漢字及其意義,才會被神聖而莊嚴地再度提起。只是,當我們這樣想並試圖這樣做的時候,發現至少有兩個問題早就橫亙在我們面前:一、淺近輕盈的簡體字能否真正承載起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生動意象和厚重時空?
  • 《漢字小學堂》:用故事法教孩子輕鬆掌握更多漢字!
    認識更多的漢字,對於成年人而言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其實對於孩子而言卻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我家有一個小孩,今年上一年級了,在期中考試的時候,她的語文考得很不理想。後來在我們給她對答案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那就是大多數她做錯的題目,其實並不是他不會,而是因為題目中,她有很多字不認識,所以沒有能看懂題目。
  • 漢字設計不美觀?說明漢字架構不合理
    獨體字是指由一個部件單獨構成的字,因而獨體字的結構又稱為單一結構,如凹、不、匕、丁、人等。 漢字又被稱為方塊字。因為漢字的輪廓形似方塊,設計時用的格子也被稱為田字格,其中細分的米字格、回宮格和九宮格等也是以田字格的方塊形狀為基礎的。
  • 漢字叔叔
    此前他只是個有著不尋常的業餘愛好的學者——直到他的漢字字源網在火起來。中國網民繪製的西爾斯及其字源研究的漫畫。西爾斯對漢語的熱愛始於42年前,在波士頓,有一天突然想學漢語,那時候說漢語的人數佔世界人口的1/5。他買了票到臺灣,便開始學漢語。他在街上到處找人說漢語。但他發現寫漢字實在是太難。一個教授告訴他如果他學習了每個漢字的演變歷程,也許記住就更容易了。
  • 漢字的演變
    不論用一根繩子打結,還是用多根繩子橫豎交叉,歸根結底,它只是一種表示和記錄數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簡單概念。如大事記大疙瘩,小事記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東西的多少。它只能幫助人們記憶某些事情,卻不能進行思想交流。
  • 老外身上紋了兩個漢字,讓全場笑翻了...
    我想要一個漢字紋身,叫「風之痛」,結果被紋成了「痛風」。簡單解釋一下語言點:這裡的 tattoo 是「紋身」的意思;kanji 是「漢字」的音譯;Bzzzzzt是某個奇奇怪怪的語氣詞;最後的「Gout」表示「痛風」(一種病)。試想一位虎背熊腰的外國拳手跳上臺,展示渾身肌肉時,背後的兩個字會不會全場笑翻呢?
  • 帶你認識漢字文化:漢字的筆畫、筆順、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
    在漢字八種字體的演變簡化過程中,最重大的變革有兩次:一次是小篆的推行,這是歷 史上 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次漢字簡化運動;一次是隸書的產生,這是漢字發展史上最大的一 次字形定型化運動。漢字由不定型到定型,異體字大大減少,也是一種簡化。兩次大的運動 都是使漢字趨簡避繁,趨易避難。但是,漢字字形還有繁化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