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東亞世界扮演文化龍頭角色並襯託著區域文明底色的漢字,近代以來,卻遭遇到被排擠、被消解甚至被取締的命運。除了西洋人不再希望有誰來延續這一文字系統外,東亞各國的早期覺悟者們竟也聯袂奮起,大有滅漢字而後快之偉志。結果乃如人們所熟知的,在西化的壓力下,漢字文化圈內各國的口頭語與書面語至少都一致化了;沒有完成文字拉丁化任務的中國(含港、澳、臺等地區),則同時被分成了繁體字和簡體字的不同使用區;日、韓書面語中雖保有一定數量的漢字,但整體趨勢卻是字數日減;朝鮮和越南雖徹底實現了去漢字化目標,但國史書閱讀者難為史繼的事實,也在不斷地叩問著當年文字政策的制定者們。然而,經過刀砍火燒的漢字畢竟頑強地存活了下來,而且,除非我們自己的文化基因遭遇突變,否則,經過信息化電腦時代淬火的漢字(無論繁簡),也只有到這個時候,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和形式——漢字及其意義,才會被神聖而莊嚴地再度提起。只是,當我們這樣想並試圖這樣做的時候,發現至少有兩個問題早就橫亙在我們面前:一、淺近輕盈的簡體字能否真正承載起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生動意象和厚重時空?
華夏文字為東亞世界創造了世界摹寫手段和時空定位系統。其創生意義,據說可破解天地神明之生成密碼,使以往神秘者不再神秘,難知者不再難知,難言者亦不再難言。這些不可思議的巨大變化,甚至使一直給人的認知行為製造障礙的天地鬼神,都無法不春秋無主、啼笑失常。所謂「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雲者便是[1] 。至於唐·張彥遠的「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2]和清·李漁「倉頡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以造化靈秘之氣洩盡而無遺也」[3]等解釋文字,也都是以誇張的手法在續寫著這個偉大的傳說。古今中外到底有多少對漢字「六書」造字原則的意義描述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漢字所懷抱的奇異功能,即:「漢字起源於象形,而不是語音的記號,這意味著中原語音並不能獨佔漢字,也就是說,漢字可以獨立於中原語音而成為普遍共享的精神載體,因此,漢字在本質上是一種開放的普遍共享資源,使用其他語言的所有其他族群都能夠佔有或分享漢字,而以漢字為載體的精神世界也就成為可以普遍共享的精神資源。[4]事實是,當「六書」體系傳入東亞地區後,便迅速被無文之地日、韓、越等國奉為神明,以至於日本人稱,具有「傳檄而定」功能的漢字,不但給他們帶去了文明,還給他們賦予了統一的權力[5]朝鮮人亦頻發感慨,認為承載了「箕子八條」的漢文,為尚處荒蠻的半島族群賦予了人倫規則,還被統一半島的新羅文武王視為成功之關鍵[6]東漢末交趾刺史李進甚至希望,那些有較深漢典修養的越南人既然「皆中州之人」,所以應該到漢地為官[7]。而上述三國的最大共同點還在於,舉凡天文地理、國典朝章、官史籍和文學藝術,幾乎均以漢文形式書就和傳習。「衣冠唐制度,詩書漢文章」的景致,還使「小中華」(朝鮮)、「小中國」(越南)和「中國」(日本)幾乎成了東亞諸國的自稱。尤其值得注意者是,中華文字所內藏的巨大力量和標準意義,竟使周邊各國在試圖發明自身文字時無法不心存顧慮:唐朝時日本人把自己的造字稱為「假名」,是因為中國的文字在他們那裡一直被喚作「真名」[7]朝鮮世宗發明「諺文」後,曾一度被手下指斥為「舍中國而同夷狄」的「文明之大累」[8];越南陳朝,縱有人用所謂「字喃」來寫作「國語詩賦」,亦疑之者甚眾,而應之者蓋寡[9] 。
東亞各國常講的「漢文」,應該相當於中國的「古文」,是指由繁體漢字書就的文體。漢文和漢字能成為問題,據說是由黃遵憲在接觸泰西語言走勢和東鄰日本語後發現的:文字者,語言之所出也……言有萬變而文止一種,則語言與文字離矣……餘聞羅馬古時僅用臘丁語,各國以語言殊異,病其難用。自法國易以法音,英國易以英音,而英法諸國文學始盛。耶穌教之盛,亦在舉舊約、新約就各國文辭普譯其書,故行之彌廣。蓋語言與文字離,則通文者少;語言與文字合,則通文者多,其勢然也。然則日本之假名有裨於東方文教者多矣,庸可廢乎!泰西論者謂五部洲中以中國文字為最古,學中國文字為最難,亦謂語言文字之不相合也。然中國自蟲魚雲鳥屢變其體而後為隸書為草書,餘烏知乎他日者不又變一字體為愈趨於簡、愈趨於便者乎!……嗟乎,欲令天下之農工商賈婦女幼稚皆能通文字之用,其不得不於此求一簡易之法哉[10]!這裡,黃氏所提出的問題約略有二:一曰言文不一的「語言與文字離」;二曰文字繁縟無法使百姓「皆能通文字之用」。這兩個問題,暴露出中國除少數精英外大多數人並不識文斷字的亙古事實。這種在現代社會中幾乎是不可思議的現象,曾一度讓錢玄同等人對漢文漢字的儉約化需求變得無比迫切:「我要爽爽快快說幾句話:中國文字,論其字形,則非拼音而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於識,不便於寫;論其字義,則意義含糊,文法極不精密;論其在今日學問上之應用,則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詞,一無所有;論其過去之歷史,則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為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記號。此種文字,斷斷不能適用於20世紀之新時代。」
然而,類似輿論,在邏輯上已把問題推向了廢除漢文、漢字乃至中國文化的臨界點。這種臨界點之所以會出現,據說是因為在西方近代科學民主的比照下,傳統封建主義的文字載體本身,就是中國近代化的巨大阻礙。所以才有錢玄同、魯迅等廢除漢字主張的出臺:「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20世紀文明之民族,必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漢字」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伏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其實不止中國,當時的東亞和俄國,都呈現出類似的文字改造傾向。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日本人主張「要像西洋諸國那樣,施教時用音符字母,公私之文則悉廢漢字」(前島密),在「千百萬字的漢語,使學問的普及難度要遠遠大於二十六個字母的排列組合」等理由下,主張廢除漢字,把日本語直接羅馬字化(南部義籌)[11];俄國為了打破全國180個民族使用著150種語言的窘境,則以拉丁字母(羅馬字)一 舉廢棄了俄語固有的希臘字母,從而實現了表達形式上的統一[12]。受其影響,留日學人歸來後乃仿效日人的「言文一致」運動,提倡「言文合一」的「白話文」;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亦於19世紀20年代末因實現了10萬華工的掃盲任務而創製於蘇聯,這也是1930年瞿秋白出版《中國拉丁化字母》[13] 的原因。
如果可以將19世紀的「言文合一」運動和「文字西化」浪潮視為漢字文化的「第一次危機」,那麼,稱電腦時代對中國語言的衝擊為漢字文化的「第二次危機」,應並非過言。在信息科技時代,電腦的設計思維、系統研發、鍵盤使用都是以英語為基礎,這就使不具備如此輸入設備和代碼的漢字,再一次被推向生死存亡之衢。可是,當我們了解到20世紀80年代漢字被拉丁化的危險再度襲來後中國人的應對手段時,簡體字的作用和意義,卻反而給國人帶來了意外的驚喜。與「第一次危機」發生時有人不惜以自毀家珍為代價的「拉丁化」主張不同,王永民先生發明的「中國第一軟體」——五筆輸入法,採取的則是以漢字為武器主動迎戰「拉丁化」的戰略戰術,並直接實現了漢字與26個字母按鍵的天然對接。他成功阻止了漢字第二次危機的初始秘訣居然是簡體字這一事實意味著,簡體字才有的鍵碼短、輸入快和多簡碼,即一個字或一個詞組最多只有四個碼等優長,實際上乃拜賜於漢字「第一次危機」後所創生的簡體字。由於電腦軟體更新換代時有「向下兼容」的概念,而簡體字「向下兼容」的結果是大陸人識別繁體字的成功率大幅攀升,因此,86版設計時還只是適用於簡體字的五筆輸人法,到了98版和21世紀版的更新中,已通過將那些拆分過量的字根和碼元進行整合的技術,使中國文體的繁體字表現問題,從此再也不構成電腦時代的任何障礙。後來,經過「智能ABC」和「搜狗」等拼音輸入法的進一步推進和普及,特別是在Windows系統將它內置為系統默認安裝輸入法之一後,中國的文字信息處理手段,已形成了越發理想的後臺環境。隨著中國創新時代的悄然到來,漢字拉丁化的「第三次危機」,或許將成為永恆的「未然形」,亦未可知。
美國前總統尼克森1972年訪問北京時,周恩來曾對他提起「第二次臺海危機」往事:「1958年,當時的杜勒斯國務卿想讓蔣介石放棄金門、馬祖,以便把臺灣和大陸徹底分開,在中間畫一條線。蔣介石不願意這麼做。我們也建議他不要撤出金門、馬祖。我們是通過打炮建議他不要撤出的——我們單日打炮,雙日不打炮,節假日也不打炮。這樣他們懂了我們的意思,沒有撤走。不需要別的手段或信號,就用打炮這個辦法他們就明白。」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憶及此事時還想到了「第一次臺海危機」時毛澤東的一貫戰略:「他(毛)對赫魯雪夫說,他根本無意佔領那些島嶼,他是要通過威脅那些島嶼來防止臺灣切斷與大陸的聯繫」,「按照這個說法,北京炮擊金門是為了重申一個中國的主張,它對自身的軍事行動有所克制,是為了防止出現『兩個中國』。這裡之所以要引證「臺海危機」時的兩岸戰略考量,是因為臺海軍政之爭與文字之爭,在兩岸關係的肌理上有著邏輯和哲學上的深刻關聯。所謂「深入改造臺灣的文化認同」,無非是想在打掉由「大陸外來文化」發展而成的現有臺灣文化形態的過程中,生硬地從臺灣當地的風土語言甚至日本的殖民「遺產」中強行提煉並人為製造出一個有別於「大陸他者」的島內價值體系。在這樣的設計理念下,首先,蔡當局不但繼承了陳水扁時期的「國語改華語」舉措,還設立了「閩南語公共電視臺」等,在媒體、學校中大力推廣「弱勢母語」,甚至於把日本語也混入到「客語認證詞彙資料庫」中。蔡當局這一「去中國化」和「皇民化」指向,要求它必然會鉗制、排斥和亂改中華宗教與信仰。與國民黨經年「尊孔」不同,民進黨則「恨孔」久矣,臺中市長林佳龍甚至揚言,要拆除「外來統治象徵」的孔廟,而代之以日本神社。與此同時,蔡當局還取消了數百年一貫的遙祭軒轅黃帝和祭祀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典禮,對各地佛道教廟觀,則要求其「減香」「滅香」直至「滅中國主神香火」,對小型寺院要「趕盡殺絕」等。有了這些前提後,蔡當局遂在歷史、語言、信仰等方面,嘗試起「製造臺灣民族」的鬧劇來。不寧唯是,它還誇大、扭曲兩岸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之差異,利用西方價值觀攻擊大陸並謀求擠進「美日民主價值同盟」,形塑臺灣民眾與社會「黃皮白心」的「優越感」和差異性,以最終虛構出與中華民族的人種血緣、文化親緣、觀念信仰和生活方式上均「殊源異歸」的所謂「臺灣民族」。
蔡當局的言論和行動,觸及到了問題的關鍵。幾乎從民進黨把「國語」稱為「華語」那一刻起,下面的情形便不再難以理解:與馬英九時代的主張河漢懸隔不同,蔡當局除了一門心思地「去中國化」、對中國「避之猶恐不及」和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外,已經不再與大陸去「爭」什麼了——無論是文字上的「正統」還是政權上的「政統」。這意味著,當部分人爭鬥於「統」「統」「統」的蝸牛角針對時,蔡英文其實正揮舞大刀在逐個地砍斫著一切可能給兩岸統合提供方便的連接紐帶。民進黨2016年5月20日上臺後,蔡英文乃拼盡洪荒之力攫取了原本負責推廣和發揚中華文化的「中華文化總會」會長一職。結果是,她不但狂掀「去鄭化」「去孫化」「去蔣化」之風潮,「連扯鈴(空竹)、書法等傳統中華文化活動也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這個時候,也只有到了這個時候,人們或許才應該意識到臺灣「去中國化」的結局將給整個中華文明帶來多麼嚴重的斫傷。臺灣中國青蓮黨主席何俊元曾為此悲憫道:中國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最古老文字,為中華民族孕育出獨特的氣質涵養與文化內涵,將我們四五千年的歷史經驗、知識學習記錄下來。我們更是直接承接祖先智慧結晶與社會文明的受益者。因為中國文字而流傳下來的中國傳統經典四書、五經,不僅是一種文化表現,更是實學的身心實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崇禮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已把《三字經》列入兒童道德教育叢書,這些凝聚了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和傳統倫理文化,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國粹,我們能數典忘祖?
對於常常寫錯漢字、念錯漢音甚至別字滿篇的蔡英文而言,以上這些話,她都是全無覺解的,似乎也不需要覺解。然而,蔡當局這一系列悖情、悖理和悖法的倒行逆施行為,自然引起了臺灣民眾的激烈反彈。親綠的《美麗島電子報》2018年8月民調結果顯示,46.3%的人贊同蔡英文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下與大陸談判(2017年的民調為36.2%),比不贊同者36.7%(2017年為47.2%)多出9.6個百分點;僅隔一年,一增一減的落差將近20個百分點之多。臺灣民意基金會的另一份民調指出,57.8%認為國民黨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只有10.1%的人認為民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兩者間落差之大,不堪相比。
漢語沒有流傳為拉丁化形式,應該是中國乃至東亞文明的幸事。「言文分離」才有「言文合一」,這在西風東漸的當時也是大眾社會對語言的普遍訴求。可若就表達的內容看,「言文合一」甫畢的語法結構、寫作格式和語詞語意,其實已經進入了歐美式語言狀態,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再刻意去搞什麼漢字拉丁化了。白話文漢語和拉丁化語言之最大不同,某種意義上乃因為前者是不需要拉丁化裝飾的拉丁化代理者。這也意味著,當年激進的漢語拉丁化提倡者最終沒有去執意於拉丁化漢語,並不是出於他們的慈悲。可是,這種在中國的書寫體系中幾乎是斷崖式的「言文合一」改革,顯然不是口語對文語的合一,而是文語向口語的單向度嬗變。換言之,白話文雖脫胎於古漢語,但由於白話文的改變原則來自錢玄同、魯迅等攜自東洋的歐美化日本語和趙元任、胡適等引自美國的西洋式中國話,所以,稱白話文是一種與古漢語沒有關係的另一套語言系統,其實並不為過。僅就這個意義上說,繁體字表記的白話文和簡體字表記的白話文,似並無雅俗軒輊之別,因為繁體字本身不等於古漢語。但是,中國古典都書寫為繁體字,不認識繁體字而自詡詩書滿腹、學富五車,也實在是自欺欺人。也就是說,要想真正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那麼,識簡者確需通過對繁體字的記憶恢復和重新學習等方式,方可登堂入室,漸入佳境。可如果說使典雅去無條件趨俗的「言文合一」運動是有雅俗間存在著過度的「言文分離」事實,那麼,在蒙塵近兩個世紀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也有能力向世界再度展示其典雅高貴价值的今天,以往「言文合一」中「雅」對「俗」、「中」對「西」的單向度合一或曰迎合,便有了朝相反的方向做出理性調整和適度回歸的必要,並最終求取出雅俗表達和中西語體間的黃金值。正像沒有人會認為英語世界的文字表達因拉丁語的恰當植入而頓增其美是件壞事一樣,東亞世界的拉丁語——繁體漢文在文章中具有畫龍點睛,亦總會收到妙不可言的美文效果。成語(日語稱熟語)的適當使用,介紹中國古代事物時繁簡聯袂和半文半白的典雅表達,介紹西洋文明時半古半今和半中半西的語彙融接等,都將為尋回上述平衡、重塑東方乃至人類語言形態,發揮表達共同體的作用。
微信公眾號:zq-hsn zgg-lz
微信號:360372604
網站網址:www.zgglz.com
習正氣,樹品德,練字就到中宮格!
(版權說明:文章來源網絡,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中宮格】五天練就一手好字
中宮格練字
zhonggongge
全國加盟電話:
4006-996-996
長按識別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