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探索:善用Discogs查信息與部分黑膠唱片格式釋義+注意事項

2021-02-14 NuDimension

若想探索音樂,查詢作品各類信息、各類發行版本細節,使用國內平臺遠遠不夠——曲庫的缺失、錯誤等太頻繁等等都挺惱人。好在我們有一個幾乎是世界上最大的唱片信息庫與唱片交易平臺——Discogs.com,2000年成立至今已經有一千萬以上的唱片信息被收錄了。更好的是,它未被wall。

稍微深入了解音樂的人一定對它不會陌生,它的曲庫信息非常全面(目前已經有一千一百萬張發行被收錄),也非常有用,各種方面來說都一樣。若未接觸的朋友,想了解各類作品信息一定要去看看,非常全面。

在這裡,就對此網站進行基本功能的介紹說明,對探索音樂非常有幫助。當你拿到一張從未接觸過的唱片,並想尋找信息時,Discogs一定是首選。

此外,它的主要盈利方式也是提供了一個唱片(多為二手)的交易平臺——在這裡,幾乎所有的正版實體唱片都支持交易,不論是磁帶、CD、DVD、黑膠,還是開盤帶、錄音帶,甚至U盤、移動硬碟、特殊的醋酸纖維唱片都可以交易(前提當然是有人在賣)。我剛入門黑膠唱片一段時間,所以在這裡最後會對各類版本的黑膠唱片進行基本的翻譯,並寫一些注意事項。(近日也就是2019年4月,Discogs在維護升級,中國用戶上去可能有點慢,請保持耐心或用t子。)

(當你們第一次從這裡到看完肯定人都要傻了,但沒關係,別怕,多看幾遍多研究一些自然會明白很多。咱們別害怕未知的東西,要多探索了解,並享受樂趣~

PS:我這裡排版非常非常亂,但內容大於形式,雖然看著像2013年那些公眾號的文章(笑))

1,網站基本結構、搜索方法、收錄方式介紹:該怎麼查?

(以下的操作環境均為手機端的Web瀏覽器網頁版完成演示並說明,因為手機是絕大多數人使用查詢的媒介,不是每個人都能方便地接觸電腦。電腦端網頁版顯示大同小異,最多就是一點排版的不同。如果有興趣推薦下載他們官方的App也是我目前在用的,一目了然。)

首先是大體結構的介紹,Discogs收錄唱片信息的方式和Wiki收錄詞條的方式相似:用戶錄入上傳信息,用戶對已上傳的信息進行評分、修改或投票。但這並不代表著「錯漏百出」,首先Discogs從2000年成立至今已有幾乎20年歷史,許多老唱片的信息經過多次修改已經非常完善;再者我不相信有用戶會惡作劇式惡意修改/收錄信息——畢竟是愛好者的活;而且就算出錯,會儘快被後人修正。

發行信息結構:通常情況下,Discogs的一張作品信息,會使用Master(所有版本索引)-Versions(各類具體發行版本)結構,具體如圖:

如圖所示,一般來講主信息只會顯示曲名、發行版本、風格分支等基本信息,具體信息還是要打開下面的具體發行版本查看。

注意:風格方面,一般來說Genre(大體風格)是不會有問題的,而Style(具體分支)可能會出現差池:畢竟是用戶錄入信息,難免的錯誤還是會有,具體還是要靠耳朵聽,不要過於信任。並且一些融合性的分支(如Psybient)、一些新的分支或Discogs認為未成型的標籤、概念(如Future Bass)、以及子分支(如Full-on Psy-Trance)目前是不會出現在Style裡面的,還需要自我判斷。甚至不同的版本(如黑膠、CD)的Style標記都可能不一致——最終這些信息都是用戶錄入的,錯誤與Glitch總會有。

接下來是其中一張具體版本(Versions)的唱片信息,下圖作出基本註解,請看仔細。這一部分很重要,請打開該連結與下圖結合對比學習。(這張Goa可太棒了,3LP版本已經收到,非常經典的一張)

https://www.discogs.com/The-Green-Nuns-Of-The-Revolution-Rock-Bitch-Mafia/release/143044

上面所講的單張發行的結構就是這樣。總結一下,具體結構為:作品A的Master總版本-Versions子版本(多種CD/黑膠/磁帶的發行等等,如1971首版黑膠發行、1990再版CD、2018再版黑膠...),其實非常簡單易懂,各位具體上去搜索一下就知道。注意:子版本可能會包含多個廠牌的標示,如首次發行的廠牌與再版/再次發行/復刻時的廠牌。

若想查看具體曲子的信息,點開具體的歌名,可以查到它的各個部分作者,以及歷史被收錄的各個專輯/合輯/EP等等...

就像這樣,簡單明了,非常方便。早些時候還會顯示曲子的具體含括的風格類型,後來可能因為混亂Discogs把這功能取消了(好事,避免誤導,原來那個太亂了)。

好,接下來說作者/組合、廠牌、風格/分支及普通搜索的信息。先說作者:作者大致被分為單人,與多人(Group)兩種,無論是項目、組合、樂隊等性質。

單人的頁面是這樣的:

然後,我們向下看:

然後是組合/多人項目/樂隊,也就是屬性為Group,其實大同小異:

好了,很簡單的其實。接下來介紹廠牌怎麼看:

然後向下,就是該廠牌所有的發行了。注意,廠牌與上面不同,發行作品的信息通常以具體版本(Versions)標示而並非總目錄(Master),並排序有些亂,各位查詢的時候需要注意該發行的版本(如是黑膠還是cd,哪個年代的什麼版本)。

接下來要說的是風格(Genre)與分支(Style)的檢索。我這裡用Style為例,Genre大同小異就是含括廣許多。

然後我們想知道這種風格的發行作品有哪些熱門的,或單純想查看新作品等等,就請點擊上圖「xxx(風格名稱) Releases」位置,然後會跳轉到這裡:

然後將Sort(排序方式)打開,可以看到幾種排序,若想查看那些最多人收集或想要,就選擇具體排序方式,查看各類作品。幾種Sort翻譯:

Last Additions 最新添加的唱片版本(新發行或再版)

Last Edits 最新被用戶編輯/修改過信息的唱片版本

Title A-Z(Z-A) 字母順序編排

Most Collected(Wanted) 該曲風下被最多人收集(或最多人想要)的唱片版本

Hot 近期查看熱度最高?這個我一直不知道怎麼排的,也比較亂,不是很推薦用這個Sort

接下來講最關鍵的部分,搜索,這是幾乎每一個打開Discogs的人第一步都會做的事。但其實搜索並不複雜,注意幾個關鍵地方就好了:

1,不要有拼寫錯誤,有拼寫錯誤是不會自動更正的,這不是百度谷歌。

2,別國文字如俄文字母м與英文字母M完全不同,若是俄文唱片必須用俄文字母打,不能用英文搜索。

3,遇到一張自己都看不懂是什麼文的唱片,就搜索該唱片的其它英文部分,如廠牌名,或下載App掃條形碼。

4,可以搜索廠牌/作者/作品名/作品編號,但不能直接搜曲風名(如Goa Trance,普通搜索搜不出來曲風類型)。若你聽到一首很牛的曲子,但你不知道它屬於哪張專輯,可以搜索它,然後查找被收錄專輯/Compilation信息。

5,重名情況永遠會有,若是作者/廠牌重名,要認準編號幾,若是作品,認準封面。有的作品再版後會換封面,具體還是打開具體信息才知道。

6,版本方面,搜索結果會呈現Master,也會呈現各個具體發行,注意看仔細即可。

總的來說,就是注意拼寫、注意重名、注意版本就可以。

那我想搜曲風了怎麼辦?別急,打開你的主頁,點擊Explore:

或直接進入www.discogs.com/search/,你就能看到Discogs全部收錄的發行。然後點擊Filter

左側將彈出邊欄,於各個類型、風格、介質等等下面點All再慢慢找你喜歡的曲風吧~

基本部分講解完畢,深入的地方如唱片信息添加等暫時不講一般人也用不到。還有注意一點,唱片的評價區最好只用英文寫評價(Use English Please~)畢竟是全世界通用語言也最易懂。還有就是別光看別人打分要看說了什麼,別人打一星大多原因可能純粹是因為唱片質量不是曲子優劣:

還要看Referencing的版本,也就是當前評價指向的版本

好了,基礎方面就說這麼多。有些人可能想了解購買指南,這裡不推薦也不會寫,因為第一我沒有很多經驗不敢亂講,第二海外直郵?我舉個例子,兩個月前我在某項目官網買了張碟,現在都沒任何消息——慢、容易丟件、郵費也很貴(唱片25美金運費30美金的情況挺常見)。而且聽說Discogs賣家有的會搞錯版本,不推薦自己上去直接買,可以找tb代購或走轉運,稅和海關都是問題,還有地址的填寫。具體建議問有經驗的人,或者自己摸索。但,這裡依然要寫一下Marketplace系統的指引,有必要當作是參考信息:

1.5,市場系統及注意事項

如上所說,這裡不會教各位怎麼買,但會介紹一下怎麼看,作為參考。若單純是查詢發行信息的,這一部分可以略過了。

首先都到這了,建議註冊個帳號,方便很多,還能用到Want/Collect系統與深入Marketplace系統,還能幫助錄入信息(非專業人士請勿瞎錄誤導人)與評價唱片,非常方便。

各位可能都有注意到,單個Version的發行可以添加至Wantlist(想要)或Collection(已有收集)的列表當中。Collection單純是自己的統計和個人頁面的展示的作用,這裡說Wantlist:一旦你想要的版本進入Wantlist後,就會每天給你發郵件提示,有哪個賣家又在賣這個版本啦~一類的提示。

這個郵件不僅是發送至你註冊帳號填的那個郵箱,也會發送至你Discogs帳號的內部郵箱裡。

然後是看Marketplace,參考價位或購買:點擊Wantlist右邊那個按鈕

這樣進入了Marketplace界面。先說一下,做到這步的朋友強烈建議下個app,看什麼都方便,不用點來點去跳轉慢。當然,考慮到多數人的情況這裡依然拿網頁版舉例,打開頁面拉到Items for sale那裡:

先說一下質量的事,也就是品相,玩黑膠的朋友都知道這些縮寫是什麼意思吧,這裡給不明白的朋友說一下:

M或S:全新未拆=Mint或Sealed

NM:接近全新,僅拆封=Near Mint

EX:極好,無瑕疵,可能僅播放過幾次=Excellent

VG:8-9成新,可能有細微劃痕或瑕疵,不影響播放=Very Good

G:VG以下,可能有劃痕,可能輕微跳針,雜音略明顯=Good

F:有明顯損壞,或少盤,不能完整播放=Fair

P:別買這個...相信我,買回來當擺設可以,按斤收吧=Poor

辨別品相,最好是放在唱機黃色的燈光下查看盤面溝紋與成色等。

這個燈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幹嘛用的,其實我也是剛剛知道。

注意:Unofficial Release(任何非官方發行,盜版/靴腿Bootleg/其它)與數字音頻是不支持Marketplace的,也就是不給賣。

大概就是這樣,如果是僅衝著比價來的那不用在意這麼多,但謹慎要排第一。

2,部分黑膠唱片的格式釋義

我玩黑膠也是剛入門,但發現唱片格式(Format)真的有好多好多...值得細細挖,也算是樂趣。除了常見的首版再版宣傳版,還有很多很多,這裡就做一個大概的註解(這裡只講部分黑膠格式),以及講講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下面這些格式用詞,只是(籠統地)描述黑膠唱片格式所用,更多具體情況是需要看該版本的封套、盤面圖片與該版本的Notes(具體描述)而定。有時候,Discogs會呈現格式的縮寫,如White Label的格式會呈現為W/Lbl,這裡也會標明大多數縮寫格式。

Test Pressing:測試盤,無正式封套,一般附帶作品信息,多用於測試音質等,縮寫為TP

Promo:宣傳版,也就是見本盤,用於唱片宣傳

見本,不給賣(話說這張我還有,80收的Discogs均價200撿漏~)。

White Label:白標,盤心無任何印刷信息,有時會被手寫上去,或被貼紙貼上(Stickered),無正式封套,縮寫為W/Lbl

Limited Edition:限量發行,縮寫為Ltd

Numbered:帶編號版本,縮寫為Num

Shape:特殊形狀的盤面

180grams:180克重膠

200grams:200克重膠

Mispress:唱片本身錯版,大多表現在音頻上,具體查看描述,縮寫為MP

Misprint:大多為信息印刷式的錯誤,如盤心信息被弄反了/封套問題等等印刷上的,具體看描述,縮寫為M/Print

Gatefold:封套為摺疊形式包裝

Single Sided:單面盤(多個LP可能有一張是單面),縮寫為S/Sided

Picture Disc:圖片盤面的黑膠,縮寫為Pic

Unofficial Release:非官方發行,Bootleg版等,縮寫為Unofficial

Textured Sleeve:打開外封套後,內側封套(包著盤面的那個)為圖案包裝

Deluxe Edition:豪華版,縮寫為Dlx

Special Edition:特殊版本,具體看描述,縮寫為S/Edition

Club Edition:具體是一種唱片的銷售方式,在這裡不多解釋了,但使用這種方式賣出的唱片多半比零售便宜,不計入排行榜等銷量,縮寫為Club

Hand Poured:手工灌制封裝的唱片

12/10/7":三種最常見盤面大小,單位:寸。7寸一面一般一首歌,有的單曲的7寸版會對原版有刪減。這三種是最常見的盤面大小了,還有稀奇的,實際上從2-12寸都有,還有一種16寸的。

Jukebox:老式點唱機專用的版本(有的和宣傳版一樣不給外售,具體看描述),多為7寸

Transcription:給廣播電臺播放使用的版本,不用做公開銷售

Sampler:相當於是精簡的Compilation,縮寫為Smplr

Acetate:上世紀的醋酸纖維盤,盤面材質不是Vinyl(乙烯基)而是使用Acetate(醋酸纖維)替代。易損耗,多為測試播放用,製作過程簡單(沒有Vinyl這麼多步驟),衍生出Dubplate文化。除此之外,還有幾種原理與Vinyl相似的、奇奇怪怪的格式/材質:Cylinder/Edison Disc(跟愛迪生有關)/Pathe Disc/Shellac/Lathe Cut(這似乎是一種製作手法了)/Flexi Disc...還有一種標記Styrene的碟子指用苯乙烯材質製作

這就是acetate材質的唱片

clear/etched/swirl/translucent/marble/starburst以及各類顏色單詞red/green/yellow...:盤面顏色等表現方式,具體看盤面圖片

stereo:普通立體聲,一般不單獨標出。

mono:早期的單聲道版本,需要特殊唱頭,音質會差,大多情況下更便宜。

除此之外,還有兩種聲道的版本,非常少見:四聲道Quadraphonic(縮寫為Quad)與Ambisonic(縮寫為Amb,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但是是新東西),留給懂HiFi的朋友講解。

Pink Floyd的Wish you were here就曾發行過四聲道版本

33/45/78為三種轉速,78轉速需要特殊唱頭。此外,還有一些特殊轉速的唱片(如80或16轉速的),那些屬於稀奇玩意了,大部分唱機是沒有這些選項的。單位為RPM,也就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每分鐘轉數,轉速越快一面時間越短

最後講一下三種Re的區別,Re開頭的三個格式都是「再次」過什麼東西,其實也就是「再版」的三種屬性(屬性可以同時存在),具體如下:

Repress:單純「再版發行」的意義,縮寫為RP

Reissue:換廠牌或換母帶的新再版發行,比如使用cd的母帶壓制黑膠。一些廠牌可能把90s那些經典的唱片在這兩年重新Reissue成黑膠,如Plain Records(聽說這廠質量不行),縮寫為RE

Remastered:重新製作處理母帶,縮寫為RM

(這三個別太糾結,都是再版,我寫的不一定對,你看了是懵的,我也是。而且很多錄信息的人都搞不清楚/搞錯,總的來說真都是再版,別糾結,這玩意不是學數學~)

以上是常見發行格式,當然還有其它少見的這裡不細說了。下面是一些玩黑膠以來,自己的少量經驗、看法與需要注意的地方:

1,關於母帶製作方式:黑膠唱片的製作工藝複雜,從母帶製作到壓製成盤需要很多步驟。現在母帶的製作方式大體分為兩種:模擬(Analog)與數字(Digital)。模擬是最早出現的母帶製作方式,也是大多數人認為的,所謂音質最好的製作方式。主要是因為數字母帶涉及到「採樣率」的概念,大概來講就是使音頻分割成數據錄入數碼設備再作為母帶使用灌製成盤。確實,這樣會損失音質,但我們不需要一味的追求模擬母帶出產——主要是品相與母帶師、採樣率設定與你的播放設備的關係,而且大部分情況下你無法選擇:現在的唱片大部分都是數字母帶製作的,音質真不會差,當然除非你是金耳朵~還有,母帶處理的好壞與最終作品的質量有著直接的關係,製作人都知道母帶處理的重要性——一位好的母帶工程師在作品發行當中也非常重要,比如Doof那張Lets Turn On的Remastered就搞砸了。

2,關於再版發行:不論是Repress、Remastered還是Reissue,Re字頭的建議先看用戶評價,或再版廠牌其它發行的評價。有的廠牌很坑,再版時母帶處理製作上偷工減料,有的甚至用CD的44.1khz採樣率的數字母帶,效果都沒有CD好,會有失真等問題。當然,如果不追求過多音質,不需要在意。還有就是再版唱片的價值自然是沒有首版高的,若條件許可首版自然比再版值得,注意品相。還有,大部分再版唱片都是用數字母帶重新製作處理而成,母帶的數位化也是大趨勢了,成本、儲存方式將會更方便。但有些再版依然是模擬製作完成的,會在包裝紙上貼著「A-A-A」的標記或具體描述(三A指唱片製作的三個主要步驟都是模擬方式完成)。當然,再版當然是大好事,能使更多人收聽到這張唱片,也讓這張作品有更多的渠道流傳。而且再版不等於失去價值,現在的發行方有大把方法升值唱片,比如搞限量(500以下那種限量)並計數、搞奇形怪狀五顏六色的盤、搞各類版本...並且有的好的廠牌甚至會修復一些首版母帶瑕疵。但,首版比再版有紀念意義、收藏價值是真的,不論再版多麼限量(當然是同一介質的發行)。

3,關於「海關碟」與批發:在中國,有一種特有情況,很多唱片都非常便宜。它們要麼是批量以塑料名義進口,要麼是海關扣押已久的,反正是各種方式進來的唱片,價格都會非常便宜,相當於是撿漏。比如Juno Reactor的兩張大專輯我都是每張50塊人民幣收到的,會比Discogs上Marketplace的均價便宜很多。品相不會太差,大多在nm與g之間。

4,關於播放習慣:首先我認為,聽黑膠唱片,音質是第二位,而不傷碟是最重要的——畢竟設備總有補救機會,而碟需要珍惜!當然你也不想你心愛的唱頭三天兩頭歪了換。那麼第一步要弄清常識:78轉唱片、Mono單聲道唱片是分別需要特殊唱頭支持的,放上去之前查證清楚。然後唱針的針壓調節,最好只能輕不能重(重了可能傷碟),差距不要超過+-0.2g。唱頭調節好挺麻煩確實,但還是要調整,尤其超距(Overhang)與針壓、防側滑(Anti-Skating Force),具體網上大把教程各位自己查。然後買唱機也別買太差的,把音響放唱盤下面那種一兩百塊錢的機器就算了吧,真心傷碟。要買能換唱頭、能接正規音響/功放的機器,為了音質為了碟,也記住擺放位置水平也很重要,拿水平儀調整。然後儲存上,放在陰涼乾燥通風的地方。拿出來的時候不要用手接觸盤面(盤心紙標沒關係),儘量雙手拿別像cd一樣一張一張疊起來,記得豎著放。

5,關於心態:我認為買黑膠進家裡供著沒什麼意義,當然還是要聽,要欣賞享受音樂的同時感受實體唱片的意義。一前輩老師說過一句話:普及黑膠不如普及黑膠唱機。這些東西當寶貝供著沒什麼意義,只有放出來了才是物盡其用,也更能享受黑膠的樂趣,但最終這個還是看個人意願。那為什麼我對喜歡的作品,偏向選擇黑膠這種媒介?因為相對CD而言它基本上音質更好這不說,它有著它獨特的樂趣:二十分鐘翻面,各種找版看品相,研究唱頭型號與唱機參數...更重要的是,我喜歡「相對永久地」儲存自己喜歡的東西——CD有壽命(忘了多久,反正是五十年以內),黑膠儲存得當,理論上是永久儲存的,實際情況也會比CD久很多。不過最終別想那麼多,買自己喜歡的~

總的來說就這些!最後:Happy Digging!

寫在最後:

其實這篇從寫稿到發已經挺久的了,中間主要是個人問題以及排版最終修了一下,才花了這麼久。因為個人原因應該沒那麼快發到網易雲專欄上,手頭突然沒有電腦也要修改部分用詞方法(專欄審核比這裡嚴),但過幾天應該就會發了。

Discogs個人已經用了幾年但還是有不了解的地方,圖上看著可能比較雜亂但其實這個網站非常好用,只要有基本的英語基礎。而黑膠是去年底開始計劃今年初開始接觸的,前輩告訴我「黑膠要先玩」但我其實更喜歡邊玩邊研究~但仍會有很多不懂、出錯的地方,還請大家糾正(公眾號私信沒提示,不一定及時看,但會看),多謝各位。

Discogs大系統其實有非常多的模塊、功能,我寫出的只是皮毛,更多內容以後可能會寫吧,目前這裡會有一些幫助說明:

support.discogs.com

對,就是這樣。我更認為Discogs更貼近「資料庫」的屬性——可怕的SQL(笑),但只要學會就很方便。好了,扯的真夠多了,探索愉快~

相關焦點

  • 關於黑膠唱片的一些問答
    黑膠唱片黑膠唱片是在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
  • 認識、了解黑膠唱片
    (LP) 黑膠唱片是在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我國在1992年進入CD時代,黑膠生產線大量被淘汰,黑膠唱片的價格從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但是由於收藏者的喜好,從1994年開始,黑膠唱片的價格逐漸回升,到1996年就突破百元。1998年國內最後一條黑膠生產線關閉,目前國內市場的黑膠唱片都是引進海外的,或者二手的。現在在廣州的陶街,最便宜的黑膠唱片要六七十元錢,珍藏版本的可以上千。
  • 黑膠唱片咖啡廳復活
    記者 張瑜杭州和睦路2號元谷創意園內有家咖啡店,咖啡口味不好說,但二樓一間4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卻非常獨特——一套專業的黑膠唱片播放器、2000多張黑膠唱片,是一間地道的黑膠唱片聽音室。黑膠唱片是在20世紀風靡全球的音樂格式,但唱片不易保存、攜帶,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慢慢消失。
  • 黑膠唱片入門裝逼指南一
    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再沒有什麼比聽歌更容易的事情了。打開網際網路;數百家網站向你推薦各種音樂風格和歌手,數千個論壇在各種討論耳機音響音源,數萬個軟體來幫忙搜歌搜伴奏。然而如此平常的一切,到了hifi的世界裡卻又變得不同。同樣一首歌,你可以拿著五塊錢的耳機從手機裡聽mp3,也可以用數百萬的音響連接各種pre-amp和無損連接線地聽超級無損音源。
  • 預訂許巍黑膠唱片,需要知道的事
    什麼是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是在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 10英寸:錄音時間短,一般只能錄一首歌 12英寸:錄音時間較長,能達50分鐘,亦為立體聲LP標準規格 有什麼格式?
  • 黑膠唱片發音原理|黑膠唱片,怎麼把聲音留住的呢?
    黑膠唱片的發音原理(來源:科普中國)黑膠唱片,屬於純物理髮聲,發聲時主要依靠唱針磨擦唱片的片紋:唱片片紋在唱片內成45度,一邊左一邊右,唱針就磨擦這些片紋而發聲。黑膠唱片的實質是用磁記錄聲信息的過程。用磁來記錄信息是一種常見的信息記錄方式,比如磁帶、磁卡、磁碟。
  • 關於黑膠丨第一版黑膠唱片一定是最好的嗎?
    事實上那位刻片師每個月所刻出的黑膠唱片不下幾十張,也不是張張都是發燒片,應該有很多沒有刻好。我們不要忘了,當年黑膠唱片全盛時期,出版的黑膠唱片數量何其多,而在黑膠迷心目中的發燒片恐怕不及萬中之一或百萬中之一,所以我才會說能夠成為發燒片其實並非刻意的,而是碰巧的。
  • 為何黑膠唱片長久不衰?
    黑膠又稱LP(long play),是黑色賽璐珞質地的密紋唱片,又稱密紋唱片或LP唱片,多為不透明的黑色,也有一些呈現半透明的茶褐色、黃色、螢光、白色、綠色等。黑膠唱片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用來貯存聲音信號的載體,最早的黑膠唱片為每分鐘78轉的單聲道唱片,上世紀60年代後發展為每分鐘33轉的雙聲道立體聲唱片。
  • 黑膠唱片也是藝術品!
    黑膠唱片「從裡到外」都散發著藝術的氣息,如果你想收藏一些有格調的藝術品,不妨先從一張黑膠唱片開始。黑膠的迷人之處黑膠唱片幾乎是統治了整個20世紀的音樂格式。正是由於黑膠這種模擬記錄的形式,使製作出來的唱片與母盤記錄的內容一致,所以有了高保真的特性。聽過黑膠唱片的人都是這樣評價它的:溫暖、細膩、豐富、無可取代。所以黑膠的好音質是人們迷戀它的原因之一。
  • 周杰倫也要出黑膠唱片了,黑膠真的回潮了?
    今年是歌手周杰倫出道20年,他將於11月6日推出經典專輯黑膠唱片,供樂迷珍藏。14張黑膠唱片,預售價格超7000元,仍然有不少粉絲忍不住「剁手」。甲殼蟲樂隊唱片    上世紀90年代,在CD的衝擊下,黑膠唱片銷量急速下滑。1998年,國內最後一條黑膠唱片生產線停產。
  • 周杰倫也要出黑膠唱片了,黑膠真的「回潮」了?
    今年是歌手周杰倫出道20年,他將於11月6日推出經典專輯黑膠唱片,供樂迷珍藏。14張黑膠唱片,預售價格超7000元,仍然有不少粉絲忍不住「剁手」。 甲殼蟲樂隊唱片 上世紀90年代,在CD的衝擊下,黑膠唱片銷量急速下滑。1998年,國內最後一條黑膠唱片生產線停產。
  • 黑膠唱片
    這種新唱片被稱為Long-Playing,現在通行的唱片幾乎都是33轉,所以黑膠唱片就被直接稱為「LP」其實,黑膠唱片正確的稱呼是Vinyl (乙烯基),這是各種規格唱片的總稱早期壓制黑膠唱片的母盤是用蠟膜刻成的,發展早期的黑膠唱片因此被稱為Wax ,現在很少有人會這樣稱呼黑膠唱片Records也是黑膠唱片的一種習慣稱呼。
  • 你見過「白金」黑膠唱片嗎?奈米鍍膜掀起黑膠革命!
    據說這張黑膠應用了一個劃時代的新技術,可以讓黑膠防刮、防靜電、防潮、大幅提升保存年限,還可以讓聲音更好,直到展會開幕謎底終於揭曉,竟然是在黑膠唱片上鍍一層鉬,讓黑膠變成名副其實的「白金唱片」,令人無比驚嘆。 在圓山音響展瑩聲音響展間舉辦的鍍膜黑膠發表會由黃裕昌親自主持,現場並請到鋼琴家顏華容親自解說所收錄的曲目— 柴可夫斯基鋼琴曲「四季」。
  • 紐約黑膠唱片淘寶地圖
    聽黑膠並不是什麼小資的專利,音樂無所謂階級。你可以花一百塊美金以內的預算買到一臺耐用的黑膠唱盤機,聽個十幾二十年應該沒問題。而黑膠唱片的價格有高有低,一兩塊錢美金有時就足夠帶來美好的音樂享受了。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幾個在紐約淘黑膠唱片的好去處。
  • 黑膠薈 | 重磅黑膠唱片音質比較好嗎?
    黑膠唱片(這裡僅指大密紋黑膠,也就是LP)的重量,從其誕生開始一直在變化。
  • 分享 黑膠唱片復興回潮
    在過去,因為黑膠銷量降至零,John Lewis只保留了一種型號的唱機,而現在他們已經有八種唱機上架。這其中包括經典的可攜式唱機、復古型唱機以及可以連接USB的轉換唱機,能將黑膠音樂轉化成MP3等格式的數字文件。
  • 黑膠唱片,是怎麼把聲音留住的?
    密紋唱片唱片的材料經過多次優化,到了密紋唱片這裡,它的顆粒更細,微小的振動也能被錄製下來,進一步體現出了高保真的聲音效果,當時被認為最接近原聲,也就逐漸的獨領風騷,眾多重量級的演奏家、指揮家、大樂隊以及歌唱家都以黑膠唱片作為首次發行的。
  • 【談黑膠】黑膠唱片的「顏值」
    黑膠唱片的尺寸黑膠唱片直徑常見10英寸和12英寸兩種規格,前者大量用於錄製流行音樂,錄音時間較短,一面一般只能容納一首歌曲,早期飛利浦、德律風根 (Telefunken)等廠牌出版的單聲道LP也有採用此尺寸。
  • 黑膠樂緣 | 由黑膠唱片談到 麗磁的AS-129P膽唱放(上)
    而現在很多音樂愛好者或者是音響發燒友都把黑膠唱片稱為LP,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起碼是不準確的。LP只是黑膠唱片的一種記錄格式,並非指黑膠唱片。黑膠唱片正確的稱呼是Vinyl(乙烯基),這是各種規格唱片的總稱。Wax 是黑膠唱片發展早期的一種稱呼,因為早期壓制黑膠唱片的母盤是用蠟膜刻成,但現在已很少有人這樣稱呼。Records也是黑膠唱片的一種習慣稱呼。
  • 【音響】時光在歌唱:黑膠唱片收藏的不僅僅是聲音
    然而上世紀80年代中期,黑膠唱片開始被光碟取代。1998年,中國內地最後一條黑膠生產線關閉,標誌著黑膠正式退出了主流音樂消費市場。但近些年,黑膠唱片以高姿態、高價值再入江湖,黑膠的時代昔日重來。當拋開各種技術參數不談,在發展至今的各種音樂記錄材質中,SP的音質最接近原聲,是愛樂者所追求之境界。這也是為什麼眾多重量級演奏家、指揮家、大樂隊及歌唱家等作品大多數均以黑膠唱片作為首次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