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是電影藝術的二次創作

2021-02-14 導演幫

在2004年的電影《最終剪接》中,羅賓·威廉斯又一次扮演了那種非常「嚴肅」的角色,當他不飾演他那標誌性的滑稽角色時,他總是很擅長虛構故事。在電影的未來世界裡,每二十人中的一個在出生時會被植入某種稱為「生命晶片」的東西,它能通過他或她的眼睛記錄下一生中經歷的每個時刻。

《最中剪輯》海報

威廉斯在片中扮演艾倫·哈克曼,一名特殊的電影製作者,編輯真實人物的生活。在劇中的一個關鍵時刻,哈克曼對另一個人物解釋說,像他這樣的剪輯手有時被人稱為「噬罪人」,因為在家人和朋友能夠一覽死者的記憶之前,他們抹去了死者生命中的缺點和錯誤。因此,他們「剪輯」那些經常是破碎、脆弱與錯誤的生活,使得生活看起來完整、堅強而高尚。

《黑客帝國》海報

這個聰明的想法幾乎不可能在影片的戲劇性情節中受到公正的對待,儘管如此,它或許可以作為在百餘年的電影史中,真正的電影剪輯師們所施展的魔法的一個很恰當的比喻。「電影之所以成為電影,是因為剪輯。」奧斯卡最佳剪輯獎獲得者,《黑客帝國》三部曲的剪輯師扎克·斯登伯格如是說。如果沒有剪輯師的精湛技藝對編劇和導演的「罪過」的「吞噬」,現代電影幾乎不可能存在,聰明的演員深知剪輯師既能成就也能破壞他們在銀幕上的表演。

埃德溫·鮑特的《火車大劫案》

在19世紀晚期,電影先鋒們如託馬斯·愛迪生以及路易斯·盧米埃爾和奧古斯塔·盧米埃爾兄弟並沒有真正預想到剪輯給這個新媒體帶來的敘事可能性。直到埃德溫·鮑特在其作品《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尤其是在《火車大劫案》中,剪輯師才首次運用剪輯技巧,以獲得巧妙和有深度內涵的故事講述。

《一個國家的誕生》海報

後來,著名導演D.W.格裡菲斯,在他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中,開始建立所謂經典剪輯的嚴格「規則」,對影片片段進行「隱形」的控制,儘可能地使電影在動作情節上顯得流暢。全景(主)鏡頭通常第一個出現,後面經常跟著「兩個鏡頭」,最後是「單個鏡頭」,建立起平滑的、觀眾能夠預測的畫面順序。甚至第一次使用的特寫鏡頭和閃回鏡頭都無縫地結合到電影中。就像薩莉·曼科(《低俗小說 》剪輯師)曾評論的那樣,電影剪接是「看不見的藝術」。

《黨同伐異》海報

不幸的是,對於廣大電影愛好者來說,從事這些工作的剪輯師也是不可見的,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藝術工作者對他們所看到的電影具有絕對的控制力。剪輯師的不可見是經典剪輯手法的必然結果,在1930—1950年代美國「電影工廠」的氣氛下,龐大和強勢的好萊塢製片廠將這些技術人員的作用邊緣化,剪輯師更加不為人所知。與此形成對照,在法國,隨著1959年法國新浪潮運動的興起,諸如讓-呂克·戈達爾的《筋疲力盡》等電影對傳統剪輯風格發起了直接正面的挑戰,頻繁使用跳切這樣的手法來有意地創造不規則節奏。

《筋疲力盡》劇照

在電影剪輯藝術中像這樣打破規則的做法在美國的發展更為緩慢,但在《邦妮和克萊德》中卻變得非同一般的顯眼,該片中精彩而充滿活力的剪輯由受人尊敬的剪輯師迪迪·艾倫完成(她後來剪輯的電影還包括《熱天午後》、《烽火赤焰萬裡情》、《奇蹟小子》和《最終剪輯》)。

《刺殺甘迺迪》劇照

這場電影運動最終導致了「自由形式」剪輯的出現,這種剪輯方式在喬·哈辛對奧立弗·斯通執導的《刺殺甘迺迪》所作的剪輯中大概達到了商業廣告化的頂峰——這部影片涉及非常多的「時間和空間的分割」。然而,即使在1980年代流行的電影中,剪接節奏已經變得越來越快。

《極限特工》海報

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很多動作導演從瘋狂的MTV音樂視頻和電視商業廣告中為電影尋找新的表現方式。比如麥可·貝(《石破天驚》)或羅伯·科恩(《極限特工》),他們似乎相信,觀眾快速接受信息可以助他們學會更快地處理信息。有趣的是,以剪輯師(《伍德斯託克音樂節》)開始其電影職業生涯的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憤怒的公牛》、《飛行者》)卻曾對這種假設會對我們的社會文化中的真實時間概念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表示擔憂,而不認為它僅僅會影響到電影時間。

《最好的日子》海報

《紐約客》的影評家安東尼·萊恩也評論說,並是所有的當代導演都要求剪輯師剪出這樣快速的節奏。例如,萊恩指出,格斯·范·桑特(曾拍攝《藥店牛仔》、《我私人的愛達荷》和《心靈捕手》)在他最近執導的電影如《大象》和《最後的日子》中,「拒絕害怕長鏡頭。這種做法將他和許多同時代的導演區分開來,對那些人來說,每部影片都像是一種恐怖殺人片,被切片切丁,肢解成一寸寸的片段。相反,範·桑特卻打算在外圍反覆徘徊,看著某個場景如何地被逐漸展開來」。

《俄羅斯方舟》海報

同樣的,在影片《九種生活》中,編劇/導演羅德裡格·加西亞似乎也喜歡表現並讓觀眾感受這種緩慢的時光,影片完全由九個單獨的、未被打斷的長鏡頭組成。毫無疑問,這種「更慢」手法的冠軍還是亞歷山大·索科洛夫的《俄羅斯方舟》,95分鐘片長的影片就是個單一的長鏡頭,影片所有的「剪輯工作」都在攝影機景框內完成——也就是說,通過場面調度中的要素控制而不是通過蒙太奇剪輯手法。

《伊利莎白鎮》劇照

 當然,剪輯不總是一個藝術的過程——有時僅僅是為了讓電影保持合理的長度而必須剪輯。最近出現的一些大家熟知的影片,包括卡梅隆·克勞的《伊利莎白鎮》和泰倫斯·馬力克的《新世界》,更不用說臭名昭著的文森特·加洛的《棕兔》,都需要在發行前做大量剪輯方面的拯救工作。這些影片在備受矚目的電影節上首映之後,每一部都需要大動手術縮短長度,以保證至少能招徠一些正面的反響。

《棕兔》劇照

現在,越來越多的「獨立」(也就是說,缺乏資金支持的)的導演選擇用高清數字視頻格式進行拍攝。除此之外,一些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導演,如喬治·盧卡斯、羅伯特·羅德裡格茲和史蒂文·史匹柏,也大張旗鼓地擁抱和推動這項技術。而且,就像《時代》雜誌的評論員理察·科利斯所指出的那樣,「就算電影製作者不願數位化拍攝,他們也會採用數位化剪輯,輕鬆而高效地調用畫面」。

然而,仍有些著名人物堅持用膠片剪輯,科利斯特別列舉了技藝精湛的剪輯師麥可·卡恩以及卡恩的合作者,非常具有創造性的導演史蒂文·史匹柏為例,史匹柏說:「我仍然喜歡在膠片上剪接。我就是喜歡進入剪輯室中,聞著洗印膠片的光化學劑味道,還有看到我的剪輯師在他脖子上圍著一圈一圈的微型膠片。從膠片上剪切出了眾多偉大的電影,我堅持使用這種方式。」

儘管導演和演員的工作與電影剪輯師的技藝孰輕孰重未見分曉,然而沒有人比編劇更依賴於好的剪輯。因為,正如編劇兼導演的昆汀·塔倫蒂諾在《出神入化:電影剪輯的魔力》中宣稱的那樣:「最後的劇本草稿是電影剪輯的第一剪,電影剪輯的最後一剪就是劇本的最終定稿。」這樣看來,最終,所有參與影片製作的人都被這些不可見的剪輯師的工作「拯救」了。

本文選自《看電影的藝術》[美]博格斯、皮特裡著

相關焦點

  • 二次創作的背後
    而在為品牌走秀創作插畫時,她並非將毫無規則的圖像組合,而是提取大秀相關的場地、時裝上的圖案、模特剪影,甚至會尋找合適的電影片段作為靈感來源,相當於把目標客戶所要呈現的精華濃縮在微觀的圖像當中。對於像攝影藝術家John Stezaker這樣用已知舊照片進行創作的人來說或許根本不成問題。用不著將期待寄託於刻意增加新照片,光是他常年收集的那些素材就有無數種組合方式了。回歸到二次創作的主題上來,它當然不僅僅存在於藝術時尚圈,我們日常所見的影視同人剪輯等等都可以和它掛鈎,只不過它十分容易和剝奪原作者權利的盜用抄襲相混淆。
  • 影視「二次創作」算侵權嗎?短視頻剪輯兼職月入過萬
    其中有一類剪輯式短視頻以搞笑、滑稽的手法進行二次創作,為觀眾介紹、評論時下熱門的電影、電視劇為內容,製作成本低,卻十分受短視頻用戶的歡迎。比較典型的是「X分鐘看完XXX」系列。其實2018年就短視頻二次創作是否侵權的問題引起討論,上面就已經出了相關規定:
  • 「二次創作」背後的創意、侵權與金礦
    4月末,以「X分鐘看完電影系列」短視頻躋身自媒體大咖行列的谷阿莫,在YouTube上傳的視頻中繼續用他賴以成名的臺灣腔,訴說著幾天前被影音平臺KKTV和臺灣電影公司又水整合指控涉嫌侵犯著作權。        正在成為內容創業主要戰力之一的「二次創作」,開始面臨版權、創意和創業的三重難題,谷阿莫不會是第一個,甚至不會是最有名的一個。
  • 對影視作品二次創作的「谷阿莫們」侵權了嗎?
    除谷阿莫外,各個視頻平臺還存在無數類似的博主,通過對影視劇作品的二次剪輯創作為自己積攢人氣,剪輯影視作品的單人片段、整合多個作品進行故事再創作、對影視作品本身進行評價等都是視頻博主的創作方式,如果皆涉及侵權,這些被成就的「谷阿莫們」又該何去何從?   「谷阿莫們」   熱搜來得有些突然。
  • 8分鐘分清二次創作與二度創作,背後有個億級內容創業金礦
    4月末,以「X分鐘看完電影系列」短視頻躋身自媒體大咖行列的谷阿莫,在YouTube上傳的視頻中繼續用他賴以成名的臺灣腔,訴說著幾天前被影音平臺KKTV和臺灣電影公司又水整合指控涉嫌侵犯著作權。正在成為內容創業主要戰力之一的「二次創作」,開始面臨版權、創意和創業的三重難題,谷阿莫不會是第一個,甚至不會是最有名的一個。
  • 分享 | 為什麼電影需要剪輯?
    在鮑特的電影《火車大劫案》中,出於對敘事複雜性的追求,他發明了平行剪輯,通過交叉敘述兩件有內在關聯的故事線,來增加電影的戲劇性。      到了大衛·格裡菲斯手中,電影原本的時間空間線性敘事被徹底打破,鏡頭和場面不再完整連貫,而是相互穿插交互,這大大地提升了電影在藝術表現上的可能性。
  • 剪輯|電影的藝術基礎就是剪輯?
    普多夫金是前蘇聯著名電影大師,他的觀念在電影的發展中曾產生過極大影響,特別是他的理論突出地強調電影的敘事性
  • 視頻怎麼剪輯?5分鐘就能學會的電影剪輯玩法 – 滿滿的二次原創
    現在很多人都在做電影剪輯號,無論是想進入短視頻領域發展的。
  • 資訊|《太陽照常升起》剪輯師張一凡:如何用剪輯給予電影二次生命
    《太陽照常升起》《一步之遙》《找到你》《鬼子來了》《尋槍》《瘋狂的賽車》剪輯師張一凡7月29日課程登陸【燈塔學院】【課程介紹】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戈達爾曾說:剪輯才是電影創作的正式開始在電影製作中,剪輯的職責是形成故事情節、把握電影節奏,將電影聲像素材分解、連接與重組,從而使電影達到創造性。胡蘿蔔計劃電影公開課第三期邀請到國內著名電影剪輯師——張一凡,他將與我們分享電影剪輯創作的熱愛與理解。在張一凡看來,剪輯是連接電影創作者和觀眾的橋梁,正如丘比特之箭一樣,剪輯師通過對電影素材的拼接向觀眾傳遞著創作者對電影的情感和愛。
  • 導演 | 電影預告片剪輯的藝術與方法
    預告片的藝術構思和結構設計剪輯預告片的第一步工作是選擇畫面素材, 來源於影片拍攝前已將預告片設計好; 在拍攝過程中附帶著拍攝的預告片素材;來源於影片拍完後 再設計預告片,這就需要在完成片中或在備用鏡頭中來選擇素材; 來源於拍攝前沒有設計好而影片尚未完成就需要編剪預告片,在這種情況下 只好從備用鏡頭中選擇素材。
  • 今言金語 | 影視作品二次創作的版權問題誰來負責?
    不得不說,這種觀點無疑助長了影視劇二次創作侵權的不良風氣。作者|金亞琴近日,B站一用戶在網站上傳了《我不是藥神》電影的純音頻,對此行為優酷公司以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將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一審認定寬娛公司構成幫助侵權,判令其賠償優酷公司經濟損失60000元和合理開支5000元。
  • 「二次創作」短視頻風靡,著作權是否受侵害?
    在自媒體平臺上,網友們常常可以「刷」到一些基於影視作品的「二次創作」短視頻產品。
  • 谷阿莫x分鐘系列解說被告侵權,網絡二次創作面臨「海水與火焰」?
    視頻中,谷阿莫表示「自己的x分鐘看完電影系列影片符合著作權使用原則」,並提出在越來越多的創作者投入二次創作的時候,b站、微博、youtube、亞洲電視等平臺也正在支持二次創作者,但是有關二次創作的法律卻不完善的觀點。
  • 解讀「二次剪輯視頻」禁令,讓經典文化形象遠離鬼畜惡土!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特急文件:關於進一步規範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通知】這些二次剪輯作品有著完整的節目製作思路,卻始終游離於網絡視聽節目的管理規則之外,約束甚小。【二次剪輯上傳的短視頻有明顯節目特徵:自己的頻道、固定的播出時間,明顯的節目策劃和播出風格、主題】但是,「二次剪輯視頻節目」的現象發展愈發深刻,從社交圈子走出,向系列化、商業化發展,利用知名視聽作品為自己的名利做嫁衣
  • 3月電影「二次創作」 | 瓦爾達和《拾穗者》
    電影講述的拾穗者們,其實就像是在中國我們口頭說的「撿破爛的人」,把農村田野或者城市路邊廢棄的食物、雜貨、千奇百怪的東西彎腰撿起,據為己有。不過他們這樣做並不都是因為貧窮,也出自信念、生活習慣、愛好等等。
  • 剪輯||電影的各種剪輯手法及其規律
    電影的剪輯手段,主要是為了保證人物刻畫的鮮明性、故事情節的連貫性、時間空間關係的合理性、節奏處理的準確性。乾貨 | 剪輯的藝術:提升剪輯效果的五大技巧我的剪輯流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做筆記,對於那些需要較長製作周期的大型電影或者項目來說更是如此。我發現將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寫下來是唯一能夠理順所有資料和信息的方法。最近在我製作一部紀錄片的片頭時,我發現自己沒有靈感、工作停滯不前。在嘗試過多種方法之後,我還是覺得自己在白費力氣。
  • 《不欺不遇》提前殺青 「二次創作」將持續發力
    由浙江天映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喜劇電影《不欺不遇》日前在重慶正式殺青,比原定計劃提前了一天。儘管只有短短一天的時間差,但這對整個團隊來說,都有著重大意義。困難重重一一攻克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選擇在重慶拍攝,但是當地的影視配套設施仍不是十分完善,為了最大化豐富整體的電影視覺,美術部門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調整設計細節,制景、道具更是「出手如有神助」,加上外聯部門的多方協調溝通,整部電影前後共輾轉了50多個場景進行拍攝——這對僅有45天的拍攝周期來說,是一項並不小的考驗。
  • 電影「魔術手」:胡大為的電影剪輯世界
    電影剪輯,一種將影片圖像和聲音素材分解組合的神奇電影製作技藝,如同「魔術手」般暗藏在電影製作中,成為升華電影主題和藝術感染力的關鍵因素。誰擁有了精湛的剪輯技術,便搭上直達光影靈魂的直通車。   作為香港金像獎8次提名、2次獲獎的業界著名「金剪子」,胡大為先生與徐克、吳宇森、王家衛等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導演均有合作,並屢次問鼎國際及亞洲電影節大獎。訓練營現場,面對到場的百餘名青年電影人,胡大為先生從自己做剪輯學徒開始,到執剪多部影片經驗,再到與現場青年電影人互動交流,與在場的每個人一同開啟獨特的剪輯漫遊之旅。
  • 如何看待二次創作
    同人二次創作的確是法律灰色地帶,但是加上社會主義制度,就會產生新的想法,就是有沒有羞辱原作品。《著作權法》第十七條規定「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 中國電影剪輯學會要做這些事兒!
    作為中國影視行業唯一的國家級剪輯學會,中國電影剪輯學會將秉承「團結組織影視剪輯工作者,交流創作經驗,學習和掌握高新科技;開設剪輯技術藝術學術研討,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創作技能; 舉辦中外影片剪輯學術研究會;與國際剪輯同行進行專業交流與座談;為"金雞獎"剪輯單項獎做評選諮詢工作」的宗旨,在2021年計劃開展下列事情:1、學會年度會員學術交流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