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90後在嫦娥五號探月任務中發光發熱之時,激發青少年築夢太空的康師陸地,關於航天以及探月的話題迅速成為了大家傅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伴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返回熱議的話題。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在本次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中,許多小朋友通過「太空郵局」表達了對航天人的敬佩和航天事業的嚮往。除此之外,小朋友們還提出了許多「古靈精怪」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月球的背面?」、「航天員平時在太空都吃什麼?」等等。恰逢嫦娥五號順利返回的時候,航天員趙傳東的回信也送達到小朋友們的手中。
孩子們在「太空郵局」投遞夢想
恰逢其時的航天員回信,願你成為太空中最亮的星
收到回信的小朋友們異常興奮,一位小朋友說到,「航天員叔叔平時工作那麼忙,竟然還抽出時間給我回信,我真是太高興了!」。來自山西省大同市的暢暢同學因為嫦娥五號而對月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在信中問道:「親愛的航天員叔叔們,你們辛苦了!我要向你們問一個問題,請問月球的背面長什麼樣子,為什麼月球永遠只有一面面向地球?」
航天員叔叔趙傳東鼓勵孩子們勇敢追夢
我國首批航天員趙傳東不僅對這位小朋友的好奇心進行了解答,還鼓勵她勇敢追夢,他回答道:「看不到月亮的背面,是因為月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是相同的。這種現象稱為『同步自轉』。希望你好好學習,保持好奇心,為夢想加油!」
來自河北省石家莊市的嘉華小朋友在信中表達了自己對於航天人的敬意和想要登上太空的夢想。航天員叔叔非常暖心的表達自己對他的支持和期許,「我相信經過不懈的努力,你一定會成為太空中那顆閃亮的星!加油!」
航天員叔叔趙傳東溫暖回信
在小朋友們的信件裡除了表示對於航天員的敬佩、宇宙航天的喜愛之外,還提出了很多和航天員相關的問題。例如:「航天員們都可以吃什麼食物?」、「一年中航天員要工作幾個月?」等等,還有很多小朋友對於中國航天發展給予祝福,相信在未來中國航天還會有更多偉大的成就。一封封信件雖然語言青澀,但都代表著小朋友們對於祖國航天事業的熱愛。
數位化驅動,讓航天夢想離孩子們更近一步!
在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中,近距離接觸「航天大咖」的機會可不止「太空郵局」一個。在過去的活動中,康師傅先後邀請多位「航天大咖」諸如石磊教授、秦同博士等航天科普專家走進校園、開展講座,與孩子們親密接觸,他們不僅帶來新奇有趣的航天知識,更有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孩子們對於科學探索的熱情,讓航天精神薪火相傳。此外,科普現場的VR體驗、「月球探秘」環節也受到孩子們的熱烈歡迎,許多孩子都表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孩子們與康寶寶一起體驗VR遨遊太空
不僅如此,康師傅還活用「數位化」技術,讓航天科普得以覆蓋更廣泛的青少年人群。比如在航天STEAM課《太空美食家》中,康師傅創新性地藉助5G技術,讓線上和線下的孩子們都能了解到身邊的航天科技——FD凍幹技術。正是運用這些航天科技,確保了方便麵的安全無虞。通過多次把課堂搬到「雲上」,康師傅讓越來越多科普基礎薄弱地區的孩子們能夠接觸航天、了解航天、從而立志航天,同時有效促進科普教育的均衡發展。
孩子們認真聆聽「太空美食家」課程
在數位化賦能下,康師傅不僅在航天科普上有所創新,在其他領域上也多點開花。在企業經營層面上,康師傅積極擁抱數位化轉型,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等,對經營、管理、發展模式進行全面革新;在營銷過程中,通過數位化技術的幫助,康師傅更是摸索出一套與年輕受眾進行深度溝通的「社交語言」,從而實現個性化產品定製和精準的產品推廣。
「康師傅希望通過公益科普的形式,助力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激發青少年對於航天的熱愛。未來,康師傅航天科普將會走進更多校園、積極響應建設『航天強國』和『數字中國』的號召,打造更具創新性的內容與科普形式,實現航天科普的再創新,讓更多地區的青少年可以觸摸到中國航天,為他們埋下航天夢想的一粒種子!」康師傅航天科普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上學生姓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