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在最好的時代,我們也生在最壞的時代。我們的幸運來於我們遠離了戰爭,我們的悲哀來於戰爭帶來的後遺症仍如影隨形,啃食我們的心靈,洗腦我們的觀念,以至於我們不知不覺中成為惡念的幫兇。
對於戰爭背後的一面,大部分中國孩子僅僅止步於書本上的南京大屠殺、細菌戰,在感嘆戰爭的殘忍之後,對於如今的人民究竟怎麼樣卻一無所知,我們不曾知道真正的悲哀並未休止,它仍伴隨著時間流逝而被「傳承」。
對於這一方面,中國其實沒有什麼比較好的途徑去了解。市面上能找到的熱門戰爭書籍,基本都是描寫戰爭時的慘狀,關於戰爭後的人民是如何生活的隻字未動。網頁上關於這些新聞、記錄也被封鎖,為的就是網絡潔淨。戰爭後的政治生活似乎成為一個禁詞,為了讓人民能活在無憂無慮的美夢中,所以不應該存在。
雖然明面上無法搜到太多關於戰爭各地人民生活狀況,但在社會其他面仍有不少人試圖把這股悲傷傳遞給世界,讓世界人民重視起來,從而努力去改變。例如遊戲,一個各階層人口都包羅的存在。
就如我前面所說,因為我國某些政策,所以許多事情不能直說,這類遊戲一般都以非常婉轉的方法告訴我們戰爭的殘酷與人民的痛苦。例如《莉菈與戰爭的陰影》,巧妙地運用了片頭曲,告訴我們主人公曾經生活在多麼美好的家庭,但當飛機的轟鳴聲在自己的家園上空掠過時,一切都變得不再美好。在看不見盡頭的逃脫中,等待一束不曾存在的光芒。雖然遊戲沒有結尾,但我想每個人都已經猜出了自己的結尾。
不過這並不是我要講的遊戲,我今天要講的遊戲叫做《生命之泉:我的孩子》。和《莉菈與戰爭的陰影》有所不同,它更加直白,以養育為題材,逐步為我們揭開殘忍的戰爭「後遺症」。
《生命之泉:我的孩子》是難得一款直言了背景、地點、時間的戰爭反思遊戲,遊戲通過雙線的角度,讓我們看到德國、挪威兩國對生命之泉計劃孩子的態度。在遊戲過程中,我們看著自己養育的孩子逐漸從一個開朗可愛的少女/少年,在社會的歧視與咒罵下變得安靜、自卑,甚至懷疑自己的存在真的有必要嗎?你所能做的,只是在一旁安慰她,鼓勵她,然後看著她在社會環境折磨下無力回天,最後選擇帶她離開。
玩這款遊戲前,我建議大家先去搜有關生命之泉計劃的記載,只有這樣你才能更深刻明白這款遊戲多麼真實。這裡是我從百度摘取的一部分文字:「生命之泉是納粹德國的一個黨衛隊和政府背景的註冊機構,成立於1935年,其目標是按照納粹種族優生理論進行試驗,以提高「雅利安人」子女的出生率。該組織在1935年以前是黨衛隊黨衛隊人種與移居部的一個機構,後由黨衛隊全國領袖個人參謀部直接管理。
生命之泉安排未婚婦女匿名生育,並將這些孩子由「種族純潔健康」的父母領養,這些孩子大多被送至黨衛隊成員的家庭中。生命之泉亦會對部分成員家庭提供福利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命之泉在歐洲佔領區的德國族裔中篩選「種族合格」的孤兒並安排他們由雅利安家庭領養。NZ甚至還嫌十月懷胎批量生產「雅利安嬰兒」速度太慢,於是乾脆直接綁架其他國家具有雅利安血統和相貌特點的金髮兒童,將他們送到德國給人撫養,希望他們將來成為德國的「鐵軍」。文件顯示,在波蘭等地,NZ黨衛軍一邊給父母拍照,一邊在大街上將他們的金髮孩子抓走。據估計,二戰期間,在被NZ佔領的歐洲國家至少有25萬兒童被NZ分子綁架,送給德國家庭收養。由於戰爭後期德國資源缺乏,許多被綁架兒童都因營養不良而死去。
二戰後,10個被NZ綁架的孩子中就有1個返回了自己的家鄉———但他們往往會發現自己的親生父母早就被NZ殺害了。而對於那些活著的父母來說,許多德國家庭卻拒絕將他們收養的孩子返還給親生父母———事實上長期處於NZ宣傳下,一些被綁架的孩子也開始認為他們自己是德國人。在二戰後的挪威、波蘭等國,許多具有一半NZ血統的「雅利安兒童」都被人稱作是「NZ私生子」,他們成了NZ生育實驗的無辜受害者,身上一輩子都被貼上了恥辱的標誌。」
我們的故事就是基於這一點開始的,悲傷的開頭註定了絕望的結尾。
如果以遊戲性和畫面來評價的話,《我的孩子:生命之泉》明顯是無法滿足中國玩家的需求,甚至會被打上這是三歲孩子才會玩的養成遊戲的標籤。這也或許是為什麼很少有中國玩家接觸到這款遊戲的重大原因。
玩完這款遊戲所結局的時間都夠我打十把王者榮耀,不是嗎?——來自我表弟的發言,他今年七歲。
但遊戲的價值並不能單純依靠玩法與畫面單方面定論,有時候具備教育價值的遊戲更加珍貴。它們大多都是免費且偏劇情向的,無償的付出是為了讓更多能接觸到故事背後的意義,劇情向是為了讓人更多了解故事的殘酷性。但令人沮喪的是,這些優點都被認作失敗的缺點。
《我的孩子:生命之泉》如果一口氣玩下去,它能給你帶來多久的故事?我不太清楚,因為我做不到一口氣玩下去,越玩到後面越壓抑,我斷斷續續花了一星期才把這款遊戲玩到通過,看著身為普通人的我最後只能選擇搬家來化解孩子的痛苦時,我的內心比誰都痛苦。或許山下的人民是歡樂的,國王是尊貴而不可動搖的,但在我看來,這樣的人民與國王不過是活在戰爭後遺症陰影的自卑鬼,用踐踏無辜孩子的尊嚴來維持自己的驕傲,似乎只有這樣,自己曾經戰敗的歷史,曾經被當作養育場的歷史才不曾存在。
選擇憎惡和殺死惡龍的人民最後會變成惡龍。大部分挪威人們都在用自己的所作所為去證實這一句話。
最後說一句話:戰爭有罪,孩子無罪,請不要把戰爭的陰霾留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