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談允賢及《女醫雜言》

2021-02-22 寫在生活邊上

電視劇裡談允賢的人生經歷傳奇而勵志、曲折而虐心,這跟歷史上她的人生反差很大。最重要的一點,她與明朝的兩位皇帝以及瓦剌的首領絕對不會有交集。根據史料可以推算,明英宗朱祁鎮去世的時候,談允賢也不過三歲!


談允賢

談允賢生於明朝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出生於醫學世家,祖父談復、祖母茹氏皆為當時名醫。談復不但醫術高超,還頗具醫德,常常免費醫治窮人,甚至導致家庭裡吃飯、穿衣都成了問題。在治病救人的同時,談復一點也沒忘了抓子女的教育,兩個兒子都通過科舉做了官:一子談經官至戶部主事,另一個兒子談綱官至南京刑部主事。談綱便是談允賢的父親。

 

兩個兒子都做了官,對談復來說,當然是件高興的事,但煩惱也隨之出現了,由於兒子們公務繁冗,很少有時間琢磨醫學,這讓談家的醫學失去了接班人。這一年,談綱在刑部任職,就把父親談復接到南京,以便親身奉養,以盡孝道。這時談允賢也就十來歲,正是啟蒙學知識的年齡,談復平日裡也教她誦讀一些詩歌、經文啥的,她很快就能背會。見孫女聰穎過人,談復心中一亮,何不把醫學知識傳授給她。

 

於是談復開始要求導並監督孫女攻讀醫學典籍,比如《難經》《脈訣》等。遠離了針線女紅,而習讀醫學典籍,這顯然讓不諳世事的談允賢有些牴觸情緒,這時候,她的祖母茹氏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她循循善誘,為談允賢講解醫學的妙處,逐漸讓她在博大精深的醫學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不過當時的談允賢待字閨中,跟外界很少有接觸,只是掌握了書本知識,並沒有機會用到臨床實踐中。

 


女醫在調配藥品(《女醫明妃傳》劇照)

時光飛逝,談允賢很快長大成人,並嫁給了一位姓楊的男子。結婚後沒多久,她就患上了氣血不調等婦科病,一開始家人請醫生來給她治病,每當醫生檢查完開方之後,她必然以自己掌握的醫學知識和醫生的診斷作為比較,斟酌到底哪種治療方案效果好。後來,便逐漸不請醫生,自己為自己醫治病痛。在這個過程中,她不時把祖母請過來交流自己的臨床經驗,逐漸積累了一些臨床知識。後來,她生了三個女兒和兒子楊濂,每逢孩子生病,她都是親自診治,每次都是藥到病除。

 

茹氏彌留之際,命人把自己收集的醫書、藥方,以及醫療器具全部交給了談允賢,並對陪伴在床頭的她說:吾目瞑矣。顯然她認為孫女已經得到了談家的真傳,是一位真正的醫生了。

 


女醫著書立說(《女醫明妃傳》劇照)

談允賢來不及享受祖母對自己醫術肯定的喜悅,就深深陷入祖母去世的悲傷之中。她悲傷成疾,一病就是七個多月,毫無康復的跡象,家人已經悄悄為她準備後事了。在昏迷之中,她忽然夢到祖母對她說:你的病並不是絕症,在某本醫書的某幾卷中有治你的病的方子。祖母還說,你有七十三歲的壽命,應該治病救人,讓你的醫術發揚光大。

 

這個夢讓昏迷中的她產生了一絲光亮,她強打精神,命人找來那本醫書,按上面的記載寫了方子,並讓人按方抓藥,沒多久,她就痊癒了。她為自己治好重病的消息就此傳了出去,很多女人都來找她治病,她想到祖母在夢裡對自己的囑託,於是正式行醫救人。

 

在當時,男女之間的隔膜比較嚴重,特別是上流社會的婦女,身患婦科隱疾難以對男醫生啟齒,常常貽誤病情,直至危及生命安全。而女醫生和女患者之間則有天然的溝通優勢,談允賢在治療女性患者時由於能夠深入了解病情,及時對症下藥,治癒率很高,深受當時女性的歡迎。

 

時光荏苒,轉眼談允賢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想到祖母說自己能活73歲,轉眼人生過了一多半,需要將自己的治病經驗整理出來,為後人留一筆財富了。於是她搜集整理,寫了《女醫雜言》,以兒子楊濂的名義刊行。據記載,談允賢病逝於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享年96歲。可惜的是她的兒子、孫子都因意外早亡,晚年遭受重創的她也就無心著書了,一生只留下了這麼一部著作。

 


《女醫雜言》現代版扉頁

《女醫雜言》共收載病案31例,除了部分內、外科疾病外,多為婦科疾病,可以稱得上是婦科專門醫案著作。全書採用追憶的方式撰寫醫案,各案例中,首先講述病情、病史,再給出治療方法,多數還記載了治療處方,從臨床效果來看,都是比較成功的案例。

原文出自蝌蚪五線譜,有刪改。

歡迎關注,寫在生活邊上。

生活平凡,人心不凡。


覺得不錯,分享一下吧!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真實的談允賢
    該劇講述了明代著名女醫譚允賢憑藉對醫學的痴迷和熱愛,克服重重困難,開創並建立女醫制度,最終成為一代女國醫的經歷。劇中,明朝兩位皇帝對談允賢用情極深,談允賢差不多可以左右歷史了,我們不得不佩服編劇巧奪天工的移花接木了。談允賢 (1461年-1556年) ,至三歲時,明英宗朱祁鎮(1427—1464)去世,他們之間發生什麼感情交集,那是子虛烏有了。
  • 歷史上的譚允賢
    其中,由劉詩詩扮演的女醫譚允賢一角,更是引起坊間熱議。歷史上是否真的有譚允賢這個人呢?   醫家之後 與明英宗朱祁鎮並無「感情交集」  歷史上確有「譚允賢」這個人物,其原型正是我國古代四大女名醫之一,著有《女醫雜言》一書的明朝人談允賢。
  • 歷史真正的談允賢
    多數人曾看過風靡一時的《女醫明妃傳》而被其中的愛恨糾葛所牽纏、感動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歷史上真實的談允賢談允賢(1461~1556)談允賢生於1461年,卒於1556年祖籍江蘇無錫是中國古代四大女名醫之一其餘三位是晉代鮑姑、西漢義妁、北宋張小娘子順便看一下明英宗的生卒年生於1427年,卒於1464年明英宗去世時,談允賢才三歲
  • 歷史上的談允賢到底嫁給了誰?
    歷史原型:朱祁鎮是明朝一位傳奇皇帝,是歷史上唯一一位登基後做了俘虜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兩次登基為帝的皇帝。  談允賢50歲時,想到離夢中祖母告訴她的「汝壽七十有三」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便根據祖母傳授的醫理和自己的臨證所得,整理匯集,寫成了《女醫雜言》一書。《女醫雜言》共收載病案31例,是中醫史上較早成書的個人醫案之一,該書主要記載的是婦科病案。由於當時女子不便拋頭露面,所以《女醫雜言》一書是由談允賢的兒子楊濂抄寫付梓的。
  • 八一八歷史上真實的女醫,譚允賢=談允賢+杭皇后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女醫》主角譚允賢的故事,女醫逆襲,懸壺濟世,這一聽就是咱們「公民故事」的菜。有看官問了,這譚允賢,歷史上真有其人嗎?有的!但人家叫談允賢,而不是‍譚允賢‍。‍‍‍這莫不是字幕組手一抖打錯了吧?‍‍
  • 小婁巷裡尋「允賢」
    在談泰、談經、談綱以及談允賢之後,家族出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高官談愷,談愷的兒子談志伊則是一位著名畫家。所以,談氏一族在無錫有「談半城」、「半城風雨半城談」之美譽。可見,談家培養出談允賢這樣的人才有其深厚的家學淵源。
  • 歷史上的「女醫明妃」竟然是咱們無錫寧!
    伯父談經、父親談綱雖後來棄醫從政,對於家傳醫術卻終身未棄。談允賢早年的醫術學習,除了深受家學薰陶外,更直接的來自祖母的親自教導和傳授。孩提世代的談允賢,就在祖母的指導下,一邊學習詩書,一邊學習醫學經典《難經》和《脈訣》,15歲讀完了主要醫學典籍,開始幫祖父臨證抄方。這部連續劇,在講談允賢的行醫奮鬥史的過程中,還夾雜著明朝歷史上最波折、最傳奇的一段歷史,兩位皇帝和她的愛恨情仇。
  • 【熱播】《女醫明妃傳》朱祁鎮歷史上是怎麼死的?皇后是允賢嗎?
    播出後火熱程度直線飆升、送上《明妃轉》美圖一張當然廣大群眾的看點重心還是在於霍建華以及黃軒兩人飾演的朱祁鎮和朱祁鈺兄弟兩跟譚允賢的感情戲了,其中有不少人都很看好朱祁鎮和譚允賢兩人之間的感情,不過從各種消息和劇情的發展上來看,譚允賢喜歡的人應該是朱祁鈺,而到最後也應該會成為朱祁鈺的皇后,因此不少人都擔心那麼朱祁鎮結局怎麼樣了。
  • 歷史上女醫譚允賢的丈夫,到底是誰呢?
    故事鋪排至此,觀眾就不必再糾結於歷史了,編劇張巍曾寫過《杜拉拉升職記》,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女醫明妃傳》創作過程中偏重該劇是「古裝職場劇」理念,「宮鬥不符合我對女性的定位,我想做的都是職場劇,相對現代來說,在古代要做一名職場女性阻礙太多、太難了。」  歷史中,談允賢(劇中稱譚允賢)確有其人,其著作《女醫雜言》收錄病案31例,孤本現藏於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
  • 《女醫·明妃傳》中的譚允賢究竟何許人也?
    談氏行醫之後,「相知女流眷屬,不屑以男治者,絡繹而來,往往獲奇效。」生平治人不可以數計。談氏作為歷史上少有的女醫家,留下了《女醫雜言》一書傳於世。其書是較早成書的醫案專著之一,共收載了31例病案,其中涉及習慣性流產、經病、產後諸疾、腹中結塊請證。並記載了談氏對灸法十分嫻熟的運用。是書雖載病例不多,但從臨床治療角度看,都是十分成功的案例,有許多的治療經驗值得後世研究參考。
  • 古代四大女名醫之—談允賢
    著有《女醫雜言》一書,為較早的醫案專著之一,收載了31例病案,涉及習慣性流產、經病、產後諸疾、腹中結塊諸證。所載病例都是十分成功的案例,一些治療經驗值得後世研究參考。談經是談允賢的大伯,天順四年(1460年)中進士,官至戶部主事;父親談綱,成化五年(1469年)進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後任職萊州郡守。談氏家族從談經、談綱開始,便「以儒鳴於錫」。因談經、談綱的官位顯赫,才使他的父親談復得贈封號。談綱在刑部任職時,把父母接到任上奉養,此時談允賢還是孩童,父親常讓她背誦五言詩、七言詩和《孝經》上的篇目,以給飯桌上的人佐助飲興。
  • 有一種生物叫渦蟲,遠在600年前,女醫談允賢只用三炷艾灸搞定它.
    電視劇《女醫明妃傳》懸壺濟世的「活觀音」、與兩位君王愛恨糾葛的官家小姐譚允賢,她的原型正是我國歷史上真實的女名醫談允賢。大明王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這名女子的事跡周流宛轉其間。她的故事由自己書寫,留存於她唯一傳世的專著序言中,勾勒出一位明代女神醫的濟世傳奇。在中醫學領域都鮮為人知的女醫談允賢因電視劇《女醫明妃傳》徹底火了一把。那到底在明朝的封建禮教下對女性的禁錮嚴苛到哪種程度?
  • 《女醫明妃傳》裡,霍建華錯過了劉詩詩,歷史上允賢的命運也如此嗎?丨追劇學歷史
    這段劇情,在真實的歷史上應該是朱祁鎮跟原配錢皇后相依為命,但在劇中朱祁鎮卻喜歡上了允賢(女醫)。朱祁鎮駕崩之後,將帝位傳給了兒子朱見深,由《琅琊榜》裡的「飛流」吳磊飾演。(在劇中由劉詩詩扮演)歷史上的允賢和杭皇后並無交集,完全是兩個人。允賢是中國古代四位女名醫之一,出生於醫學世家,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著作有《女醫雜言》一書。
  • 想複製譚允賢的成功史?沒你想的那麼難!
    但歷史總是殘酷滴,女神醫譚允賢,跟明英宗實際上不大可能有什麼交集,因為英宗於1464年駕崩時,譚允賢才三歲。雖然篡改歷史有點嚴重,但不妨礙我們了解一下歷史上的女醫譚允賢。譚允賢(1461年-1556年)
  • 一代女醫明妃和女相陸貞,真實歷史上的他們,你更喜歡誰?
    《女醫·明妃傳》是根據歷史人物事件改編,由李國立執導,劉詩詩、霍建華、黃軒、李呈媛、袁文康、金晨和何晴等聯袂主演的古裝傳奇勵志劇。該劇以明朝正統和景泰二帝兩度皇權交替的歷史為背景,講述了女醫譚允賢懸壺濟世,克服重重困難,突破禁忌公開行醫,建立醫女制度,最終成為一代女國醫的故事。
  • 歷史上的「女醫明妃」是倷伲無錫人!
    女主談允賢並非虛構,歷史上真有其人!而且是咱無錫人!談允賢 (1461年-1556年) ,中國古代4位(晉代鮑姑、西漢義妁、宋代張小娘子、明代談允賢)女名醫之一。明代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無錫)人。出生於醫學世家,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當地的名醫,其祖母對醫藥也十分精通。
  • 歷史上真實的「女醫明妃」到底是怎麼樣的……
    男尊女卑的現象儘管在《女醫•明妃傳》中為女主角的曲折命運做出了強烈的戲劇化的鋪墊,但回望歷史,可以想像古時女子學醫行醫付出的代價有多大,也難怪編劇張巍在開播前曾坦言,《女醫•明妃傳》是一部偏職場類的女性勵志傳奇。歷史上,出生於醫學世家的談允賢(1461年-1556年),與漢代義妁、晉代鮑姑和宋代張小娘子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女名醫。
  •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上一期咱們講了晉代與「道」結緣的名醫鮑姑,那麼這一期,咱們來瞧瞧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淪落風塵逆襲成功的女名醫和《女醫·明妃傳》的原型吧!
  • 女醫明妃傳:譚允賢的真實人生
    譚允賢的原型名為談允賢,名字讀起來與劇中人名並沒有什麼區別,是明代的知名女醫,並有論著《女醫雜言》傳世。那我們就從《女醫雜言》裡去看一看她真實的人生。在《女醫雜言 自序》裡,談允賢詳細的介紹了她的身世。序言作於「明正德五年庚午」,談允賢自稱,「今妾年已五十」,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談允賢應出生於明朝天順五年即1461年。天順是明英宗朱祁鎮奪門成功再次登基後的年號,也就是說,當朱祁鎮已經飽嘗人世冷暖歷盡千難萬險後,談允賢方呱呱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