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畢業生太難了。
曠日持久的疫情,將他們今後的工作和生活都置於不確定之中,就連人生唯一一次的畢業典禮,很多人都無法親自參加。
前段時間,東京大學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在國內引發關注。
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東大首次採用「派學生代表參加、網際網路轉播」的形式舉行畢業典禮。
值得一提的是,東大最引以為豪的醫學部,沒有選取本土日本學生,而選擇了一名來自武漢的中國學生代表鄭翌發言,這在東大歷史上是破天荒的舉動。
在如此特殊時期,東大試圖通過這一舉動,來反對近年來引人注目的「本國優先」趨勢,倡導東大學生養成跨越國界的人文主義關懷。
這不禁讓人想起一年以前的東大開學儀式,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在演講中勸告東大學生「不要對異文化心存恐懼」。
這樣,「不管在任何環境任何世界裡,即使變成難民,也能掌握生存的智慧」。
東京大學入學儀式上女性主義研究學者上野千鶴子臺上完整祝辭 幾句話很深刻:1.東大新生的女性比例長年以來一直沒能越過「20%的關卡
一個國家的最高學府,能在新生入學時就教導他們關懷弱勢群體,更在當下緊張的全球局勢下做出如此表態,足可見東京大學百花齊放、兼容並包的精神。
如何想要更深入地了解這種令人敬畏的東大精神,那一定要看這部讓人笑到頭掉的豆瓣9.4分綜藝:
《秋刀魚的東大方程式》。
學霸們的血與淚
學霸到底是一種什麼奇特的物種?
這一定是常年盤旋在廣大學渣腦海中的千古難題。
在電視劇裡,學霸的形象要麼像謝耳朵那樣智商超群、情商下線,要麼和江直樹一樣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不然就如餘淮那樣陽光明媚、如初戀般酸酸甜甜。
但《秋刀魚的東大方程式》)(下稱《東大方程式》)卻告訴你,以上一切都是浮雲,學霸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深不可測、荒誕不羈——
這些身份只是學霸的A面,他們有更多意想不到的B面。
和塔摩利、北野武並稱為日本搞笑藝人三巨頭的明石家秋刀魚(魚叔)擔當節目主持,和40位東大學霸展開一系列對話,讓觀眾近距離地了解東京大學的學霸到底有什麼異於常人之處。
印象中的東京大學,是日本第一學府、學霸雲集所在、未來政壇人物的孵化地。
理所應當地,在這裡學習的東大學子一定也是天子驕子、人中龍鳳。《東大方程式》中的學霸們就擁有著觀眾無法想像的才能。
大學部的秋山耀平輕輕鬆鬆學會十國語言;
山耀平如今成為了B站上的一個UP主。
醫學部的野村建鬥曾經代表日本在各類國際競賽中囊括前三甲,但這只是單純出於他個人的愛好;
宇佐見天彗從大二的時候開始創業,在校期間就月入200萬日元(約12萬人民幣);
醫學部的河野玄鬥在學醫的同時,還通過了日本司法考試,成為日本同時擁有醫生和律師資格的十幾個人之一;不僅如此,他還抽空參加了日本的美男選拔賽,以後甚至可能進入演藝圈;
頂級學霸言語中透出的自信讓人不得不服。
「高嶺之花」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學霸的生活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輕鬆。
作為日本最難考的大學之一,東京大學的復讀率一直驚人的高。在每年的新生中,「浪人」(復讀生)的比例從未低於30%,有時甚至逼近一半。
在所有參加過節目錄製的學霸中,將近四分之三的人都上過補習班。
考上東大之後,學霸們也面臨著各式各樣的煩惱。
首先,你將面對的是繁重的學業和周圍都是學霸的同輩壓力。
在「東大生的煩惱」這一調查中,排名第三的是「被高估」,東大生常常因為自己的學歷遭到誤解和「特殊對待」。
沒有眼力的親戚會問你「什麼時候拿諾貝爾獎」,朋友會突然問你對安倍政策的看法,就算你的專業是德語。
就連去兼職清潔廁所的工作時,主管都會更加嚴格地要求你:「你是東大生,擦馬桶要更有效率啊!」
比起這些學霸才能理解的煩惱,「東大生的煩惱」第一二名就顯得更加「平易近人」些。
排在第二位的東大生煩惱是「對未來感到不安,不知道接下來做什麼」。但和普通人不同的是,東大生是因為選擇太多而迷茫。
據網上流傳很廣的一份《東京大學學生就職意向排行榜》,一年級的東大生最想成為的職業前三甲依次分別是:
首相、公司老闆和研究人員,但等到了三年級,前三名就成為了小白臉、鳥和貓。
《東大方程式》中幾個經過東大「洗禮」的東大生就直接對著鏡頭說出了自己的職業理想。
有人將來想成為一個「家裡蹲」,一輩子輕輕鬆鬆地度過。
當被問到「沒有錢了怎麼辦?」時,他十分坦然:「如果那樣的話,只能狗帶了。」
連當鹹魚,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鹹魚理論。
有人的理想比「家裡蹲」積極些,文科二類的永井祐貴面對記者的提問,一臉暢想地說「我想成為一個吃軟飯的。」
「現在不是提倡女性進入社會工作嗎?所以也應該有男性退出社會工作啊,我想成為這方面的開拓者。」
理由正義凌然,讓人無法反駁,甚至不禁想給他頒一面「當代女權先鋒」的錦旗。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東大生」不是吃軟飯道路上的萬能通行證,傲居「東大生煩惱」排行榜榜首的,是來自廣大男同胞內心深處的吶喊——「我為什麼就是不受歡迎!」
有人覺得這是因為東大生光讀書了,不知道怎樣才能受女孩子歡迎。
還有這位過分樂觀的單身狗,覺得是因為東大女生太少,其他學校的女生又太主動,常常把東大的男生嚇走。
這莫過於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東大生有多強,就有多沙雕
「學霸的成長與煩惱」只是《東大方程式》的開胃菜,節目中更讓人驚掉下巴的是學霸們那神奇的腦迴路。
經濟學部的山東桑為了能考上東大,給自己寫了一本YY小說,在書中和妄想男友愛得死去活來,並相約一起靠東大,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學習幹勁。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河野玄鬥因為自身條件太好,戀愛觀異於常人,可以坦然接受女友出軌,理由是因為自己太有自信了。
理科二類的大津高志在5歲的時候就立下了「20歲之前不去牛丼店」的誓言,別人問他原因,他也說不出什麼理由,只覺得「自我約束是一件很帥氣的事情」「大概是神的指令」。
大一新生齊藤功將被問到考上東大的學習方法,他的回答是:
看來日本的中二之魂在學霸面前也絲毫沒有消退。
沉浸在這種「捨我其誰」的壓倒性自信中,他的職業理想是進入NASA(美國國家宇航局),成為太空領域的第一人。
雖然不知道這股爆棚的自信心,能不能幫助他實現夢想,但在夢想實現之前,還是免不了被看透一切的大四學長無情打臉。
類似的沙雕腦迴路還體現在東大生各種提高智商的小妙招上。
小堀陽平在家必定要光腳丫,因為腳底的很多穴位可以刺激大腦中樞神經,我們姑且可稱其為「赤腳大仙的神力」。
野口志朗和宇佐見天慧為了促進大腦活性,一個在學習的時候刻意打哈欠,一個不斷用舌頭舔著牙齦,因為他們相信打哈欠可以降低腦溫,而牙根和牙齦直通大腦,兩種方法都可以促進大腦活性。
為了記住更多的知識,有的東大生學會了倒立背書,有的則選擇採取一種更加破釜沉舟的背誦方法:
將課本上會背的內容塗黑,讓記憶力在覆水難收的壓力前自動提升。
看來哆啦A夢的記憶麵包還是不太好用。
東大生引領日本社會
《東大方程式》這部綜藝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頂級學霸們的各種奇葩腦迴路,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於自我清醒的認知和對社會凜冽的觀察。
大津高志說起話來像小倉鼠一樣,常常引人發笑,給人一種不自信的感覺。
但當談到自己為什麼考東大時,他突然一本正經地說:「像我這樣各方面都不給力的人呢,至少也要考上東大才能給別人好看。」
雖然不太會處理人際關係,也不知道怎麼跟女孩子相處,但他沒有因此就降低自己的擇偶標準。
像這樣人生目標明確的東大生在節目中比比皆是。
儘管自嘲「來東大的學生都有點傻」、「一群狗屎一樣的人」,但他們每天還是會像修士一樣,上著早八點到晚八點的課程。
教育學部的鈴木柚裡繪的夢想是成為世界第一的女忍者,為此,她從中學開始就學習中國武術、動漫、茶道、花道。
就算知道這個夢想可能永遠無法實現,但每當別人問起,她總能樂呵呵地跟人說。
高等教育讓他們養成對自我人格意識的堅守,也教會了他們對於世界多樣性的理解與包容。
在第六期節目中,女裝大佬的話題引發了東大生的集體討論,但他們沒有停留在「理解、尊重」這樣老生常談的討論範疇,而是提出了「未來社會,性別終將不復存在」的觀點。
從他們的言語之間,我們能感受到真正的無差別對待。
在東京大學的歷史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這樣兼容並包思想的傳承——
東大有國立大學第一位在日韓國人教授姜尚中先生、國立大學第一位學歷僅高中畢業的教授安藤忠雄先生,還有聾盲啞三重殘疾的福島智先生。
為什麼保持大學內的多樣性很有必要呢?
上野千鶴子給了我們一個簡單的答案:「因為新的價值是在系統與系統之間,異文化摩擦的地方產生的。」
在兼容並包的精神倡導下,高校才能形成「遺世而獨立」的氣質,學術的意義才能凸顯出來,那便是培養腹有乾坤、胸有溝壑之人。
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環境下,很多大學逐漸異化成教導學生如何維持生計、爭取社會資源的培訓機構,喪失了其原本該有的象牙塔精神。
但在《東大方程式》裡,我們能見識到一群有趣、充滿力量和包容心的東大學生,他們無疑是最有可能引領未來日本社會,甚至統治世界之人。
【歡迎留言討論】
你覺得真正的學霸,
應該是什麼樣的人?
撰稿 | 趙皖西
編輯 | 秋褲
排版 | 阿明
* 未標註來源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