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可被數位化、人的身體可以互換、死亡不再是永恆,
這就是2018年的美劇《副本》中所設定的背景,新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不變的依舊是人性中的謎團。
美劇《副本》的第一季,改編自理察·K·摩根所著的經典賽博朋克風格黑色小說,
以 300 多年後的未來為背景,講述了一個集合謀殺、愛、背叛的精彩故事。
彼時社會已被一種新技術改變,
武科瓦奇所在的精英星際戰士隊伍在反對世界新秩序的起義中敗北,他成為了其中唯一倖存的士兵。
武科瓦奇的大腦在寒冰中封存了數個世紀,
直到後來超長壽富豪勞倫斯·班克羅夫特為他提供了一次重生的機會,
作為交換,武科瓦奇必須調查一樁謀殺案,解開班克羅夫特本人被殺的謎團。
作為一部賽博朋克風格的科幻短劇,
故事設定在未來,以人類掌控了極高科技為背景,克隆體、人工智慧、複製人、虛擬實境、意識轉換,浩大的世界觀,
永生究竟是終極追求嗎? 獲取了又將如何?
靈與肉,無盡的享有也無盡的空虛,
全片風格很像《銀翼殺手》和《攻殼機動隊》,尤其霓虹美學的營造,陰暗的地面生活對比天上的光亮,
不過這一切的氛圍都是在透析人性,愛與背叛、成長與嫉妒與攻擊。
但講真,《副本》的前篇要好與後篇,多少有些虎頭蛇尾,
但起碼,這一次,網飛的巨資投入還是換來了一部很不錯的劇集。
文藝復興時期的這種身體觀念,其實復活了更古老的斯多葛主義傳統:
身體並不是我的「私產」!
身體內部的小宇宙和身體之外的大宇宙遵循著共同的神秘法則「邏格斯」,
而心理意義上的「我」僅僅是宇宙氣息聚散的偶然產物。
義大利中世紀哲學家皮科曾經在《論人的尊嚴》中,寫了這樣一段話:
造物主對亞當說:「亞當,我們沒有給你任何固定的位置或專屬的形式,也沒有給你獨有的稟賦……你不受任何限制的約束,可以按照你的自由抉擇決定你的自然,我們已把你交給你的自由選擇……你既不屬天也不屬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這樣一來,你就是自己尊貴而自由的形塑者,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任何你偏愛的形式。」
演化論告訴我們,我們的身體是自然選擇的產物,
然而,似乎自然選擇對人類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了,或者說人類文明的時長相對於演化來說太短了。
更為重要的是人自己的自由選擇:
「我」選擇要把自己塑造成為什麼樣的存在者,這個存在者甚至不能被簡單叫做「人」。
看完《副本》第一集之後,才感覺到皮科一語成讖,
眼下人類仿佛站在一個十字路口,茫然四顧,他要為自己做出自由選擇,
既然是自由選擇,未來的可能性就絕不止一個。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人都毫無保留地熱烈擁抱實現永生的技術,
在《副本》中依然有一些人出於信仰的原因,堅決反對任何「回魂」和意識存儲,他們堅持一生只用一個肉身,
他們中較為溫和的團體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中散發傳單,進行各種抗議;
較為激進的部分(奎爾主義者)醞釀著武力反抗,試圖摧毀存儲意識的核心技術。
片子有非常多符號學方面的知識,圖案的隱喻性強,
片尾的所有圖案,都與男主或是劇情相關,幾乎每個圖案都有對下一集劇情的暗示。
但是第一季終結在第10集,而第二季將於今年的2月回歸,
可能緊接著第一季的劇情,男主(改由在漫威系列影片中飾演獵鷹的Anthony Mackie主演)去另一個星球尋找Quell,
然後到時候會解釋所謂的長老文明是什麼東西,之後再進行一番關於人類永生這個終極問題的討論,
最後說不定就恢復了人類的正常死亡。
談談身材嬌小的墨西哥裔女主,當然她的演技略顯浮誇是確實存在的,
但女主的性格就是紅顏秀影喜歡的那一類型,
而且演員也很美(似乎會有很多人不同意,但是審美這個東西仁者見仁)。
一開始覺得女主有讓人厭惡的一面,男主幹什麼都要來摻和一番,
(和男主的感情就不做評價了,在那種未來社會的下的感情怎麼說都說不清楚)
後來解釋清楚原因之後,就沒那麼討厭反,而很喜歡。
演技的問題,比如誇張的表情,突然對男主曖昧的語氣,也是目前看來被詬病最多的地方,
不過本劇也沒有哪個演員貢獻了非常出彩的表演,
唯獨記憶深刻的只有那個飾演了三個角色的胖子混混。
不少觀者拿《銀翼殺手2049》與本片做對比,
它不像《銀翼殺手2049》那樣,展示了這個賽博朋克設定下的世界的真實面貌,
而是展示了活在這個世界之中的人類的真實面貌。
片中的人類也許做了很多刷新三觀的事情,
但即使是在21世紀的現實生活中,一些刷新三觀的事情也不斷在發生,
那麼在幾百年後的未來,劇中所發生的的事情應該也就不足為奇了,
也許劇組只是想把賽博朋克這個設定當做一個道具,從而來講好這個關於哲學的話題。
另一方面,對於該劇中出現的大量設定,除了stack的核心設定,還有比如AI和VR,
相比較於看起來只有一個核心設定的《西部世界》,《副本》這個劇看起來像一個科幻的大雜燴。
當有一個離現代科技相差較遠的設定的時候,往往需要更多的設定來讓該核心設定站得住腳,
雖然AI和VR和該劇的核心設定並沒有直接聯繫,但在劇情的推進上還是起了不少的作用,
而某些比較醬油的角色,比如一心想要成為Meth的富豪助理,或者是富豪的兒子,
也許他們在反映一些細節上起了作用,但在推進劇情上似乎毫無作用,
以及男主夫妻的女兒,不知道劇組想把她塑造成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馬斯克造火箭送入太空的夢,給紅顏秀影的感覺和這部劇一樣,虛幻、浪漫,
也許再過上幾十年,人類開始在另一個星球殖民,也許再過上幾百年,人類也可以像劇中一樣永生不死,
但就像劇中所說的一樣,死亡是人類最後的底線!
也許許多人都曾幻想著有一天人類能夠擺脫血肉之軀的桎梏,
但生死的輪迴也是作為人類的一部分,
大概理想的未來,會是像San Junipero(黑鏡S3E4)一樣,大家死後可以在雲端活著,而不是依然在世間行走。
死亡與永生,海德格爾對於死亡問題的表達,已謀求「揭露死亡本身「,
而永生在於精神和思想的存留,對於死亡作為一種知識或者對象的確定把握,直接導致了對於永生這一話題的在源初可能性上的否定,
人類很多終結問題是否還是要回到宗教去提問和解決,
人性中的不可抗性會隨著科技變化而變化嗎?絕對不會!
END -
往期文章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