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戶劇團」唱出「百姓好戲」

2020-12-24 河北新聞網

時值寒冬,但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小張各莊鎮廣場人頭攢動。在男女老少的熱望中,流動舞臺車緩緩駛來,演員們踩著臺步上來,一亮相便贏得滿堂彩。今年是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評劇團成立78周年,他們以送戲下鄉的特殊形式為自己「慶生」。(12月18日新華網)

78年風雨兼程,78年傳承創新,78年紮根人民,78年為農民服務。「莊戶劇團」的「慶生」,獨具風採,昂揚擔當,彰顯責任,打造瑰麗。78年,「莊戶劇團」堅持不懈,唱出「百姓好戲」,譜寫藝術為人民的生動教材。

堅守為時代服務,為人民服務。從豐潤縣抗敵宣傳隊演出《送子參軍》等作品鼓舞群眾抗日鬥志,到上世紀80年代,豐潤區評劇團很紅火,被百姓親切地稱為「莊戶劇團」, 再到排演《曹雪芹》《小英雄雨來》《趕考》等歷史、現實題材優秀劇目,在中國評劇藝術節上,連續6屆摘得獎項。78年來,「莊戶劇團」傳承創新,不斷進取,譜寫了基層劇團在為基層服務中茁壯成長的美麗傳奇。2015年開始,豐潤區評劇團以藝術為媒,與京津文藝院團對接聯繫,合作排演了多部精品劇目,劇團的演出水平、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基層評劇團根自基層、魂在基層,在基層沃土,能夠花開飄香。

熱愛化為責任,堅守譜寫傳奇。「莊戶劇團」的成功,給了我們諸多美麗的啟迪:市場崇尚「內容為王」,藝術永遠為人民服務。只要我們運用市場思維,以人民為服務對象,基層劇團就能有自己的廣闊天空和希望的沃野。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78年來,莊戶劇團,迎風雪、冒寒暑,在群眾中紮根,在鄉村演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活力不減,長盛不衰,根本原因就是不失優秀傳統、無愧百姓底色,堅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造人民新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為時代輸入正能量。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完成好這個任務,需要我們的頂層設計,需要我們的制度舉措,也需要無數的「莊戶劇團」走向基層,唱出「百姓好戲」,打造厚重基礎,為群眾打造幸福獲得感。「莊戶劇團」唱出「百姓好戲」,我們期盼更多的基層文藝團體在唱出「百姓好戲」之路上揚帆遠航。(李愛勝)

來源:河北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為百姓唱戲——一個「莊戶劇團」的78年
    新華社石家莊12月17日電  題:為百姓唱戲——一個「莊戶劇團」的78年  新華社記者高博  時值寒冬,但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小張各莊鎮廣場人頭攢動。
  • 憶舊:當年的安泰劇團
    記得那是1968年,我們為排演大型現代呂劇《槐樹莊》,曾託高萬林老師先去京劇團找到馬團長聯繫妥當後,我便領著劉美蘭、香蓮、召珍、秋香、堯貴、國祥等十幾人步行50多裡到安丘,吃住在劇團。在老師們手把手的耐心指教下,集中學習了曲譜、舞蹈動作和主要唱段,在劇團學戲的十幾個日日夜夜裡,老師們待我們如兄弟姐妹,教戲時因人制宜,由易到難,循循善誘。
  • 德州陵城區義渡口鎮:弘揚傳統文化 打造新時代文明劇團
    表演劇團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精心編排的戲曲、小品、舞蹈等豐富多彩的節目歌頌新時代,河北梆子《龍鳳呈祥》《陳妙常》《算糧》的表演心跟神合、神跟貌合、貌與形合,歌曲《共建和諧新農村》感染全場,自編小品《如此孝心》幽默風趣又富有深意,實實在在給大家帶來一場新時代文明的「文化大餐」,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傳統藝術的魅力,也感受到了我們的鄉村在新時代中所展現出的新氣象、新面貌。
  • 南京:戲劇落地生根,百姓喜聞樂見
    六合區揚劇文化發展促進會這樣的「新院團」,充分發揮了基層院團的作用,即百姓自己的劇團,用百姓聽得懂、喜愛聽的方式,把精神食糧送到家門口。滿足群眾需求、豐富百姓生活、繁榮文藝創作、傳承戲曲文化,小院團有大作為。用創新的方式建設基層戲劇院團,推出原創作品,打好戲劇群眾基礎,是南京各個區的努力方向。
  • 珠海劇團花旦阮莉
    昨晚睇完師妹麥玉清的粵劇專場,非常開心,回家路上,不禁想起我地師門的另一位師妹嘅粵劇專場,佢就系珠海劇團嘅花旦阮莉。
  • 風雅秦淮丨南京:戲劇落地生根,百姓喜聞樂見
    六合區揚劇文化發展促進會這樣的「新院團」,充分發揮了基層院團的作用,即百姓自己的劇團,用百姓聽得懂、喜愛聽的方式,把精神食糧送到家門口。滿足群眾需求、豐富百姓生活、繁榮文藝創作、傳承戲曲文化,小院團有大作為。用創新的方式建設基層戲劇院團,推出原創作品,打好戲劇群眾基礎,是南京各個區的努力方向。
  • 齊魯政情|從莊戶列車到扶貧列車,「網紅小火車」為何虧損還在運營
    90年代的「莊戶列車」到了90年代,越來越多的山民思想觀念轉變,越來越多的山村新一代村民,登上7053次列車或求學、或打工,走出靠天吃飯的大山,走進城市的嶄新生活。7053次列車拉近了鄉村和城市間的距離,這趟每天來回一次的「小火車」,成了老人們來往於城裡和鄉下的「公交車」,那時它被村民親切地稱為「莊戶列車」。現在的「扶貧列車」7053次列車也曾有過蕭條歲月,進入21世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深化改革、共享發展成果的重點之一。
  • 【月滿中秋 共度國慶】東京城:迎中秋慶國慶 好戲連臺
    日前,為豐富百姓文化生活,多場迎中秋·慶國慶群眾文藝匯演等節目在東京城林業局有限公司休閒廣場次第登場,將文化之美揉合在歡天喜地的氣氛之中。
  • 【全民大劇團 8月精採好戲】
    《瘋狂電視臺》上海瘋演第六回全球首創 把劇場搞成攝影棚!主創介紹演出團體:全民大劇團監製:王偉忠編導:謝念祖製作人:陳怡靜領銜主演:從從(唐從聖)、趙正平、吳世偉、壯壯、茵茵、黃逸豪《瘋狂電視臺3:來自地球的你》上海首度浪漫推出主創介紹演出團隊:全民大劇團監製:王偉忠、蘇麗媚編導:謝念祖製作人:陳怡靜演員:賴雅妍、羅北安
  • 湘陰好戲連臺:《紫金錘》掀起高潮
    2月13日,大年初九,「幸福湘陰、好戲連臺」2019湘陰縣首屆花鼓戲優秀劇目惠民展演進入第四天。戲迷們盼來了縣楠竹山花鼓戲劇團,「大牛婆來了!」「楠竹山劇團演出,快來看戲!」;戲迷們呼朋喚友,奔走相告。晚上七點整,《紫金錘》鏗鏘上演。《紫金錘》講述的是漢朝清官為民婦伸冤,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故事。
  • 9月初石家莊大劇院好戲連臺!河北梆子劇團《新包公賠情》頭炮出彩
    8月30日晚,石家莊市河北梆子劇團傳統新編的「清官戲」《新包公賠情》在石家莊大劇院進行首演。該劇由著名劇作家劉興會執筆完成,旨在揭示謊言與真實、職責與良知、法規與人倫的諸般衝突,透視出大宋朝輝煌時期的政治生態和危機、官員和百姓在潛規則中的無奈和掙扎。該劇更注重包拯內心的情感波瀾與矛盾衝突,其廉潔公正、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並傳承。
  • 石橋,採茶劇團上廣西新聞!
    臺上表演的劇目是《公主搶親》,在編劇上加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採茶戲劇元素,演員們唱出了本土戲劇的韻味,逗趣的劇情、朗朗上口且清新自然的曲調搏得臺下觀眾掌聲、笑聲不斷。劇團演出時的造型、妝容,都是演員自己動手打理。「其實我們都是業餘愛好者,劇團裡很多人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系統培訓,但我們通過自己摸索和向其他兄弟團隊請教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 星報文藝看臺: 一個家庭的黃梅戲劇團,兒子媳婦全上陣,多次獲得安徽省十大名團稱號
    望江長江黃梅戲劇團,在文藝市場大潮中,他們搏擊得很精彩! 市場星報記者 周玉冰 1 民營劇團叫響省城2015年10月19晚,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小劇場內溫暖如春,座無虛席。由望江縣長江黃梅戲劇團表演的《一文錢》精彩上演。
  • 步履維艱:一個地方劇團的生存樣本(龍口呂劇團)
    小金家村離劇團所在地不過20多公裡,可一路上卻不少顛簸。在村口一處剛刨完的紅薯地旁,舞臺車剛停穩,便發生了開頭那一幕。請戲的女主人告訴劇團,天氣太冷,今天不演了。劇團不得不妥協。回到車上,王智全滿臉無奈地通知:「演出延後,下周三再來。」小演員們背地裡比起了「V」字手勢——晚上可以不用穿著單衣挨凍跑龍套了。比起每場20元的下鄉補助,意外得來的周末顯然更具吸引力。
  • 從田間地頭到首都大劇院 河南草根劇團進京展演
    7月4日至14日,來自河南、上海兩地的10個民營劇團將一一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為觀眾獻上經典劇目。此次公益展演活動由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文聯、洛陽杜康控股有限公司主辦,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承辦。
  • 淺談華州劇團秦腔現代戲《渭華星火》
    華州區劇團新排演的大型現代秦腔戲《渭華星火》在渭南大劇院上演了,雖然寒風料峭,但劇場內座不虛席。我隨著退休的前任華縣副縣長郭玉賢等幾位老領導一行走進劇場的時候,離開演的時間已經剩下幾分鐘了,舞臺上懸空的一行紅色大字「同志們趕快踏著先烈的鮮血前進啊」,進入眼帘。兩旁的字幕上打出了「渭華星火」一下子把人帶進了華州高塘1928年4月的烽火歲月。
  • 好戲的「進階表演工作坊」開班啦!
    在今年,好戲開展了一系列面向「零基礎」大眾的戲劇課程(最新開放課程請見今日二條)。
  • 上海滑稽劇團迎來70歲生日,那些笑聲陪伴的歲月你還記得嗎?
    《弄堂裡向》的主創集結了上滑老中青三代人,故事圍繞上海老弄堂展開,講述了百姓經歷的時代變遷、人情冷暖,不僅敘述了平凡家庭中的家長裡短,更是帶領觀眾一同見證了上海這座城市在改革浪潮下的風雲變幻。  劇團特別邀請了全體新老職工及家屬來到現場,一同回顧上滑走過的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