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入選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中國學術...

2020-12-24 瀟湘名醫

10月15日,中國科協公示第二批臨床醫學領域科技期刊分級目錄,中山一院副院長曾進勝教授擔任主編的《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入選中國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此次評選經統一部署,遵照同行評議、價值導向、等效應用原則,中華醫學會通過科技工作者推薦、專家評議、結果公示等規定程序。 據悉,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遴選發布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形成全面客觀反映期刊水平的評價標準。 12月17-18日,中國知網在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上公布了《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年報通過綜合評價指標「影響力指數(CI)」反映期刊的影響力和質量。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位於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力指數Q1區。學術期刊影響力指數是反映一組期刊中各刊影響力大小的綜合指標,它是將期刊在統計年的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雙指標進行組內線性歸一後向量平權計算所得的數值,用於對組內排序。年報同時引入「期刊量效指數(JMI)」對個別期刊出現發文量大而影響因子低的特殊奇異現象進行修正,排除對CI排序公正性的幹擾。年報分區選擇CI這一綜合指標為依據,對每個學科期刊按照影響力指數(CI)降序排列,並按期刊數量等分為4個區(Q1、Q2、Q3、Q4)。Q1區為本學科CI排名前25%的期刊。學術期刊影響力指數更加客觀地反映期刊學術影響力的相對水平。 2020年《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獲得基金項目3項,其中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子項目-青年人才支持項目1項,廣東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基金項目面上項目1項、一般項目各1項。 2020年《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每一絲進步都離不開醫院的大力支持,離不開編委及審稿專家的辛勤付出,離不開廣大作者、讀者深情厚愛,在此一致表示衷心感謝!(神經科)

【來源: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17大領域,3915種期刊!《我國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最新版
    ,助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中國科協經過統一部署,2018年起,開展了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發布工作。(111種)六、建築科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111種)七、信息通信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41種)八、煤炭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25種)九、航空航天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62種)十、地理資源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406種)
  • 【資訊快遞】17大領域,3915種期刊!《我國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
    ,助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中國科協經過統一部署,2018年起,開展了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發布工作。(111種)六、建築科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111種)七、信息通信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41種)八、煤炭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25種)九、航空航天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62種)十、地理資源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406種)
  •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今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名單的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期刊各175種,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各80種。上海交通大學共有7種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期刊入選上述名單。
  • 共擔時代責任,全國學術期刊共促高質量發展——2020中國學術期刊...
    論壇以「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為主題,是全國學術期刊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共擔時代責任、共謀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一次盛會。中國期刊協會吳尚之會長在開幕詞中強調,學術期刊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服務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斷推出學術創新成果,著力抓好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 【中國科學報】《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
    國內外來稿激增,是JIPB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和更好服務國內外學術交流的成果之一。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中國科學院院士、JIPB主編種康的回答簡潔而肯定:「要發展成為一個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必定要走向國際化,更好地為科學研究服務。」
  • 《世界期刊影響力指數(WJCI)期刊名錄》發布——《臨床肝膽病雜誌...
    《WJCI 2020期刊名錄》顯示,「消化病及腹部疾病」學科(包含外科手術學、傳染病學、兒科學、藥理學、醫學生理學、分子醫學、微生物學、病毒學、實驗醫學、營養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成像技術等交叉學科期刊)共有國內外132種期刊入選,其中《臨床肝膽病雜誌》WJCI為0.818
  • 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召開
    本報訊 (記者杜一娜)12月17日—18日,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召開。該論壇首次以線上形式召開,今年的主題為「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全國學術期刊界近7200人線上參會。
  • 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長春圓滿收官
    9月25日, 以「合作共贏 賦能未來——共築科技期刊生態圈」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長春圓滿收官。論壇上,學術界、期刊界、企業界及政府管理部門等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標,凝聚挖掘優質稿源、強化編輯修養共識,追蹤國際領先科研領域發展態勢,推動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引導中國科技期刊融入創新型國家建設,助力我國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型。
  • 《中國抗生素雜誌》和《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進入Q1區期刊
    近日,根據中國知網公布的《2020年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公布結果,《中國抗生素雜誌》和《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進入Q1區期刊。
  • 光明日報整版聚焦:中國科技期刊,離世界第一方陣有多遠
    在我國科技論文產出穩居世界第二位的背景下,我國中文科技期刊總體發文量下降趨勢值得各方關注。——國際化程度不足除了發稿量不足這個「硬傷」,要使得中國科技期刊真的走上國際化道路,還有很多困難。「首先是期刊出版語言的國際化,中文雜誌要真做到國際化,難度是非常大的。」袁亞湘坦言。
  • 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線召開
    12月17日-18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知網承辦的「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以線上形式召開。
  • SCI論文期刊等級的幾種劃分-WOSCI沃斯編輯
    由此可見,期刊分級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國的《自然》和美國的《科學》就是全世界公認的一流水準的學術期刊,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科研獎勵中規定,在《科學》和《自然》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每篇獎勵10萬元),而期刊分級的研究與實踐更是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樣化。
  • 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發布
    本報訊 (記者杜一娜)2020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名單日前在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上發布。以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Molecular Plant(《分子植物》)、Nano Research(《納米研究》)等為代表的175種科技類學術期刊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入選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力指數Q1區
    近日,由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編制出版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2020版》(以下簡稱「《年報2020版》」)發布。《年報(2020版)》計量指標統計顯示:《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影響力指數CI值83.310,位列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包括由各社科院、社科聯、高校等單位主辦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Q1區,在入選Q1區的159種期刊中排名第118。《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複合總被引頻次為1879,複合影響因子為1.245,5年影響因子為1.658。
  • 中國期刊高質量發展峰會暨第九屆上海期刊論壇在上海大學召開
    劉昌勝表示,學術期刊不僅是發表科學研究論文、成果的重要陣地,也是推進理論創新和知識創新的重要載體,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的重任。希望利用本次研討會,與專家共同探討辦刊經驗,並期盼各位專家學者為高校期刊建設和管理提出寶貴意見,指導學術期刊不斷創新,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打響文化品牌、助力中國期刊高質量發展做出新貢獻。
  • 知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20年榜單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對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引文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引證情況,目的是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實情。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要求各級辦刊主體不斷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要求各級辦刊主體不斷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孫自法 攝  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近日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中科院黨組書記侯建國院士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中科院各級辦刊主體要深刻認識科技期刊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堅持正確辦刊方向和宗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和出版方向,不斷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 論壇主旨報告凝練|中國科技期刊如何高質量發展?
    大會主旨報告環節,「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數學》主編袁亞湘,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光:科學與應用》主編曹健林,分別圍繞「弘揚抗疫精神,發揮科技力量」「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化之路」「在中國大地發出聲音——關於科技期刊發展的思考
  • 聚焦科協十大事件 ▎建設中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新聞—科學網
    打造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 啟動實施的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將以域選刊,圍繞重點領域和戰略方向,確定22種領軍期刊、29種重點期刊、199種梯隊期刊和30種高起點新刊,形成重點建設目錄。 營造良好生態 事實上,我國中文科技期刊也有過輝煌的歷史,結晶牛胰島素的全合成、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以及青蒿素等重大學術成果,都曾發表在中國的中文科技期刊。但是,近些年來,由於科研評價的異化,不少科研機構在考核評定中過於注重國際期刊,讓很多科研成果「外流」。
  •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歷程與展望
    1994年,部分科技期刊率先利用四大主幹網實施網上發行;1996年,「《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檢索管理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是題錄檢索向數字出版轉型的重要轉折點,標誌著我國學術期刊數位化的開始。此後,萬方數據網絡系統推出120種同步網上發行的科技期刊,中國期刊網開始運行;截至1999年,實行在線同步發行的期刊已達到100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