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都在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人們工作的意義在哪裡?難道朝九晚五和兩點一線的生活就是大家的最終歸宿嗎?
如果說工作是為了生存,那麼,這樣的人生看似有太顯得單薄和無奈了。
雖然,很多人都是在為了生計被迫工作,但是也不乏一些因為興趣和熱愛而工作的人,儘管這些人是少數人。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工作,大家的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如果大家做著一份不喜歡的工作,被迫為了生計而工作,那麼大家往往是有一些痛苦色彩在其中的;如果是因為熱愛和而工作,會讓一個人越來越享受工作。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稻盛和夫了,是他告訴我們「熱愛是一種極致的追求。」
有人問稻盛和夫是何許人,他先後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在27歲和52歲的時候,他先後對自己手下的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並成功地讓這兩家公司變成了日本首屈一指的企業。
這也讓他稱為「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之一。
可是,他沒有像很多成功者一樣有一張光輝的履歷,和傳統意義上的聰明人不一樣的是,他小時候讀書常常是不及格,讓父母極為頭疼。
1955年,日本的國內經濟一片蕭條,而稻盛和夫在自己老師的推薦下,勉強進入了一家陶瓷廠工作。而這個工廠也經常入不敷出,和他同行的幾個學生也先後辭職,可稻盛和夫卻選擇留下來。
他很喜歡這份工作,他在實驗室裡吃和住,為的就是節省時間,一次次地進行試驗,靠著自己慢慢變強的專業能力,他為這家倒閉的工廠重新灌入了新鮮血液。27歲時,他創立了人生的第1家公司——京瓷公司,作為帶頭人,他還是依舊熱愛工作,所以,他仍舊辛苦工作,追求著自己想要的那個目標。
當一個人熱愛工作,無論是智慧還是熱情,無論是定力還是耐力,都會慢慢聚集在這個人身上。
1997年6月的某一天,在進行身體檢查的時候,醫生說他已經患上了胃癌。他沒有害怕,只是淡淡地詢問道:「是癌症嗎?」
醫生緊張的點點頭,可他卻像沒事人似的繼續投入工作,忙碌到深夜,他才開始上床睡覺。
他曾經說:「人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而逃避和妥協不是長久的解決之道,所以,坦然的接受並面對困難,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可以說,已經是強者的稻盛和夫在看到公司進入正軌之後,隨後在醫生建議下進行了手術,在痊癒之後,她宣布退休。
在退休之前,他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那就是將個人股份全部捐給了員工,他認為這會極大地激發員工工作的熱情,這會讓他們認為自己是在給自己工作,而不是在給他工作。
2010年,經營不善的日本航空公司開始申請破產保護,而因為對國民經濟非常重要的影響,日本首相開始三顧茅廬,邀請稻盛和夫擔任這家公司的CEO。
此時,已經78歲的稻盛和夫儼然是一個老人了,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並且不要一分錢的薪水。
上任一年以來,他實現了由虧轉盈,將日本航空公司做到了利潤世界第一、準點率世界第一和服務水平世界第一。
有人問稻盛和夫:「你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他說首先,他沒有要一分錢,而他這種無私奉獻精神也感染了很多員工,讓他們開始為之振奮;
其二,他做到了刪繁就簡,開除一部分無用的員工,留下一部分願意努力的員工,這是一個公司重建的基本要求;
其三,他反覆向員工重申日航的經營目標,從而讓每一位員工牢記公司的追求是什麼,目標是什麼,而作為員工,他們也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此外,塑造企業文化也是極為有必要的,無論是中高層還是底層員工,大家都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
大家這才看出來了:能力、熱情和思維是產生巨大創造力的前提和基礎。
正是因為稻盛和夫熱愛工作,所以,他做什麼事情都會更容易成功。我國的著名企業家馬雲也是如此的。
他將做企業當作一種樂趣,他更享受看風景的心情,而不是到達終點的喜悅。
如果你還不能享受工作和生活,如果你還找不到工作的意義,如果你還碌碌無為,卻又忙忙碌碌,那麼不妨去看一下稻盛和夫的這本書《幹法》,相信你會很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