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硬核好萊塢巨星:1966年作為美軍準將轟炸越南,險摔死在B-52上

2020-12-22 陶慕劍地球觀察

1966年2月21日,美國空軍一架B-52F轟炸機從關島機場起飛,執行轟炸越南南部西貢附近目標的任務。經過12小時的飛行作戰後,B-52重返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並降低速度,打開襟翼做好著陸準備。然而就在這一刻,負責觀察儀表的副駕駛員李·邁爾斯上尉驚叫道:「襟翼裂開了!」

機長鮑勃·阿莫斯上尉的冷汗瞬間就流下來了,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張報紙頭版頭條標題——「美國空軍準將詹姆斯·斯圖爾特在關島墜機身亡!」這位準將,現在正坐在他身後的位子上。然而,這位詹姆斯·斯圖爾特卻不僅僅是一位將軍這麼簡單,否則也登不上報紙頭條。因為他同時也是一位貨真價實的,擁有千萬影迷的好萊塢大明星!

好萊塢明星息影從軍,駕駛轟炸機參戰

詹姆斯·斯圖爾特(1908年5月20日—1997年7月2日),是美國最著名的好萊塢明星之一。詹姆斯·斯圖爾特在美國電影史乃至世界電影史上都有著很高的地位,曾獲得過美國電影研究院授予的終身成就獎,以及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1999年,美國電影協會(AFI)將他列為美國最偉大男演員的第三名。

詹姆斯·斯圖爾特演員生涯長達55年(1936年-1991年),演過的80部電影,其中不少都是熒幕經典,比如《迷魂記》、《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後窗》、《費城故事》等等。斯圖爾特與不少女明星都演過對手戲,包括凱薩琳·赫本、英格麗·褒曼、奧莉薇·黛·哈佛蘭、珍妮弗·瓊斯等等。

但是,詹姆斯·斯圖爾特曾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美國空軍預備役準將。尤其是在他演藝生涯黃金時期的1950-1960年代,一直兼任預備役高級軍官的身份,而且曾赴越南戰場參戰,直到1968年才退役。

美國參加二戰前,詹姆斯·斯圖爾特就已經是一位出名的好萊塢演員。當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已經33歲的斯圖爾特應徵入伍加入美國空軍,並學會駕駛AT-6、AT-9教練機以及B-17、B-24轟炸機。1943年秋天,斯圖爾特上尉作為第445轟炸機集群一名B-24「解放者」轟炸機指揮官前往英國參戰。

戴著準將軍銜的影視巨星

在戰爭期間,詹姆斯·斯圖爾特一直保持低調的身份戰鬥在第一線。1944年3月22日,斯圖爾特參加了對柏林實施的「千機轟炸」行動,並作為第703中隊的指揮官。在戰鬥中,他所在的轟炸機部隊遭到了重大損失,斯圖爾特也被調往第453轟炸機集群擔任指揮官。在斯圖爾特的指揮下,第453轟炸機集群戰績卓著,很快在美軍第八航空隊裡脫穎而出。

1944年7月,斯圖爾特晉升為上校,並擔任第八航空隊第二轟炸機聯隊的參謀長。1945年春天,斯圖爾特又升職為聯隊長。他在德國上空完滿完成了20次轟炸任務(參加轟炸了不倫瑞克、不萊梅、法蘭克福、施魏因福和柏林等目標),並榮獲了一枚英勇十字勳章(帶棕櫚葉),兩枚傑出飛行十字勳章,一連串橡葉勳章,七枚戰星勳章和一枚航空勳章。

戰爭結束後,已經將近40歲的詹姆斯·斯圖爾特重返好萊塢,並開拍奇幻電影《生活多美好》,開始了他的演藝黃金時期。此後,詹姆斯·斯圖爾特,仍然保持著美國空軍預備役身份,並不時返回部隊接受飛行訓練,先後學會了駕駛B-36、B-47、B-52和B-58轟炸機,可謂是好萊塢影視圈裡的奇人。

在1959年,斯圖爾特被美國空軍晉升為預備役準將,成為了美國影視界歷史上軍銜最高的人。儘管斯圖爾特在影視界名利雙收,但是他依然需要作為一名預備役軍人負擔軍事義務。

1966年2月,斯圖爾特被臨時重新徵召回空軍服役,以準將身份參加了一個為期兩周的前線視察團,來到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這時候,他主演的災難片《鳳凰劫》(THE FLIGHT OF THE PHOENIX)剛剛上映,詹姆斯·斯圖爾特在片中親自駕駛了一架美國空軍的「仙童」C-82雙引擎運輸機。

在越南戰場重新登上轟炸機

斯圖爾特準將參加前線觀察團前往關島,原本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服役過程,風險並不大。

1966年2月20日,美國空軍第三航空隊第454轟炸機聯隊第736中隊的鮑勃·阿莫斯上尉正在翻閱飛行任務表,為第二天將要執行的任務做準備。他驚訝地發現,上面安排了一位「斯圖爾特準將」作為額外的機組成員與他們一起飛行。

阿莫斯認為,這名斯圖爾特準將可能是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的一名觀察員,於是漫不經心地問他的中隊指揮官柯林斯·米切爾中校,這位來訪者是誰。

當得知真相後,阿莫斯上尉驚掉了下巴,迫不及待地將這個大喜訊告訴了自己的機組同僚。原來,這位明星準將正在執行預備役任務,希望和一個年輕的機組共同飛行。據米切爾中校轉述,斯圖爾特準將希望重新找回「二戰時與戰友駕駛B-24轟炸機」的感覺。

當時,駐越南美軍總司令威廉·韋斯特莫蘭要求對越南南部的一些遊擊隊據點發動空襲,具體目標位於西貢西北部。B-52F「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從關島出發,一般只需5個小時就可達到目標,但是作為一項長期、不間斷的任務,需要空中加油機的支持。

美軍的此次轟炸任務命名為「新車1號」,全部機群包括了30架轟炸機,阿莫斯的轟炸機代號被指定為「綠色2號」。在離開前,機槍手登普·詹森中士去小賣部買了新鮮雞蛋、培根、麵包和奶酪,這樣機組成員們就可以在返回關島的5個小時長途飛行期間吃炒雞蛋、培根和奶酪三明治了。由於B-52座艙很大,而且擁有電源插座,所以機組人員已經習慣使用電煎鍋準備熱餐,作為標準飛行午餐的一個補充。

2月21日,斯圖爾特將軍坐在機長阿莫斯和副駕駛邁爾斯後面的座位上,飛行員們啟動了引擎,「綠色2號」轟炸機離開安德森機場。經過三小時飛行,「綠色2號」抵達了空中加油點,KC-135加油機已經等待就位了。

在阿莫斯機長的指導下,斯圖爾特準將負責了與加油機的對接指令。在加油機聯絡員發出「允許接觸」的指令後,斯圖爾特準將回答道:「接觸!」

阿莫斯上尉告訴了加油機,機上這名「編外飛行員」是誰。加油機機組成員也很興奮,聯絡員回答說:「謝謝您,先生,我們很高興為您服務。今天我們要發行兩張郵票。」斯圖爾特準將笑得很開心。

經過長達五小時的飛行,美軍30架B-52轟炸機抵達了南越的海岸線。在領頭轟炸機「綠色1號」的帶領下,轟炸機群飛到了「零號區域」上空,每架飛機都準備投擲8噸的航空炸彈。

這就是越戰中有名的「地毯式轟炸」。30架轟炸機各有一個單獨的轟炸目標點,以便完全覆蓋目標所在的矩形區域內。幾百噸的炸彈,瞬間將整個區域變成了一片火海,摧毀了裡面的防禦工事。

當安全離開南越海岸時,機組成員們給電煎鍋插上插頭,準備好了計劃的熱菜。斯圖爾特準將一邊享用著炒雞蛋、培根和奶酪三明治,一邊誇獎這次行動是一次完美的空中打擊。

當時,當「綠色2號」飛回關島上空時,意外發生了!

B-52戰略轟炸機失去襟翼了?

當「綠色1號」的儀表顯示襟翼受損後,機長阿莫斯迅速冷靜了下來,他知道B-52轟炸機可以採取「襟翼向上」方式(普通著陸為襟翼向下)進行著陸。但是,他只是在訓練中練習過這種著陸方式,而且是在跑道上方500英尺高度進行模擬著陸,從未真正觸地。

B-52採取「襟翼向上」著陸與襟翼向下時飛行姿態顯著不同:降落時機頭會產生一個俯衝的力矩,需要採用不同的操作方式控制B-52轟炸機自行車式起落架的放下速度。

這次突發意外,把第三航空隊司令威廉·J·克拉姆少將也嚇壞了,他通過無線電詢問「綠色1號」,是否能證實襟翼已經裂開。經過機長阿莫斯的確認後,克拉姆少將接著向阿莫斯迅速關於嘗試「再次伸展襟翼」的想法,並且下令把斯圖爾特準將換到教練領航員的位置,以防飛機失控時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

阿莫斯提出了緊急降落方案,得到了克拉姆將軍的批准。於是「綠色1號」前往安德森空軍基地以北的計劃救援區,在那裡的地面和水上救援部隊都已經處於警戒狀態。

做好降落準備後,阿莫斯上尉護送斯圖爾特準將前往飛機下層甲板的教練領航員位置,他表示:「如果我失去了對飛機的控制,我會通過對講機三次呼叫『救援』並啟動救援燈。」阿莫斯向斯圖爾特保證,他將竭盡全力重新控制轟炸機,並將是最後一個離開飛機的人。

「你明白嗎,斯圖爾特將軍?」阿莫斯問道。

「是的,阿莫斯船長,我明白。」斯圖爾特用他熟悉的沙啞的聲音平靜地回答。

阿莫斯重新返回駕駛艙,每一個人都做好了準備。「放下襟翼,」阿莫斯命令邁爾斯,儀表再次顯示襟翼撕裂的跡象,但左右襟翼都是正常伸展,飛機沒有發生任何翻滾。如果襟翼真的出現破損,這時會造成轟炸機左右機翼的不平衡,導致機身的滾動。然而,這一切並沒有發生!

阿莫斯鬆了一口氣,告訴地面指揮所:「這是一個糟糕的儀表,襟翼並沒有發生故障……我們之前出現的翻滾,可能是來自在我們前面飛行的B-52轟炸機產生的湍流。」

與此同時,關島基地的所有人幾乎都知道詹姆斯·斯圖爾特在「綠色2號」號上。機場裡到處都是各種應急救援車輛,還有幾名軍方高官在地面著急等待著。後來,阿莫斯回憶道:「我們向西飛到了安德森機場的跑道,襟翼放下了。那天本來準備不用襟翼著陸的!」

這次飛行,官方記錄時間長度是12小時50分鐘。轟炸機在跑道滑行後,受到許多地面人員的夾道幻影。斯圖爾特建議給自己和機組人員拍一張照片,以紀念這次任務和成功著陸。當機組人員前往匯報區時,斯圖爾特被護送到著名的「啤酒桶」區,與飛行員和地勤人員一起抬走了一些啤酒桶,開始互相分享二戰和越戰的故事。阿莫斯的機組後來也加入了啤酒桶慶祝活動。

第二天早上,當阿莫斯和他的機組人員正在計劃下一個任務時,一個廣播裡傳來消息說,聯隊指揮官要求阿莫斯上尉立即前往大樓門口。當阿莫斯衝出去的時候,他發現斯圖爾特準將正坐在車裡。

斯圖爾特對阿莫斯說:「我非常感謝你在緊急情況下,成功地完成了任務,表現出了你出色的專業精神。」斯圖爾特隨後贈送了一組個性化的籤名照片,這些照片是在機組人員著陸後拍攝的,他祝他們所有人好運。對斯圖爾特準將本人來說,這是他最後的戰鬥任務,從而結束了他的短暫服役期。

阿莫斯上尉駕駛B-52F轟炸機在南越上空的共執行了總共34次作戰任務,後來又駕駛F-105D戰鬥轟炸機執行了126次任務,其中包括在北越上空的100次任務。

1984年,阿莫斯以上校身份從美國空軍退役,服役時間長達26年,飛行時間總計5094小時。在他最後一次飛行任務中,擔任了埃爾斯沃思空軍基地的第28聯隊指揮官,麾下有兩個B-52轟炸機中隊和一個K-135A/RC-135混合中隊。

直到多年後,阿莫斯仍然經常回憶起與詹姆斯·斯圖爾特的這次合作飛行,並作為了一生的榮耀。

就在這次飛行後,詹姆斯·斯圖爾特準將重返好萊塢,並在當年拍攝了《原野豪傑》 。兩年後的1968年,斯圖爾特從空軍預備役退役。值得一提的是,1969年6月,斯圖爾特的繼子——海軍陸戰隊中尉羅納德·麥克萊恩在越南戰場的一次偵察巡邏中被伏擊身亡,年僅24歲。(作者:陶慕劍)

相關焦點

  • 最硬核的好萊塢巨星:作為美軍準將轟炸越南,差點摔死在B-52上
    1966年2月21日,美國空軍一架B-52F轟炸機從關島機場起飛,執行轟炸越南南部西貢附近目標的任務。此後,詹姆斯·斯圖爾特,仍然保持著美國空軍預備役身份,並不時返回部隊接受飛行訓練,先後學會了駕駛B-36、B-47、B-52和B-58轟炸機,可謂是好萊塢影視圈裡的奇人。 在1959年,斯圖爾特被美國空軍晉升為預備役準將,成為了美國影視界歷史上軍銜最高的人。儘管斯圖爾特在影視界名利雙收,但是他依然需要作為一名預備役軍人負擔軍事義務。
  • 核平廣島的美軍飛行員,只晉升到準將軍銜,他的孫子也幹到了準將
    眾所周知,保羅·沃菲爾德·小蒂貝茨(Paul Warfield Tibbets Jr. )是1945年執行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任務的美國陸軍航空隊飛行員,他把自己駕駛的序號為44-86292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以他母親「艾諾拉·蓋伊」的名字命名,在當地時間上午8時15分把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到了廣島,導致約14萬人死亡
  • 《越南戰爭》:108名三角洲部隊大兵,遭遇2500名越軍火力圍剿
    1955年11月1日,越南爆發一場南越與北越之間的戰爭,從表面上來看,他們屬於內戰,實則卻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抗以蘇聯為首SH主義陣營的一場戰爭。1961年,美國派遣約四百名特種兵正式進入南越,標誌著越南戰爭的升級。到了1965年,越南戰爭爆發了著名的德浪河谷戰役。《我們曾經是戰士》這部影片,說的就是這場戰役。
  • 從炮兵齊射,到戰略轟炸:美軍在溪山戰役中的空地支援火力
    在1966年和1967年間,MACV(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 Vietnam,即美軍援越司令部)司令威斯特摩蘭特意下令將此基地進行加固,使其成為了一座堅固的、擁有簡易跑道的、可進駐團級兵力的要塞。
  • 越戰(中):56萬美軍攻打越南還轟炸我國,32萬解放軍抗美援越
    在1965年3月份的時候,美國開始實施「滾雷行動」,對北越展開大規模轟炸。同月,美國又派出3500名海軍陸戰隊員登陸南越,幫助南越對付「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越南戰爭中,美軍所使用的戰術就是「南打北炸」,在南越就出兵打,在北越就出動飛機炸。
  • 空戰史上的驚奇,B-52在越南上空兩次擊落米格-21
    靈巧的噴氣式戰機面對笨重的B-52時擁有巨大的優勢B-52「同溫層堡壘」從1952年就服役了,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這樣一個笨重龐大的目標在二戰後出現的超音速戰鬥機面前簡直是不堪一擊。B-52機體龐大,通過8個普惠公司的TF33渦噴發動機驅動其前進,最大速度1010千米/小時。
  • 俄羅斯戰機嚇壞美軍B-52轟炸機
    B-52轟炸機組員所記錄到俄羅斯Su-27戰機的危險飛掠。(圖/youtube)美國軍方29日發布1份聲明表示,俄羅斯2架蘇-27戰機對美軍1架B-52轟炸機進行所謂不安全且不專業的攔截。當美國轟炸機飛越國際空域時,2架蘇-27戰機多次飛到距離B-52機頭不到100英尺的地方,還故意加速,行為非必要且危及到B-52的飛行安全。B-52轟炸機組員所記錄到俄羅斯Su-27戰機的危險飛掠從美軍發布的影片中可見,蘇-27戰機還刻意向美軍展示其機翼下方搭載的飛彈,並故意踩油門,從B-52戰略轟炸機前方掠過。美軍上將Gen.
  • 越南親密盟友,越戰拼死幫助越南大戰美軍:結果遭越南反手一刀
    在美軍與越南的十年戰爭當中,第一個打窮的國家就是越南,越南戰爭造成越南160萬人死亡和整個中南半島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如果再包括,法越戰爭在內,在持續30年的戰爭還造成了500萬平民的死亡。還有兩個鄰國跟著越南一起唄打的千瘡百孔,一個就是寮國。
  • 好萊塢的越南電影知多少?
    說起來,除了中國和日本,越南也是好萊塢特別熱衷的東方國度。不過由於歷史原因,和越南有關的電影大都與「越戰」息息相關,尤其是1975年到1990年這段時間。在此之前,還有哪些和越南有關的好萊塢電影呢?好萊塢第一次通過電影讓觀眾了解「越南」,是1957年的電影《關山劫》(China Gate,1957),由名導塞繆爾·富勒執導,歷史背景是越南抗法戰爭即將結束時,發生在中越邊境的故事。片子實際上是在美國本土取景的,假裝在越南。
  • 美軍精心策劃幾個月,卻因情報失誤撲了空:突襲山西戰俘營
    ,國內的反戰浪潮此起彼伏,曾對越南戰爭充滿信心的麥克納馬拉也在1968年2月29日辭去了國防部長的職位。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有大量人員被北越武裝俘虜,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飛行員。由於在越南戰爭中美國並未向北越宣戰,因此從法理上講,美軍這些被俘人員根本不受《日內瓦公約》的保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軍開始嘗試對越南戰爭中的美國戰俘進行營救。 棘手的戰俘問題 在越南的戰俘營中,最著名的當屬河內地區的華盧戰俘營。
  • 還想再飛100年!修修補補還能用,美軍B-52再次獲得延壽
    從第一架B-52服役的1955年2月開始算起,「同溫層堡壘」的服役年限已經達到史無前例的67年,是美國軍隊中最長壽的機型,沒有之一。這架接受現代化改造的B-52 H,編號60-034,軍方內部綽號為Wise Guy(智者),於1962年製造,1962年正是波音公司停產「同溫層堡壘」的日子,所以理論上這架B-52 H還是美國空軍轟炸機機隊中最新式、最年輕的一架。
  • 二戰時死得最鬱悶的將軍,竟被自己家的飛機炸得粉身碎骨
    在戰場上,生生死死都是一瞬間的事,誰也說不準自己會不會被死神盯上,但在這千奇百怪的死法中,有一種無疑是最憋屈、最鬱悶的,就是不小心被自己人幹掉。這可不是在說笑話,在二戰的戰場上,真的有不少高級將領死在了自家人的槍口下,比如美軍上將萊斯利·詹姆斯·麥克奈爾。
  • 這是2019年最硬核,最過癮的戰爭片!| 軍武電影
    1966年8月18日,澳大利亞皇家軍團第6營D連3個排的105名士兵和3名來自NZSAS(紐西蘭特種空勤團)的紐西蘭尖兵混編的一支特遣隊(也因此,這部電影在中國臺灣地區被譯為「108悍將」),在龍潭村地區的橡膠樹園遭遇了正在前往越南東南部準備進攻澳大利亞駐軍基地的大批北越部隊。
  • 解析:說說美國軍官待遇,美軍準將,上將的每月到底到手多少錢?
    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美軍的準將和四星上將的每月工資是多少吧!我們剛開始來說一下美軍的工資構成,美軍的工資是由現金工資和非現金工資組成。這當中現金工資是指由基本工資、補貼和津貼等組成給工資,而非現金工資指的是醫療,衛生,教育資助和住房等政府發是福利。待遇是非常不錯的,而且退伍軍人在退休之後也會有退休金和醫療衛生補貼等。
  • 美軍「寶石路」雷射制導炸彈,如何做到精確打擊?
    圖為正咋轟炸日本本土的B-29轟炸機 這種轟炸的精度由此可想而知,所以在二戰時期,大多數戰略轟炸都是針對德國的整個城市,而並非單個的軍事或者工業目標。因此這種轟炸不但成本高昂,而且還有大量的附帶損失,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945年2月13~15日的德勒斯登大轟炸。
  • 美國黑人從警局退役變身準將,當上民兵司令官,154年歷史上首次
    眾所周知,美國黑人佔總人口比例不小,但是美軍編制員額中黑人比例很低,黑人將軍的比例就更低了。但是,內華達州國民警衛隊司令官恩德拉·貝裡(Ondra L. Berry),一名空軍2星少將,卻是黑人少將,他指揮著4200名陸軍和空軍國民警衛隊員,可以說是權傾一方。
  • 《軍人志》拄拐的霸王:小西奧多·羅斯福準將的軍旅生涯
    正如老羅斯福當年在古巴的從軍經歷,小西奧多很快就適應了自己的新角色,在戰場上展現出勇氣和智慧,身先士卒,體恤部下,甚至自掏腰包為全營官兵購置作戰靴,贏得了部下的愛戴,成為全師公認的最優秀的營級指揮官。小西奧多率部參加了多次重要戰役,包括美國遠徵軍在歐洲的首戰康蒂尼戰役,在1918年夏季的蘇瓦松前線,他因為中了毒氣而受傷。
  • 越南戰爭中美國為何不扔原子彈?只是美軍沒想到落敗的結果!
    越南戰爭開始於1955年,經歷了20年才結束,它可以分為五個階段,依次為:南越總理屠殺北越共產黨、甘迺迪政府發動「特種戰爭」、詹森政府把「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當南越面臨失控的戰爭局勢時,美國立即派兵支援它,於是這場戰爭變得更加劇烈,美國軍隊對越南北部的城市進行了轟炸,一直到「局部戰爭」告一段落,美國才罷休。
  • 慘烈的越南戰爭老照片:戰機在不遠處墜毀,美軍士兵槍殺平民
    1965年,美軍正式進軍越南本土,發動侵略戰爭,越戰最殘酷的階段由此到來。當年,美軍對北越發動了多次猛攻。照片中是戰鬥過後的叢林成了一片焦土。 不可一世的美軍,萬萬沒想到他們會在越南遭遇到頑強地抵抗,預料中一邊倒的戰爭,成為了一場殘酷的消耗戰,不斷有美軍士兵陣亡。照片中是美軍士兵受傷,同伴正在為他進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