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銘哥愛科學 排版 | 銘哥愛科學
作者原創,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1983年5月5日上午,中國民航的一架英制三叉戟班機,從瀋陽起飛前往上海,機上共有105人,其中機組人員9名,中國乘客93名,日本客3名途中被武裝暴徒安衛建等數人劫持,被迫在南朝鮮漢城附近的春川軍用機場降落。
此次劫機案的主謀卓長仁,原遼寧省機電設備公司汽車計劃員。曾長期往返於廣州瀋陽等地從事倒賣汽車,行賄受賄,投機詐騙等活動,政法機關將其犯罪活動列為全省經濟犯罪大案要案之一,並實行抓捕。
當時中韓並未建交,我國與當時的美國傀儡政府樸正熙政權不來往,甚至80年代的漢城奧運會我國遇到南朝鮮隊都會放棄,寧可把名次讓給他也不與他交往,當時就是這樣一種狀況。
當時的世界格局是我國與朝鮮結盟,而南朝鮮和臺灣結盟且關係很密切,劫匪的目的地是臺灣,但是由於燃油不夠,只好把南朝鮮作為一個跳板,叛逃中國再投奔臺灣。通常叛逃到臺灣後不但逃避了制裁,還會被當作「英雄」一樣款待。
當時南朝鮮很迫切與中國建交,他們很希望以國家的名義和中國交涉這個事情。但是我國決定,只能以民航局的名義進行談判,並緊急成立談判小組,其實成員多為隱瞞身份的外交部官員。
這次無論是談判小組人員,還是被劫持的乘客和機組人員,都受到了南朝鮮方面至高的禮遇,經歷了數天的磋商,5月10日終於達成最終共識,被劫持飛機上的旅客和機組成員,將和中國民航局的一架波音707專機返回中國,被劫持的三叉戟客機在解決完技術問題後歸還中國,受傷的一名機組人員將留在南朝鮮繼續就醫,然後回國。關於6名劫機犯的處置,南朝鮮方面迫於臺灣的壓力,未能同意引渡回國,中方保留此問題進一步交涉的權利。考慮到當時雙方的關係,不能籤署協議,而是改成備忘錄。落款處寫著「大韓民國代表團團長孔魯明」,這也是唯一一處保留「大韓民國」稱謂的地方。
1984年8月13日,韓國方面宣布對卓長仁等6名罪犯停止服刑,驅逐出境,並於當天將他們送往臺灣。然而暴徒並未得到善終,2001年劫機犯卓長仁、江洪軍因在臺灣進行綁架,並將被綁架人殺害,被臺灣有關當局判處死刑,臨刑時,卓長仁身上穿著的還是18年前劫機到漢城時的衣服。
媒體作者,通過不同視角看待問題,關注我,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