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大陸劫機犯卓長仁的最終結局》

2021-02-19 鹹陽趣事

       卓長仁原在中國大陸擔任監獄管理員,1982年於大陸犯法後,為逃避法律制裁,夥同姜洪軍、高東萍、王豔大、安偉建及吳雲飛共六人,於1983年5月5日劫持瀋陽飛往上海的中國民航296號航班,飛往當時尚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大韓民國。

     六人後被韓方依劫機罪判處二年到六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但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出面營救六人並給予政治庇護,六人在韓被羈押一年三個月後,於1984年8月獲韓方特赦,驅逐出境後遣送來臺。

     六人抵臺後,中華民國政府給予高規格接待,把六人冠上「六義士」美名,並依《反共義士起義來歸獎勵條例》給六人豐渥的千兩黃金等巨額獎金。

    身為劫機主謀的卓長仁不顧在瀋陽已有妻室,於1988年與當年一起劫機的高東萍在臺結婚並育有兩子。卓長仁元配後來雖跨海控告兩人重婚罪並勝訴,但卓高兩人始終維持同居關係。

   卓長仁、姜洪軍與另一名「反共義士」施小寧三人後因在臺工作始終不穩定,所獲得的巨額獎金又因揮霍及不當投資期貨等因素迅速消耗殆盡,三人於負債纍纍情況下乃決定鋌而走險,於1991年8月16日共同綁架經營土地仲介的前臺北市國泰醫院副院長王欲明之子王俊傑,並將其撕票(殺害)。

     翌年,全案在時任桃園地檢署檢察官邱鎮北主導下偵破,後經四次發回臺灣高等法院更審,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於2000年9月22日判處卓長仁、姜洪軍死刑,施小寧無期徒刑確定。

  高東萍於判決確定後極力營救卓長仁,後經監察院同意重新調查此一案件,法務部罕見地於當時暫緩兩人死刑執行。

    後因監察院歷經八個月調查後仍未能找出足以改變判決結果的新事證,時任法務部部長陳定南於2001年8月9日批准卓姜兩人死刑執行令,翌日晚間兩人於臺北看守所執行槍決,卓長仁時年53歲、姜洪軍時年41歲。

相關焦點

  • 劫機犯卓長仁在臺灣被槍決內幕
    膽大狂妄的劫機主犯、中國第一劫機犯卓長仁,扛著「爭民主」、「爭自由」的大旗,以所謂的義士身份在臺灣享盡了當局賜予的富貴,熟料後來搖身一變,竟淪為殺人劫財犯,被臺灣當局判處死刑。1995年冬日,卓長仁在臺北某刑場被槍決。
  • 劫機犯卓長仁、姜洪軍最快將於今晚在臺灣被槍決
    人民網香港8月10日電 臺灣消息:自大陸劫機到韓國再到臺灣的卓長仁、姜洪軍、施小寧3人殺害前國泰醫院副院長之子王俊傑案,經過9年多的偵查審判,於去年9月22日有了結果,共犯之一的施小寧獲改判無期徒刑,卓長仁、姜洪軍仍被判決死刑。後又經「監察院」調卷8個多月,未發現足以動搖死刑判決的事實,「檢察司」已籤送「法務部長」陳定南批示執行。
  • 劫機叛逃韓國,再轉往臺灣的6個人,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此次劫機案的主謀卓長仁,原遼寧省機電設備公司汽車計劃員。曾長期往返於廣州瀋陽等地從事倒賣汽車,行賄受賄,投機詐騙等活動,政法機關將其犯罪活動列為全省經濟犯罪大案要案之一,並實行抓捕。當時中韓並未建交,我國與當時的美國傀儡政府樸正熙政權不來往,甚至80年代的漢城奧運會我國遇到南朝鮮隊都會放棄,寧可把名次讓給他也不與他交往,當時就是這樣一種狀況。
  • 圖文:劫機犯卓長仁、姜洪軍昨晚在臺灣被槍決
    劫機罪犯卓長仁(圖)、姜洪軍因一九九一年七月在臺灣綁架並殺害臺北市國泰醫院副院長的兒子,十日晚被臺灣當局槍決。卓長仁、姜洪軍等六人曾於一九八三年劫持一架中國民航班機到韓國,後被韓國當局特赦並送交臺灣當局。
  • 1983年中國劫持飛機第一案,劫機犯被接到臺灣,事後曾出現劫機潮
    「國大」代表吳哲郎則親自起草訴狀,告卓長仁犯了重婚罪。於是,臺灣許多新聞記者和政界人士突然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卓長仁劫機到底為了什麼? 這個疑問在不到一年時間,就獲得答案。那時,曾跟蹤採訪報導卓長仁劫機事件的臺灣記者秘密來到瀋陽,經中國記協的同意,採訪了卓長仁原來的妻子及鄰居,發現卓長仁根本不是什麼「義士」,他拋妻別子,丟棄父母,完全是為了逃避責任,追求享樂,是一個心腸狠毒的人。 卓長仁劫機真相被揭穿後,引起臺灣公正輿論的譴責:「不仁不義之徒」,「沒良心的狗雜種」,六名劫機犯是「國際恐怖暴徒」應判死刑等輿論四起。
  • 1982年劫機赴臺被封「義士」 19年後緣何遭槍決
    本文摘自《人民網》1年8月15日社會欄目,作者:徐冰川,原題:《當年劫機赴臺彩帶加身被封「義士」後來殺人越貨如今遭槍決斃命》從劫機「義士」到殺人綁匪 一案審了10年1年8月10日晚22時07分,臺灣省臺北分臨刑場,「啪、啪」兩聲沉悶的槍響,兩條罪惡的生命非常有諷刺意味地被結果了。
  • 卓長仁劫機事件始末
    一時間,舉國震動,此為中國劫機「第一案」。  劫機暴露安保弱點漏洞  中國空中安全員就此誕生劫機事件發生之後,國家緊急處置劫機領導小組的通報曾對事件發生原因進行分析,當中除了用「不正之風掩蓋著反革命活動,反革命分子利用了不正之風」和「敵情觀念淡薄」這些今天看來稍顯陌生的字眼外,還罕見地直言「這次劫機事件也暴露了我們公安隊伍渙散無力,治安保衛工作上有許多弱點和漏洞」。
  • 涉嫌殺人被判死刑 劫機到臺灣的兩"義士"獄中待斃
    東方網6月20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曾因劫持大陸航機而臭名昭著的卓長仁和姜洪軍,到臺灣後因涉嫌殺人而被判死刑。此案經過「監察院」的調查後,最近發還「法務部」,確定沒有必要再作調查,兩人難逃一死,正等候籤署死刑令。  卓長仁、姜洪軍與另一名劫機犯施小寧到臺灣後,因經濟狀況不佳,於1991年7月共同綁架殺害國泰醫院副院長王欲明之子王俊傑。
  • 1983年卓長仁劫機案:戲劇性開闢中韓外交通道
    卓長仁劫機案審判現場 圖片來源:國際先驅導報卓長仁劫機案:戲劇性開闢中韓外交通道本報記者 楊梅菊 發自北京劫機犯槍指飛行員美軍包圍飛機 臺灣派人到乘客中策反 新華社記者隱瞞身份奔赴漢城如果說劫機事件成為韓國和臺灣逐漸疏遠轉折點的話,那麼它同時也是中韓之間逐漸靠攏的起點26年前那場街頭巷尾熱議的劫機事件,已多少被人遺忘,不過,歷史卻在那一年不經意地轉了個彎。
  • 中國首起成功處置的劫機案,被手刃的劫機者竟為部隊警衛幹部
    在新中國成立後究竟發生過多少起航空事故以難統計,這其中又有多少起劫機案發生,小編也難以悉數。但您可知道新中國成立後首起劫機案嗎?中國首起民航劫機案也有人會說,官方記載中中國首起民航劫機案應該發生於1983年5月5日,是由瀋陽飛往上海的第6501次航班,被卓長仁、安衛建、姜洪軍、王彥大、吳雲飛、高東萍(女)6人劫持至韓國(當時稱南朝鮮)春川軍用機場;劫機女犯高東萍為空乘人員,因其父親為時任瀋陽軍區副參謀長而屬於高幹子弟,將手槍及子彈藏於化妝盒走免檢通道帶上飛機。
  • 中國劫機往事
    但是在劫持飛機時,劫機團夥遭到機上乘員的反抗,打鬥中,飛機失控墜毀。沒想到,一機27人,活下來的卻是一個劫機犯。不過移交法庭後,黃裕又全盤推翻自己的供詞卻,稱一切都是編的。由於當時葡澳當局和香港方面對審訊權所在有所爭議,黃裕最終得以無罪釋放,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 卓長仁劫機案(上)
    「他們是劫機暴徒!」程梅腦海裡迅速作出這樣的判斷。她一把拉響通往駕駛艙的警鈴,尖厲的鈴聲頓時在機長王儀軒和駕駛員和長林的頭頂上急促響起。他們馬上跳起身來,把駕駛艙的大門緊緊拴上。「有人劫持296號客機!」報務員王永昌將一串密碼快速發出,向地面報告了這一緊急情況。機長王儀軒接連採取了一系列技術措施,準備將飛機迫降於距離最近的青島機場。
  • 1986年臺灣飛行員劫機飛回大陸,只想與大陸親人相聚,如今怎樣了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一灣淺淺的海峽,隔斷的是多少遊子思鄉的心,溫暖的夏風從臺灣吹向大陸,卻無法帶來遠方親人的消息。 骨肉之情就此隔斷,相思之苦無處可訴,傾盡餘生祈願換得親人團圓,卻不如拼命抗爭爭取機會,正如為父母鋌而走險的王錫爵,最終還是回到了父母的膝下承歡。
  • 新中國第一劫機大案:萬米高空,手槍對準了中國民航296號客機機長……
    把咱們反劫機的工具拿出來!」因為在那之前一年,發生過一起未遂劫機事件,民航局裡的領導反覆告誡機組人員要提高警惕,隨時做好反劫機的準備,在飛機上還準備了一些工具,包括木棒、消防斧,還有繩子。大家把工具拿出來以後,王儀軒又囑咐把門鎖上。突然,駕駛艙裡的警報鈴響了,這是機組人員事先和外面的乘務員約好了的,一旦她們發現有情況的話,馬上按警報鈴,駕駛艙裡的人一聽到鈴聲,就知道後面出事情了。
  • 當劫機事件發生時…
    劫機?劫機! 廈門,11月5日晚上,秋高氣爽。 許先生一見面就說「劫機的事你們知道了?」「什麼?劫機?」 這時,我的腦海中立刻閃過一個念頭,改變採訪計劃,先請許惠祐談對今晚劫機事件的看法,然後立即返回臺灣酒店,採訪海協會副秘書孫亞夫。
  • 15年前國航大陸機長為分房 曾攜妻劫機到臺灣(組圖)
    被劫持的飛機在臺灣安全降落以下為1998年大陸機長劫機到臺灣報導文章:1998年10月28日早晨,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CA905次航班機長、正駕駛袁斌登上了B·2949號波音航管中心馬上聯絡中國民航,中國民航曾通過無線電要求袁斌放棄劫機行動,一直都沒有成功,於是,10點20分左右電告華航,請華航協助處理相關事直。華航在10點25分分別通知臺灣中正航空站和臺灣,「民航局副局長」張國政,張國政即向臺灣「交通部次長」張家祝報告。臺灣各單位由此展開了一連串的應變措施。CA905航班還在大陸領空,就打出了「7500」的劫機碼。
  • 浙江往事:貪汙犯兩次劫機 逃亡臺灣15年
    「最後的大陸劫機犯」:遣返途中再次劫機未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最初幾年裡,中國大陸的劫機事件發生頻率一度震驚國際。1993年11月8日13:04分,一架隸屬原浙江航空公司的「衝八」飛機(5903航班)開始了從杭州到福州的旅程,機場上載有5名機組人員和53名乘客。在即將飛抵福州時,劫機突如其來。
  • 劫機:由政治罪到普通罪
    導言:7月2日,臺灣遣返8名劫機犯罪嫌疑人回大陸。劫機一詞的英文表述為HIJACK,據說它出自匪幫黑話,其詞源形象地反映了劫機這一行為的非法性質。但是近半個世紀來,大多數劫機事件卻與政治有千絲萬縷的牽連。
  • 你不知道的中國民航「劫機潮」
    1993年,中國曾經發生了震驚世界民航業的咄咄怪事,那一年,中國大陸共有10架民航客機被歹徒劫持,飛往中國的同一個機場:臺北桃園國際機場。讓我們一起來回顧發生在1993年令整個世界都為之瞠目的劫機潮:  1993年劫機事件情況回放  1993年,我國的劫機曾達到高峰,有資料顯示,這一年中國大陸民航共發生劫機事件21起,劫機成功的10起,劫機目的地均為臺灣,海峽上空出現了令整個世界都為之瞠目的劫機潮。  每當發生劫機事件,旅客和機組人員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 劫機與反劫機的那些事兒
    1947年7月,3名羅馬尼亞人劫機出逃,殺害了一名機組人員,成為世界首起劫機命案。劫機,開始釋放人類內心的魔性。到1958年,見諸媒體報導的劫機案件一共發生了23起,多數劫機者來自蘇聯控制下的東歐國家。而讓美國感到切膚之痛的第一次劫機暴力犯罪跟政治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