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卓長仁劫機案:戲劇性開闢中韓外交通道

2021-01-18 手機鳳凰網

1983年5月10日,中國民航局局長沈圖與南朝鮮外交部首席代表孔魯明在備忘錄上簽字後握手。錢文榮/攝 圖片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卓長仁劫機案審判現場 圖片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卓長仁劫機案:戲劇性開闢中韓外交通道

本報記者 楊梅菊 發自北京

劫機犯槍指飛行員 美軍包圍飛機 臺灣派人到乘客中策反 新華社記者隱瞞身份奔赴漢城

如果說劫機事件成為韓國和臺灣逐漸疏遠轉折點的話,那麼它同時也是中韓之間逐漸靠攏的起點

26年前那場街頭巷尾熱議的劫機事件,已多少被人遺忘,不過,歷史卻在那一年不經意地轉了個彎。

1983年5月5日至5月10日,歷史所呈現的,不僅僅是一起單純的暴力劫機事件處置過程,還是一場戲劇性十足的外交斡旋。談判期間中韓兩國所釋放出的善意信號,為日後從陌路走向和解鋪就了道路。

被劫機長:曾經想降在平壤

1940年出生的王儀軒如今已近古稀之年,因為孩子生活在國外,退休後他仍然免不了和飛機打交道,不過,現在他不開飛機,只坐飛機。「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天。」說起飛行生涯中最為驚險的一幕,王儀軒感慨道。

1983年,王儀軒43歲,是中國民航瀋陽管理局飛行大隊長。5月5日,他踏上中國民航296航班準備赴上海。

「10點半正式起飛,大概二三十分鐘後,警鈴響了。」伴隨著的還有乘客驚恐的尖叫和槍聲——駕駛艙的艙門被轟開,一個黑大個兒衝了進來,高聲叫著:「148度,148度,漢城(首爾)!」王儀軒心裡大驚:「這個人懂行!」

「黑大個兒」就是卓長仁,「5·5」劫機事件的主犯,因經濟犯罪被舉報,為逃脫制裁準備劫機赴臺,而當時與中國尚未建交但與臺灣關係良好的南朝鮮顯然是最佳中轉站。曾在遼寧航校就讀的經歷,無疑令卓長仁「很懂行」。

王儀軒的頭上頂著槍,心裡卻在盤算,怎樣將飛機降落在比漢城更有利的地方——趁卓長仁不注意,他在拐彎的時候把飛機調了個頭。「不對,方向不對!往東!」手槍不斷敲打著王儀軒的頭部。「沒辦法,我只能一再往東改……大連不行,那就丹東、眼看丹東也錯過了,最後的機會就是平壤……」手槍就頂在頭上,王儀軒決定賭一把,一看到「千裡馬」(平壤的地標性建築)就準備著陸。卓長仁不幹了:「拉起來,要不然同歸於盡!」看到卓長仁已經急紅了眼,想到隨時會因此而喪生的幾百乘客,王儀軒又把飛機拉回到正常高度。

「看來,漢城是一定要去了。」王儀軒心想。

飛機一過三八線,漢城上空就拉響了警報。然而,飛機沒油了,「再往前飛已不可能,只能就近降落。附近正好有個小機場,就憑感覺開始尋找入口降落。」當時的王儀軒並不知道,自己正在試圖完成一次不可能完成的降落——那是美國的一個直升機專用機場,根本不適合客機。「我事先有所防備,目測低一點,一進跑道就落地,飛機接地後馬上剎車,然後拉反推、反噴、飛機停了。」

就這樣,這架運載著近百名中國乘客和一個日本乘客的飛機,闖進了南朝鮮境內漢城東北方向的一個小鎮子——春川。

「我代表祖國親人來接你們了!」

當卓長仁闖進駕駛艙時,中國民航局總調度室的雷達屏幕上,296號航班的身影開始若隱若現,並偏離航道……幾分鐘後,正在中南海匯報工作的中國民航局局長沈圖從電話裡得到消息:296航班可能被劫持了!

沈圖的腦子「轟一聲炸開了」,立即驅車直奔調度室。下午1點,國外電臺傳出消息:296航班已經降落在南朝鮮漢城東北美軍基地的春川機場。

飛機在春川一降落,便被飛駛而來的美軍卡車團團圍住,卓長仁荷槍實彈出現在艙門口,大聲要求會面「臺灣駐韓國大使」,否則機上乘客將被繼續扣押。

但是,在南朝鮮的緊急會議得出相關結論前,卓長仁不可能得到答覆,接下來的是長達8個小時的等待。

與此同時,北京也陷入了煎熬,這是一個外交難題:如何通過談判說服與中國長期敵對並與臺灣保持「外交關係」的南朝鮮,將被劫持人員、罪犯交還中國?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南朝鮮對於中國的談判要求給予了格外熱切的回覆,甚至建議中國派外交部高級代表前往漢城,顯然,想擺脫外交孤立困境的他們希望和中國進行正式接觸。

蔡信

相關焦點

  • 親歷1983年卓長仁劫機案
    來源:看點歷史 (摘自《中韓「劫機外交」:卓長仁劫機案與漢城談判內幕
  • 卓長仁劫機事件始末
    ,脅迫之下,這架原本計劃從瀋陽東塔機場飛往上海的飛機迫降於南朝鮮(1992年,中韓建交公報籤署,隨後稱其為韓國)  一時間,舉國震動,此為中國劫機「第一案」。  6人武力劫機  「不聽命令要叫全機同歸於盡」   1983年5月16日,劫機事件發生11天後,中國民航局局長沈圖在有100多名中外記者參加的招待會上,介紹了中國民航296號三叉戟客機被武力劫持,以及中國民航工作組赴南朝鮮處理這一事件的情況。
  • 親歷者講述卓長仁劫機案內幕
    阮虹  訪談整理 源自:雪夜閉門讀晉書20世紀80年代,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卓長仁劫機案是建國以來罕見的重大惡性劫機案。20多年來,不斷有人試圖徹底打開本案所留下的歷史「黑匣子」。然而,到目前為止,已經公開發表的有關本案的文字記載,對卓長仁等人的劫機動因及其策劃劫機活動的犯罪過程都有完整交代,但對當時發生在駕駛艙裡的一幕以及對後來中韓之間談判過程的記錄卻嫌支離破碎,且有失真之處。因此,繼續挖掘後兩部分的歷史內幕,同時還原失真的細節,便成了寫作《中韓「劫機外交」:卓長仁劫機案與漢城談判內幕》(2009年1月版)的緣起。現選摘其中一部分。
  • 1983年中國劫持飛機第一案,劫機犯被接到臺灣,事後曾出現劫機潮
    1983年5月5日,中國民航296號三叉戟客機從瀋陽東飛往上海,飛機上共有105人,其中機組人員9人,乘客中有3名日本人。 劫機事件發生後,舉國震動,此案被稱為「中國劫機第一案」。 卓長仁劫機用的手槍和子彈是怎麼帶上飛機的? 後來經調查發現,同機的劫機女犯高東萍的父親是瀋陽軍區副參謀長,高東萍把手槍和子彈藏在她的化妝盒裡,以她高幹子弟的特殊身份,走免檢通道把手槍和子彈帶上飛機的。
  • 卓長仁劫機案(上)
    「他們是劫機暴徒!」程梅腦海裡迅速作出這樣的判斷。她一把拉響通往駕駛艙的警鈴,尖厲的鈴聲頓時在機長王儀軒和駕駛員和長林的頭頂上急促響起。他們馬上跳起身來,把駕駛艙的大門緊緊拴上。「有人劫持296號客機!」報務員王永昌將一串密碼快速發出,向地面報告了這一緊急情況。機長王儀軒接連採取了一系列技術措施,準備將飛機迫降於距離最近的青島機場。
  • 中國劫機往事
    「澳門小姐」劫機案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空中劫機案。而在這之後,隨著民航業的發展,飛機在世界交通業務中所佔的比重迅速上升。劫機的故事,也越來越多開始發生。1983年5月5日,通過團夥內在瀋陽體育學院保安處工作的安衛建,卓長仁一伙人弄到了四把美制手槍和30發子彈。同一天,他們六人登上了從瀋陽起飛前往上海的一架三叉戟客機。飛機飛至渤海灣上空後,卓長仁一伙人闖進了駕駛艙,並強迫飛行員操縱飛機飛往南朝鮮(韓國)。
  • 1982年劫機赴臺被封「義士」 19年後緣何遭槍決
    1984年8月13日,南朝鮮提前釋放了卓長仁等6犯,並以此為政治原因將6犯送到臺灣。卓長仁等到臺灣後,受到臺灣黨政要人的「熱烈歡迎」,並被稱為「投奔自由的反共義士」。除了立即發給每人250萬元臺幣「生活安置費」外,還安排入學和就業。不料卓長仁等又以「不適應臺灣生活環境」為由,伸手要錢。大方的當局一甩手,每人又是500萬元。至此,這些人名車豪宅地過起了大款的日子。
  • 6名歹徒持槍劫持飛機去韓國:1983年5月5日中國民航296號事件爆發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1983年5月5日:中國民航296號航班劫機事件爆發。1983年5月5日上午10時47分,中國民航三叉戟296號航班從瀋陽機場飛往上海。上午11點30分,當飛機飛到大連上空時,乘客卓長仁、姜洪軍、安衛康、王彥大、高雲萍和吳雲飛共6名武裝分子,突然宣布劫機。
  • 中國首起成功處置的劫機案,被手刃的劫機者竟為部隊警衛幹部
    在新中國成立後究竟發生過多少起航空事故以難統計,這其中又有多少起劫機案發生,小編也難以悉數。但您可知道新中國成立後首起劫機案嗎?中國劫機處置行動最早被記錄的民航劫持未遂的事件有人會說,中國首起劫機案應該發生於1982年7月25日,當時是由西安飛往上海的第2505次航班,被孫雲平等5名歹徒劫持後在空中引爆炸藥,造成3名旅客、4名機組成員受傷及飛機受損
  • 劫機叛逃韓國,再轉往臺灣的6個人,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1983年5月5日上午,中國民航的一架英制三叉戟班機,從瀋陽起飛前往上海,機上共有105人,其中機組人員9名,中國乘客93名,日本客3名途中被武裝暴徒安衛建等數人劫持,被迫在南朝鮮漢城附近的春川軍用機場降落。此次劫機案的主謀卓長仁,原遼寧省機電設備公司汽車計劃員。
  • 老照片《大陸劫機犯卓長仁的最終結局》
    卓長仁原在中國大陸擔任監獄管理員,1982年於大陸犯法後,為逃避法律制裁,夥同姜洪軍、高東萍、王豔大、安偉建及吳雲飛共六人,於1983年5月5日劫持瀋陽飛往上海的中國民航296號航班,飛往當時尚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大韓民國。
  • 看了《中國機長》,想起了那些年飛機上的驚魂往事
    (這裡強調一下——「新中國」,「中國劫機第一案」是發生在1948年7月16日的澳門小姐號劫機案,廣東中山縣的黃關耀、趙昌堯、趙三才和趙日明4人圖謀在「澳門小姐」號客機上劫掠乘機的黃金商販,遭到乘客和駕駛員的反抗,最終導致客機墜海,除一名劫匪黃關耀外,其餘26人全部喪生。)
  • 1983年中國劫機案:6名暴徒持槍劫持載有105人的客機,結局如何?
    2020-12-31 17:25:16 來源: 觀史客棧Z 舉報   1983
  • 新中國第一劫機大案:萬米高空,手槍對準了中國民航296號客機機長……
    一時間,舉國震動,此案被稱為「中國劫機第一案」。1983年5月5日,星期四,早上6時30分,瀋陽體育學院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安國瑞像往常一樣,走到書桌前打開收音機,準備收聽早間的全國新聞節目。就在這時,一個沒有封口的信封引起了他的注意。信封上的字跡告訴他,信是兒子安衛建寫的。他頗感詫異地把信打開,只見裡面寫著這樣一段話:「爸爸媽媽:我到遠處做生意去了。
  • 劫機犯卓長仁在臺灣被槍決內幕
    膽大狂妄的劫機主犯、中國第一劫機犯卓長仁,扛著「爭民主」、「爭自由」的大旗,以所謂的義士身份在臺灣享盡了當局賜予的富貴,熟料後來搖身一變,竟淪為殺人劫財犯,被臺灣當局判處死刑。1995年冬日,卓長仁在臺北某刑場被槍決。
  • 劫機犯卓長仁、姜洪軍最快將於今晚在臺灣被槍決
    人民網香港8月10日電 臺灣消息:自大陸劫機到韓國再到臺灣的卓長仁、姜洪軍、施小寧3人殺害前國泰醫院副院長之子王俊傑案,經過9年多的偵查審判,於去年9月22日有了結果,共犯之一的施小寧獲改判無期徒刑,卓長仁、姜洪軍仍被判決死刑。後又經「監察院」調卷8個多月,未發現足以動搖死刑判決的事實,「檢察司」已籤送「法務部長」陳定南批示執行。
  • 劫機及綁架殺人的卓長仁等人提非常上訴遭駁回
    中新網香港10月11日消息:卓長仁、姜洪軍及施小寧三人因綁架人質勒索撕票案被臺灣「最高法院」判刑後,向臺灣「最高檢察署」提起非常上訴,臺"檢察總長"盧仁發今天以提起非常上訴理由不充分為由駁回申請。
  • 涉嫌殺人被判死刑 劫機到臺灣的兩"義士"獄中待斃
    卓長仁、姜洪軍與另一名劫機犯施小寧到臺灣後,因經濟狀況不佳,於1991年7月共同綁架殺害國泰醫院副院長王欲明之子王俊傑。此案經過一審、二審、三審和四審多次審判,僅施小寧改判無期徒刑,卓長仁和姜洪軍於去年9月22日判決死刑。之後,卓長仁的妻子高東萍四處奔走,要為卓長仁爭取一線生機。  去年10月11日,「最高檢察署」駁回了卓長仁的非常上訴案。
  • 新中國第一起劫機案:歹徒被擊斃,機組獲「英雄機組」光榮稱號!
    1983年5月5日,我國發生了一起重大劫機案件,案犯卓長仁等劫持瀋陽飛往上海的中國民航296號三叉戟飛機,降落在韓國春川機場。這件劫機案件的發生,很多人認為,這是我國第一起重大劫機案件。其實,1982年7月30日,就發生了一起劫機案件,由於案件有些特殊,當時沒有公開,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有關媒體才進行了公開宣傳報導。在這次劫機案發過程中,歹徒被英雄的機組人員當場擊斃(用工具斧頭擊斃),機組獲「英雄機組」光榮稱號,其中2人獲得「功勳飛行員」榮譽稱號。
  • 圖文:劫機犯卓長仁、姜洪軍昨晚在臺灣被槍決
    劫機罪犯卓長仁(圖)、姜洪軍因一九九一年七月在臺灣綁架並殺害臺北市國泰醫院副院長的兒子,十日晚被臺灣當局槍決。卓長仁、姜洪軍等六人曾於一九八三年劫持一架中國民航班機到韓國,後被韓國當局特赦並送交臺灣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