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看點歷史
(摘自《中韓「劫機外交」:卓長仁劫機案與漢城談判內幕》 王儀軒等/口述 當代中國出版社)
(卓長仁劫機案被劫持的B—296號客機)
20世紀80年代,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卓長仁劫機案是建國以來罕見的重大惡性劫機案。20多年來,不斷有人試圖徹底打開本案所留下的歷史「黑匣子」。作為當年那架296號航班的機長,王儀軒回憶了他在駕駛艙裡的經歷——
持槍歹徒闖入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天——1983年5月5日。那天,我們要飛瀋陽—上海—哈爾濱—上海—瀋陽這個航班。飛機上一共有96名乘客,其中3個是日本人,其餘的都是中國人。
296號航班的機組人員一共有9個,其中有3名乘務員,另外6個人都在我們前面的駕駛艙裡:飛行的有2個,我和和長林,還有2個領航員、1個報務員和1個機務人員。到大連上空的時候,我對領航員王培富說,你出去弄點吃的回來,等咱們到上海再吃飯就太晚了。
王培富出去了,回來的時候,一進駕駛艙他就說:「後面第三排的那6個人好像不太對勁兒,一直在嘀嘀咕咕的。」我聽了以後半開玩笑地說:「準備好!把咱們反劫機的工具拿出來!」因為在那之前一年,發生過一起未遂劫機事件,局裡的領導反覆告誡我們要提高警惕,隨時做好反劫機的準備。
正這樣說著的時候,我們身後就有動靜了——有人想要闖進駕駛艙。警報鈴響的同時,槍聲也響了,槍是往駕駛艙裡面打的,大約打了十來發子彈吧。子彈落到了我的腿邊,落在地板上,把地板都穿透了。最後他們用腳一踹,門開了。我們裡面靠門的兩個人馬上就舉起棒子和消防斧要打,劫機犯就開槍了,把報務員王永昌和領航員王培富都打傷了。
我們機組的另外兩個人趕快把受傷的人抬出了駕駛艙,裡面只剩下了我和和長林2個人。這時,幾個劫機犯全進來了,為首的劫機犯跑到我身邊猛推駕駛杆,嘴裡還大聲喊著:「148度!148度!漢城!」我想這是個什麼人呀?他有準備呀!他懂行呀!這個人就是卓長仁。
破壞通訊系統
我們的飛機本來就在緊急下降,卓長仁一推駕駛杆,飛機就下降得更快了。在這個過程中,報話機裡一片嘈雜,地面沿海一帶的機場都在向我們喊話,因為報務員王永昌在卓長仁他們闖進駕駛艙以前向地面喊了一句:「有人劫機!」卓長仁他們當中的一個人很快就破壞了通訊系統,中斷了我們和地面的聯繫。
我們把飛機重新拉回到安全高度,在這個過程中,我做出了一個決定:向北飛15度,那是大連方向,我想首先爭取到大連落地。大約飛了一分鐘,卓長仁就不幹了,他說:「不對!148度不是往北,是往東南飛!」說這話的時候,他就站在我背後,而且拿槍不斷地敲打著我。
我們只好往東飛。半路上,卓長仁把我們傷員擦血的毛巾拿過來放在了操作臺上,我用餘光看了一下,白毛巾上全是血。他警告我說:「你要不聽我們的話就是這個下場!咱們同歸於盡!」
按照當時的政策,一旦遇到了劫機事件,機組首先要做的是迷惑對方,如果迷惑不成的話就要搏鬥,搏鬥還不成,那就要當「一發紅色炮彈」了,也就是要機毀人亡了 。但飛機上有一百多人,我就想,到南朝鮮就南朝鮮吧!我們先落地把人保住。
冒險降落漢城
飛了一段時間,我們就過了「三八線」。 一過「三八線」,南朝鮮方面的戰鬥機馬上就圍上來了。那時我們已經能看清地面的情況了,所以我就讓和長林趕快找機場。但是,我們的飛機一往下飛,南朝鮮的戰鬥機就開始晃翅膀,意思是不讓我們落地,讓我們拉起來,繼續跟著它飛。當然,我們已經不能再往前飛了,因為油馬上就要用光了,所以我還是對準了跑道降落。那個機場三面環山,而且山很陡很髙,所以降落的時候沒出事兒真是萬幸!我看了一下時間,大概是下午1時15分的樣子,就這樣,我們闖進了漢城東北方向的一個小鎮——春川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