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故事】徐莉佳:聽力只有常人一半,左腿差點被截肢,她如何成為亞洲首位帆船奧運冠軍?

2021-02-21 她領袖

每一件當時看似不幸的事情,實際上都變成了讓我能夠更加強大、更加全面的一個事件,所以我反而會更加感激這些挫折、困難和挑戰。

                                 —— 徐莉佳

美人魚上岸了,把王冠留在海裡,邁步走向了人群。

作為亞洲首位帆船奧運冠軍,徐莉佳非常享受在大海上與帆船共舞,奮力衝向終點的感覺,她無法想像沒有帆船和大海的日子。

因為從小視力和聽力不好,她習慣了遠離人群,享受海面上的孤帆遠影。但現在,她成為了一名體育媒體人,需要主動去聯繫採訪嘉賓,一聊就是幾個小時,她也開始喜歡上了社交。

2020下半年,莉佳回到國內,生活一下子被擰緊了發條,行程表被安排得密不透風。10月底,徐莉佳作為演講嘉賓出現在第五屆全球她領袖年度盛典的舞臺上,身形修長,帶著一種沉靜的氣質,幾縷髮絲被漂染成藍色,妝容精緻,人們突然發現,眼前的徐莉佳和曾經印象中的帆船奧運冠軍不太一樣了。

徐莉佳的後帆船奧運冠軍時代,好像不一樣了,又好像一直沒有變過。

30歲時,徐莉佳不得不因傷痛告別自己的運動生涯。此後她定居英國——因為英國是帆船大國。從十歲起被教練挑中,徐莉佳的人生就和帆船綁定在了一起,退役,不意味著解綁。

作為帆船運動選手的二十多年裡,莉佳在這項一直被稱為「歐洲人的運動」中,實現了自己運動生涯的大滿貫。她受到最多關注的兩個時刻,一次是站上奧運會領獎臺,成為亞洲首位帆船奧運冠軍,另一次,是她徵戰裡約奧運會,被緊盯、判罰,最後無緣領獎臺。

2016年里約奧運會之後,莉佳做了運動生涯中最痛苦的一次手術,為了能夠備戰下一次奧運會,她需要先治好她受傷的肩膀。然而手術結果不甚理想,大家等來的不是她一雪前恥的爽文,而是帶著傷痛淡出賽場的現實。

人們樂意見證英雄的誕生,卻不願看清冠軍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人生。為什麼傳奇不能續寫,為什麼結尾不能在定格在金牌的特寫?每個英雄電影總有一個振奮人心的結尾,但現實不是。

作為運動選手,拿到金牌並不是結束,傷痛才是。運動員不怕失敗,但是卻敵不過傷痛。他們不會因為拿到金牌就不再上場,卻可能因為傷痛而最終無法上場。

對於莉佳來說,親吻金牌的那一刻,只是她運動生涯中短暫的一瞬,更多時候,她都在面對枯燥重複的訓練,周圍沒有人喝彩。

後來莉佳常被一些活動主辦方詢問是否可以帶上金牌出席活動,但遺憾的是,徐莉佳是個沒有金牌的奧運冠軍。

所有的獎牌獎盃都被她捐了出去,不止是獎牌,還包括她個人訓練的一些裝置裝備、訓練日記、甚至跟父母溝通的信件,這些物件如今分散在各個博物館:中國航海博物館、上海體育博物館、青島奧林匹克博物館、中國奧林匹克博物館等。

她只給自己留了一件小背心,為了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去講述自己和帆船的故事。

在莉佳心裡,金牌代表的不是她個人私有的榮耀和勝利,而是一種體育精神:「與其自己保存,不如展示給大家看,讓大家可以了解到體育運動的魅力,它帶給我們的知識和精神上的財富。」

冠軍之外,莉佳首先是個體育人,這種精神從10歲起根植於血液。就想她曾經面對的無數次比賽一樣,過程全力以赴,成績只是階段性的節點,更重要的是為下一場比賽做好準備。退役並不會讓這種運動精神畫上句點。

相比曾經在運動隊,英國的生活可以稱得上愜意,但莉佳仍保持著作為運動員的一些習慣。她幾乎保持著一年365天早睡早起的習慣,即使是在沒有工作的時候也從不熬夜睡懶覺,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先學習,看書、練朗讀、運動,儘管已經不再是專業運動員,她仍然保持著每天2-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的運動頻率,把慢節奏的英國生活過成了兩個大寫的「自律」。

莉佳的好朋友、工作夥伴夏颺曾到過她英國的家裡,說起莉佳的生活飲食,用了「恐怖」兩個字,似乎連回憶都要鼓起勇氣:「她家是油鹽不進。他們兩口子,不只是吃素,還從來不開油鍋,所有的菜都是蒸的,桌上只有三種調味料:橄欖油、醬油、食醋。」她待了兩天就忍不住點起了外賣。

莉佳在朋友圈曬的聖誕餐

進到她家,最不能被忽視的,是牆上隨處可見的掛鈎,據夏颺不完全統計,數量近百。這是莉佳在多年運動員生活中養成的習慣,集體宿舍生活,訓練密集,掛鈎可以節省空間和時間,讓她快速、整齊地收納日常物品。

英國的家裡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條,一塵不染,近乎潔癖。夏颺甚至非常肯定地說:「回到英國,莉佳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收拾家裡,因為她先生收拾的肯定達不到她的要求。」

莉佳已經告別了職業運動員的階段,但卻仍然在以帆船人的精神面對生活。

帆船人是徐莉佳的內核。

因為帆船讓莉佳覺得,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很小的時候莉佳就知道自己和別人不同,雙耳聽力只有常人一半,左眼弱視,這讓她沒有辦法跟同齡的小夥伴正常交流,也因此遭受過嘲弄和孤立。

她5歲開始學習遊泳,水成了她的庇護所,在水裡她可以理所當然地把自己隔絕和封閉起來。

她每天在有限的池子裡來來回回地翻滾,直到10歲時,跟著教練接觸了帆船。在船上,她感受著不斷變化的風和浪,第一次覺得自己跟大家是平等的,不會因為聽力不好而矮人一等。

帆船運動在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開始,就已經是奧運比賽項目,但進入中國才30多年的時間。在亞洲人過往的印象中,這項運動不僅是「歐洲人的運動」,也是「屬於男人的競賽項目」。

在十幾年前,整個亞洲從事帆船運動的女性選手非常少,所以當時她參與的級別,單人艇是男女都可以參加的,2006年的多哈亞運會上,徐莉佳參與的雷迪爾級帆船項目中,她是唯一的女選手,但最終奪得了冠軍。

而在這之前的亞錦賽上,徐莉佳還被男選手「打」得落花流水。這個級別的帆船比賽特別需要體力,所有選手的帆、桅杆、船都一模一樣。莉佳意識到自己的體能和一眾男選手相比,差太多了。亞錦賽後,她一度對後半年的亞運會不抱任何希望。

但她後來轉念一想,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如此了,不如豁出去,哪怕贏過一個,也是一點勝利。她加強了體能訓練,但「男」上加難,曾經因左股骨巨細胞瘤做過手術的地方,常常讓她痛得一整夜無法入睡,更影響著她正常的訓練。

早在2002年,莉佳被查出左股骨巨細胞瘤,也因此錯過了雅典奧運會。這種病嚴重的話就要面臨被截肢的風險,即使莉佳當時買到了捐獻的骨頭,做了手術,但仍然時常復發。晚上疼得睡不著的時候,為了不影響室友,她會輕輕走出寢室,把門關上對著牆壁使勁踢左腿,希望以痛止痛。

這種止痛方式對於運動員來說並不陌生,就像2008年奧運會決賽前,劉翔在等待時使勁踢自己的腳腕、腳尖一樣,他們通常用這樣的方式來麻木自己的疼痛。傷痛,是運動員必須面對的難題。

因為傷痛,莉佳沒辦法好好休息,她抓緊午飯的時間補覺,靠單腿壓舷跑船,她知道,無論自己體能再怎麼拔高,和男性選手始終是有差距的,但她已經錯過了一次雅典奧運會,不願意再一次不戰而退,唯一的信念就是:「只要自己盡力了,無論什麼結果都可以坦然接受。」

2006年10月亞運會賽場上,莉佳不再像之前一樣硬拼體能和直線速度,她在風大的時候告訴自己「咬住,不要被拉開太遠」,在不那麼需要體能的中小風或是順風的時候就以智取勝,靠自己的觀察、智慧、選擇、判斷力超越其他男選手。最終在11輪比賽之後,戰勝了所有的男選手,成為了2006年亞運會雷射雷迪爾級公開組的冠軍。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20歲的她摘得銅牌,實現了中國在此項目上奧運獎牌的突破,創造了歷史。2012年,她又在倫敦奧運會摘得此項目中國歷史上首枚金牌,成為了亞洲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奧運冠軍。

她的勝利,不僅是證明了自己,也實力證明了:女性不僅在競技場和職場中可以與男性競爭,並且也可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會上,將第一次實現男女參賽人數平等,分別會有125位男選手和女選手共同參與帆船比賽,我想這也可以讓更多女性運動員的精神得到彰顯。」說起這些的時候,她的聲音明顯因興奮而高了一點。

帆船運動伴隨著莉佳長大,也塑造了她的性格。她常說的一句話是:「回過頭來看,其實也是好事。」

她的朋友說:「對於外界很多事情,她是比較『逆來順受』的,很少能聽到她抱怨什麼。」  

朋友分析這種「逆來順受」的形成:「帆船這個項目本身就是有很多不可控的客觀因素,有些事情你是拗不過老天爺的,風大風小,你沒有辦法控制,這個就讓她變得很有耐心,」

不可避免地,我們聊到了裡約奧運會,莉佳因被對手抗議,包括個人傷病導致無法正常跑船發揮,3輪成績被取消,最終排名18,無緣獎牌。

當時網上大家對這件事的討論沸沸揚揚,很多人對此「意難平」。而莉佳當時只說「對任何結果都微笑接受」。當時抗議她的美國選手,她們依然有聯繫,莉佳成為體育媒體人之後,還做了她的專訪。

事實上,莉佳不僅不會抱怨,甚至把每次在別人看來不好的事情,都變成了讓自己更加優秀的養分。

視力和聽力不好,她覺得「回過頭來看也是好事」,因為這反而讓她可以更專注地投入到自己在做的事情;幾次因傷病不能繼續投入系統的訓練,「回過頭來看也是好事」,她把注意力專注在當下可以做什麼,利用養傷期間去上海交大讀了本科學位,後又考取了英國南安普頓索倫特大學的碩士。

「每一件當時看似不幸的事情,實際上都變成了讓我能夠更加強大、更加全面的一個事件,所以我反而會更加感激這些挫折、困難和挑戰。」

繼上次奧運會之後,她受傷一直在康復,效果不是很好,她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的時候,也曾對著天花板淚流滿面,自言自語:「如果我不能作為一名運動員,在帆船的競技賽場上的話,我還能做什麼?」

因為疫情,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莉佳又一次和朋友感嘆:「要是還在運動隊,遭遇這樣的疫情,奧運會又延期,我如果還在練的話,這個日子其實也很難過的,我現在的身體狀況,付出了不一定有那麼多回報,也很難保證下一屆奧運會一定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績了。現在我能夠做一些帆船以外的事,也是讓我提前接觸社會,可能也是因禍得福。」

莉佳曾說過,自己的第一志願永遠都是跑帆船,如今因為傷病無法繼續上賽場,她希望換一個角色繼續與帆船相伴,這也是她當初選擇做體育媒體人的初衷。

此外,她也在作為帆船運動推廣大使,用另一種方式繼續為帆船運動出自己的一份力。

儘管表達並不是自己最擅長的,但她在採訪上海女足總教練水慶霞時,對方的一句話點醒了她:「當你擅長某一件事的時候,你自然而然就會很享受。」

因此,莉佳一直在挑戰著自己,從一個內向的不善言談社交的人,到逼迫自己打開話匣子,如今她其實非常享受每一次開口的機會。她還為此特意學習了演講表達,希望不斷地通過一次次的工作社交提升自己。

以前在體隊,她一門心思撲在訓練和比賽上,對周圍的人情世故沒有太多感覺,現在她有了大把的時間去看周圍的人,像個好奇寶寶一樣。她把好奇放在每一次的訪談中,也放在每一次參加的活動裡。

全球她領袖年度盛典結束之後,莉佳加入了睿問校長計劃,希望破圈結識到各個領域的女性精英,結合自己在運動賽場的成功經驗,去引領更多的女性朋友,探索未知,發現未來的更多可能。

徐莉佳和睿問She Power創始人兼CEO邱玉梅

- END -

Q:為什麼會加入睿問校長計劃,校長計劃打動你的點是什麼?

在參加全球她領袖年度盛典的過程當中,讓我越來越好奇,這個平臺為什麼可以聚集起那麼多的女性精英,而且對於我自己女性運動員的身份來說,我是非常希望去提倡,無論在運動競技賽場上,還是職場上,都能夠給到女性更加平等的機會。

所以結合自己的這種願景,然後又看到睿問已經在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就想是不是靠我自己的一些小小的影響力,然後跟睿問一起能夠折射到更多的一些女性人群,強強聯手來讓更多的女性受益。

Q:你之前在國際賽事中接觸國外的女性運動選手,包括現在在英國生活,你感覺國內外女性群體有比較大的差異是什麼?

我覺得可能國外的女性會更自信,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一種氣質。可能也是我自己欠缺的,雖然說自己在運動生涯當中是拿了大滿貫了,各種冠軍都拿到了,但其實我自信心一直不太足,可能跟從小到大的環境和氛圍有關。我希望未來能夠看到中國女性越來越自信,大膽做自己、表達自己、展示自己。

Q:國外求學和生活的經歷給你帶來了哪些改變?

我因為聽力不好,覺得跟別人交流起來有困難,原來一直是不太愛社交的,但是在國外讀書之後,我變得更加愛社交了,慢慢地打開話匣子,真心地與別人溝通,就覺得其實跟任何一個人聊都能從他身上學到東西。現在回到國內,也很享受跟各行各業的人接觸,從他們身上取取經,我覺得自己還是蠻幸運的。

Q:她的N次方」藝術肖像創作過程中,有什麼樣的體驗和收穫?

在做這一幅藝術肖像之前,其實並沒有太多的idea,只是拍完選了幾張感覺還不錯的照片。但當我真正開始付諸行動的時候,我就突然想到,我既然是一個帆船人,不如就以拿著舵的小道具的這張照片來作為一個起始點。

我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幅作品辨識出我作為帆船人的身份,更多的則希望能夠讓大家了解到帆船還能帶給我們一些什麼,以及了解我目前的新角色。

過去20多年我雖然實現了自己運動生涯的大滿貫,但其實我還是想帶著帆船人的那種精神,在我轉型做一個體育媒體人的第二份職業當中,可以繼續去探索更多未來的一些精彩。

我自己也是希望可以通過體育媒體人的另一種角色,一邊去推廣帆船運動,然後把更多體育人的故事傳遞給大眾,進而來引領更多的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女性,可以加入到健身的領域當中來,保持一個規律的運動習慣,同時引領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是我做體育媒體人的一個初衷。

徐莉佳「她的N次方」藝術肖像創作成品

Q:像運動員到了一定年齡就要退役一樣,大多數女性也會存在年齡焦慮,你有過年齡焦慮嗎?你是如何打破年齡焦慮的?

我好像並沒有太多年齡焦慮的問題,因為那就是一個數字,就好比我其實在運動賽場上面我拿了第幾名,我也純粹就是把它當做一個交卷的分數,交完就結束了,但實際上我自己個人更看重的是過程。 

我在為比賽準備的過程當中,我進步了多少,提高了多少,這個是我個人最大的一個財富,最終的一個比賽成績只是交給世人的一個答卷,是好像給世人看的,給我自己的一個收穫就是這個過程。 

所以年齡就是一個數字,我覺得對我來說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我關注的就是怎麼樣過好當下,把握好當下的每一天,過好每一天的生活。把工作的效率提高,管理好時間,平衡生活工作之間的一些關係。

其實我很容易變成一個工作狂,不斷的工作,因為很喜歡自己的這份職業,也很享受,但其實也不能忽略跟家人朋友的相處配,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始終保持一個新鮮感,投入到我們工作當中去。 

Q:如果選出一樣最能代表She Power的物品,你會選擇什麼?

我就選擇我隨時隨地隨身都帶著的一個水杯,一方面其實它是我的運動水瓶,可以在我健身運動的時候,給我補充水分,補充能量,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它可以給我補水。

同時我也想要傳遞給大家的一個信息,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瓶。因為我們需要關注大自然,我們想要給未來的一代又一代留下更多享受大自然的機會。之前跑船的時候看到大海上漂浮著的垃圾,我總是會覺得很難受。

所以我也想號召大家更加關注環保事業,我想從點滴、從細節做起,自帶水瓶,杜絕一次性的塑料,減少外賣,希望能夠呼籲更多的女性,甚至是大眾群體可以加入我們保護環境,關愛大自然的大家庭當中來。 

• 睿問明星校長

• 亞洲首位(唯一)帆船奧運冠軍

• 國際帆聯年度女航海家

• 體育媒體人

Jin,睿問專訪主筆,前雜誌媒體專訪編輯,曾對話影視娛樂、藝術設計、生活美學、商業金融、心理學、戶外運動等眾多明星大咖,見證他們有趣的靈魂,用文字記錄故事,傳遞力量。

如果你也渴望

找到自己的舞臺

遇見同頻互動的夥伴

發現自己的更多可能

發展自己的個人事業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加入睿問校長計劃,一起喚醒She Power

相關焦點

  • 徐莉佳:她有先天缺陷,卻仍然乘風破浪,書寫奧運奇蹟
    但,這對於徐莉佳來說,尤甚。 如果沒有了解,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改寫中國帆船歷史,已經戴上倫敦奧運會冠軍光環的姑娘,聽力只有普通人一半、左眼幾近失明。 但堅強的徐莉佳也說:「雖然說我只有普通人一半的聽力,但是這可以讓我更加專心;左眼視力模糊不清也沒有關係,因為右眼還是比較正常的。」 在訓練中,她曾遇到過大風暴。
  • 戰勝死神贏過男人,徐莉佳才是奧運最美女王!
    聽力只有普通人的一半左眼也幾乎是失明這一切,與生俱來。小時候,她總是聽不清老師的話,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鬧,也會因為先天的缺陷,而做一些糗事。結果徐爸爸覺得衝浪很帥想讓她去學卻錯把帆船當了衝浪然後徐姑娘就一不下心成了世界冠軍她10歲就被選進帆船隊。教練並不知道這個小姑娘聽力和視力方面的問題。
  • 奧運冠軍徐莉佳「上岸」後:不跑帆船了,我還能做什麼?|口述實錄
    「煥新計劃」中參加表演工作坊30歲時,奧運冠軍徐莉佳不得不因傷病終止了自己的運動生涯。近些年,徐莉佳以推廣人的身份參加了針對運動員職業發展的「煥新計劃」公益活動,她發現,很多運動員對結束運動生涯後要去做什麼感到猶豫,大多數人還是待在自己原來的圈子裡。對於嘗試去「破圈」的徐莉佳來說,她必須去面對那種因跨領域而帶來的挫敗感。
  • 徐莉佳告別裡約賽場!女神,請接受來自交大人的澎湃掌聲!!!
    其他戰績:她10歲就開始學習OP級帆船,1999年亞錦賽OP級帆船團體冠軍;2002年釜山亞運會帆船女子OP級冠軍;2001、02年世錦賽OP級帆船比賽女子冠軍;2006年雷射雷迪爾世界錦標賽第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單人艇-雷射雷迪爾級銅牌;2009年第十一屆全運會帆船帆板雷射雷迪爾級冠軍。
  • 鬥得過命運勝得了男人,徐莉佳的冠軍人生就是一個大寫的勵志
    (說明:不只有徐莉佳被抗議取消成績,獲得本次比賽銅牌的丹麥選手在第三輪同樣被取消了成績,第七名立陶宛選手在首輪也被取消了成績。雖然說在帆船比賽中被取消成績是很常見的,不過徐莉佳十輪中三輪被取消成績,還是比較罕見)徐莉佳在央視的訪談中聊到了這三次犯規,她對此很坦然。她說歐美選手對亞洲選手本來就盯得很緊,加上自己是前奧運冠軍,所以會被盯得更緊。
  • 她才是奧運最美女王
    下面小編就來談談心中的她——巾幗不讓鬚眉  多哈亞運會力壓10名男選手奪金   徐莉佳1987年出生於上海,10歲就開始學習OP級帆船,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可以說是成績斐然:  1999年亞錦賽OP級帆船團體冠軍;  2002年釜山亞運會帆船女子OP級冠軍;  2001、2002年世錦賽OP級帆船比賽女子冠軍
  • 她天生左眼失明右耳弱聽還拿奧運金牌,是怎樣被父母培養的?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5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如果上天給你一個天生左眼接近失明,右耳弱聽,15歲又患上腫瘤的女兒,你要怎麼養大她?所以奧運冠軍那麼多,即便她今年沒有問鼎,但她依然最讓我敬佩也最令我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成長經歷,什麼樣的父母,能養出這樣的孩子?1987年,小莉佳在上海出生。出生後不久,父母就發現了她天生的缺陷,帶著她看了很多家醫院都沒有辦法,只能接受眼睛和耳朵的部分殘障。
  • 徐莉佳,這一次的奧運會不一樣
    這位看似離開中國公眾視線的奧運冠軍,其實一直沒有間斷對帆船運動的推廣:寫書出了中國第一本帆船漫畫書,作為愛生雅隊的形象大使在沃爾沃環球帆船賽中為女性代言,參加國際裁判的培訓考試和執裁,學習RYA課程並協助國內的俱樂部引進教學課程……
  • 徐莉佳:再戰一屆奧運會
    面向大海,倫敦奧運會帆船雷射雷迪爾級冠軍徐莉佳開啟了新一天的自我康復訓練,她的表情一如既往地堅毅,完全看不出她剛承受過兩天前左肩手術的疼痛。雖遺憾無法代表上海隊參加今年的天津全運會,但為了能出戰2020東京奧運會,全面的康復治療刻不容緩。
  • 徐莉佳:做一輩子的帆船手
    2012年8月6日,倫敦奧運會。徐莉佳一出發就處於不利位置,在與主要對手積分幾無差距的情況下,獎牌輪必須拿第一才能確保冠軍。徐莉佳表現出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技術能力,除了在繞第一個標時排名第二,她的發揮越來越好,從第二個標到最後,牢牢把握第一的位置,最終成為奧運冠軍,書寫靚麗人生。  去年,為了裡約奧運會,徐莉佳再度復出。僅僅恢復訓練一年,徐莉佳能否衛冕?她的目標又是什麼?  徐莉佳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希望再奪得一塊獎牌。
  • 徐莉佳:上海交大「明星班」的真學霸
    看過徐莉佳比賽的網友們,給她取了一個特別貼切的綽號——裁判職業生涯碰到的最大對手。8月8日,在裡約奧運會帆船帆板比賽中,徐莉佳原本排名第一。但由於美國隊抗議,賽事仲裁委員會以犯規為由取消了她的第二輪成績,排名一度下跌至23位。然而,在第四輪比賽過後,她竟然在缺少一輪成績的情況下重返總成績第一名。
  • 奧運冠軍輕鬆完成一字馬!想炫耀一把因頭髮露餡,好身材讓人羨慕
    帆船奧運冠軍徐莉佳近日曬出一組自己練習瑜伽的照片,她穿著短袖短褲,在陽臺上做著瑜伽,輕鬆完成一字馬等一系列動作。原本徐莉佳想炫耀一把自己在寒冷的冬日還可以享受溫暖的天氣,卻因為髮型被網友揭穿。不過徐莉佳的身材讓很多網友羨慕,她自己卻表示還想增點肥。
  • 徐莉佳獲上海十大傑出青年 看朋友簡訊才知當選
    昨日,由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指導、上海市青年聯合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六屆「上海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活動揭曉,奧運冠軍徐莉佳脫穎而出,當選「上海十大傑出青年」,此前王勵勤、姚明、劉翔等上海優秀運動員也曾獲此殊榮。
  • 抗擊疫情 居家鍛鍊丨徐莉佳:自創「健身十八法」,三餐之前做做運動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從中國上海到英國韋茅斯,從競技體育到居家健身,一年365天,帆船奧運冠軍徐莉佳從未間斷過訓練。疫情期間,徐莉佳提供的這份健身訓練表,是她自創的「健身十八法」,你我都能練。徐莉佳介紹,每天三餐之前,她會做30分鐘到45分鐘的訓練。早飯之前,是普拉提練習,主要是提高人體的核心力量,起到保護脊椎的作用。大部分動作直接躺在瑜伽墊上做即可,也有一些是直接站在地板上練。「以前我腰疼得很厲害,自從我跟著專業老師學習普拉提半年之後,腰基本都不疼了。」徐莉佳說,「現在各類手機軟體很多,普通人完全可以跟著視頻練。」
  • 人物| 重慶首位奧運冠軍李雪芮 退役後為什麼選擇回到家鄉創業
    人物 | 重慶首位奧運冠軍李雪芮 退役後為什麼選擇回到家鄉創業 原標題:人物 | 重慶首位奧運冠軍李雪芮
  • 奧運雙料冠軍鄧琳琳,心目中的體操和她的退役後的生活
    對於這一點,曾與體操相伴十多年的鄧琳琳有她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大家首先對體操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大眾可能普遍認為體操又苦又累,但我想說,但凡做任何事情,如果你想做到最優秀,那你都必須要下一定的功夫,才能達到最終的目標和夢想。從這點上來說,體操也是一樣的。因此也並不是說只有練體操苦,幹別的就容易,任何事情都是有付出才有回報。
  • 湖北奧運冠軍程菲至今單身,祝她早日找到另一半!
    這是他們謀生的手段、為祖國拿過榮譽的人,請大家尊重他們思維題:運動員在運動生涯裡要做大量訓練,同時就要攝入大量熱量。20年的體操生涯,程菲共獲得9個世界冠軍,包括2008年中國女子體操隊的首塊團體金牌。2012年備戰倫敦奧運會時,跟腱斷裂退出比賽隨後退役。2013年5月,程菲回到母校武漢體育學院任教至今。程菲的成名之戰是2005年墨爾本世錦賽,當時她憑藉「程菲跳」一戰成名,拿到中國體操歷史上首枚女子跳馬金牌。
  • 金牌榜中國居首 五羊-本田奧運送摩託、ipad2
    截止北京時間8月7日上午10點,中國代表團一共斬獲31金19銀14銅,在金牌榜和獎牌榜上都力壓美國排在首位。與此奧運現場同樣火爆,由騰訊微博與五羊-本田聯合發起的「冠軍動力,加油中國」活動,每天送出五羊-本田摩託車、ipad2等豐厚獎品,邀請億萬網友為中國體育健兒加油,短時間便吸引了超過1100萬次點擊加油,並不斷飛速攀升,在網際網路上掀起了一股炫麗的民族加油風。
  • 徐莉佳傳媒之聲丨從「雞叫」練到「鬼叫」?練現代五項究竟有多難?
    人們常說,成功的背後總有驚人的相似,在這點上,今天節目的嘉賓——現代五項世界冠軍錢震華和主持人徐莉佳特別有發言權。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兩人最早都是遊泳運動員,而後轉向從事國內極為冷門的運動項目,最終也都成為了各自領域亞洲歷史上首位世錦賽冠軍;他們也都參加過三屆奧運會,甚至都在第二次參加奧運前夕遭遇了意外骨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