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班超僅憑36人就能橫掃西域?班超:只是祖國強大而已!

2021-01-18 老四劇說歷史

#紀錄片中國#新疆是我國的一部分,而這塊在古代被稱為西域的地方,自漢朝以來,我國就有很多人在這塊土地上努力耕耘,東漢時的民族英雄班超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收復西域的故事堪稱傳奇。班超帶著36個人出使西域,為西域回歸漢朝,並重新開闢絲綢之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當時,東漢朝廷其實根本就沒有給班超多大的幫助。

班超

東漢永平十六年(73年),漢明帝下令讓竇固、耿秉出兵西域,擊敗北匈奴,重新打通西域。漢朝在西域恢復西域都護府,在柳中城、金蒲城駐軍,總兵力有一兩千人,並讓班超出使西域南道爭取鄯善、于闐、疏勒國等,一旦成功,漢朝可以從東西兩面夾擊北匈奴和姑墨、龜茲等投靠北匈奴的國家,進而打通整個西域。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北匈奴在永平十八年(75年)聯合西域各國對漢朝在西域的各駐點發動攻擊,先後消滅西域都護府、柳中城、金蒲城三地漢軍。唯有班超藉助疏勒國的軍力抵抗了1年多。此後朝廷認為事不可為,詔令班超回朝。班超不想前功盡棄,留在了西域,當時班超身邊真的只有36個人。

班超

憑藉這36人,班超以疏勒國為大本營,經營西域。兩年後,班超召集親漢的屬國兵力萬餘人,攻擊姑墨得手,重新為漢朝在西域打開局面。班超向朝廷上書,提出「以夷制夷」的治理西域的主張,得到朝廷的認可。建初五年(80年),朝廷派徐幹率1000兵力前往,增援班超。後來朝廷又重開西域都護府,讓班超任西域都護,班超逐漸收復西域。班超前後在西域呆了31年,收復西域50多個國家,創造了奇蹟。

可以看出,從永平十八年(75年)到建初五年(80年)這5年時間裡,班超確實是僅憑36人在西域打開局面。此後雖有朝廷的支援,其支援的漢軍兵力也只有1000人。即便是在東漢永平十六年(73年),漢明帝在西域恢復西域都護府,並駐軍柳中城、金蒲城,但實際上漢軍的總兵力也就千餘人。

班超

據史料記載,西域處於地廣人稀之地,人口也不多。在漢朝時期,大國如龜茲的人口約8萬左右,焉耆3萬多人……小國如危須、皮山、精絕等人口僅千餘人。整個西域人口應該在50萬到100萬之間,其總兵力應在10萬左右。班超在掌控西域之後,最大的一次規模出徵,曾率軍七萬多,這應該是當時西域各國能出動的最大兵力了。西域人口雖小,但也絕對不是漢軍1000人能夠撼動的。況且留居漠北的北匈奴比漢朝更靠近西域,更容易調動數萬大軍進入西域。

那麼有三個問題:1.漢朝為什麼只派一千多人進入西域?2.一千多軍隊在西域能做什麼?3.班超是靠疏勒國等屬國兵力打開局面的,可問題是漢朝在西域沒有一兵一卒,疏勒國等屬國為什麼還會支持班超呢?

班超

第一個問題其實不難想明白,漢朝長安距離西域最近的鄯善就有3000多裡路,班超所在的疏勒國距離長安有5000多裡路。漢朝西北就靠近西域的玉門關距離鄯善也有約1800裡路,漢朝在玉門關僅能保持足以自保的少量軍隊。漢朝如想牢牢把控西域,所需的兵力不下於萬人,但路途遙遠,補給線太長,漢朝沒有能力保持上萬軍隊長期駐紮西域。能讓千餘軍隊長期駐紮西域,恐怕已經是漢朝的極限。

漢朝確實曾多次派遣大部隊進入西域,打擊北匈奴等,但都是在達到軍事戰略之後隨即撤軍,並不會長期駐軍。例如漢武帝曾派李廣利越過西域各國,攻擊大宛,在攻佔大宛都城之後,扶持了個聽話的傀儡皇帝,然後就撤軍。

西域圖

漢朝派一千多軍隊進入西域,並不是通過軍事來打擊西域各國,而是用漢軍的報復能力來震懾各國,使各國知道「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軍驍勇,雖只有千餘人,但西域各國小,能夠有實力攻擊漢軍的也只有龜茲、焉耆等大國,其他小國絕不敢動漢軍分毫。但漢軍的震懾力是非常大的,如果西域哪個國家敢打漢軍的主意,朝廷直接可派大軍攻擊該國家,進入其都城,甚至滅其國。漢軍正是用這種強大的報復力震懾西域各國,使其不敢打漢軍的主意。

還是以漢武帝攻打大宛國為例,大宛國在當時是大國,人口數十萬,其實力遠超西域各國。漢武帝派使者去大宛購買汗血寶馬,大宛不肯,反殺了漢朝使者。漢武帝大怒,派李廣率軍出徵,歷經一年多,攻入大宛都城。漢軍的強大和霸氣,對於西域各國來講,可謂是歷歷在目。千餘漢軍進入西域,其目的就是在掌控西域後,用來維持西域的秩序,解決西域各國之間的紛爭,保障絲綢之路的安全。

西域圖

同樣的道理,漢朝被北匈奴聯合西域一些國家拔除在西域的各據點之後,雖然在西域已經沒有一兵一卒,但西域一些國家仍然傾向於投靠強大的漢朝,例如支持班超的疏勒國。另外,西域各國本身也存在紛爭,各國之間戰爭不斷,恩怨極多。當一些國家投靠了北匈奴時,另一些國家就會投靠漢朝。例如疏勒國和鄰居姑墨、龜茲就經常打仗,姑墨、龜茲均投靠了北匈奴,疏勒國也只能投靠漢朝。

永平十八年(75年)時,漢朝在事不可為的情況下詔令班超回朝,疏勒國舉國憂恐,都尉黎弇竟說:「漢使如果離開我們,我們定會被龜茲滅亡。我不忍心看到漢使離去。」說完竟自殺而亡。班超來到于闐時,于闐國王和百姓都放聲大哭,說:「我們依靠漢使,就好比孩子依靠父母一樣。」疏勒國和于闐國都知道,一旦離開漢朝,他們無力面對龜茲和北匈奴。漢朝只是暫時受挫而已,只要留住班超,他日漢朝定會重返西域。所以,漢朝在西域沒有一兵一卒,疏勒國、于闐國等屬國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班超和漢朝。

經營西域

漢朝的主要對手是北匈奴,北匈奴主要分布於漠北地區,其實力雖不如漢朝,但仍有兵力數萬,實力不小。早在東漢進入西域之前,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十一月,漢明帝決定發兵北伐北匈奴。次年又聯合南匈奴、盧水羌胡、烏桓、鮮卑共數萬人,分4路出擊,於天山大敗北匈奴。在擊敗北匈奴之後,漢朝才進入西域。雖然北匈奴為保住在西域的地位,謀劃並成功拔除漢朝在西域的駐點,但北匈奴同樣損失不小,且無力再進軍西域,這也為班超經營西域贏得機會。

到了東漢永元年間(89年到91年),漢朝多次在軍事上擊敗北匈奴,再加上北匈奴內部矛盾嚴重,北匈奴不斷西遷,進入烏孫國內,其實力也大減,再也無力插手西域。沒有北匈奴的插手,班超在西域如魚得水,他採取「以夷制夷」的策略,迅速掌控西域。龜茲、姑墨、溫宿等國紛紛投降,整個西域重歸漢朝。

經營西域

所以,班超能以36人在西域打開局面,並最終讓漢朝收復西域,這看似傳奇,其實背後支撐班超締造傳奇的正是強大的漢朝。只有強大的漢朝,才能震懾西域各國,才能擊敗北匈奴,才能收復西域。

相關焦點

  • 經略西域,民族英雄班超投筆從戎!班超:這是我的志向,也是使命
    #紀錄片中國#紀錄片《中國》自開播之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第6集《班超出使西域》讓人看到民族英雄班超可歌可泣的故事,並為之熱血沸騰。班超說到做到,他真的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獲勝之後他又奉命出使西域。當時的西域有大半已經投靠匈奴,班超的使團只有36人,西域距離長安有數千裡路,漢朝的軍隊無法給班超以支持。在這種情況,班超幾乎是靠一己之力去經營西域。班超在努力之下,成功地讓鄯善、且末、疏勒投靠漢朝,打通西域南道,並讓漢朝恢復在西域建立西域都護。
  • 班超經略西域31年還鄉,傳授繼任者任尚經驗,任尚聽後:就這?
    班超,是我國東漢時期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他投筆從戎,率領36人的微弱力量,在東漢王朝支援極其有限的情況下,憑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氣,以及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外交技巧,縱橫西域31年。經過班超的攻伐、經營和治理,西域50多個國家盡數歸附東漢。
  • 班超:人到中年不認慫
    擺在39歲班超面前的人生,就是這個狀態。班超的人生,究竟是哪樣?郎春的《班超傳》,圍繞班超 「二通絲綢之路」的史實,講述了班超縱橫西域30年的軍事鬥爭、政治建樹以及生活故事。02漢明帝時期,國力發展迅速,於是皇帝派竇固出使西域,將之前失去的從匈奴人手中搶回來。當時的班超被明帝派到竇固麾下,原本只是打算讓他做個普通的偏將軍。這對班超而言,是一個機會。
  • 班超:書香門第?艾瑪我是平定西域的大將軍!
    班超班超(32年-102年),雖然出生在文仕家庭,但他的成名並不是因為文學成就:他投筆從戎,投身於為漢朝穩固邊疆的事業中,成為東漢名將,被稱為平定西域第一人。隨後斬殺士兵30餘人,其餘百餘人皆被燒死。次日,班超將此事報知郭恂,恂大驚,超知其意:「班超怎麼會獨吞功勞!」郭恂喜出望外。班超趁機召見鄯善王,出示匈奴使者的全部首級,鄯善王叩頭:「願屬漢,絕無二心」。此戰之後,漢明帝和竇固對班超的智勇非常欣賞,而班超也因此戰留下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千古絕唱。
  • 班超的悲劇,獨自奮鬥在西域30年,趕走了妻子,兒子也被陷害入獄
    他是大漠中的獨行者,為了維護西域的統治竭盡一生,他也曾被兄妹的光輝掩蓋,兄妹名滿洛陽的時候,他卻默默無聞,他豪邁大氣不拘小節,與這個家格格不入。儒學世家卻出了一個封侯萬裡的將軍。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人。
  • 話說扶風歷史名人之班超
    商代後期,周人先祖古公亶父帶領族人遷居至如今岐山和扶風相接的周原沃土。扶風自古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歷史上湧現出名垂青史的文化家族。其中,班氏家族首屈一指。本文就來說說扶風人民心中的男神,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班超。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省鹹陽市)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
  • 紀錄片《中國》第六集《視野》:班超書寫新歷史 再通絲綢之路
    匈奴對西域的騷擾,讓班超棄筆從戎,奉命出使鄯善國。鄯善是中原前往西域的必經之地,也是西域南北交通幹道的分岔點,戰略地位重要,漢朝和匈奴爭奪激烈。此次班超使團的任務,就是代表漢朝安撫鄯善國國王,使其站在自己的一方。然而,本來對班超一行熱情備至的鄯善國國王卻因為匈奴使團的到來態度有變,班超使團面臨著被鄯善國國王當成禮物送給匈奴的風險。
  • 班勇再通西域 父子青史留名(班超:從洛陽到西域6)
    班勇畫像(攝於班溝村)班溝村的藏兵洞柳中城遺址 (資料圖片)  「班超投筆氣如山,萬裡封侯出玉關。」東漢時期,書生班超在洛陽投筆從戎,率領36名勇士建功西域。30多年間,他在西域縱橫捭闔,平定各國叛亂,重樹大漢國威,將已阻斷65年的絲綢之路再次打通。
  • 十三將士歸玉門,史上的悲壯瞬間,讓你感受今日祖國統一有多不易
    近日開播的一個紀錄片《中國》,曾用一集的篇幅講述民族英雄班超率領36人收復西域的故事,真是讓人感到熱血沸騰。然而,班超收復西域所遇到的種種磨難,後人其實是很難想像得到的。西域各國聯軍總兵力達數萬人,而漢朝三個駐點總兵力僅千餘人,班超藉助疏勒國的兵力苦苦抵抗,關內的軍隊距離西域有數千裡路,遠水解不了近火,漢朝形勢不妙。
  • 他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只帶領三十多人,便讓西域臣服幾十載
    時值,竇固帶兵攻打北匈奴,班超在軍隊中擔任了個小官職,因他有膽有識,深得竇固的賞識。於是,竇固決定派班超和郭恂出使西域,以聯合西域諸國共擊北匈奴。班超和郭恂最先到達了鄯善國,鄯善國王見漢朝使者到來,自不敢怠慢,禮敬備致。只是沒有多久,便變得冷淡起來。班超對部下說道:「這一定是北匈奴使者也來到了這裡,讓鄯善國王不知道該服從誰」。
  • 大漢使臣只帶36人徵服55國,千古唯一
    這跟一個人密切相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個時代的開疆拓土,幾乎就是他一個人所為。他沒有統帥數十萬數萬大軍,只帶了36人,就徵服了西域55國,實為罕見,可以說是千古唯一。此人就是班超。在中學歷史書中,中學生們只知道班超出使西域,但並不知道班超有多霸氣。在他身上,真正體現了大漢雄風,霸氣側漏。
  • 投筆從戎不服就幹,憑一己之力威震西域30年,靠的就是這十個字
    說到東漢,大鵬覺得除了開國皇帝劉秀,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憑一己之力,經略西域各國三十餘年的班超。雖說英雄不問出處,但大鵬在這裡還是要多一嘴。班超他一家子都是耍筆桿子的,就連班超年輕時也以抄書為生。公元62年,班超的孿生哥哥班固因「私修國史」被人告發,進了大牢。
  • 鑑史百戰:班超鎮西域(柳)
    護送烏孫世子的李邑剛走到于闐國,正好趕上龜茲國攻打班超所在的疏勒國。這個慫貨被嚇得不敢往前走,於是上書給漢章帝,表示西域根本沒有班超說得那麼好,原來班超在這裡女人摟著小酒喝著,根本沒有為國效忠的思想,無非就是想借大漢的威名狐假虎威而已。不過,漢章帝也算是一代名帝,雖然他從沒見過班超,但這位大漢西域地區總經理的業績他是心知肚明的。
  • 平史 漢家男兒幾十人徵服幾十國!班超之後,漢家威儀!
    ↑點名關注轉自:陶陶孟夏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這首歌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徵軍的軍歌。於是派遣奉車都尉竇固以及名將耿秉率軍出塞,並在天山大破呼衍王。而早已投筆從戎的班超,也在竇固的大軍之中。在戰鬥中,班超有勇有謀,多有斬獲,這也讓竇固非常賞識。於是他任命班超為假司馬,並撥給他36勇士,讓他去傳書給于闐、鄯善等國,號召他們歸附漢朝。 班超所擔任的假司馬不過是一個小官,和西域都護這樣的封疆大吏根本沒法比,連漢朝的詔書和印綬都沒有。
  • 她是漢順帝的親姑姑,下嫁班超長孫,卻成為夫家滅門的「元兇」
    可能在說到陰城公主這個人,大家都沒有聽說過,畢竟漢朝的公主那麼的多,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的說一下這位公主。陰城公主,本名劉賢得,可能在那個時候她的父親和母親想要讓她成為一個賢惠有才能的人吧,她在還沒有嫁人的時候,就和普通的公主一樣,一直到陰城公主該嫁人的時候,皇上把她許配給了忠臣之家班家的長子班始,說到班始知道的人並不多,但是關於班超大家應該就比較熟悉了,他是班超的孫子。
  • 借景甜談《班淑傳奇》
    東漢時代,班超是一代名將,在西域揚名的時候,與一位西域王女相愛。但是,由於班超是漢朝名將,有受到了皇帝的封賞,也引發了很多人的嫉妒。因此,這位西域王女為了班超的前途,忍痛割愛,離開了班超,在自己的國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班淑。當班淑長大之後,知道自己的父親是東漢名將班超,並聽說自己的父親已經病逝,於是不遠萬裡的來到漢朝奔喪。我們的故事就此開始了。
  • 筆·文房之首:班超握管不成事,投擲翻從萬裡戎
    班超握管不成事,投擲翻從萬裡戎。要讀懂這首詩,我們必須要先了解詩中的幾個典故。首聯的「秦代將軍」,是指秦國大將蒙恬獵兔做筆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韓愈的《毛穎傳》。戰國末期,蒙恬率軍南下徵伐楚國時,駐紮在中山,也就是唐代的宣州潥水。
  • 夜航船~姊妹/聶政姊/李勣姊/班超妹/宋太祖姊/姚廣孝姊/季宗妹/
    —前397),戰國時俠客,韓國軹(今濟源東南)人,以任俠著稱,為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一。②俠累:(?—前374),又稱韓傀,戰國時期韓國卿相。③抉:剔出。④泯:消滅,喪失。【譯文】聶政刺殺了韓國卿相俠累,為了不讓他人認出自己,便把自己的臉劃破,挖出雙眼,掏出腸子。韓國的人便將他的屍體懸賞示眾,以求有人認領。
  • 東漢班超出使西域被冷落,憑藉8個字,讓國王回心轉意,更成名句
    說起西域、絲綢之路,大家立刻就會想到"張騫",而在東漢,有一個功勞絲毫不弱於張騫的"班超"。班超是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曾經屢次出使西域,憑一己之力威震西域30年。漢明帝時期,曾經派遣他與同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到了西域鄯善王國後,鄯善王廣禮節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後來忽然就變得馬虎怠慢起來。
  • 三絕三通:東漢王朝對於西域的經營過程
    《後漢書西域傳》記載:「自建武至延光,西域三絕三通。」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東漢王朝在當時,對於西域的經營與控制是非常不穩定的,經歷了一個相對曲折的過程。一絕(公元25~27年):東漢初無暇經營西域。一通(公元73~75年):班超前往西域;二絕(公元76~89年):漢章帝罷西域都護。二通(公元90~106年):班超經營西域;三絕(公元107~122年):任尚統西域。三通(公元123至東漢末年):經營西域。恢復了心與漢朝的友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