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西域、絲綢之路,大家立刻就會想到"張騫",而在東漢,有一個功勞絲毫不弱於張騫的"班超"。
班超是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曾經屢次出使西域,憑一己之力威震西域30年。
在這些驚險的經歷中,他也給我們後人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
漢明帝時期,曾經派遣他與同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到了西域鄯善王國後,鄯善王廣禮節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後來忽然就變得馬虎怠慢起來。
班超和他的從屬官員們經過一番研究之後,認為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在搞鬼。
當時的鄯善國實力比較弱小,夾雜在東漢和匈奴兩股勢力之間,往往保持首鼠兩端的態度。
班超靈機一動,便把接待他們的鄯善侍者找來,出其不意地詐問他:"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來了好些天了,他們現在住在哪裡?"
侍者倉猝間難以回答,只好把情況照實說了。
據《資治通鑑》記載,班超當機立斷,把侍者關押起來,以防洩露消息。
對著眾人說道: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如果不肯冒險,是無法建立非凡的功業的。
班超臨危不懼,迅速穩定下下屬們的心情,然後和同伴們開始商量對策。
"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
眾曰:"善。"
當天夜裡,班超先安排十個人在身後擂鼓,以壯聲勢,然後帶領其餘眾人放火後殺進匈奴人的營帳,匈奴人大驚失色,不知道班超他們有多少人,以為是漢軍主力,嚇得落荒而逃。
超乃順風縱火,前後鼓譟。虜眾驚亂,超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餘級,餘眾百許人悉燒死。
班超等人一路掩殺,匈奴使臣全軍覆沒。
超於是召鄯善王廣,以虜使首示之,一國震怖。
班超於是召見王廣,把匈奴使者的頭顱拿給他看,鄯善全國上下都感覺震恐不已。
鄯善國王見狀,立刻選擇了順從班超所代表的東漢。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班超過人的勇氣和當機立斷的果敢。
千鈞一髮之際,班超帶領手下主動進攻匈奴,震懾了住了鄯善國王,從而讓鄯善國一夜之間改變主意。
而他所說的那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這8個字,從此也成為了千古名句。
不肯冒險,是無法建立過人的功業的。
後來,班超屢次用自己的鐵腕手段,降服了其他國家。
西域五十餘國全部在漢王朝的統帥之下。
"出入二十二年,莫不賓從。改立其王,而綏其人。不動中國,不煩戎士;得遠夷之和,同異俗之心;而致天誅,蠲宿恥,以報將士之仇。"
封班超為定遠侯,"封侯萬裡"的預言成為現實。
除此之外,班超還有一個著名的故事。
他從小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因為家中貧寒,他常常受官府所僱以抄書來謀生餬口,天長日久,非常辛苦。
據《資治通鑑》記載,他曾經停止工作,將筆扔置一旁嘆息道:
"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身為大丈夫,雖沒有什麼突出的計謀才略,總應該效仿傅介子、張騫出使西域立功封侯,怎麼能夠老是幹抄抄寫寫的事情呢?"
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之志哉!"
周圍的同事們聽了這話都笑他。班超便說道:"普通人又怎麼能理解壯士的襟懷呢?"
這就是"投筆從戎"的典故,它代表的是班超胸有大志,不肯委身於簡單的抄抄寫寫當中。
他的投筆從戎的故事,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讀史使人明智
讀了這段歷史,不知大家是否對東漢又有了新的認識呢?
除此,《資治通鑑》還充滿文學色彩與哲思光芒,其中無數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歷代往事與振聾發聵的名言警句,都出自於它。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何謂君子?何謂小人?德大於才便是君子,才大於德便是小人。"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讀史使人明智,了解歷史,能夠讓我們更豁達的去看待生活。
如果感覺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話,大家可以選擇這本《白話資治通鑑》。
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詞句不同的資治通鑑。
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值,既可以自己進行研究,也可以當做禮物送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從小了解歷史。
一套10本,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