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最早寫本新解:玄奘和高昌王室關係密切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大唐西域記》寫本殘卷 (吐魯番學研究院提供)

  「近期,我們在組織力量對吐峪溝出土的眾多文物文書進行整理時,發現了它。」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局長王霄飛所看重的,就是最早的《大唐西域記》寫本殘卷。

  寫本是指成書時手寫形式流傳的古籍,以此區別於刻本。這件殘卷寫本1981年出土於吐峪溝石窟,是目前學術界所知數十種《大唐西域記》中年代最早的寫本。著名學者、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原局長柳洪亮在1997年出版的《新出吐魯番地區文書及其研究》中,對此進行了首次披露。然而,這一事件沒有引起廣泛關注。近期的研究,為人們理解《大唐西域記》提供了註解。

  《大唐西域記》的出現

  《大唐西域記》又稱《西域記》,共有12卷,是由唐代僧人玄奘口述,弟子辯機撰文,系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貞觀二十年(646年)成書。書中記述了玄奘貞觀元年(一說是貞觀三年)到貞觀十九年西行之見聞。記述了玄奘親歷28個城邦、地區、國家的概況,有疆域、氣候、山川、風土、人情、語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等,是研究中古時期中亞、南亞諸國的歷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貴資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學、佛教遺蹟的重要文獻。

  這件《大唐西域記》殘卷寫本出土時,高16.5釐米,長19.5釐米,整卷殘缺近三分之一,正面裱糊有其他文書。殘存10行文字,字體娟秀,年代為貞觀二十一年至永徽二年期間寫本。殘卷文字屬《大唐西域記》卷七《戰主國》條下。

  目前所知的《大唐西域記》的古寫本多達數十種,從19世紀下半葉以來又被翻譯成法、英、日等多種外文譯本。在此寫本發現之前,年代較早的古本為敦煌寫本,存卷一、卷二、卷三,都是殘卷,書法非出一人之手,不是同一寫本。其中卷一、卷三藏大英博物館,卷二藏巴黎國家圖書館。

  敦煌本的年代為公元八九世紀期間,即成書以後100多年的寫本,是此寫本發現之前《大唐西域記》最古的本子。日本所藏古寫本和高麗藏本,都遠比敦煌本晚。

  而吐峪溝石窟寺出土的寫本字體娟秀,書法勝於敦煌三種寫本。

  《大唐西域記》刻本年代最早的有北宋崇寧二年福州等覺禪院刊刻的本子,僅存卷四,現藏於北京大學圖書館。此外還有日本東寺觀智院所藏北宋刻本。目前所見到的各種本子,內容都是相同的,文字間有差異是由於當時古書傳抄出現錯訛的一般規律所致。

  《大唐西域記》怎麼來到了吐魯番

  武漢大學教授陳國燦研究認為,《大唐西域記》最早寫本在新疆吐魯番地區吐峪溝石窟寺發現,與玄奘和高昌王室麴氏家族的關係有關。

  據《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記載:唐貞觀元年,唐朝高僧玄奘為求取「普度眾生」的大乘佛教真經,隻身一人歷盡艱辛,跋涉萬裡,從長安前往佛教發源地。當吐魯番最高統治者高昌國王麴文泰聽說玄奘即將到達伊吾(今哈密)時,立即派人前往迎接。

  玄奘本意向北取道可汗浮屠(今吉木薩爾縣的北庭故城),無奈高昌國王的盛情難辭,於是折向南行。當年玄奘到達高昌城後,受到高昌國王麴文泰的熱情款待。麴文泰將玄奘奉為上賓,安置在「重閣寶帳」中,對他充滿敬仰之情。

  作為信仰佛教的國王麴文泰,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挽留玄奘。玄奘明確表達了自己不會改變西行求法意志的態度,並決定採用絕食的方法以示心明。最終玄奘與麴文泰一起到佛祖面前去禮佛,結拜成為兄弟,再次確認「任師求法」。

  麴文泰提出:唯一的願望,就是你取經回來之後,請務必再取道高昌,到時候在高昌停留3年,接受我的供養。玄奘不僅允諾,而且在麴文泰為他準備行裝的這一個月期間,接受他的邀請,在高昌講解佛教典籍《仁王般若經》。

  玄奘每次開講之前,麴文泰都親自手執香爐,在前導引。玄奘講經需要升座,所謂「升座」就是要到一個高座上去跏趺(盤腿坐著)。麴文泰就會跪下,讓玄奘踩著他上座。

  麴文泰不僅專門為玄奘剃度了四個沙彌來伺候和照顧他。還為玄奘準備了大量的物品,並派出一個名叫歡信的殿中侍御史,護送玄奘到葉護可汗衙。準備了二十四封書信,給玄奘西行路途中要經過的二十四個國家的國王,請求各國國王給予玄奘西行求法提供必要的協助,使玄奘順利地通過了西域各國。

  玄奘離開高昌時,兩人抱頭痛哭,「傷離之聲振動郊邑」,異常感人。

  據史籍記載和專家考證,玄奘在印度取經歸來到達于闐時,本意向北赴高昌國,履行他對高昌王麴文泰的承諾。然而聽聞高昌國已滅,麴文泰去世後,帶著憂傷向東返回長安,書寫了他的取經歷程,即《大唐西域記》。

  陳國燦教授認為,玄奘完成《大唐西域記》期間,麴文泰的後代麴智諶正被安置在洛陽居住,並即將上任西域最高統治者。玄奘向他贈送寫本,既了卻了麴文泰的心願,又盡到了弘揚佛法的職責,這就有了最早寫本藏於吐峪溝石窟寺的現實可能。

  (本報記者 王瑟)

相關焦點

  • 玄奘都記在《大唐西域記》裡了
    研討會囊括現今玄奘與絲路研究領域的主流學術和文化專家,集結出版了《首屆玄奘與絲路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經授權刊發由貴州省博物館助理館員袁煒撰寫的《<大唐西域記>所見西域錢幣考》。作者通過考古資料、傳世文獻、出土文書和錢幣學來考證《大唐西域記》及《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所見西域錢幣。
  • 最早《大唐西域記》殘卷現身新疆吐峪溝石窟寺
    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15日電(記者劉傑)記者從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了解到,通過反覆分析確認,吐魯番吐峪溝石窟寺出土的一件文書為佛學經典名著《大唐西域記》寫本殘卷。武漢大學教授陳國燦認為,該殘卷應是目前學術界所知道的數十種《大唐西域記》中年代最早的寫本。
  • 季羨林:《大唐西域記》是一部稀世奇書,玄奘是語言大師,描繪歷史和...
    唐高祖和太宗都深以為恥,必欲雪之而後快。想耍進攻突厥或西域其他威脅唐王室的民族,必須了解地理情況,唐太宗敦促玄奘寫書,其原因就在這裡。玄奘是一個有政治頭腦的和尚,決不會辜負太宗的希望,《大唐西域記》就產生了。太宗拒絕經題,但是對於這一部書卻非凡珍惜,他對玄奘說:「又雲新撰《西域記》者,當自披覽。」可見他的心情之迫切了。 現在再談第二點。
  • 《大唐西域記》 讀書
    幸好,還有一本書做為《西遊記》的祖先和原型,成為《西遊記》的真實版註腳。它就是唐僧玄奘自己的遊記作品——《大唐西域記》,這是中國早期大地域範圍的人文地理著作,在它之前的《禹貢》《山海經》和《穆天子傳》夾雜太多神話與傳說,不能做為信史,要麼還有《法顯傳》《惠生行傳》所描述的地域範圍較小,難與此書匹敵。
  • 【平川區圖書館】每天30分鐘一講座| 玄奘的《大唐西域記》
    【平川區圖書館】每天30分鐘一講座| 玄奘的《大唐西域記》 2020-07-09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唐榮光:中國為何不能失去西域?
    但玄奘堅定不移,之後晝伏夜行,繞過了戒備森嚴的玉門關和五座烽火臺,又在沙漠中陷入斷糧絕水的危機,歷經九死一生,才到達西域。唐代西域佛教盛行,敦煌文書中就有玄奘所作的《題西天舍眼塔》、《題尼蓮河七言》、《題半偈捨身山》等描繪唐初西域佛跡的詩歌。唐朝人真是把寫詩的天賦點滿了,玄奘在艱難的旅程中也不忘賦詩打卡。
  • 全域旅遊|玄奘與高昌王麴文泰的往事!
    影視劇裡的玄奘與高昌王麴文泰高昌國原本就是西域各國中漢化程度最高的,作為信仰佛教的國王麴文泰,為了能夠長久留住玄奘在高昌,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挽留玄奘,想讓其充當高昌這個在西域地位非常重要的佛教國家的大法師。
  • 高僧傳 | 大唐玄奘!
    在瓜州,玄奘因馬病死而遲遲不能出發,就在這時,從涼州發出的追捕公文也到了瓜州,公文命令沿途各州縣嚴密查訪,若有搜到玄奘,立即解送京師。瓜州官員李昌也是三寶居士,他叮囑玄奘早日離開,又幫助他買了一匹馬。此時,又有一個叫石磐陀的胡人皈依玄奘,願為他引路。玄奘和石磐陀迅速啟程,大約三更抵達疏勒河。石磐陀砍了幾顆樹,用樹幹搭橋渡河。
  • 高僧傳 | 大唐玄奘
    在瓜州,玄奘因馬病死而遲遲不能出發,就在這時,從涼州發出的追捕公文也到了瓜州,公文命令沿途各州縣嚴密查訪,若有搜到玄奘,立即解送京師。瓜州官員李昌也是三寶居士,他叮囑玄奘早日離開,又幫助他買了一匹馬。此時,又有一個叫石磐陀的胡人皈依玄奘,願為他引路。玄奘和石磐陀迅速啟程,大約三更抵達疏勒河。石磐陀砍了幾顆樹,用樹幹搭橋渡河。
  • 讀大唐西域記 盤點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去的十個國家
    根據考證,烏雞國的原型是歷史上的阿耆尼國,《大唐西域記》裡西域開篇就寫的是阿耆尼國,「阿耆尼國,東西六百餘裡,南北四百餘裡。國大都城周六七裡,西面據山,道險易守。泉流交帶,引水為田。土宜穈、黍、宿麥、香棗、蒲萄、梨、柰諸果。氣序和暢,風俗質直……王,其國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稱伐,國無綱紀,法不整肅。」
  • 黃凱:《大唐西域記》所反映的佛足跡石崇拜
    印度佛足跡石崇拜傳播到中國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佛足跡石演變為佛足跡圖石碑、紙本佛足跡圖像等不同的載體和形式,同時隨著佛教造像的發展,佛足跡石作為佛陀象徵的功能迅速消亡,佛足跡石的崇拜呈明顯的萎縮趨勢,從一個宗教崇拜對象逐漸轉變為內涵單一的歷史遺物。關鍵詞:《大唐西域記》;佛足跡石;玄奘;遺蹟崇拜作者簡介:黃凱,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 《大唐西域記》故事及其圖像在絲路的流傳
    由歸元玄奘文化促進會、中國玄奘研究中心、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佛學論壇共同主辦,主題為「傳承玄奘精神,弘揚絲路文化」的首屆玄奘與絲路文化國際研討會及高峰論壇前不久在西安、商洛舉行。「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經授權刊發由北京大學陳明教授在此次論壇的文章《<大唐西域記>中的故事及其圖像在絲路的流傳》。
  • 《大唐西域記》與「海上羅剎女國」
    因此,《大唐西域記》應運而生,玄奘所述內容經弟子辯機編次整理,成為後世常見的十二卷本。此書共記錄138個國家與地區,其中玄奘西行親歷國家達110個,另外28個國家的記錄述自聽聞與傳說。《大唐西域記》的敘事沿襲中國史書作品中的地域志模式,但較之更加豐富詳細,記錄了所遊歷國家、地區的情況,內容豐富駁雜,不僅有宗教文化、政治生活方面的敘述,而且還簡述山川水文、氣候物產、風俗語言等。
  • 《大唐玄奘》首映 樓佳悅飾演「西域美女」
    《大唐玄奘》首映 樓佳悅飾演「西域美女」2016年04月26日 07:35:25來源:新華娛樂    日前,由著名導演霍建起執導,王家衛監製,黃曉明、錦榮、蒲巴甲、樓佳悅、連凱、譚凱、車曉以及印度SonuSood等實力派演員聯袂出演的史詩傳奇巨製電影《大唐玄奘》在京舉行首映發布會。
  • 玄奘西行取經的真實目的竟是……
    在玄奘西遊的藝術作品中,無論是小說《西遊記》還是《大唐西域記》都把西遊記描寫得極其坎坷艱辛。玄奘和苦行僧一樣,只有一個人或幾個追隨者。但事實上,玄奘不僅有四個弟子,還有二十多個追隨者。有足夠的銀子和錢再花20年。發生什麼事?
  • 黃曉明《大唐玄奘》劇照曝光 蒲巴甲演西域僧人石磐陀
    《大唐玄奘》劇照。 電影《大唐玄奘》將於4月29日全國上映。3月31日,片方曝光了「信念版」預告片,黃曉明挑大梁飾演一代高僧玄奘,預告片著重展示了玄奘西行過程中的各種磨難。 曝光的「信念」版預告片中,主演黃曉明過足了戲癮,展現了玄奘決定西行時的平靜,旅途中面對生命威脅時的淡定從容。此外,玄奘西行路上遇見的不同人物紛紛亮相——王繪春飾演的智嚴法師和由羅晉飾演的瓜州太守李昌,對玄奘苦言相勸;由蒲巴甲扮演的西域僧人石磐陀,折服於玄奘西行求法的決心,拜他為師,卻又無法克服對未知的恐懼半途放棄。
  • 《大唐玄奘》定檔春節 高興飾「最美王后」
    由黃曉明、湯鎮業、連凱、高興等實力派演員傾力主演的傳奇巨製《大唐玄奘》將於2月8日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與螢屏經典《西遊記》系列不同,《大唐玄奘》更為貼近歷史,真實地描述了玄奘法師從長安到印度取得真經的故事,因此,影片中沒有了法力無邊的孫悟空
  • 大唐「外交官」玄奘和王玄策——千年印度的恩與痛
    可大多數人們並不了解歷史上真正的唐僧即玄奘法師,歷史上的玄奘法師在唐貞觀二年(628年)開始西行,17年後滿載而歸,並寫下《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今天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斯裡蘭卡等地古代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為各國學者所重視。其中印度的歷史學家表示:「如果沒有玄奘, 重建印度歷史幾乎是不可能的」,可見其書的珍貴性和重要性。
  • 《大唐玄奘》耗巨資拍攝 西域魔女樓佳悅形象神秘
    樓佳悅和黃曉明樓佳悅-寫真  搜狐娛樂訊 由中影股份領銜出品,唐德影視承制的《大唐玄奘》已拍攝一月有餘。該片作為表現中印友好交流題材的重點影片項目之一,自籌備期開始就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唐玄奘》主要講述了高僧玄奘不畏艱難,走過千山萬水、遠赴天竺求取真經的傳奇經歷,中影股份聯合所有出品方,組建了由導演霍建起,監製王家衛,主演黃曉明,攝影孫明等多位華語著名電影人領銜的國內頂級影視製作團隊。近日,該劇又一位主演進入了鏡頭,她就是「西域美女」的飾演者樓佳悅。
  • 《大唐西域記》和《西遊記》
    最近偶然開始閱讀《大唐西遊記》,讀之前以為看到的會是山川景色和真實故事,誰知,看到的滿滿都是佛教建築、佛教神話故事和各種哲學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