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著豐富的民間故事和傳說,民間故事是一個民族最寶貴的文化財富。一個民族的根系就深深紮根在這些民間故事當中。;來自本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作家、藝術家們不斷從民間文藝當中吸取營養來豐富自己的創作。我們也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一方面,越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越被世界認可;另一方面,本民族燦爛的文化是對整個世界文化的貢獻,不斷供其他民族學習借鑑。
在這些民間故事中,《一千零一夜》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傳播度,幾乎可以說,全球任何一個國家地區,都有著本國文字版本的《一千零一夜》。民間故事和童話不一樣,對成年人而言,也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一千零一夜」本身就是在講述被深深吸引的故事,為了聽到故事的結局,那位原本每天清晨就將頭夜新娘殺害的國王,才這樣一夜復一夜,直到一千零一夜之後,終於幡然醒悟。
《一千零一夜》最大的特點就是故事裡面套著故事,環環相扣,連綿不絕,頗似俄羅斯套娃。《一千零一夜》比較正式的書名叫《天方夜譚》,同樣,在東方——中華大地上,也有著一個框架結構和《一千零一夜》極度相似的系列民間故事,這就是流傳在我國藏區的民間故事瑰寶《屍語故事》。
在很久前很久以前,神秘的雪域高原有一具如意寶屍——不過,它可不是那種冰冰冰的屍骨,總之,除了名稱望文生義有個「屍」之外,其他的根本不和這個沾邊。它的身體是由寶玉和金子組成,還以最為吉祥的白色海螺為頂飾。最奇妙的是,人們一直傳說若是能將此如意寶屍帶到人間,人間就不再有痛苦;而且遍地都是黃金,世人都健康快樂地生活著,每個人也都會很長壽。自然,窮人也不再受苦受累。不過,這樣一個如意至寶,可不會輕易讓人們得到。它一直住在寒林墳地的一棵大樹上,很少有人敢前往陰森恐怖的寒林墳地。
誰才能將這個如意寶屍背回來呢?
就像所有系列故事都有一個引子一樣,《屍語故事》在開篇引子中說到,有一個叫頓珠的小夥子曾經向邪惡巫師學法、結果鬥法時殺死巫師,闖下大禍。頓珠東躲西藏,最後找到龍樹大師求救,龍樹大師慈悲為懷,就對頓珠說,只有背回如意寶屍,為世間的勞苦大眾解除苦難,頓珠的罪過就可以洗清。頓珠答應了龍樹大師,而就在準備啟程前往寒林墳地的時候,龍樹大師一再囑咐頓珠,路上千萬不能開口說話,只要一開口,如意寶屍馬上就會飛回那棵大樹上。
頓珠心想這有何難?結果,一路上,如意寶屍就在頓珠的背上講故事,每到精彩處,頓珠忍不住發出讚嘆——「倏」地一下就飛回了原地。
就這樣,千辛萬苦的旅程,又得從頭開始:頓珠再次來到寒林墳地的那棵大樹下,就恐嚇如意寶屍,是你自己下來到我背上,還是我把大樹砍倒?如意寶屍乖乖地伏在頓珠的背上,而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就這樣從頓珠的背上開始,周而復始……
千百年來,有關《屍語故事》究竟有多少個故事,誰也說不清。民間故事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在時間的長河中,一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不斷在完善。除了口口相傳之外,《屍語故事》也還有許多不同的手抄本和木刻本。比較著名的版本有西藏21回手抄本、青海13回手抄本、四川(德格)16回木刻本《具神通的故事》、甘肅拉卜楞寺21回木刻本《人屍變金的佛法故事》等。
有研究學者認為,《屍語故事》最初的原型源自印度,是有著印度特色的民間故事。後來隨著佛教一起傳入我國藏區。在藏區流傳的過程中,融入了大量的藏民族文化特色和佛教色彩,使得原本是印度的民間文藝藏地化,同時也有了因果報應,輪迴等佛教理論的宣講。
由於《屍語故事》是一些連續性的短篇故事,每一個都可以獨立成篇,所以這些故事是一代代藏族同胞小時候的睡前故事,深深留在藏族同胞的腦海和心中。
然而在近些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日新月異,在全球範圍內民間故事都不同程度地被忽視甚至遺忘。優秀民族文化面臨傳承難的困境,包括《屍語故事》在內的藏族民間文藝,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這一局面引起了有識之士的擔憂。如何發揚和繼承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尤其是民間故事這一板塊,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志者參與其中,為後代保留住本民族的根。
也讓民間故事這朵時間之花,永遠盛開在時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