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學期間我就在圖書館裡借看了《一千零一夜》,覺得裡邊的故事真是天馬行空。在此之前接觸過裡面的零星故事,比如阿里巴巴,阿拉丁等,這些都是經典的角色。當然,很多都是在美國動畫片裡看過的,然而,還是原汁原味的東西比較耐人尋味。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框架是套故事的形式,就是故事中有故事,這些我就不必多講了。形式上講得太多就會忽略了本質。我很喜歡《一千零一夜》,它能將人再次帶回了兒時的夢境,讓人遐想聯翩。裡面的故事新奇、有趣,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想像絢麗多姿,它的確是一本適合孩子閱讀,開啟孩子想像力的讀物。有時候,我也感嘆古代人的想像力之豐富,辭藻用得恰如其分。他們總能因一片樹葉、一滴水珠想像出大千世界、無邊宇宙。不過,我想這也許是古代人活得沒現在那麼忙碌,那麼複雜,所以才有時間進行「無節制」的想像,當想像結合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所見所聞,精彩的故事就紛至沓來了。為什麼現代人想像不出這樣的故事了?可能是都變得很現實了,在精神追求上失去了某種神秘的信仰。從小,孩子的想像能力就被某些因素給扼殺了,認定的是科學和真理。然而太過真實的活著是痛苦的,就像看著月亮,真實的月亮一點美感也沒有,反而是距離、朦朧的光線和無邊的想像令它陶醉人心。我想人腦應是用來創造、用來開發、用來想像的,而不只是為了記憶。所以,當我們閱讀《一千零一夜》的時候,應該回歸到原始的心態或者以兒童的角度去欣賞,否則,我們將看不到它其中的樂趣。想像讓世界變得美麗。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古代的民間故事集,被稱為「民間文學的一座豐碑」。它集中體現了古代阿拉伯民族的文化精神,也是阿拉伯人民審美理想的集中展示。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混融性和宗教色彩都在《一千零一夜》得到鮮明生動的反映。隨著阿拉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民間,一種滿足人們文化娛樂需要的文化活動——說唱故事得到發掘。一些民間藝人收集整理或者創作民間故事,在街頭巷尾彈唱演講。這種說唱故事由於得到國王喜愛而被朝臣青睞一些愛好文藝、喜歡故事的哈裡發(國王)以重金高位獎掖說唱藝人,從而推動這種文藝活動的發展。《一千零一夜》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經後人不斷收集整理的。
《一千零一夜》的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首先是歌頌純潔堅貞的愛情,譴責荒淫放蕩的情慾。其次是虔誠的宗教信仰和宿命意識。再次是再現當時商業繁榮的情景和商業民族精神。最後揭示社會黑暗,同情百姓疾苦。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裡面描寫阿拉伯人的經商活動和宗教信仰。阿拉伯早有經商的傳統,這也為故事提供了基礎。在表現商業活動和航海冒險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阿拉伯民族重視商業、長於行動的民族精神。阿拉伯商人渴望金錢財富,但不喜歡積聚方式處理錢財,他們更樂意獲取意外之財,多為暴發戶的形象。同時,這些商人很多時候就是獲取財富,然後去盡情享受,如此反覆。他們樂意冒險,不在乎錢財的失去,反而認為這是一種類似絕地重生的機會。這種慷慨和達觀正是本質上屬於商業民族的阿拉伯民族的氣質。此外,他們的信仰幾乎無時無刻出現在故事裡。他們信奉真主安拉,「一切事情都是安拉規定了的」,「毫無辦法,只盼偉大的安拉援助了」這一類的敬畏篤信安拉的詞句在書中比比皆是。在作品中,當主人公遇上好事時,也總是感謝真主安拉賜福之類的。比如,在《辛巴德航海曆險記》裡,辛巴德七次航海,而每次海難他都能存活。他在描述自己的故事時總是說:「感謝真主安拉賜予我一塊木板。」這個故事可以說各方面都表現到了:經商、婚戀、信仰、社會現實等。然而,我覺得辛巴德實在太過幸運了,每次安拉都能賜他一塊木板。
自我感覺,《一千零一夜》在故事安排上,會有些許的重複和雷同,有些描述並不引人入勝。《一千零一夜》也有很深的種族歧視觀念,裡面描述了很多黑奴大都是醜惡、令人髮指的,似乎黑人在阿拉伯民族那裡是一種卑劣的民族。有些故事總是以黑人襯託阿拉伯人的美德。另外,其中的一些殺人的場景描寫很血腥。雖然這是為了突出當時的情況如何恐怖、緊張,但我想,如果是給兒童閱讀的話還是需要有所改動和刪節的。白璧微瑕,我們不能因為一些缺點而否定了這部作品的偉大,需要辯證的看待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