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迪士尼真人電影《阿拉丁》在全球上映後廣受好評,更被譽為近期迪士尼改編動畫電影的巔峰之作。《阿拉丁》為改編自迪士尼1992年的同名動畫電影,集合阿拉伯民間文學《ㄧ千零ㄧ夜》(又稱《天方夜譚》)裡的知名故事。不過你知道嗎?最早的《ㄧ千零ㄧ夜》,並沒有《阿拉丁》與《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這兩個故事。且如今為大眾耳熟能詳的《ㄧ千零ㄧ夜》,又是從何時傳到中國的呢?
迪士尼真人電影《阿拉丁》海報,其故事取材自《阿拉丁神燈》,但最早的《一千零一夜》並沒有這則故事
源自古波斯與阿拉伯地區的《 一千零一夜》
《ㄧ千零ㄧ夜》是古代波斯與阿拉伯的民間故事集,其故事藍本為古波斯語《一千零一個故事》,約於9世紀以阿拉伯文寫成書,並在阿拉伯地區廣泛流傳。目前最古老的手稿有兩版,一為敘利亞手稿,另一為埃及手稿,由於敘利亞手稿在內容風格上較為一致完善,也成為最多人翻譯的版本。
18世紀初,《ㄧ千零ㄧ夜》傳至西方,世界上第一本印刷版本的《ㄧ千零ㄧ夜》為法語版本,乃由法國東方學家同時也是古物學家Antoine Galland(1646─1715年)依據敘利亞手稿翻譯、並於1704年出版,內容多有刪改以符合當時法國民眾的文學口味。Antoine Galland的譯本一出版後便吸引歐洲各國轉譯,今日為大眾所熟悉的《阿拉丁神燈》與《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這兩個故事,就是收錄在Antoine Galland的譯本中,且這兩個故事都沒有出現在敘利亞手稿或是埃及手稿裡,據說是Antoine Galland從一位阿拉伯裔的基督徒口中聽來,再寫成文字記下。
只存在於《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中譯本的新主角
中國最早介紹《ㄧ千零ㄧ夜》的文字,見於林則徐在鴉片戰爭期間編輯的《四洲志》,其書第六、第七兩章介紹了阿拉伯地區的歷史地理,也記述了阿拉伯人在學術與文化方面的成就:「近有小說《ㄧ千零ㄧ夜》,詞雖粗俚,亦不能謂之無詩才。"粗俚為通俗的意思,代表林則徐發現其民間文學的特色。中國思想家嚴復於1900年在其著作《穆勒名學》也提到了《ㄧ千零ㄧ夜》:「其書為各國傳譯,名《ㄧ千零ㄧ夜》,《天方夜譚》誠古今絕作也。且其書多議四城回部制度、風俗、教理、民情之事。"四城為亞歷山大、開羅、巴格達與大馬士革。
在嚴復介紹《ㄧ千零ㄧ夜》的同一年,也開始有翻譯家挑選幾篇《ㄧ千零ㄧ夜》的故事進行翻譯,不過這幾篇故事都用文言文寫成。清末文學翻譯家周桂笙在《採風報》上選譯兩篇《ㄧ千零ㄧ夜》的故事,為《國王山魯亞爾及兄弟的故事》與《漁者》。這兩篇故事後來收錄於1930年上海清華書局出版的周桂笙作品集《新庵諧譯初編》,周在書中自序提到翻譯外國作品的動機,主要想藉翻譯作橋梁輸入異域文明,來開發民智以救國於貧弱。
被譽為中國近代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的周作人(魯迅之弟),曾於1904年以筆名萍雲,翻譯《ㄧ千零ㄧ夜》單篇故事並在雜誌《女子世界》連載,於1905年出版該篇單行本。這篇故事就是《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以英譯本轉譯,但故事主角並不是阿里巴巴,而是用油燙死大盜的女奴。周作人將故事取名為《俠女奴》,認為她才應該為故事主角,更把女奴比喻為《唐傳奇》的女俠「紅線」:「有曼綺那(Morgiana)者,波斯之一女奴也。機警有急智。其主人偶入盜穴為所殺,盜復跡至其家,曼綺那以計悉殲之。其英勇之氣,頗與中國紅線女俠類。沉沉奴隸海,乃有此奇物。亟從歐文迻譯之,以告世之奴骨天成者。"
這段由周作人翻譯的文字完全沒有提到阿里巴巴,而是集中描述阿里巴巴兄弟的女奴曼綺那。在周作人翻譯《俠女奴》後,無論是之後的奚若版還是包天笑版的中譯本,皆有收錄這個以女奴為主角的故事,有去做《記瑪奇亞那殺盜事》、《智婢殺盜記》等。但阿里巴巴實為Antoine Galland根據阿拉伯裔基督徒口述轉錄,並非《ㄧ千零ㄧ夜》原有的故事。不過《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實在太有名,以至於現代的阿拉伯都把《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譯回阿拉伯文,將其收錄於《ㄧ千零ㄧ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