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史上最長壽的科幻劇集,對中國科幻有哪些啟示?

2021-01-09 澎湃新聞

一位名叫「Doctor」的神秘外星時間旅行者,帶著夥伴,乘坐一臺宛如1950年代警亭的時空機器Tardis,在浩瀚的星際中無盡地漫遊,打擊邪惡力量、拯救星球文明......這就是《神秘博士》講述的故事。

這部長盛不衰的電視劇被譽為英國「國劇」,保持著包括「史上最長壽科幻劇集」在內的多項金氏世界紀錄,在國內外都擁有眾多粉絲擁躉。在剛剛過去的第25屆上海電視節上,《神秘博士》第11季新年特輯上映,講述第13任「神秘博士」遭遇宿敵戴立克,與小夥伴們共同肅清敵人、守衛地球的故事。

6月11日,四百多名劇迷齊聚在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觀看《神秘博士》2019新年特輯。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姚海軍、八光分文化圖書編輯胡怡萱、知名演講人晏如、《神秘博士》官方圖書譯者王若晨出席了映後的主題分享會。

史上最長壽的科幻劇集

姚海軍是暢銷書《三體》的製作人之一,同時也是《神秘博士》引入國內之初的第一批觀眾。他回憶,國內第一次看到《神秘博士》在1987年左右,而《戴立克入侵地球》拍攝於1966年,相當於花了20年時間傳播到中國,這反映了這部科幻作品經久不衰的魅力。

《神秘博士》有很多頭銜,不僅被稱為「史上最長壽的科幻劇集」,還有「科幻劇教科書」,最著名的頭銜是「英國國劇」。《神秘博士》能成為英國國劇並不是偶然。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國度,歷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也誕生在英國。它的流行文化骨子裡就有科學和未來的基因,《神秘博士》繼承了這種基因,又較好地融合了英國的歷史文化和傳統,這樣的作品,在英國本土大行其道,也能夠徵服不同文化的觀眾。

在他眼中,相比這樣成熟的經典科幻IP,國內的科幻文化還有差距,但進步很快。今年《流浪地球》的成功,讓科幻吸引到大眾的目光,也吸引了很多商業投資。中國的商業投資喜歡扎堆,看到了《流浪地球》的成功,就都來投資這一類型。但除了《流浪地球》,也需要像《神秘博士》這樣更接近普通百姓生活的劇集或影片。

「我們需要在歷史、現實與未來之間架設一座橋梁,也需要讓科學與幻想進一步融入我們的生活。」姚海軍表示。他認為,科幻的精神是冒險和包容,未來在科幻影視方面的探索應該更多元,不要扎堆於同一個類型。中國的科幻影視有無數可能和未來,只有大膽探索才可能實現夢想。

集英式科幻之大成

胡怡萱提到,最近上映了一部頗受好評的電視劇《好兆頭》。它掀起了一股刷劇熱潮,也在觀眾間掀起了一場尋找彩蛋之旅。其中,最大的兩個彩蛋都來自《神秘博士》,其一是這部劇的主角也是第十任博士的扮演者,其二這部劇的原著作者尼爾·蓋曼本人,曾為《神秘博士》親自捉刀創作劇本和小說,還一舉獲得2012年雨果獎——科幻界的最高殊榮。

細扒尼爾·蓋曼本人,這位享譽全球的奇幻作家,是看著《神秘博士》長大的鐵粉。從《好兆頭》裡對《神秘博士》的種種致敬來看,尼爾·蓋曼不僅深愛著《神秘博士》,也一定被其影響頗深。尼爾·蓋曼的諸多奇妙構思或許正是受到了《神秘博士》的啟迪。不止尼爾·蓋曼,另一位英國科幻大師道格拉斯·亞當斯,也就是《銀河系漫遊指南》的作者,也對《神秘博士》著迷不已。他早在1970年代就參與過劇本的創作,不僅寫出了最為經典的劇集,還意猶未盡地將其中一些構思,寫進了他漫遊指南的系列裡。

除了蓋曼和亞當斯,英國現當代那些有所建樹的科幻作家,布萊恩·奧爾迪斯、史蒂芬·巴克斯特、特裡·普拉切特等等,全部參與過《神秘博士》的創作,為「博士宇宙」的建設添過磚加過瓦。

不過,作為一部集英式科幻大成的科幻劇,《神秘博士》卻沒有陷入英式科幻高冷、暗黑、哥特的風格和特質之中。它不迴避殘酷,視覺上也走低成本驚悚路線,以把小觀眾們嚇得躲在沙發後面為榮。作為一部原本專為家庭教育打造的電視節目,《神秘博士》骨子裡,仍然是探索宇宙時空、展現人性美好品質的溫暖故事。它以時間旅行的方式探究科學思想和歷史事件,用時間機器帶你進入一個無限廣闊的知識海洋。

同時,《神秘博士》也是玩概念的好手,那些如今已司空見慣的科幻概念,如平行宇宙、賽博格、祖父悖論等等,在《神秘博士》浩如煙海的故事海洋中,既有經典的演繹,也有跳出套路的神來之作。這種兼具知識性和娛樂性的風格,既有新意,又有親和力。

女性博士的出現水到渠成

BBC在2017年7月16日的溫網男單決賽現場,公布了新任「神秘博士」的人選,茱蒂·惠特克作為第13任博士,也是50多年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的亮相,立刻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熱烈討論。王若晨作為13任博士官方小說《美好博士》的譯者,與在座觀眾探討了《神秘博士》中的女性人物塑造。

提到博士,觀眾們想到的可能是皮夾克,可能是匡威鞋,或者是領結和一頭烏雲般的濃密捲髮,但應該不是一個帶著一堆耳環的女孩子。今天,這個活了兩千多歲的老頭子,真的在2017年的7月16號溫網男單決賽結束以後,變成了一個漂亮的金髮小姐姐。當博士走過樹林,摘下帽子,露出她的金髮,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還有很多國外的科幻迷在直播自己觀看新博士公布的時候,直接震驚地呆住了。

但女博士的誕生真的這麼突然麼?在王若晨眼中並非如此。從劇集的發展看來,BBC及《神秘博士》的主創團隊一直在不斷地謀求突破和創新,特別是新版博士開播以後,每一季都有一些前所未有的內容出現。從女伴看來,博士的女伴不但可以是他的家人、族人或者戀人,還可以是閨蜜甚至丈母娘。

同時,劇裡出現越來越多有特殊能力的女性角色。有人氣角色時間旅行者的妻子River Song,還有博士千年來最大的冤家對頭Master,搖身變成了優雅的阿姨Missy,不但痴迷自拍,還與博士為他們的友誼乾杯。在她眼中,劇集中的女性角色是在一步一步發展的。

關於這個幾千年來第一次做女人的時間領主會遇到什麼問題,讀者也有很多有趣的猜想。有人想知道,她未來會不會和男同伴談戀愛;還有人說,她會不會繼承Missy留下的一整盒黑色眼線筆?除了腿變短跳不遠以外,她必然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麻煩,但不管外形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她都保持著一些博士始終如一的特質,都依舊是人們熟悉的博士,一個住在藍盒子裡的瘋子。

同時,當下世界上的女性超級英雄潮流或許也對女性博士的出現起到了催化作用。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女性超級英雄作品開始出現,比如DC的神奇女俠,漫威的驚奇隊長,《復仇者聯盟4》中女性英雄集結的場面也令人印象深刻。再比如迪士尼《冰雪奇緣》中的Elsa,以及近期新上映的真人版《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都塑造出了有著自我意識和追求的女性形象。

女博士的出現,不但是博士這個形象的發展,也是對女性銀幕形象的豐富,並且對現實中的觀眾也將有真切的影響。看著女性博士劇集長大的女孩子們,必將不止有一個公主夢,她們會更加憧憬一個自我主導的未來,像博士一樣,去看更廣闊的世界,去遨遊宇宙和時空。

相關焦點

  • 最長壽科幻劇集《神秘博士》「穿越」首爾
    博士粉絲 新華社記者 彭茜 攝    新華網首爾8月10日電(記者 彭茜)擁有超過50年歷史的英國老牌科幻電視劇《神秘博士》9日晚在韓國首爾揭開了其世界尋訪亞洲站的序幕。會後主辦方還特別公映了該劇第八季第一集《深呼吸》,這也是這一最新劇集首次與亞洲觀眾見面。該劇將在本月23日全球同步播出。    《神秘博士》世界尋訪於本月7日在英國開始,定於本月19日在巴西結束。韓國首爾是其亞洲尋訪的唯一一站。卡帕爾蒂和科爾曼將在12天時間內訪問五大洲的7個國家,參與粉絲和媒體見面會。這也是該劇誕生以來最大規模的宣傳活動。
  • 酷愛科幻,卻長年劇荒?這部跨時代的科幻作品,魅力值得領略!
    不久前,科幻系列電視劇《神秘博士》迎來第十二季的落幕。而網民們對於這部作品,似乎從未擔心過完結的問題。果不其然!僅隔數日,英國BBC廣播電視臺莊重宣布:續訂該系列,由原班人馬呈現。作為史上最長壽的科幻電視劇,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其劇集數已超過九百。近六十年的跨度,觀眾也歷經了幾代人。那麼,該系列作品究竟是如何長盛不衰,在科幻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呢?
  • ​科幻IP《火星孤兒》將改編劇版 2021科幻劇集元年?
    ​科幻IP《火星孤兒》將改編劇版 2021科幻劇集元年?該小說在豆瓣讀書一直保持7.5的高分,在國內科幻迷中也有極高聲譽,還斬獲了華語科幻星雲獎2019年度小說類原石獎。同時,該小說和《海底兩萬裡》《小王子》等全球超級作品共同入選18種精選青少年好書。「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三體》作者劉慈欣曾對這部小說給予高度評價,「《火星孤兒》延續了科幻文學的寶貴傳統,展現了科學的詩意和宇宙的美感。」
  • 科幻IP《火星孤兒》將改編電視劇 2021或成國內科幻劇集元年
    「破圈」之作,也由此揭開中國科幻文學影視化高歌猛進的序幕。「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三體》作者劉慈欣更曾對這部小說給予高度評價:「《火星孤兒》延續了科幻文學的寶貴傳統,展現了科學的詩意和宇宙的美感。」著名幻想文學作家江南則評論該小說「是一本寫給少年人的科幻小說,故事裡流淌著黃金時代和殘酷青春的血脈」。  《火星孤兒》因其故事扣人心弦,科幻邏輯縝密,科學理論基礎紮實,被科幻迷奉為「真正意義上的硬科幻」。
  • 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當然更令人震撼的消息是Netflix宣布製作《三體》劇集,製作者是《權力的遊戲》的兩位製作人。  關鍵詞:三體  相關事件:  8月22日,《三體》獲得第51屆日本星雲賞「海外最佳長篇」獎。  9月2日,Netflix與三體宇宙、遊族集團正式宣布將《三體》拍攝成劇集。
  • 這部科幻喜劇究竟有何不同
    而對於筆者而言,這部喜劇與傳統喜劇無疑是不一樣的,這種不一樣有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那麼到底是哪些地方不一樣呢?小編帶你們一探究竟:孫周卻表示自己這一決定其實是順理成章:「我特別喜歡科幻電影,一直希望有機會拍中國的科幻電影,這個願望很多年很難實現。」他感嘆,科幻電影很燒錢,而且對技術要求很高,但這幾年中國電影市場蓬勃發展,也讓自己終於可以圓夢:「在前幾年我可能做不到,但現在從市場角度來看觀眾有這樣一個要求,這是大趨勢,請給我一個機會。」
  • 史上最難拍的科幻巨作即將上線
    天賦異稟的少年保羅·厄崔迪被命運指引,為了保衛自己的家族和人民,決心前往浩瀚宇宙間最危險的星球,開啟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與此同時,各路勢力為了搶奪這顆星球上一種能夠釋放人類最大潛力的珍貴資源而紛紛加入戰場。最終,唯有那些能夠戰勝內心恐懼的人才能生存下去。改編自小說家弗蘭克·赫伯特經典史詩科幻小說的新版《沙丘》(Dune)電影,即將於2020年11月上映。
  • 史上最哲學的科幻電影《索拉裡斯》
    高深版的魅力何在,這場PK的結局又如何,請聽科幻小說獲獎作者光線的海洋娓娓道來.有何意義?這要從一部文學作品說起。           (索拉裡斯作業系統界面)Solaris是一部科幻名著的書名,源自書中具有獨立意識的海洋星球。這部名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由波蘭作家斯坦尼斯拉夫·尼姆創作,至今仍被奉為科幻經典,而以此為藍本的前蘇聯電影《索拉裡斯》也歷久彌新,被稱為史上最哲學的科幻電影。
  • 史上最偉大科幻驚悚片,沒有之一:異形,終於來了.
    簡直太令人激動了!!!!從1979年的第一部,到今年的《異形:契約》,這個系列已經有38年的歷史。在大家觀看這部巨作之前,萬幕幫您重溫一下前5部的經典,為大家在觀看《異形:契約》前做足功課!四大宗師讓「異形」這個史上第一可怕外星生物,以各種方式駐紮在影迷心中。唯一遺憾的是,《異形》經歷了4部,仍然沒有講一個完整的故事。
  • 永別了,「醉步男」——中日科幻百年交流與啟示
    順帶一提,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所榮獲的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就是為了紀念雨果·斯根巴克對科幻小說所做出的開創性的貢獻而命名的。 梁啓超在《新小說》的創刊號中提出,「以科學上最精確之學理,與哲學上最高尚之思想,組織以成此文,實近世一大奇著也」,這對今天的科幻小說創作仍有指導意義。
  •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驕傲
    這部影片號稱史上最猛春節檔,無論是排片上映的片量,還是豬年第一天創造的票房成績,都堪稱「開門紅」。這部影片被稱讚最多的便是它的特效。確實,相對以前中國影片的短板來說,這部影片已經漸漸脫離了「塑料感」,有了好萊塢「機械感」的感覺。在科幻片的硬指標「特效製作」上,《流浪地球》以有限的資源,創造了中國電影工業的新高度。
  • 號稱中國科幻元年的2019年,還將有哪些國產大片?
    從《流浪地球》火爆之後,影單貓就經常聽到人們說:2019年,將是中國的科幻元年!
  • 金河豚科幻IP價值榜揭曉:中國科幻以什麼樣的姿態崛起?
    「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終於在科幻圈以外有了像娛樂資本論這樣的新媒體,在北京電影節向全國電影人推薦中國優秀的科幻作品。」八光分文化影視總監西夏在頒獎致辭時說。我們希望在這些項目中能出現下一個《流浪地球》,更希望能走出一條獨屬於中國的科幻影視之路。
  • 豆瓣9.4,這部科幻聖經裡有卡梅隆、史匹柏眼中的科幻電影!
    最近,不務正業的卡神倒是又跑去兼任導演、製片人和主持人,拍了一部紀錄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是一部6集紀錄片,由詹姆斯卡梅隆,擔任主持人,邀請一眾頂級科幻導演、演員、作家,包括史蒂文史匹柏、喬治盧卡斯、基努裡維斯、威爾史密斯等等。海闊天空地探討關於外星人、外太空、時間旅行、人工智慧等神問題。
  • 看《冒險王衛斯理》如何玩轉科幻劇集的營銷潛力?
    面對科幻題材,不同年齡層的受眾,有著不同的自我定位與期許。《衛斯理》系列可謂中國科幻小說中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70後受它啟蒙,80、90後隨它長大,00後正在走進這個科幻且冒險的世界。一、《衛斯理》撕開題材紗幔,商業價值初露鋒芒據專業統計,我國的泛科幻消費者達8000萬人,其中有100萬人是核心科幻迷。預計未來五年內,我國科幻電影市場總額將達到160億元。
  • 這部高分科幻電影顛覆我們思考的方式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部科幻電影,這不電影將會顛覆你對以上問題的的習慣性判斷這部2016年的科幻電影片名《Arrival》,譯名《降臨/你一生的故事/異星入境(臺)/天煞異降(港)/抵達/抵達者》由丹尼斯·維倫紐瓦 Denis Villeneuve導演,艾米·亞當斯 Amy Adams(超人歸來裡的超人女友)、傑瑞米·雷納 Jeremy Renner
  • 最好看的「科幻」大片,特效滿分,全程高能刺激!
    科幻類型的電影一直深受很多人的喜歡,特效的出現,會讓觀眾的觀影效果更震撼更真實。科幻電影的特點是,通過一個簡單易懂,不需要費腦思考的故事。再利用特效以假亂真,刺激觀眾的神經。觀眾看電影過程中根本不需要思考太多的故事情節,卻能體驗到非常刺激的場景。
  • 追尋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科幻電影《動物出擊》劇照4月30日,導演馮小寧的新片《動物出擊》公映,這是一部動物與人對話的科幻故事。公映前,豆瓣就有超過一萬條對這部電影的短評。今年年初,《流浪地球》爆紅,雖然它與好萊塢近年上映的《降臨》《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等科幻電影的水準依然有差距。但在中國本土硬科幻幾乎一片荒蕪的情況下,它引發了觀眾對中國本土科幻電影的空前關注。很多人甚至因該片的出現,稱2019年是「中國科幻元年」。實際上,雖然近20年來中國科幻電影幾乎一片空白,但更早的時候,科幻片在中國其實有過漫長而曲折的歷史。
  • 聊齋科幻剛來,喜劇科幻又來,中國科幻還能怎麼拍?
    2020年中國科幻電影還在繼續。因為在這個領域燒的錢真的不少。《機械畫皮》作為網絡大電影就這麼來了。居然這部片子走的是舊瓶裝新酒,用聊齋的《原本這部網大想講一個中國版的《機器姬》,或者中國版的《她》,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不得不還是回到男歡女愛的塵埃中。用科幻概況所有的奇幻和神話,不僅讓我們真的有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而且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科幻逐夢演藝圈的真實。中國科幻仿佛成了唐僧肉,都想吃,都想長生不老!
  • 科幻迷們有眼福了!《曼達洛人》後又有多部科幻經典將被搬上銀幕
    畢竟有全世界最廣泛的粉絲群體2020年就要收尾,2021年馬上到來,比起即將被搬上銀幕的其他幾部由科幻小說界扛鼎之作改編的電視劇集,這部《曼達洛人2》的成功最多只能算是拋磚引玉。只要未來編劇和導演的改編足夠出色,那這部《海伯利安》很可能是最瑰麗且富有史詩色彩的科幻熒幕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