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我第一次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保險經紀人這一職業。
2020年3月,我正式決定成為一名保險經紀人。
是的,從初次了解到下定決心,我用了整整3年。期間,我這艘小船兒也曾不忍別離,也曾留戀沿途風景,也曾短暫停留靠岸。但內心始終有個聲音在告訴我,我必定會駛入那個讓我心儀的方向。
這三年的時間,保險行業以我始料未及的速度發展著:更多優秀的人湧入這個行業、保險自媒體如雨後春筍、保險產品多到眼花繚亂、網絡平臺不斷崛起、營銷方式五花八門……同時,人們的保險意識也逐漸被喚醒,80、90後成為保險消費主力軍。如果說對我而言最好的時機是三年前,那其次一定就是現在。
我是如何與保險結緣,又是為何選擇保險經紀行業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01.身處世界500強的財產險公司八年,我卻一直對人身險情有獨鍾
——初識
畢業後沒多久,我進入了一家知名財產險公司,從事車險部門銷售支持崗位的工作。期間,我了解到人身險這個分支領域,相比車險,我覺得和人有關的保險更加符合我對保險的理解,似乎也更加重要。另外,由於財產險公司也可以賣短期意外險和醫療險,後期公司也加大了銷售力度,讓我有了更多接觸此類保險的機會。我逐漸意識到保險配置的重要性,也慢慢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疑惑
既然意識到了人身險的重要性,我便開始計劃給自己和先生購買保險。由於同事夫妻倆已經購買過同公司的人身險產品,我就以我當時的認知,簡單分析了一下這份保單:
優點:
1、身故責任+重疾均包含
2、保障終身
缺點:
1、保費太貴(兩個人接近3萬)
2、保額太低(不到50萬)
3、強制綁定長期意外險(年繳保費是短期意外險的好幾倍)
對我而言,這樣的產品明顯是不合適的。我一方面想要保障終身和高保額,另一方面預算又很有限。重要的是,我不想被強制綁定產品。不甘心的我又問了幾家其他公司的業務員要方案,結果都大同小異。我陷入了疑惑,難道只能這樣買保險嗎?價格貴就算了,險種搭配還不科學,為什麼不能按照客戶的實際需求來重新排列組合?甚至取消一些雞肋的險種呢?我誤以為沒有其他購買途徑和方法,於是擱置了我的保險購買計劃,不再去想保險的事情,對人身險的好感也降至冰點。
——顛覆
拖延,是現代人的通病。很多人都知道保險的重要性,也有為家人購置保險的計劃,但是大部分人都遲遲不會落實到行動上。價格倒是其次,主要還是因為保險是一種特殊商品,如果不發生理賠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有產品體驗,花了錢卻沒有「實物感」,買或不買好像也沒有那麼急迫。身處保險行業多年的我都是如此,更別說行業以外的人了。除了有較強的風險管控意識和未雨綢繆的人生規劃,很多人購買保險執行力的突然出現,無非兩種情況:1、身邊發生了負面案例2、為人父母。而我,則是後者。
時間來到了2017年,我懷孕了。即將為人母的責任感讓我突然開始慌張,覺得自己和孩子她爸不能再這樣「裸奔」下去了(沒有商業保險的補充我覺得和裸奔差不多)。我開始瘋狂地在網上學習人身險知識,那個時候保險信息已經高度透明化了,你想要了解任何知識都不是什麼難事。於是,就像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顛覆我以往認知的信息如潮水般湧來:
網上竟然也可以買保險除了我們熟知的老五家,全國還有大大小小200多家保險公司保險賠付是根據條款,而不是看公司大小小保險公司也不怕倒閉,有國家兜底保險不是非要在一家公司買,可以幾家公司的產品搭配購買保險銷售人員除了保險公司自身的代理人,還有不從屬於任何一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經紀人……
令人興奮的是,通過學習,我已經可以用同樣的預算,做更加充足且適合的保障,而且還從2個人擴大到了7個人。孩子一出生,我便按照計劃給全家人投了保。那一刻,我心裡懸著的石頭總算落地了,而我也為自己的學以致用感到有些小自豪。
——選擇
命運就是這樣鬼使神差,仿佛早就預知了一切。一個月以後,婆婆在家不小心摔倒,需住院進行手術治療,所幸沒有大礙,一切都還算順利。而我也在第一時間撥打了保險公司電話進行報案,雖然符合理賠條件,但由於是第一次進行理賠,還是會有些擔心:會不會拒賠?會不會賠不夠?賠付款到帳會不會很久……事實證明,是我想多了。
出院結算費用,除去社保報銷後還剩8000元,我再一看我給爸媽買的意外險醫療保額是2萬,且不限社保用藥,0免賠100%賠付,我心裡就有底了。接下來寄資料去上海保險公司總部再到賠付款8000元到帳,也就不到1個月的時間。雖然並沒有多少錢,但是老人家總愛自責,這8000塊錢也能彌補老人心中的一點遺憾,至少,能讓她更加安心養病。這是我第一次覺得保險離我那麼近,離生活那麼近。140元保費撬動2萬醫療保額,意外險的高槓桿功能可見一斑。至於我的保險方案,後面關於保單檢視的文章會詳細介紹。
由於身在財產險公司,很多朋友也會向我諮詢人身險事宜。我發現身邊的人無論學歷如何、收入高低,很多人都缺乏基本的保險常識,或者保險理念還在一個錯誤的區間內。(這個又需要另起一篇文章單獨說了)當然,若不是我前期有一定的鋪墊,可能也好不到哪裡去。如果說一開始想要從事保險經紀行業,只是源於個人興趣和職業規劃,那現在更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責任感。
然而,我並沒有在頭腦最發熱的時候做決定,而是繼續觀望和思考。(對,我就是這麼冷靜)
同時也問自己一些問題:
是否有勇氣離開舒適圈迎接新的挑戰?是否能接受一段時間不穩定的收入?是否有決心把保險作為長期的事業目標而奮鬥?……
時間,讓思緒沉澱,也讓答案慢慢浮現。那就是:just do it!
我不願,垂暮之年回想過往,心之所向,卻未曾素履以往。
02.賣保險的人那麼多,我有什麼不一樣
——什麼是保險經紀人?
說了那麼久的保險經紀人到底是什麼?大家普遍對保險代理人比較了解,那我們先來看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對二者的定義:
保險代理人是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向保險人收取佣金,並在保險人授權的範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機構或者個人。(保險人即保險公司)
保險經紀人是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依法收取佣金的機構。(雖然保險法將保險經紀人定義為機構,但廣義上來說從屬於保險經紀公司的銷售人員也稱為保險經紀人)
很多人表示沒有聽說過保險經紀人,這很正常。2019年上半年人身險公司各渠道佔比中,個人代理渠道高達57.2%,而保險經紀渠道僅為0.95%。
通俗一點講: 大家通常見到的保險銷售人員都是個人代理人,從屬於某一家保險公司,專注自家,別家公司產品再好TA也沒法賣給你。保險經紀人則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可以為客戶量身定製最適合的方案,挑選最適合的保險產品。客觀上講,每一家保險公司都有自己的優質產品,同時不可否認的是,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不可能適合所有人。舉個例子,你家的電器不可能只有一個品牌。
保險經紀人,實際上是一種顧問型銷售,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而非產品導向。再舉個例子:就像人感冒了去醫院找醫生看病,如果是產品導向的醫生,無論病人是什麼症狀,通通給拿A款藥(當然,這種情況現實中基本不存在)。如果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醫生,一定會根據病人的具體症狀、身體狀況、年齡等對症下藥,開ABC……款藥搭配治療(這才是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況)。
家庭保險規劃更偏向私人定製,離開了需求談規劃都是耍流氓。現在的保險產品相比以前,差異化明顯、貼合客戶需求、也更加豐富多樣,基本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保險需求。而在這個信息過剩的時代,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險呢?產品每年升級、新品不斷湧現、條款密密麻麻、非標投保困難、醫學法學知識紛繁複雜……光是這些足以讓專業人士頭大了,非專業人士的您想要來挑戰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悄悄提醒一句,您的時間用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好像更值錢哦(微笑)。專業的事情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吧~
這個時候,就輪到保險經紀人上場了。保險經紀人,以滿載智慧的大腦、融會貫通的領悟力、強大的信息檢索功能(不是自誇,業內優秀人士都是如此),在與客戶進行需求分析之後,便可以快速鎖定目標產品,組合搭配後便可交出一份合格的保險方案。當然,固定買某一家保險公司或者想要一張保單走天下的客戶就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了。
——我為什麼選擇成為保險經紀人?
保險一直以來給外界的刻板印象就是:準入門檻低,是個人都能賣保險。但我一直認為,保險銷售是一個專業度很高的工作,除了基本的保險理論和專業知識(硬性條件),還需要極高的職業素養、良好的學習能力、保持獨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的定力、高度自律以及持久的熱情等(軟性條件)。不可否認,90年代從國外引進的代理人制度促進了我國保險行業的飛速發展,也提高了國民的保險意識。但是,高速發展的背後一定是野蠻生長。良莠不齊的從業者、只打雞血不講條款的培訓、為了業績而銷售誤導、為了存活下去而毫無節制地增員……這些,很長一段時間都讓消費者談「保」色變,同時也讓很多看好保險的人和剛踏入保險的新人望而卻步。時代我們無法評判對錯,但無論如何,保險不應該背鍋。一個選擇了保險的從業者,同時也成為了一個保險的傳教士。
人類最美麗的命運,最美妙的運氣,就是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同時獲得報酬。——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
既然已決定要把保險作為長期的事業,要在這個行業長遠地發展下去,我自然要慎重選擇,那為什麼是保險經紀人呢?簡單來說,我個人看重的是:
對客戶而言:
1、跳出保險公司,圍繞客戶需求,才能儘可能客觀中立。
2、經紀公司在協助客戶理賠上更加有話語權。
對自己而言:
1、時間自由、工作地點自由、收入自己說了算。
2、通過持續學習,以保險為工具,更好地為家人遮風避雨。
——我能提供哪些服務?
1、一對一需求分析及風險評估
2、現有家庭保單的診斷
3、保險產品諮詢
4、家庭保障方案設計與協助投保
5、日常保全代辦與續期服務
6、年度財務風險評估及管理
7、理賠及爭議處理
……
最後,
關於保險有這樣一句話:保險,不是為了改變你的生活,而是為了讓你的生活不被改變。
我的理解是:保險不太可能讓你走上人生巔峰,但會儘可能保證你現有的歲月靜好。
保險於我,我於保險,似是歸來,實則從未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