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Collection】AI智能真的會取代人類嗎?鋼鐵俠帶你用紀錄片揭開一切秘密

2021-03-03 PAGE在線

無數的電影都是以機器人、AI智能的覺醒、佔領地球為題創作的,比如最經典的西部世界、生化危機、變形金剛、復仇者聯盟等等,可能大家都記得復聯2奧創紀元裡被鋼鐵俠製造出來的奧創領導著滿城的機器人妄圖消滅人類這一情節,大量的影片都以此為題,除此之外鋼鐵俠所有高端智能的裝備都是大家最關注、最好奇的。那麼AI智能未來真的會發展成影片裡那樣嗎?有了自己的思維,代替人類工作?AI智能到底在未來有什麼作用?

今天【PAGE Collection】就給大家分享一部由鋼鐵俠本人Robert Downey Jr.和Youtube聯合打造的紀錄片《The Age of AI》AI時代,一部共有8集的AI題材紀錄片,每集1小時,在科學、哲學、技術、工程、醫學、未來主義、娛樂和藝術領域的研究人員和權威專家們分享了他們對於人工智慧的看法,探索人工智慧的影響,以及它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無論是現在和將來。

由小羅伯特唐尼主持並擔任旁白的角色,帶我們探索作為極具變革性的AI技術如何影響我們的世界。以科技公司為渠道了解智能仿生手臂、自動駕駛、智慧機器人等多個領域。作為《AI時代》紀錄片系列執行製片人的妻子蘇珊·唐尼在採訪中表示:「這部劇的目標是通過客觀和採訪鏡頭,以一種徹底的、大膽的、引人注目和有趣的方式來探索人工智慧。」

該紀錄片採訪了曾獲得奧斯卡獎的特效藝術家/Soul Machines公司創始人馬克·薩加爾、前美國橄欖球聯盟後衛蒂姆·肖等,《阿凡達》締造者和谷歌秘密項目都將現身,阿凡達方已經研發出了世界上唯一的虛擬神經系統,且將該神經系統的可視化做的非常炫酷。那麼接下來,就挑其中幾集著重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二集 《Healed Through A.I.》

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明天和病痛意外哪個會先來臨,幸而醫學界取得了驚人的進步,消除了殺害數百萬人的瘟疫。但是生命依然是脆弱的,人們生病和死亡依舊在不停上演。如果我們能夠改變診斷結果、如果我們能預測疾病而不僅僅是治療疾病的話,將會發生什麼?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或許能跟家裡人進行溝通,AI正在改變我們的醫學界。

這一集裡,講述了一個曾經是職業橄欖球員的男子Tim患上了ALS(肌萎縮側索硬化),這種病會殺死人體內的控制肌肉的神經元,致人無法動彈、無法吞咽、講話困難。Tim說話含糊不清,甚至都無法讓siri聽明白「call my dad」,只能說把父親的電話備註改成「yoyo」,語言是彼此交流的一種能力,更是是我們變得「人性化」的一種功能,因此為了幫助Tim這類人,將AI應用於通信是一種很艱巨的任務。

Tim參與了Google的Euphonia項目,該項目有兩個目標,一是提高語音識別功能,這適用於所有人,其次就是讓難以正常說話的患者恢復正常講話。該項目計劃通過AI技術幫助ALS患者恢復溝通能力。研發這項技術的重要一員是一名優秀的語音識別專家,但他是天生失聰,他本人就是通過實時語音識別跟人溝通的。那麼語音識別是怎麼工作的?首先,將聲音轉換成波形,每個詞彙的聲音波形都不一樣,通過數百個語音樣本讓機器經過訓練後將輸入的聲音成功轉換為文字。

但這並不能解決Tim的問題,因為他連話也無法說清,於是他們根據每個特殊的人,創造了一個新的獨特的模型,他們收集了很多ALS患者的聲音樣本,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ALS語音資料庫,以此來模擬ALS患者說話的場景,並成功用被識別出來。

除了Tim的案例,這一集裡還講到了在阿拉伯地區常見的糖尿病致失明的病例,等到真正失明已經晚了,那麼該如何利用AI智能預測失明,算法又是如何運行的,就等大家自己從紀錄片裡發現了~

第六集 《Will A Robot Take My Job?》

「機器人會取代我的工作嗎?」這是Google上搜索最多的問題之一,世界在不斷進化,我們也必須要適應,第四次工業革命可能即將到來,越來越多的自動化系統將代替傳統的人工工作,像是生產流水線上重複單一的工作,再比如說海底撈等餐廳都能見到的智能送餐機器人,這些AI智能的使用讓工作過程更高效、安全、清潔。

這集裡講到了美國的貨運業,隨著網購需求的增加,惡劣的工作環境讓美國缺少5萬名快遞運輸駕駛員,人工智慧將會在這些缺少勞動力、無法維持正常運營的工作上有所用處,那麼自動化駕駛也隨之出現,它可以減少長途貨運司機的死亡率,這是一份AI智能再適合不過的工作了。

大多數的飛機都已經實現了自動駕駛,但是自動駕駛的汽車卻很難製造,因為道路需要考慮變量,而在高速公路上的自動駕駛將會比在城市中更容易實現。一家由中國人創立的公司TuSimple正在致力於研究高速上貨車自動駕駛的技術,AI必須學會改變方向、找到方向、與其他司機社會互動、了解所有的常識。在學習控制實際駕駛情況的同時,它可以隨時注意可能發生錯誤的情況。

在自動駕駛的貨車上有許多傳感器,如攝像頭、雷達,通過基於雷射的距離測量技術,物體在360°範圍內的距離都可以被衡量,在虛擬地圖上以3D顯示世界,道路狀況實時更新:其他汽車的位置、當前運動、位置、速度、運動預測,地圖上的一切就像是AI智能在玩某種計算機遊戲,而在AI智能無法預測指令風險或者察覺異常的時候,將會主動放棄「向左變道」等指令。這項技術還不成熟,還需要大量的研究和試驗。

今天的【PAGE Collection】的英語紀錄片分享就結束啦,其實這些AI智能的出現並不會代替人類,他們只是做了本來人類就不喜歡做的工作,這是從古至今都在不停發生的事情,就像是拖拉機的出現並沒有讓農民消失、電視的出現沒有「殺死」廣播明星,它只是創造了新的機會,改變我們的工作概念。這部紀錄片將會拓寬你的思維,改變你對科技對AI的看法,這是觀看也是思考的過程,對於問題將會有獨立的看法,對不同的觀點也會進行思考,這就是思辨和批判能力潛移默化的提升。同學家長們,可以持續關注我們 PAGE 佩知學院 ,我們將在之後持續分享更多的優秀的英語紀錄片!

最近我們【PAGE Collection】推薦的優質紀錄片都與我們PAGE人文英語課的內容有關,從史前文明到如今的當代問題,無論是歷史、地理還是科技、經濟等等話題,這10大人類文明進程轉折點以40個話題項目展開在同學們的眼前,如果有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我們PAGE專屬學術老師,進一步了解充滿魅力的人文英語課哦!

相關焦點

  • 打破霍金預言,AI真的會是人類的終結者嗎
    但是,在AI發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中,傳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卻對未來AI和人類的關係充滿了擔憂。他認為AI可能是人類文明歷史中最糟糕的發明,擔心AI終將取代人類。他曾多次公開表示:「徹底開發人工智慧可能導致人類滅亡」。不僅是霍金,處於風口浪尖的「鋼鐵俠」設計者埃隆·馬斯克以及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也都警告過要注意AI的「危害」。
  • 「鋼鐵俠」拍了一部AI紀錄片,刷新人工智慧時代!
    《人工智慧時代》是由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的製片公司聯合YouTube打造的人工智慧題材紀錄片劇集,2019年12月在YouTube上線。該紀錄片整個系列共有8集,每集時長1小時,內容涵蓋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神經網絡,以及科學家們如何利用這些技術改變世界。
  • 機器人在未來會取代人類嗎?如果成為你的「伴侶」,你會怎麼辦?
    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上,科學家明確的指出,未來人類和機器人很有可能會變成伴侶,實現真正的人機互動。早在2011年的時候,美國就啟動了這樣一項計劃,目的是通過科學技術的發展來賦予人工智慧更多的能力,在人類的社會中,人工智慧所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複雜。比如醫生,士兵,太空人等一些重要角色都可以讓機器人代替人類完成,這樣可以將人類的損失降到最低,保證不會出現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問題。
  • 「鋼鐵俠」唐尼出品,紀錄片《AI時代》上線,圖森未來成唯一入鏡中國AI公司
    策劃&撰寫:溫暖卸任「鋼鐵俠」之後,小羅伯特·唐尼在現實中與AI合體了。由小羅伯特·唐尼的製片公司聯合YouTube打造的人工智慧題材紀錄片劇集《AI時代》,今日在YouTube上線。該紀錄片由唐尼主持並擔任旁白,整個系列共有8集,每集時長1小時,它將探索作為極具變革性的AI技術如何影響我們的世界。
  • 智慧型手機的將被什麼取代,未來人類會如何進行通信交流?
    手機只是一個集成眾多功能的智能通信終端,未來取代它的一定是比它更有優勢的設備。我們不妨大膽暢想一下:從近一點來看,智能穿戴設備是有可能的;往遠一點看,植入腦晶片會更加強大;再往更遠一點看,量子通訊腦晶片可以和大腦共同工作。
  • 為什麼AI永遠無法超越人類智能,除非⋯⋯
    當單位數量很多時,這將對敵方形成一個凹面,此時它們有可能會像傻瓜一樣來回跑,遭受更多損失。當我方單位少於敵方時,結果通常是對方一直緊追不捨,於是就會跑完整個地圖,就像在旅遊觀光一樣。」因為星際和圍棋還不太一樣,雖然AI在每秒操作數和多線程任務上都可以輕鬆碾壓人類,雖然具體的戰術可以通過提升戰術庫的自我學習解決,但是人類玩家懂得分析、學習、適應和創造,並在這個過程後欺騙、誘導,只要AI還是依照一定的算法或者策略庫中的樣本來運作,只要理論上不存在絕對不可戰勝的戰術,就總有人類可以戰勝AI,除非有一天,AI能夠突破程序,在遊戲中突然耍起心眼,玩起狡猾了,那人類可能才真正輸了,不過就目前看來是遙不可及的
  • 全球首個「AI主播」在中國上崗!人工智慧會取代、統治人類嗎?
    看起來是否會有些奇怪?主播行業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在未來,人工智慧會取代、統治甚至消滅人類嗎?美國《華盛頓郵報》、美國《赫芬頓郵報》關於「AI合成主播」的相關報導英國謝菲爾德大學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學榮譽教授諾埃爾·夏基表示,AI主播是一個不錯的嘗試,今後我們會看到它不斷改進。怎麼想不到,人工智慧在向無數個崗位發起挑戰之後,這一次把矛頭瞄準了主播人這個行業!主播,這一鐵飯碗未來要被打破了嗎?
  • 【韋達觀】AI能否取代人類思維?盤點人工智慧電影套路
    《終結者》,到劃時代巨製《黑客帝國》整三部,未來世界人機對峙,人類或穿越、或突破次元壁追殺反擊,其目的只有一個:防止被取代和消滅。比如說,一個在人工智慧領域工作的人可以明白我們永遠會有任何可能去創造出自然智能。你可以熟練掌控一些小的發明。奎師那會讓你這麼做。但是達到這一步也需要卓越的智力。這就是為什麼真誠的科學家總是認同這句座右銘「越有知識,就越意識到自己無知。」
  • 首款AI智能鋼鐵俠MARK50,定製屬於你的鋼鐵俠機器人!
    首款智慧機器人鋼鐵俠MARK50,定製專屬於你的鋼鐵俠MARK50機器人!這款鋼鐵俠MARK50機器人需要毗連一個智能設備(iPhone/Android或平板電腦)後才氣啟動與應用措施交互。用戶下載App後,可以或許進入虛擬AR模式,並成立一個專屬於本身的鋼鐵俠MARK50呆板人戰常還可以錄製並上傳臉部視頻可能自界說語音,立刻變身為「鋼鐵俠」。美國時間4月1日,優必選與漫威相助推出首款AR互動智能呆板人鋼鐵俠MARK50。這款呆板人擁有可開合臉部顯示屏、LED燈方舟迴響堆、LED推進炮,內置叫醒傳感器、加快計和陀螺儀、紅外傳感器以及陣列麥克風。
  • 18年最好看的AI智慧機器人題材韓劇——你也是人類嗎?
    18年最好看的AI智慧機器人題材韓劇——你也是人類嗎?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已經越來越普及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錯覺,人工智慧現在的發展和我們在科幻大片兒裡面看到的越來越接近了。一些人工智慧題材的電視劇,影視劇越來越普及了。特別是在一些歐美的大片裡面邊都成為必帶的了。
  • 《BEATLESS》人類的價值遲早會被AI取代嗎?與機娘一同探討人類的未來
    故事的背景建立在近未來的日本,在那裡,人類將社會的大部分活動都交給了 AI 和名為 hIE 的人型機器人,這些機器人不只外表神似人類,甚至能用與人類相同的模式行動。  而故事就是敘述平凡的少年遠藤新人,在某日意外邂逅了由超高度AI所開發,精密程度超越人智的美少女hIE「蕾西亞」,並一同被捲入這場由五架「人類未到之物」所掀起的戰爭中……
  • 「PAGE Collection」你絕對想不到的自然,這部紀錄片驚豔了世界
    超近距離的拍攝,用最尖端科技捕捉到珍貴的獨家鏡頭,揭示了動物間的權力競爭和親人間的溫柔,在家庭生活和物種生存的緊要關頭適應新的挑戰,它們宛若人類一樣有著最真實的情感。你會看一個真實的動物世界,用喙和翅膀艱難地從光滑的冰坡上爬行,就是為了生存下去;有的企鵝帶著孩子希望一起上去,全身覆滿了冰雪,無數次失敗後爬了上來;而被拋棄的小企鵝剛出生就要面臨這種一次次上去一次次滾下來的絕境……這就是殘酷又充滿魅力的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馬雲:機器不可能取代人類!那會取代什麼呢?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的發展,以及機器人、智能裝備的廣泛應用,人類生產生活向著自動化、智能化、數位化加速轉變。在這一過程中,人類的就業崗位是否會被取代成為了全球公眾的關注熱點。
  • 戰爭機器會取代鋼鐵俠在復聯中的位置嗎
    我在網上搜集過很多資料,一些粉絲認為可能出現一個像小鋼鐵俠一樣的人物,比如擁有鋼鐵之心的角色,比如同樣擁有一身鎧甲的「戰爭機器」。還有人說,年輕的復仇者中會出現一個新的角色叫「鋼鐵少年」,託尼的女兒摩根可能就會是這個未來的英雄。
  • 你會被AI替代嗎?網友:都是「人工智障」
    在企鵝號的最新問答「未來人類的工作真的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中,大家腦洞大開各抒己見,爭論可謂相當激烈。關鍵在於,人類應該如何善用人工智慧,使其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技術。很有趣的觀點,其實現在很多工廠、公司已經是「人機共存」了,就像亞馬遜的貨架機器人,雖然可以快速搬來貨架,但還是需要人工來拾取和發貨啊。悲觀派悲觀派的網友也不在少數,倒不是說他們科幻電影看多了,而是大家不了解人工智慧究竟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會不會完全像人類一樣思考。
  • 最適合學英語的10部電影及50部紀錄片(附觀看連結)
    比如住在森林裡的黃眼企鵝,它們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物種之一,目前只剩下4000隻,因為它們依賴海灣和巢穴生存,多年來被人類侵佔領地,已經無家可歸……這片曾與其他大陸隔絕達8千萬年之久的土地,如今重新被人們挖掘,但是,旅遊業的開發和資源的不斷侵佔,「神話之島」的美譽會逐漸消失嗎?影片在探索自然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這樣的疑問。
  • 春節宅家:30餘部頂級紀錄片+播放連結,給你找齊了
    BBC耗時5年製作的紀錄片《冰凍星球》,同樣是一部耗資巨大的紀錄片,用鏡頭真實地展現正在逐漸融化的地球兩極,以及生活在這裡的各種生物。片子以季節的變化為主線,從「大融化」的春天,到24小時都在光線照耀下的夏日,再到「大冰封」的秋天,最後以長夜漫漫的冬天結尾,使得觀看體驗更加流暢。
  • 鋼鐵俠能取代蝙蝠俠?不存在的
    最近聽到很多人說鋼鐵俠這麼火都可以取代蝙蝠俠了,但雖然我很喜愛漫威,也不得不說這是不可能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樣,最熟悉的鋼鐵俠就是在漫威電影中由小羅伯特·唐尼飾演的鋼鐵俠,我就是因為看了《鋼鐵俠1》才入了漫威坑的,《鋼鐵俠1》在2008年取得了5.18億美元的票房成績。
  • 你好「AI」,未來——紀錄片《你好AI》驚喜現身展映單元
    當看到「記錄 美好生活」的時候,你會想起什麼?今年的北京紀實影像周以此為主題,甄選了50部題材豐富、製作精良的高水平紀錄片。中國第一部拍攝摩洛哥火星測試場智慧機器人測試的紀錄片、中國第一部由好萊塢一線攝影指導掌鏡的紀錄片……《你好AI》創造了中國紀錄片史上的多個「最」字。
  • 鋼鐵俠戰甲的材料黑科技--AI時代智能材料技術與商業淺究
    聯想到電影《2012》,初次乘上諾亞方舟的最後人類是社會頂層階級:繼承人類知識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政要、富甲一方的商人,貴族、八面玲瓏可以搞到船票的「黃牛」等等。最終,當主角一家拯救巨輪發動機葉片齒輪故障,一些平民登上方舟的那一刻,我留下了感動的眼淚.除了感慨英雄主義的情節衝突,更為了自己未來逐漸走向學術打下了心理準備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