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世界」在古印度語中叫做「loka-dhaatu」,意思是「森林之中沒有樹的空地」。那裡不但是人們聚集的場所,同時也是「傳達佛陀教誨的地方」。古代中國的佛教將這個詞翻譯成「世界」——意味著空間的「界」和意味著時間的「世」。
「世」指的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界」則是人們在這三世之間輪迴轉生的空間。因此,所謂「世界」這個詞,相較於我們一般使用的意義(萬國、社會、地球等),是一個將重心放在時間上的詞。
這次的劇名《世界是一匹陣痛的獸》裡的「世界」,也是設定成像這樣將重心放在時間上的時空。但是,它距離輪迴轉生還很遙遠,未完的過去、遲遲不到的未來、止步不前的現在,這三股力量互相角力的場域就是我們的「世界」。
它的姿態是一隻在夜晚為陣痛的苦楚而翻滾掙扎的獸,但是,面對這樣的姿態,一味地感到恐懼是不行的。能夠看顧這隻獸的是身為這個「世界」當事人的我們,而且,說不定獸分娩生下的就是我們。
現在,我們所遭遇的(或者說居住於內部的)「獸」,看起來似乎是所謂的「文明」——像是即將崩毀的大樓一般布滿裂痕的「文明」。「文明」不過是以「國家」這個社會體製做為地基的「文化」呈現出來的一種形態罷了。
若將「文明」的基礎單純化,看起來似乎可分成三點:第一個是階級的分化;第二個是勞動的分工制;第三個則是都市這個場域的存在。
這個「文明」正在逐漸龜裂崩毀的證據是:
第一,階級分化已經細分到了個人水平。也就是說,越往下層走,安定化的階級被切割的越加支離破碎;
第二,被分工的勞動價值變成一面倒地傾向消費而非傾向生產。也就是說,各式各樣的勞動變成均一水平,只有經濟速度被奉為神明並且賦予價值;
第三,都市逐漸失去「人們生活的場域」這樣的場所性。也就是說,許多都市居民只能把相似於機場候機室或高速公路上的車子之類的「非-場所」當成住處。
這個「文明」的崩壞期應該是長期的吧。它以一副彷彿承受激烈陣痛的巨獸姿態,阻擋在我們的「三世」之中。那是緩緩倒下的海怪利維坦(國家)的身影?還是已然倒下並且流民化的勞動者們,彼此擠壓重疊後出現的怪獸?答案無法說分明。
無論如何,我們是不可能從「文明」的崩落過程中逃脫的。這麼一來,除了重新理解掌握我們的「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並且將「生的過程」當成「文化」重新發明以外,別無他法。
我們的「帳篷場域」,就是其中一個像這樣的小小發明現場。
時間: 2018/1/9(二) 19:30
地點: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 特設帳篷(高雄市鳳山區埤頂裡7鄰勝利路2號)
時間: 2018/1/13(六)19:30
地點:大灣凌霄寶殿武龍宮前 特設帳篷(臺南市永康區永大路二段103巷8號)
時間:2018/1/20(六)~2018/1/25(四)每晚19:30
地點:空總文化實驗室 特設帳篷(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建國南路入口)
企劃製作:海筆子TENT 16─18
協力製作:日本野戰之月、北京流火帳篷劇社
編導:櫻井大造
演員:曾啟芃、楊璨鴻、偕志語、吳亭儀、申源、楊禮榕、林欣怡、李薇、許雅紅
製作:楊子瑄、楊禮榕、林欣怡
技術總監:許宗仁
舞臺監督:蔡奉瑾
舞臺製作:徐建宇、邱志成、謝靖雯、林耕白、黃隆秀
舞臺美術:李彥、陳芯宜、關晨引
燈光:Posak Jodian、簡芳儀
音樂設計:吳亭儀
音響:羅皓名
服裝:林秀美、林韋伶、曾彥閔
平面設計:偕志語
平面攝影:陳又維
影像記錄:陳芯宜、廖敬堯
翻譯:李彥、韓冰、羅皓名、林於立、小羊
宣傳:楊禮榕、Posak Jodian、賴定均
票務:陳憶玲、陳世瑋
前臺:謝一誼、球球
公炊:楊璨鴻
通信:楊子瑄、偕志語、楊禮榕、Posak Jodian、韓冰、羅皓名
後見:朱正明
臺北合辦:空總文化實驗室籌備處、臺南藝術公社
特別感謝:空總文化實驗室、大灣凌霄寶殿天公廟武龍宮、高雄縣眷村文化發展協會、差事劇團、半路咖啡、小地方SEAMS、布夏拉提、流民棧、小小書房、永勝帆布、佑祥瓷器、海馬迴光畫館、暖暖蛇咖啡、能盛興工廠、共藝術合作社、鐵支路邊創作體、路人咖啡、三餘書店、塩旅社、絕對空間、自由劇場、迴遊式、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聯合會、反西港外環道不當開闢自救會
協 力:王子豪、王信義、王思靚、王墨林、白永馨、吳永毅、呂孟恂、卓淑惠、林右丞、林宜蓉、段惠民、徐飽、柯德峰、柯永謙、秦·KANOKO、高鏽慧、許法、許斌、郭孟寬、陳乃華、陳小樺、陳香伶、陳惠善、黃涵、黃馨玉、溫思妮、楊美英、楊凱婷、遠藤弘貴、劉耘、鄭捷任、盧崇瑋、鍾喬、韓愷真、藍貝芝、龔卓軍、Friday
點擊閱讀原文,可獲得更多信息:
https://www.facebook.com/海筆子-Tent16-18-1729784140570360/
帳篷劇紀錄片丨《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臺灣巡迴放映
演出丨9/14-18野戰之月《「憶記來未」的投石――救救我!》演出序文及演出信息
4月北京活動:流火帳篷work-CHOP/ 帳篷劇《續・小D列傳》的邀請
臺北丨海筆子TENT16-18《七日而渾沌死》櫻井大造序文
北京流火帳篷劇社的所有開銷均為成員自己承擔,為保持獨立運作,不接受商業/政府/社會機構的贊助,以「弱小的力量」堅持行動。活動均免費開放,只接受個人現場捐贈或微信讚賞。
微信號:流火帳篷 ID: liuhuotent
#識別二維碼,關注北京流火#
北京流火
2007年秋,櫻井大造率日本野戰之月及臺灣海筆子在北京搭起帳篷,進行帳篷演出《變幻伽殼城》,隨後成立北京帳篷小組。
2010年8月,北京臨•帳篷劇社在皮村演出了第一個在地原創的帳篷劇《烏鴉邦2》。
2013年7月,更名後的北京流火帳篷又創作了第二出帳篷劇《賽博格•堂吉訶德》。
2015年10月,北京流火進行了帳篷試演《流火•十月譚》。
2016年7月,北京流火進行第二次帳篷試演《「螞蟻」城中村·考》。
2017年4月,北京流火進行了帳篷work-CHOP及帳篷演出《續·小D列傳》。
如果你對北京流火和帳篷劇感興趣,
請給我們留言或者郵件聯繫
liuhuotent@163.com
轉載請聯繫公眾號取得許可
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