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五歲了才會說話,媽媽很後悔,才知道手機和手推車用多了

2020-12-23 騰訊網

五歲才開始說話,孩子錯過了大好時機

如果孩子正常發展,一般1-1.5歲時就都開口說話了,而孩子會說話之後,其他能力會得到很好地發展,如認知、情緒、人際關係和學習等,相反,如果不會說話,就會錯過很多的時機去探索周圍的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這勢必影響以後的發展。

孩子說話晚只是表面現象,其深層原因是發育落後。而孩子發育落後的話,很有可能就不止語言這一方面發展落後,還有可能伴有其他方面的落後。

看這個案例:男孩,快5歲了,才開始說完整的話,小的時候手推車用得多,手機也沒少玩兒,常看動畫片兒。

表面上看,孩子說話晚是受手推車或手機的影響,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手推車或手機影響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就讓孩子錯過了完成原始反射的大好時機!原始反射不整合,才是孩子說話晚的根本原因之一。

不了解孩子發展的過程

孩子發展,主要是身體(運動)、認知和情緒三個方面。每個方面的發展都是一個過程,而且是有先後順序的。比如運動的發展,孩子要經過「抬頭-翻身-起坐-爬行-站立-行走」的過程。這些過程就要漸次發展、逐步進行,孩子練習好抬頭了再翻身,會熟練翻身了才能坐穩,坐穩後才能練習爬行,……

現在,在孩子帶養的過程中,有些過程就忽略掉了,這就會產生不少問題。如果孩子在翻身之前不練習抬頭,孩子以後的手腳就會受頭部的影響,因為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ATNR)不會得到很好地整合,而ATNR的反射模式是:孩子頭轉向一側時,同側手臂和腿會伸展,而對側手臂和腿會屈曲,也就是說,手臂和腿的動作受頭部的影響。這就很好地解釋了一些人在廚房做家務時,經常會打翻東西,因為在廚房裡工作經常需要轉動頭部,而一轉動頭部,手和腿的不由自主的動作就出現了,像是不受支配一樣。這些「不由自主」的動作就是由ATNR來控制的。

不了解原始反射

如果孩子張口反射、足蹠反射和抓握反射不整合的話,孩子就會說話晚,因為反射不整合意味著反射在該完成的時候沒有完成、仍然存在,繼續支配孩子的身體,所以,中樞系統就不會發揮作用(不是中樞系統有問題),像是有根線沒有連上,這不有句俗話說「大腦缺根線」嗎?就形象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我有個個案,一個小女孩,經檢測發現張口反射嚴重不整合,這就導致口肌非常緊。我點燃一根蠟燭,讓她吹滅,可是經過幾次努力都不行,發現孩子根本不會吹氣!我問她媽媽孩子打哈欠的情況,她媽媽告訴我說「好像沒聽見孩子打過哈欠」。看看,孩子口肌緊到啥程度!調和一個月左右,孩子的情況就大有好轉。可見,原始反射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當然,孩子說話晚或其他發育問題,除了原始反射的影響外,還會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如重金屬、寄生蟲、不耐受的食物或一些有毒化學物質等,它們都會影響腦神經的發展,當然體現在孩子身上,就是各種各樣的問題。

不知道原始反射是怎麼整合的

像文章開頭那位家長說的,以前「沒聽過什麼是原始反射」,更不知道它們是如何被整合的。這也正常,以前家長帶孩子,近乎「散養」的狀態,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比較多,而現在呢?現在孩子吃的、用的東西都是很豐富,覺得現在的孩子真的是很「幸福」,其實不然,這種「幸福」會妨礙孩子健康成長。像手機、手推車等工具,就會讓孩子老老實實地呆在那裡,而呆在那裡的時間,正是孩子該完成原始反射的時間,因為玩耍和運動是反射完成它「歷史任務」的最好的方式,也是有完成的「敏感期」的,即如果在該完成反射的時候,孩子做幾十次某種動作後,該反射就會順利地、不知不覺地完成,如果錯過了這個敏感期,等孩子長大了,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做更多次(2-3萬次)的動作才可以完成這個反射。

所以,玩耍和運動,是完成原始反射的主要途徑,一定要記著:讓孩子自由玩耍、無限制的、由孩子主導的玩耍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焦點

  • 1歲多就說話的孩子,和2歲半還不說話的孩子對比,差的是這樣東西!
    唯獨有一點讓家長著急的就是饅頭2歲半了,除了咿咿吖吖就是不開口講話。周圍的小寶寶們都是周歲左右就開始開口說話了,饅頭爸媽內心的焦灼可想而知,但是又不知道該做什麼。芽芽媽觀察了小饅頭和家裡人的相處模式,經常是孩子剛剛用手比劃,剛說「嗯嗯啊啊」,家裡人就知道他要做什麼,馬上把他需要的玩具或者食物遞到手邊,那叫一個心靈相通,心心相印。
  • 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孩子說話晚是天才?別讓無知害了孩子!
    很多老人都認為老話常說的「貴人語遲」很有道理,自己孩子說話晚指定是日後要幹大事的人,像愛因斯坦這麼偉大的科學家還不是4歲才會說話,自己孩子長大後一定聰明又富足。可這種說法真的正確嗎?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詳解:生活中,所謂「貴人語遲、金口難開」是有限度的,孩子一旦過了2歲還不會說話,家長們可就要重視了,因為這極可能是孩子患上了語言發育遲緩。
  • 孩子吮吸手指兩年多!知道真相後媽媽後悔不已!
    來源:知兒網一位媽媽提到自己的孩子現在一歲多
  • 每個用哭聲免疫法的媽媽,最後都後悔了!
    誠然,這種方法之所以流行了一段時間,是因為這個"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確實可以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不少媽媽就因這眼前的舒適,而十分推崇這種方法。然而,這種方法真的對嗎?答案是NO!我們隨便翻開幾個媽媽的貼吧或社區,就會發現:每個用哭聲免疫法的媽媽,最後都後悔了。首先,我們得來了解這個說法的鼻祖,約翰·華生。
  • 孩子,能不能給我五分鐘不做你的媽媽?
    後臺收到一個媽媽的留言,很有感觸,想拿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暖媽你好,我是一個五歲男孩的媽媽,想請教你在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全職媽媽也會有這種問題——每天一睜眼就有收拾不完的家務,面對孩子各種陪伴需求,內心再強大的超人媽媽也會崩潰。現實社會中,很大一部分的媽媽都是帶娃焦慮狀態,每天會重複在生氣後悔這類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中。 發飆之後後悔,不發飆又憋得內傷,哪個媽媽能受得了。
  • 孩子為什麼不說話?不是性格原因,孩子:爸爸媽媽快來幫幫我
    活潑的孩子是開心果,容易交到朋友不說,還能為自己爭取更多機會。就算遇到困難或被欺負,也能積極向家長老師求助,得到及時的幫助。只是有的孩子,偏偏是不言不語的。拿嫂子家晨晨來說,三四歲了還喜歡獨自看繪本,玩玩具。問他要不要出去玩?就點頭或搖頭。問他想要什麼?就用手指一指,或者乾脆自己去拿。有一次和幾個寶媽在小區玩,晨晨忽然大哭起來。
  • 帶寶寶上醫院必備物品和資料(滿月齡/1歲/2歲/3歲)附熊貓媽支招
    手推車上掛上背帶,如果不方便就背著孩子上下樓和排隊,如果可以給你手推車進出,就直接推進去就可以了。我夏天推的最多就是這款推車,底下兜都裂開了,車的支架還硬槓槓的。主要是輕便,推著自己也不累。記得要買那種可以躺可以坐的類型(孩子不能坐起來的時期),我買時,孩子已能坐起來,但是不怎麼穩當,兩邊都放著毛巾被,然後才讓孩子坐上去的。能放蚊帳是重點,夏天蚊蟲多!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是孩子發育緩慢嗎?
    其實和小圓一樣的家長還有很多,看到自己家孩子2歲多還不會說話,急的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每個孩子的發育進度都不一樣,有的是衝刺型選手,不滿一歲就會喊爸爸媽媽了,而有的是慢熱型選手,到時間了才會開口。分清寶寶是發育緩慢還是說話晚一些發育上的問題也會導致孩子說話晚,比如自閉症等,這就需要家長細心觀察,看孩子是否對爸爸媽媽的聲音有回應,如果一切正常,只是不會說話,那就耐心等待,如果明顯有問題,那就儘早帶去醫院做幹預治療。
  • 嬰兒手推車該如何選擇?選對了是遛娃神器,選錯了無敵坑娃!
    嬰兒車幾乎是每一位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用到的一個工具,每天番茄媽也都能見到一些爸爸媽媽推著嬰兒車就和孩子一起出門散步,可見手推車卻是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手推車的不正確選購和使用也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01嬰幼兒手推車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呢?
  • 越早說話的孩子越聰明?你家孩子什麼時候開始說話的?
    商務合作QQ:1451437737媽媽群裡在討論孩子的說話問題,有的媽媽說她家孩子不到1歲就會叫爸爸媽媽,一歲半就能說整句了。
  • 寶寶6個月說話,和2歲說話有何區別?語遲的孩子多出於3種家庭
    有些人說孩子開口晚是「智商低」,還有一些人說孩子說話晚的「貴人語遲」,那麼孩子到底早說話好,還是晚說話好?6個月大的寶寶都開口了,怎麼2歲大的寶寶還不開口?莎莎是一個2歲孩子的媽媽,按理來說孩子早該說話了,但是莎莎的寶寶卻遲遲沒有開口,許多人都說孩子開口晚是智商低的表現。
  • 「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一流媽媽給...」:毀掉一個孩子,跟家長的選擇有直接關係!
    等到你想放下手機:「過來,媽媽陪你玩會兒。」孩子已經長大了:「媽,我快考試了,沒時間玩。」「媽,我還要陪我女朋友呢,沒時間玩。」「媽,我在出差呢,沒時間玩。」後來,你後知後覺,發現孩子環繞在膝下的時間,總共也就那麼幾年。
  • 孩子長期和奶奶睡,體質變得很差,知道原因後,父母很後悔
    但讓孩子長期和老人一同入睡,這樣做真的好嗎?孩子長期和奶奶睡,體質變得很差,知道原因後,父母很後悔琪琪和丈夫結婚以後,生了個女兒。雖然琪琪也很想自己帶女兒,但由於琪琪和丈夫是在一線城市奮鬥,如今他們還沒有自己的房子,都居住在父母的房子裡。
  • 「大頭娃娃」事件調查:男童快4歲仍不會說話 家長:孩子喝一年多才...
    喝了一年「倍氨敏」,孩子快4歲仍不能說話「孩子顱骨突出,現在快4歲了,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了。」一位家長陳女士告訴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兒子在喝了「倍氨敏」一年後,出現了發育遲緩的情況。在陳女士發來的視頻中,陳女士詢問孩子手中的玩具,孩子的回答卻是「咿咿呀呀」的雜音。
  • 會說話的孩子有多厲害?2歲寶寶靠這個跨國圈粉了
    就在大家覺得這是偶然事件時,他又讓人驚豔了一把,不僅報得出媽媽的手機號。 還能邏輯清晰地秒懟爸爸「男人不能哭」的謬論。 這下不管是攝製人員,還是偶爾閒談的大伯大媽,只要和姜好說過話的人,都會發出和網友一樣的驚嘆:這孩子太棒了,說話又清晰又有邏輯,簡直是天才!
  • 為什麼喊破喉嚨孩子卻仿佛聽不見?方法用得對,喊一遍就有奏效!
    經常聽到有媽媽抱怨,我們家孩子老是對我愛搭不理的。比如,辛辛苦苦準備好晚飯,叫她吃飯,喊個十遍八遍也無動於衷,每次都要等到自己放大招:再不來,媽媽發火了。孩子這才慢吞吞地過來。這也就是為什麼你的喊話常常會被孩子「自動屏蔽」的原因。我們會發現,當媽以後,很多人似乎都修煉了一種技能,不僅嗓門越來越大,而且還可以遊刃有餘地「一心多用」、「隔空傳話」:比如,手裡一邊炒著菜,一邊衝著孩子喊:快洗手,一會就開飯了;結果發現菜燒好了孩子還在專心地忙自己的事。
  • 孩子過了「語言敏感期」說話還不利索?因為你還不懂用「媽媽腔」
    而且孩子習慣了之後可能很難改變,你們要學會用媽媽腔教孩子說話"。但是,什麼是"媽媽腔"呢?家長們就要對著孩子不斷地重複著說,就比如你叫孩子寶寶,叫多了他也就知道寶寶叫的是他。教他叫叫他叫爸爸媽媽,重複教幾遍,他也能很快地學會。⑤ 溫柔作為媽媽,平時在和寶寶說話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用一種溫柔緩慢的語調,這種出自媽媽本能的說話方式其實是孩子最喜歡的方式。
  • 「媽媽你的孩子忘帶了」,這屆父母,不夠孩子操心的
    文丨福林媽咪出門遛彎兒看見這樣一幕,有位媽媽,一手只抓著一根牽引繩,繩子另一頭空空蕩蕩,一隻手拿著手機低頭看,一邊看一邊往前走。身後跟著個一歲多點的孩子,伸手去夠媽媽牽著的繩子,但總在快追上的時候被媽媽「逃過」。孩子一邊走一邊追,媽媽一邊看手機一邊走,過了一會兒才回頭,發現另一頭並沒有繫著孩子,這才蹲下來給寶寶戴好。
  • 孩子3歲後才開始說話,有時不是遲緩而是優勢,家長試試這樣做
    文丨荀冬玲聊育兒 (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正常情況下,大多數孩子在1歲過後就會開始說話了,但是凡事總有例外,有些孩子因為語言中樞發育得比同齡人慢,開口說話的時間也就會晚。有這麼一個孩子,年紀已經3歲了,還是不會說話。
  • 剛吼完孩子就後悔?教你與孩子和好的7個步驟
    媽媽略提高了音調。「在收了啦!」小方回答。媽媽把菜準備好,等了五分鐘,沒聽到任何動靜。到了房間一看,心想:「這算哪門子的收玩具?」看見滿地亂七八糟的玩具,小方仍專心地在堆積木,媽媽不由得怒火中燒,一把將積木推倒,小方嚇得大哭。媽媽愈想愈氣,聲音提高了八度:「你居然敢騙我說你在收了!你這麼不聽話,早知道就不要把你生下來,我就不用那麼辛苦⋯⋯」,然後繼續數落小方好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