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華:平淡的愛情,往往更持久

2021-02-17 十點讀書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情愛、鬼怪、武俠等各種類型的電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滿足著港民的新奇與娛樂需求。

 

那個時期的電影部部堪稱經典,至今依然讓人津津樂道,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著。身處電影黃金時代的張國榮、林青霞、張曼玉……,更是觀眾心目中永遠的男神女神,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

 

和熒幕巨星相比,作為編劇、小說家的李碧華並不為大眾所熟知。但她的作品,你一定不陌生,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徐克的《青蛇》都是根據她的小說改編而來的。

《青蛇》劇照

作品裡的女性個個敢愛敢恨,演繹著銘肌鏤骨的曠世奇戀,現實中的李碧華卻和她們毫無相似之處。反之,她為人低調,不愛出現在公眾面前,只是一位躲在作品背後默默創作的文學工作者。

 

寫作是先自娛,再娛人的享受

 

李碧華出生在廣東一個闊綽的大家庭裡,原名叫李白,頗有天生與文為伴的氣勢。祖父做中藥材生意,家底豐厚,娶了四個老婆,還收有妾侍。

 

她從小就聽慣了舊式的人事鬥爭,也耳濡目染了家庭的悲歡離合,這為她日後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大宅院裡是非多,她卻不願浸淫其間,終日沉迷於書中,遠離這些俗世紛爭。

 

後來她跟隨父母去了香港,就讀於女子學校真光中學。幼時對文學的喜愛根深蒂固,加上香港自由民主風潮對她的影響,李碧華在中學時代就經常向《幸福家庭》和《中國學生周報》投稿。

當時她的文採就彰顯報端,獨到的觀點和新銳的文字讓許多老師都驚詫不已。遺憾的是,李碧華畢業後並沒有立馬從事文學工作,而是去小學當了老師。

直到1976年,她的才華有幸被伯樂賞識,成為了《文季月刊》的記者,主攻人物專訪。

 

期間,她一邊為《東方日報》撰寫專欄,一邊開始了小說創作,逐漸嶄露頭角,先後寫出《胭脂扣》《霸王別姬》《青蛇》等經久不衰的口碑佳作。

《霸王別姬》劇照

 

《胭脂扣》是她創作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了紅牌妓女如花和十二少陳振邦相愛,由於身份地位懸殊,遭到陳家反對,兩人訂下陰世之約,計劃吞食鴉片殉情。結果如花死去,十二少被救活,她在陰間等了50年不得,遂上陽間來尋。

1988年導演關錦鵬將這部作品搬上大熒幕,由梅豔芳、張國榮擔任主演,影片一舉拿下了金馬獎和金像獎的多個獎項,李碧華個人獲得了金像獎最佳編劇和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名滿天下。

《胭脂扣》劇照

 

她最擅長寫情,《霸王別姬》中程蝶衣男人對男人的一往情深;《青蛇》裡介乎姐妹、同性之間的情與愛,還有《胭脂扣》裡生世無法磨滅的愛恨糾纏……

無論是奇情畸戀,還是前塵往事,在她筆下都會有全新的解讀和更為豐富的層次,讓人耳目一新,為之一振。

 

張國榮在離世前一年的演講中,曾這樣評價她:「碧華的作品是成功的,有美而壯烈的內在,故事往往能抓住人生最光輝、最燦爛的剎那加以發揮。而我最欣賞碧華小說中那種坦坦蕩蕩、毫無保留的風格。」他還表示,《胭脂扣》中的十二少是演過的最喜歡的角色。

哥哥張國榮

有人曾問李碧華,什麼是她長久的關注與思考。她說:「我為東道主,不作奴才文章」。對於自己的作品,李碧華有著百分之百的堅持。她從來不會刻意思考寫什麼,怎麼寫,所有的想像都是在下筆的時候油然而生的,而且一經下筆絕不刪改。

 

她認為,寫小說是「先娛己,然後再娛人的享受」。如果你不喜歡、沒興趣,純粹為了名利,是很難寫出打動人心的文字,而這樣的創作本身就是悲劇,令人唏噓。

 

她對作品始終如一的創作堅持看似死板,與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格格不入,但這又何嘗不是對作品的負責,對讀者和自己的尊重呢?

情深無需轟烈

享有「天下言情第一人」美譽的李碧華,生活中的愛情卻不像小說裡那般轟轟烈烈,刻骨銘心,有的只是再尋常不過的甜蜜與幸福。

 

1976年,時任《文季月刊》總編輯的李碧華結識了在出版社工作的郭崇元。當時,兩人一起出席了一場作品研討會,郭對李碧華姓名牌寫著「李白」產生了興趣,便主動與其交談起來。

 

郭崇元才知道眼前這位身材小巧、相貌平平的女子是位大作家,不僅身為主編,還擔任香港電視節目的總策劃、大學講師等職,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散會後,為了再見佳人一面,郭崇元故意打破會場花瓶,被負責人帶到李碧華辦公室。她卻大手一揮,「算了,算在我帳戶上」,頗為豪邁。而郭並未及時言謝,而是將目光聚焦在她的手上,說了句:「手上無戒,必定待字閨中。」

 

李碧華在《東方日報》的專欄文章,郭每期必看。之後,他開闢了一個時評專欄,經常致電請教李碧華,讓其提點意見。兩人一來一往,彼此欣賞,就這樣相愛了。

《胭脂扣》劇照

他們的戀愛過程波瀾不驚,沒人見李碧華收過花,也沒有見他們卿卿我我。但一向低調的李碧華偶爾也會忍不住炫耀幸福,坦言郭崇元是個學識淵博、有涵養的好男人。

他們的婚禮也相當有趣,見證人是兩人出版的書籍,高高厚厚地摞了一臺子。

 

婚後李碧華更加忙碌,常常捧著稿件就睡著了。郭心疼愛妻,經常幫她收拾淩亂的書桌和床鋪。作為丈夫的他儼然變成了小工,不是端湯送水,就是登高找書。書房雜亂不堪,他會不痛不癢地抱怨兩句,轉頭又默默收拾了起來。

 

幸福不過就是在生活的瑣碎中,彼此相知相守,有著共同的話題,也不失包容的溫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平淡中品味愛情。

 

藏比露好,誰也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多數作家都希望憑藉作品一舉成名,享受來自媒體、社會的關注,但李碧華卻不是這樣的。

 

多部作品被翻拍,名氣也越來越大,但行蹤卻十分神秘。李碧華一直堅持不露真容,不接受電話採訪,更不參加任何宣傳活動。至今對大眾來說,她仍是容貌不祥、年齡未知的存在。

 

「別那麼好奇我的面貌,我是那種擺到人群裡,不容易特別被認出來的樣子,沒什麼好描述的。」

 

對於不露真容,李碧華有著很深的執念。有次被一個編輯纏到不行,最後僵持不下,她給對方發去了一張三歲時的照片,讓這個編輯哭笑不得。

 

她會偷偷跑到活動宣傳現場,繞了一圈,發現沒有人認出她來,就竊喜著離開了,活像一個惡作劇得逞的孩子。

 

丈夫郭崇元對此曾有過不解:「幹嘛把自己包裹得如此神秘,其實有人崇拜是件幸福的事。」李碧華只是笑而不語,隨手丟過一張自述小檔案——

 

年齡:數字太大

三圍:數字太小

身體特徵:頭角崢嶸

性格特徵:忠肝義膽,一絲不掛

願望:不勞而獲、醉生夢死

所崇拜的快樂美滿人生:七成飽,三分醉,十足收成;過上等生活,付中等勞力,享下等情慾。

 

郭一針見血地調侃她:「這哪裡是名人小檔案,簡直就是懶婆自述嘛。」李碧華也不示弱:「人生所追求的生活不外『自由』和『快樂』,我雖作風低調,但活得逍遙。

 

多年前,網上流傳一張《霸王別姬》的拍攝現場,疑似她與張國榮的合影。她隨即在博客上澄清,說戴眼鏡的女生並不是本人,也希望大家不要以訛傳訛,影響無辜之人的生活。

《霸王別姬》拍攝現場

對於合照中的女生到底是不是李碧華本人,無從考究。她也不止一次地強調過,網絡上檢索出來的照片全是臺灣歌手李碧華,而不是她。

 

李碧華說:「藏比露好,誰也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和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對她來說是極好的。

不老記掛著自己的影響力,不去想有多少人在看你寫的文字,這樣也就不會把自己當成苦海明燈,自然能瀟瀟灑灑地投身到創作當中。

 

我想,真正用心寫故事的人大抵都是李碧華這樣的吧。他們將真實的自己藏於文字背後,大隱於市,離群索居;把生活的異彩紛呈放進筆下的世界,用文字打動人心,貼近群眾。

豐子愷對人生有個著名的三層樓理論: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大多數人都處於第一層,在我看來,李碧華是住在第三層樓的人。

 

她不想受限於身外之物,渴望獨立自在的空間,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作品裡是她最大的快樂。

她喜歡做個普通人,擁有平凡而甜蜜的愛情,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和這個世界始終保持距離。

 

一個人的價值並不在於他擁有什麼光環和成就,而在於他是否能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讀懂自己,能否承受和理解生活所給予的一切。

等年華流逝,光芒褪去,你依然留有真我,依然純粹,何其幸也。

相關焦點

  • 李碧華式的財智.
    「讀完60部瓊瑤,不如讀懂一本李碧華」。今天我們來聊聊李碧華,當然是從錢的角度。
  • 亦舒屬於前半生,李碧華屬於後半生
    我讀亦舒時感覺她比瓊瑤好讀,有著香港人特有的姿態,但我覺得她是屬於前半生的,如果說更喜歡的香港作家,還是李碧華,因為李碧華屬於後半生。亦舒說:「後來在人生道路上,我吃了許多許多苦,但首宗,還是寄人籬下之苦,比生老病死更甚。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發誓要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巢,在外頭受風吹雨打,回來亦可關上門舔傷。」
  • 李碧華:「就愛男色與女色」
    「世上之所以有矢志不渝的愛情,忠肝義膽的氣概,皆因為時相當短暫,方支撐得了。久病床前無孝子,曠日持久不容易,一切物事之美好在於『沒時間變壞』」「一個男人,好應該像磐石一樣,貫徹始終,任憑風風雨雨,不屈不撓,目空一切,傲然挺立。」「舊情復燃的結果就是重蹈覆轍,自作多情的下場就是自取其辱。」
  • 編輯生涯2:我與李碧華的緣分(上)
    後來,她把慰安婦的愛情故事寫成一本書,叫《煙花三月》,這本書在香港和臺灣同時出版,李碧華把稿酬全部捐給了慰安婦。」(後來問李碧華才知道,港、臺兩地首版版稅全部捐給這位慰安婦;再版版稅以及大陸版版稅,全部捐給了慰安婦基金會——一個民間機構,她一再說,不必提了,那麼少,她們那麼多人連看病都看不起。)我聽了非常感慨,叫這位朋友設法幫我找到李碧華的聯絡方式。
  • 拒絕,是最佳的勾引方式 李碧華
    李碧華最擅長寫情,比如《青蛇》中青蛇白蛇那種介乎姐妹、同性之間的情;比如《霸王別姬》中程蝶衣男人對男人的刻骨銘心;《胭脂扣》中如花和十二少的愛恨糾纏……從古到今,被無數人談論、書寫過的愛恨情仇,在她筆下總會有不同的角度,更豐富的層次,讓人為之耳目一新,深受震動。
  • 亦舒屬於前半生,李碧華屬於後半生.
    我讀亦舒時感覺她比瓊瑤好讀,有著香港人特有的姿態,但我覺得她是屬於前半生的,如果說更喜歡的香港作家,還是李碧華,因為李碧華屬於後半生。 亦舒說: 這屬於前半生的苦,寄人籬下,希望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李碧華說: 這屬於後半生的悟,沒有絕對,接受平淡、無常和每個人的改變。 亦舒說: 這是前半生的夢,很多很多愛,或者很多很多錢,少女瑰麗的夢。
  • 李碧華寫哥哥
    李碧華的一段往事 老地方見   有一班朋友很喜歡Leslie,其中一位馮老師,儲了所有他的VCD和盒帶,唱片當然全部有齊。馮老師有位好朋友,是名作家李碧華,也因此我有幸成為李碧華的朋友。李碧華的文字大家都很熟悉,但她喜歡中國戲曲藝術,相信知道的人不多,而對任白亦非常尊崇;還有,她喜歡張國榮,肯定不為人知。李碧華的《胭脂扣》拍成電影,她指定要張國榮演十二少,她說那個角色早在籌備小說時便以哥哥為藍本,所以,如果改編成電影劇本,那就更非由哥哥來演不可。最後戲開拍了,當然是大家意料之內,由哥哥擔演十二少。
  • 李碧華:一半
    這種「半」文化的巧妙,讓我想起香港的一位知名通俗小說家,李碧華。李碧華的小說,雖然不乏讀者喜愛,且常有人拿她與張愛玲作比較。但從純文學創作角度來說,許多學者都認為李碧華的小說是遠夠不上一流文學的。 可有趣的是,李碧華的作品,文學性雖不如一流作品完整,但她的小說,卻幾乎每一部都被改編成了電影,且許多部,都是銘刻在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
  • 我與李碧華的緣分(下):李碧華看女人
    這些國粹今天因為觀眾遞減,有式微的危機,李碧華卻有點遺老遺少的品味,偏偏就聽戲曲,還形成了邊聽邊創作的習慣。在唱戲曲的人裡面,李碧華喜歡的是白光。白光最著名的,就是那首《嘆十聲》:「煙花那女子,嘆罷那第一聲,思想起奴終身,靠呀靠何人……」李碧華喜歡寫煙花女子和梨園情,即是她說的「婊子」和「戲子」。
  • 李碧華《胭脂扣》:「人一窮,連最細緻的感情都粗糙」
    愛情,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是不容易長久的如花與十二少有情嗎?自然有的,不然如花也不會為了十二少謝絕所有的恩客,十二少更不會為了如花捨棄南北行闊少的身份,到戲院去學戲打雜。然而,就像李甲與杜十娘的故事,李甲用度不愁的時候,兩個人可以你儂我儂,情深如火。
  • 李碧華《霸王別姬》經典摘錄,生旦淨醜不過戲夢一場丨贈書
    ——李碧華《霸王別姬》8. 紅塵孽債皆自惹,何必留傷痕?互相拖欠,三生也還不完,回不去,也罷,不如了斷,死亡才是永恆的高潮。——李碧華《霸王別姬》9. 她一揖拜別。不管外頭是狼是虎。——李碧華《霸王別姬》
  • 原來浪漫的愛情,都無法持久
    得出這樣的結論,其實和我以前對於愛情認知完全不同。過去我只讚美轟轟烈烈的浪漫愛情,腦海中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傑克和露絲,他們在船頭相擁,幻想美好的未來。平平淡淡的幸福,才是我想要的,而浪漫的愛情,都是暫時的,無法持久。也就是說:「浪漫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遞減」。為什麼會這樣呢?
  • 李碧華《胭脂扣》:以謀殺的方式求殉情的結果,真愛為何如此偏執
    李碧華小說《胭脂扣》有很濃重的「才子佳人」式的故事結構:綺紅樓的紅牌阿姑如花,因與富家子弟「十二少」(陳振邦)兩情相悅而以身相許,儘管自願為妾卻依然遭到對方父母的反對。為了能夠永遠在一起,兩人相約殉情。
  • 李碧華《胭脂扣》:以謀殺的方式求殉情的結果,真愛為何如此偏執
    李碧華小說《胭脂扣》有很濃重的「才子佳人」式的故事結構:綺紅樓的紅牌阿姑如花,因與富家子弟「十二少」(陳振邦)兩情相悅而以身相許,儘管自願為妾卻依然遭到對方父母的反對。為了能夠永遠在一起,兩人相約殉情。
  • 李碧華《胭脂扣》:媽寶男不配擁有愛情,十二少與賈寶玉共命運
    李碧華在《胭脂扣》原著中,描寫十二少的相貌,只用了八個字,眉目英挺,細緻溫文。前四個字將脂粉氣的娘娘腔排除在外,後四個字又拒絕了五大三粗的粗鄙硬漢。賈寶玉與十二少皆是少年英俊氣與書生婉約風流集於一體的人物。只從外貌上看來,已有七、八分相似。
  • 李碧華《霸王別姬》:從始至終,只有菊仙一人是「忠誠」二字
    毫無疑問,《霸王別姬》,是李碧華雕琢的最美的一部作品。最早知道李碧華這個人,就是《霸王別姬》,衛視中文臺日日廣告,林憶蓮那一句「往事已經太匆匆,我好害怕總是淚眼朦朧」悽婉悱惻,勾魂奪魄,是那時期我最愛的歌。婊子無情,戲子無義。這個婊子說的就是菊仙。
  • 最經不起平淡愛情的星座
    無論是門不當戶不對,還是有第三者插足,天蠍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棄權,他們會把愛情的地域當做戰場一般對待,在他們看來,狂風暴雨算什麼,也不過是對真愛的測試,天蠍堅信只有經歷過風雨的愛情,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他們在一場場捍衛幸福的愛情保衛戰站中,冒著外來的槍林彈雨勇往直前,擊退敵人的同時,收穫的何止是快樂,更重要的是一份滿足感,證明自己的真愛來的名正言順。
  • 香港最神秘的女作家:比亦舒更真實,比張愛玲更冷冽
    她出身於廣東一個舊式大家族,家裡做中藥材生意,祖父娶了4房太太,還納有妾侍。從小,她就穿梭於古舊的老房子裡,在修竹滿徑的庭院裡長大,聽慣了一地雞毛的是非,也見多了悲歡離合,這些殘存的記憶為日後的創作提供了無盡的素材和靈感。大了一點,父母帶她搬去香港。在女子學校讀書的時候,李碧華的文字就常在《幸福家庭》和《中國學生周報》上發表,畢業後,她當了一名小學老師。
  • 香港「文妖」李碧華:陳凱歌靠《霸王別姬》封神背後的女人
    可以說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成功,離不開《霸王別姬》背後的女人:香港文妖李碧華。李碧華生於1952年,彼時的香港剛開始工業化進程,香港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李碧華的字裡行間裡將港人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心態體現到極致。
  • 耐得住平淡的愛情,方能收穫真正的幸福
    有一個真相會令很多人崩潰,能讓兩個人獲得幸福的愛情,往往來源於平淡的生活。在浮躁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愛情的觀念開始發生改變,他們一面在追逐新鮮感,另一面卻在抱怨沒有一個可以相濡以沫的愛人。殊不知愛情不是激情,唯有將愛情和激情的關係理清,我們才能擁有愛情,進而收穫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