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情愛、鬼怪、武俠等各種類型的電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滿足著港民的新奇與娛樂需求。
那個時期的電影部部堪稱經典,至今依然讓人津津樂道,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著。身處電影黃金時代的張國榮、林青霞、張曼玉……,更是觀眾心目中永遠的男神女神,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
和熒幕巨星相比,作為編劇、小說家的李碧華並不為大眾所熟知。但她的作品,你一定不陌生,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徐克的《青蛇》都是根據她的小說改編而來的。
《青蛇》劇照
作品裡的女性個個敢愛敢恨,演繹著銘肌鏤骨的曠世奇戀,現實中的李碧華卻和她們毫無相似之處。反之,她為人低調,不愛出現在公眾面前,只是一位躲在作品背後默默創作的文學工作者。
寫作是先自娛,再娛人的享受
李碧華出生在廣東一個闊綽的大家庭裡,原名叫李白,頗有天生與文為伴的氣勢。祖父做中藥材生意,家底豐厚,娶了四個老婆,還收有妾侍。
她從小就聽慣了舊式的人事鬥爭,也耳濡目染了家庭的悲歡離合,這為她日後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大宅院裡是非多,她卻不願浸淫其間,終日沉迷於書中,遠離這些俗世紛爭。
後來她跟隨父母去了香港,就讀於女子學校真光中學。幼時對文學的喜愛根深蒂固,加上香港自由民主風潮對她的影響,李碧華在中學時代就經常向《幸福家庭》和《中國學生周報》投稿。
當時她的文採就彰顯報端,獨到的觀點和新銳的文字讓許多老師都驚詫不已。遺憾的是,李碧華畢業後並沒有立馬從事文學工作,而是去小學當了老師。
直到1976年,她的才華有幸被伯樂賞識,成為了《文季月刊》的記者,主攻人物專訪。
期間,她一邊為《東方日報》撰寫專欄,一邊開始了小說創作,逐漸嶄露頭角,先後寫出《胭脂扣》《霸王別姬》《青蛇》等經久不衰的口碑佳作。
《霸王別姬》劇照
《胭脂扣》是她創作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了紅牌妓女如花和十二少陳振邦相愛,由於身份地位懸殊,遭到陳家反對,兩人訂下陰世之約,計劃吞食鴉片殉情。結果如花死去,十二少被救活,她在陰間等了50年不得,遂上陽間來尋。
1988年導演關錦鵬將這部作品搬上大熒幕,由梅豔芳、張國榮擔任主演,影片一舉拿下了金馬獎和金像獎的多個獎項,李碧華個人獲得了金像獎最佳編劇和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名滿天下。
《胭脂扣》劇照
她最擅長寫情,《霸王別姬》中程蝶衣男人對男人的一往情深;《青蛇》裡介乎姐妹、同性之間的情與愛,還有《胭脂扣》裡生世無法磨滅的愛恨糾纏……
無論是奇情畸戀,還是前塵往事,在她筆下都會有全新的解讀和更為豐富的層次,讓人耳目一新,為之一振。
張國榮在離世前一年的演講中,曾這樣評價她:「碧華的作品是成功的,有美而壯烈的內在,故事往往能抓住人生最光輝、最燦爛的剎那加以發揮。而我最欣賞碧華小說中那種坦坦蕩蕩、毫無保留的風格。」他還表示,《胭脂扣》中的十二少是演過的最喜歡的角色。
哥哥張國榮
有人曾問李碧華,什麼是她長久的關注與思考。她說:「我為東道主,不作奴才文章」。對於自己的作品,李碧華有著百分之百的堅持。她從來不會刻意思考寫什麼,怎麼寫,所有的想像都是在下筆的時候油然而生的,而且一經下筆絕不刪改。
她認為,寫小說是「先娛己,然後再娛人的享受」。如果你不喜歡、沒興趣,純粹為了名利,是很難寫出打動人心的文字,而這樣的創作本身就是悲劇,令人唏噓。
她對作品始終如一的創作堅持看似死板,與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格格不入,但這又何嘗不是對作品的負責,對讀者和自己的尊重呢?
情深無需轟烈
享有「天下言情第一人」美譽的李碧華,生活中的愛情卻不像小說裡那般轟轟烈烈,刻骨銘心,有的只是再尋常不過的甜蜜與幸福。
1976年,時任《文季月刊》總編輯的李碧華結識了在出版社工作的郭崇元。當時,兩人一起出席了一場作品研討會,郭對李碧華姓名牌寫著「李白」產生了興趣,便主動與其交談起來。
郭崇元才知道眼前這位身材小巧、相貌平平的女子是位大作家,不僅身為主編,還擔任香港電視節目的總策劃、大學講師等職,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散會後,為了再見佳人一面,郭崇元故意打破會場花瓶,被負責人帶到李碧華辦公室。她卻大手一揮,「算了,算在我帳戶上」,頗為豪邁。而郭並未及時言謝,而是將目光聚焦在她的手上,說了句:「手上無戒,必定待字閨中。」
李碧華在《東方日報》的專欄文章,郭每期必看。之後,他開闢了一個時評專欄,經常致電請教李碧華,讓其提點意見。兩人一來一往,彼此欣賞,就這樣相愛了。
《胭脂扣》劇照
他們的戀愛過程波瀾不驚,沒人見李碧華收過花,也沒有見他們卿卿我我。但一向低調的李碧華偶爾也會忍不住炫耀幸福,坦言郭崇元是個學識淵博、有涵養的好男人。
他們的婚禮也相當有趣,見證人是兩人出版的書籍,高高厚厚地摞了一臺子。
婚後李碧華更加忙碌,常常捧著稿件就睡著了。郭心疼愛妻,經常幫她收拾淩亂的書桌和床鋪。作為丈夫的他儼然變成了小工,不是端湯送水,就是登高找書。書房雜亂不堪,他會不痛不癢地抱怨兩句,轉頭又默默收拾了起來。
幸福不過就是在生活的瑣碎中,彼此相知相守,有著共同的話題,也不失包容的溫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平淡中品味愛情。
藏比露好,誰也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多數作家都希望憑藉作品一舉成名,享受來自媒體、社會的關注,但李碧華卻不是這樣的。
多部作品被翻拍,名氣也越來越大,但行蹤卻十分神秘。李碧華一直堅持不露真容,不接受電話採訪,更不參加任何宣傳活動。至今對大眾來說,她仍是容貌不祥、年齡未知的存在。
「別那麼好奇我的面貌,我是那種擺到人群裡,不容易特別被認出來的樣子,沒什麼好描述的。」
對於不露真容,李碧華有著很深的執念。有次被一個編輯纏到不行,最後僵持不下,她給對方發去了一張三歲時的照片,讓這個編輯哭笑不得。
她會偷偷跑到活動宣傳現場,繞了一圈,發現沒有人認出她來,就竊喜著離開了,活像一個惡作劇得逞的孩子。
丈夫郭崇元對此曾有過不解:「幹嘛把自己包裹得如此神秘,其實有人崇拜是件幸福的事。」李碧華只是笑而不語,隨手丟過一張自述小檔案——
年齡:數字太大
三圍:數字太小
身體特徵:頭角崢嶸
性格特徵:忠肝義膽,一絲不掛
願望:不勞而獲、醉生夢死
所崇拜的快樂美滿人生:七成飽,三分醉,十足收成;過上等生活,付中等勞力,享下等情慾。
郭一針見血地調侃她:「這哪裡是名人小檔案,簡直就是懶婆自述嘛。」李碧華也不示弱:「人生所追求的生活不外『自由』和『快樂』,我雖作風低調,但活得逍遙。」
多年前,網上流傳一張《霸王別姬》的拍攝現場,疑似她與張國榮的合影。她隨即在博客上澄清,說戴眼鏡的女生並不是本人,也希望大家不要以訛傳訛,影響無辜之人的生活。
《霸王別姬》拍攝現場
對於合照中的女生到底是不是李碧華本人,無從考究。她也不止一次地強調過,網絡上檢索出來的照片全是臺灣歌手李碧華,而不是她。
李碧華說:「藏比露好,誰也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和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對她來說是極好的。
不老記掛著自己的影響力,不去想有多少人在看你寫的文字,這樣也就不會把自己當成苦海明燈,自然能瀟瀟灑灑地投身到創作當中。
我想,真正用心寫故事的人大抵都是李碧華這樣的吧。他們將真實的自己藏於文字背後,大隱於市,離群索居;把生活的異彩紛呈放進筆下的世界,用文字打動人心,貼近群眾。
豐子愷對人生有個著名的三層樓理論: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大多數人都處於第一層,在我看來,李碧華是住在第三層樓的人。
她不想受限於身外之物,渴望獨立自在的空間,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作品裡是她最大的快樂。
她喜歡做個普通人,擁有平凡而甜蜜的愛情,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和這個世界始終保持距離。
一個人的價值並不在於他擁有什麼光環和成就,而在於他是否能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讀懂自己,能否承受和理解生活所給予的一切。
等年華流逝,光芒褪去,你依然留有真我,依然純粹,何其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