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作者王家禧一路走好!感謝有你陪伴度過童年!

2021-02-17 香港衣食住行

同在天津工作生活過,處在同一個時代,甚至同在一個業界,《老夫子》是否抄襲了朋弟的作品,這爭議之聲,其實是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

當時香港的亞文化發起人彭志銘收到一批內地朋友給他寄來的原稿,發現早在1940年代已經有人畫過老夫子,「它不但造型一樣,名字一樣叫老夫子,我們甚至找到連笑料也一樣的作品!」

彭志銘說:

「當年我出版《漫畫讀物》,那是全港第一本漫畫評論雜誌,出版到四期錢都虧光了,本來就打算關門大吉,誰知道這時楊維邦收到馮朋弟(原裝上海《老夫子》)朋友寄來的幾篇文章,當時沒有雜誌願意刊登。這時剛好看到王澤接受訪問,說出自己如何構思老夫子的過程,我們一看就光火了,決定一定要出版!

那時沒錢,要存一陣子錢,才可以出版。最令人感嘆的是王澤最紅的時候——即60-70年代,剛好是原作者馮朋弟最悲慘的年代,因為內地正經歷文革!當時有朋友曾把香港《老夫子》帶給馮朋弟看,朋弟無言以對,這世界多悲涼!其實每個創作人都模仿過人,但你怎樣也不可能說是你自己創作呀!。

不過當年《漫畫讀物》畢竟還是小眾亞文化刊物,引起了波瀾,但王氏家族一直否認或不作回應,這事情也就沒有鬧起來。到了2001年,馮驥才專門出版了《文化挖掘老夫子出土——為朋弟抱打不平》,將王氏和朋弟的作品作考證比較,這才在華人世界掀起了討論熱潮。

相關焦點

  • 再見《老夫子》作者!感謝你曾陪伴我們度過整個童年!
    關於童年的回憶怎麼可以少得了——老夫子
  • 《老夫子》作家王澤病逝,享年93歲!再見童年!願一路走好
    如果說,有一本漫畫能跨越3個年代,一起陪伴著70後、80後、90後的成長足跡。那肯定要屬《老夫子》無疑~但是不久前,小IN收到一條令人惋惜的消息:著名漫畫家、《老夫子》作者王澤(原名王家禧)於2017年1月1日與世長辭,享年93歲
  • 廣州人童年回憶再見!《老夫子》作家王澤病逝享年93歲!永別老夫子一路走好!
    ▼貫穿曬70,80,90三個年代嘅童年回憶<老夫子>但遺憾今晨大約在中午12點左右老夫子哈媒體公司董事長邱秀堂系facebook公布消息稱<老夫子>作者王澤(原名王家禧)其實老夫子漫畫人物繫於1962年面世陪伴左幾代人成長都系香港出版歷史最長嘅漫畫
  • 一代人的記憶:《老夫子》作者王家禧逝世
    1964 年香港吳興記書報社發行單行本後,在中國臺灣、香港、大陸以及東南亞等地相繼出版單行本和套裝,曾有馬來文、印尼文、印度文與泰文版本的漫畫。1980 年代,王家禧帶著家人移民到美國加州,後期的《老夫子》主要由王家禧的長子王澤繼承其創作。
  • 《老夫子》作家王澤病逝,享年93歲,再見了我的童年!一路走好!
    今年元旦,著名漫畫家、《老夫子》作者王澤(原名王家禧)於2017年1月1日凌晨5時57分因年老器官衰竭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93歲。
  • 一路走好!‪香港「出版界巨人‬」離世 享年98歲 曾經捧紅經典漫畫《老夫子》
    吳中興在醫院裡逝世,餘經理以及他的孫女,還有家裡的傭人都陪伴在旁。1995年到現在,老夫子的漫畫已經由王家禧的長子王澤接手創作,父子倆共用一個筆名,成為一時佳話。吳中興與《老夫子》結下不解之緣56年,他生前接受訪問時,表示在1964年在香港的報紙上看到連載的《老夫子》漫畫,認為畫工好而且幽默,憑著11年的發行經驗,主動與作者王家禧洽談合作。
  • 王家禧:「老夫子」漫畫與背後的那樁公案
    [摘要]像許多從小讀著老夫子漫畫長大的香港人一樣,陳慰平開始並沒有注意到漫畫作者王家禧在美國當地時間1月1日凌晨辭世的消息。王家禧(1925-2017)街邊讀物像許多從小讀著老夫子漫畫長大的香港人一樣,陳慰平開始並沒有注意到漫畫作者王家禧在美國當地時間1月1日凌晨辭世的消息。
  • 鬼馬童真一生,再見了《老夫子》,再見了我們的童年!
    >這個風靡華人世界近半個世紀的漫畫書曾陪伴了70、80、90後整個童年但讓人惋惜的是2017年的元旦著名漫畫家、《老夫子》作者王澤(原名王家禧)離開了人世那個讓我們看到捨不得放下,被媽媽罵小心近視是因為它;上課偷偷的在書桌裡翻著四至六格漫畫憋著不笑出聲也是因為它;因為本數太多零用錢不夠,只能互相借閱傳看,經歷著它從灰白版走向彩色版的還是它……《老夫子》陪伴了我們這麼多年,卻始終要迎來「終章」。在這個二次元「宅基腐」日漫傾注和彈幕刷屏的時代,我們也不應該忘記那個在小小灰白格子裡跳脫的鮮活形象和那一個個快樂了我們童年的故事。
  • 1983年,《老夫子》漫畫的原創者朋弟,在病床上孤寂地死去
    然後朋友圈就被刷屏了,各種童年回憶錄。  老夫子:是一個極具時代特徵的遺老遺少性質的平民形象,新舊事物與觀念在其身上產生著強烈的衝突。朋弟正是通過這一人物的複雜性,折射出社會的斑斕與荒誕,並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批判精神。
  • 「老夫子」到底是誰的「老夫子」?
    有一篇名為《看了多年的老夫子,竟然是抄襲的》文章盛傳網絡和朋友圈,結尾還用了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來痛訴文中的抄襲者——移居香港的王家禧(筆名王澤,以下統稱王澤),聲援動漫形象「老夫子」的原作者馮棣(又名朋弟,以下統稱朋弟)。
  • 良品 《老夫子》居然是抄襲的,而且內容也很不清真...
    「世界上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王澤的《老夫子》」,這大概是對老夫子最大的評價了吧。當年隨便一個書攤都在兜售《老夫子》,老夫子在華人圈的影響力,是目前為止沒有其他任何一部國漫所能達到的。其實王家禧在移民香港之前,他是天津人,1928年生於天津。整個小學、中學時代都是在天津度過。
  • 我們悼念王家禧,但也不該忘記朋弟
    作者:魏思禮  昨日(3日)消息,王家禧先生於美國時間2017年1月1日逝世。  提起王家禧,有許多人可能不詳其名。但要提到他的筆名王澤,國內漫畫界相關人士絕對耳熟能詳。如果再提到其作品《老夫子》,大概全世界範圍內的華人都會對他印象深刻。
  • 永遠的香港經典《老夫子》
    香港漫畫界的代表《老夫子》作者王家禧(筆名:王澤)在2017年的1月1日與世長辭,享年93歳。
  • 《老夫子》已經逐漸失去了市場,你認為它的原創作者是誰?
    想必有很多朋友都看過《老夫子》這部漫畫作品,該作品曾經在香港造成過很大的社會轟動,有政界高官甚至還稱讚這本漫畫為「香港的一代傳奇」,其「創作者」王家禧老先生憑藉該作品,在華人漫畫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前幾年這位老先生去世,外界都在對他進行緬懷時,一些「突兀的」聲音引起了公眾們的注意。
  • 「藝」起分享丨好書推薦《老夫子》
    《老夫子》(英文:Old Master Q)指的有兩個作品:★第一個是指朋弟的《老夫子》(1930年代出版),原名為馮棣,是中國內地1930年代的著名漫畫作品。當時他在報章發表《老夫子》、《老白薯》等漫畫,其人物造型和性格與王澤的《老夫子》十分相似,是被王澤(王家禧)剽竊的原著。
  • 「再見,老夫子」
    「陪伴我長大的漫畫,走好。」文案|未見一。
  • 老夫子抄襲者平步青雲,原作者悽慘病死,還被打成右派,歷史總是健忘!
    如今京津一帶50歲以上的人腦子裡大都印有老夫子那個笑話百出的形象。就在這個時候,新版老夫子的作者王家禧出現了,他從60年代開始發表《老夫子》,70年代迅速走紅市場作家馮驥才這樣概括王家禧版老夫子:「雖然將老夫子後腦殼的髮辮去掉,大腿加長了一些,還把老白薯的上衣換了一件,名字也改了一個字(把『老白薯』改稱『老蕃薯』 ),但基本的形象和性格特徵卻與朋弟筆下的人物全然一樣,這就是王家禧之所為了。」
  • 原 創|:你不知道的關於漫畫《老夫子》的那些事
    80後和90後的童年一定出現過這部漫畫的影子——《老夫子》由於這部黑白漫畫作品妙趣橫生,
  • 〔哥歌拾遺〕張國榮《七彩卡通老夫子:水虎傳(片頭曲)》
    七彩卡通老夫子:水虎傳(片頭曲),張國榮演唱。
  • 他畫的《老夫子》是一代人的記憶,曾見證過謝霆鋒、張栢芝的愛情,可他永遠離開了我們…
    每次來,都會帶上幾本老夫子,我躺在床上的無聊日子,就靠《老夫子》去打發,還因此患上了近視眼。腿痊癒回家休養,有一天老師組織同班同學來我家慰問,他們見到我一柜子的老夫子,簡直要拜我為偶像。再後,《老夫子》成為了我第一本廁所讀物,直到初中才被青年文摘和故事會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