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的大幕剛剛退去,《白色月光》的熱度就被引爆了。這兩部均以女性視角切入的電視劇,伴隨著激烈的矛盾衝突和各自成長的煩惱,殘忍的剝離著夫妻之間的那些「信任」。因為大家的討論太過針鋒相對,平時不追劇的我也跟著劇透看完了。可是,看完之後,那感覺猶如巨石壓心,魚刺卡喉,有種說不出的壓抑感和無望感。
那種壓抑感是你發現成年之後,感情的失敗需要你自己承擔,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你除了不能隨意的發洩,還要去權衡利弊;那種無望感,是你會發現不管你結不結婚,所有的感情都可能會改變,在面對變故傷害的時候,你要一個人接著,沒有人真的能夠替你買單。
顧佳美麗知性,獨立自強,在大學時代就認定了自己的老公,和他一起奮鬥,同時還要兼顧好妻子,好媽媽的角色,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完美人妻。就是這樣的一個女人,在事業成功,有了孩子之後,還要面對婚姻中最噁心的事情,出軌,甚至是幫那個犯錯的男人一起對付小三。
《白色月光》的張一呢,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人,大學經歷了男友的一次背叛,於是想找一個老實本分的男人顧好大後方,自己去拼事業。婚後兩人各司其職,還生了一個漂亮的女兒。心思細膩的張一為了鼓勵老公,還拿出自己的房本去抵押給老公提供資金支持。可是當自己在職場上拼死拼活的時候,身為「家庭婦男」的老公不僅劈腿多人,還合謀覬覦起老婆的財產。在第一個小三孫雯雯攤牌之後,張一決定拿出50萬作為分手費補償給她,只為可以繼續維持一個完整的家。看到這裡的時候,我不禁困惑,事業上那麼有能力的張一竟然會被耍的團團轉,步步退讓。努力做著一個完美的女人。直到她又迎來老公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的時候,她才明白,在面對出軌的問題上,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區別。
在我們討論劇情的時候,朋友們跟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現在這社會,做女人太難了。
人一旦步入婚姻後,考慮的就不僅僅是對錯,和兩個人感情的問題了。所以,看到她們面對危機時的猶豫不決,權衡,犧牲,委屈,自我消化的時候,我是能夠理解的。但是,我仍然覺得,人是要有底線的,沒有了底線的縱容,就是婚姻中的自我貶低,也就不要怪別人頻繁的傷害你。
從數據上講,2020年,中國男人女人出軌的比例為3:2,並不是那麼懸殊。但是,絕大多數的熱播劇似乎都在跟我們滲透著,對男性出軌的寬容和對女人標準的無限拔高。女人不管再優秀,有一方面沒做好都是要被指責的,男人再平庸,只要有一個優點拿得出手的,就是好男人。男人已經很累了,偶爾出出軌是天性,你要學會理解。女人你連家庭和工作都兼顧不了,是什麼好老婆?
我始終認為工作和家庭對於婚姻來說同等重要。但是很多人都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理解對方的犧牲。女人如果做一個家庭主婦,陪伴孩子的成長,丈夫就有可能認為她與自己沒有同步,拉開了差距;女人如果做事業型,丈夫可能會覺得太強勢,外界也會對其指手畫腳。反之,男人也是一樣,需要老婆的理解。在這個信任危機,信息爆炸的年代,出軌變成了一種只要你願意,就會發生的事。缺乏責任感和包容也讓婚姻變得兒戲起來。
為愛結婚是人們的理想狀態,可是,現在有幾個人能堅持的下來,克服現實的摧殘呢?現在的婚姻,到底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
不論是熱播劇的五花八門的出軌劇情,還是現在居高不下的離婚率,或是大家現在的不婚趨勢,這些現象的背後都不是一兩個原因能夠解釋清楚的。真愛難尋,人從簡單變的複雜是很快的,但是從複雜再變回簡單是很難的事情。如果你想獲得真愛,就必須先要相信真愛,先去付出。如果你我都在防備,等著對方先通過考驗,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那麼你也不會獲得真正的愛情。
有人會說,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不想受到傷害。所以不再付出了。但是人這短短的一生,那純粹的快樂其實是在愛的付出中獲得的。假設每個人都給自己包上一個厚厚的殼,那就不要抱怨這個社會太過冷漠,太過現實,因為你也是造成現實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