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民族仇恨不談,日本有許多令我惦記的事物,一直和友人說想去那住上一陣,茶道、花道、寺廟、和果子、壽司,還有北海道的雪,都是我愛的。
去不成,偶爾會打開日本電影看看,倒不是為了故事情節,例如是裕枝和的《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記》,能反反覆覆看好多遍。喜歡那些低低矮矮,種滿花草的民屋,喜歡木質房子和門框的樸實質感,想像榻榻米上散發好聞的稻草香,還有一種不言不語、時光靜默流淌的深邃。
我沒有想到,上次來做客的水岸寒舍的發起人殷文歡,復刻了蘇州水鄉老宅後,竟又跑去日本,復活了一間日式老宅。這間老宅的內景和庭院皆保留了典型日宅的模樣,但宅外的那條小樽運河,居然與蘇州水道的氣質驚人相似。
看完他做的小樽寒舍,我又一次心動了,真的好想趕快啟程,去圓一個心中的念想。
芍藥姑娘 Vol.436
x
小樽寒舍
1995年巖井俊二拍了一部青澀的愛情電影《情書》,所有看過的少男少女都被片中純純的愛情打動了。
電影裡那座飄著雪的小城成了很多人心中浪漫的雪國小鎮。
這座浪漫的雪國小鎮就是北海道靠海的小樽,青澀的時光,恬淡的初戀,一如浪漫的《情書》給我的印象。
電影《情書》中的場景就是小樽的船見坂
我叫殷文歡,從蘇州的黎裡到北海道的小樽,一直都在尋找溫柔的舊時光的路上。
1991年,我雙手推起一輛半舊的自行車,開始代理「樂百氏」;之後又做起「喜之郎」、「南方黑芝麻糊」等品牌的生意;再到後來辦起自己的食品公司,管理起1700餘名員工,在全國設立30多個分銷公司。
我出生在60年代的蘇州黎裡。印象中的黎裡,流水潺潺,宅院古樸,巷弄靜幽,溫柔婉約。
我想大抵在許多人的記憶裡,都會有一段溫暖愜意的舊時光,在外漂泊的時間久了,偶爾都會想著片刻的逃離。而黎裡,就是我的那個原點。
蘇州黎裡古鎮
2013年,我開始做一件事——讓更多的人能住進舊時光裡。我開始尋找國內的古村落,利用廢棄或閒置的房舍改造民宿。
在青山連綿的長城腳下,這裡有上了歲數的古樹老井,旁邊映著山花,石磨、草屋、籬笆……我把山腳下的幾處老房子悉心打磨,變成了我的第一家民宿——山裡寒舍。
現在,山裡寒舍已經成了北京民宿的一張名片。
京郊密雲的山裡寒舍
京郊悠閒的日子待得久了,自然而然會想起遠在一千多公裡外的家鄉古鎮。
所以當我聽說,鎮裡計劃盤活黎裡文化資源、發展經濟時,我就第一時間回到了這裡:蘇州黎裡古鎮,一個還未沾染商業氣息的千年古鎮。
幾千年歷史的長廊、駁岸、小巷、弄堂,小橋流水裡的黎裡人依舊過著實在平淡的安穩日子。於是,在自己的家鄉黎裡又有了水岸寒舍。
黎裡古鎮中的水岸寒舍
▽ ▽ ▽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幾個好友去北海道。
等到從札幌坐著JR電車開到小樽的時候,我才一下子意識過來「小樽?是那個電影裡的浪漫雪國嗎?」
下了電車,走在小樽的街道上,發現這裡沒有東京朝九晚五的匆忙,有的只是溫暖的陽光,海風的吹拂,還有恬淡的人們。
街道的兩旁散落著歐式和日式混雜的老建築,有那麼一瞬間竟讓我產生了自己走在歐洲街道上的錯覺。
走著走著,一條平靜的河水出現在眼前,水面上偶爾有船緩緩地駛過。「這個應該就是小樽運河了!」同行的一位好友立刻反應過來。
我的心「咯噔」了一下,這條運河給人的感覺像極了家鄉黎裡古鎮穿城而過的水道,都是那樣的靈動。
沿著運河走了一會兒,我自己對小樽這座小城的好感度也在蹭蹭上漲。
家鄉黎裡古鎮穿城而過的水道,和小樽運河竟然有氣質相投之處
那次北海道之行回來後,我就產生了想留在那裡生活一段時間的想法。也恰好,那時的寒舍在國內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績,很快小樽成了「寒舍」下一個要去的城市。
於是,我託朋友在小樽尋得一處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宅。改造翻新之後,就是現在的小樽寒舍了。
小樽寒舍
小樽寒舍位於小樽富岡町山腳下一條安靜的街區內,是昭和初期建造的武士之家。老宅是時光的見證者,沉沉地坐落在那裡,有一種自然而然的歲月魅力。
古樸典雅的四合庭院是典型的日式磚木結構建築,四周綠樹圍繞,深挑的屋簷隱在精心梳理過的草木中。風拂過屋簷下的玻璃風鈴,清脆的聲響打破了四下的靜謐。
拾級而上,伴隨著木門被拉開所發出的吱呀聲,便是進入小樽寒舍的世界了。
印入眼帘的是一處整潔的日式玄關,
以及一條長長的通向房屋深處的走道。
木質地板、日式移門、柵格窗,
簡單三筆就把走道勾勒得極具日式風情。
一樓共有四間和式臥房,一間獨立位於走道左側,另外三間則連通成一套南北通透、寬敞明亮的三居室,步入臥房內,可以嗅到空氣中雜糅著的淡淡木竹氣息。
考究的空間既流通又互相分隔,
半透明的樟子紙細緻地附在移門的格柵之上,
推拉之間,三間居室既通透又不失隱秘。
三居室中的兩間都自帶小院,
拉開紙裱的日式移門,
滿眼便是小院內蔥鬱的草木。
一樓還有一間緊鄰著小院的茶室。
閒暇之餘,若與三兩友人在茶室閒談作樂,
那便是真的住進舊時的小樽了。
一層茶室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屋後保留了一座舊時的石頭倉庫,將它改建成了居酒屋。一碟精緻的料理,一段故事。在這裡,每一晚都可以是「深夜食堂」。
隨著歲月帶來的風化,小樽的木雕門楣、木樓梯和木地板變幻出優美的色澤和木紋。青竹泛褐、木屋散發的氤氳氣息、木樓梯的吱吱聲響,都讓這個家充滿了舊時光的味道。
通往二樓的木樓梯就藏在走道盡頭的木頭移門之後。踩著木梯向上,就來到了小樽二樓的世界。
如果說一層帶著院子的和室會讓人憶起《海街日記》裡的老房子,二層的和室則呈現出不一樣的感覺。柵格移門、低矮的窗欞、灑進屋內的溫柔光線,不禁讓人想到《黃金時代》裡蕭紅的那一句:
「窗上灑滿著白月的當兒,我願意關了燈,坐下來沉默一些時候,就在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鐘似的來到我的心上:這不就是我的黃金時代嗎?」
和室有著冬暖夏涼的特性,在和室裡,就該打著赤腳走來走去。榻榻米散發著稻草香味,一覺醒來,順手把被褥塞進壁櫥裡,生活的痕跡便被拂拭得乾乾淨淨。
在小樽二樓,還藏著三間洋式臥房。
房間內的每一件舊家具都是精心淘來的,
從房間的窗戶望出去,
可以看見小院內的石砌居酒屋。
踏入小樽寒舍便是回到了舊時光裡的家。在寒舍的每一間民宿背後,都有一位有著豐富閱歷、懂得生活情趣的老闆娘,小樽寒舍也是如此。
入住小樽,美麗的老闆娘和貼心的管家會料理好你的一切,從機票預訂、專車接送、早餐服務,到——告訴你,在小樽的一天,可以過成什麼樣。
小樽的早餐
當然啦,你要是想出去吃早飯也沒有問題,
在小樽最浪漫的早餐,
一定是從一頓幸福滿滿的海鮮料理開始。
而吃海鮮料理的地方不在哪個餐廳,
而是一個海鮮市場——三角市場!
每天海裡撈上來的海鮮,
都會第一時間被送到這裡,
早上來一份新鮮的刺身或者一碗海鮮丼,
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在海鮮市場吃飽喝足之後,
不用急著回去,可以在附近走走。
《情書》中郵遞員送信時,
穿過的那條常常的坡道就在這裡。
船見坂
要是你也和我一樣對水有著特殊的情感,
你還可以到小樽的運河邊看看。
以前這裡是港口運輸的通道,現在成了小樽的標誌,
每當夜幕降臨,63支瓦斯燈齊齊點燃,
星星點點的燈光便會倒映在運河中。
尤其等到了冬天,運河兩邊白雪皚皚,黃色的燈光更加溫暖
「想要一個玻璃風鈴嗎?」
小樽擁有全世界最棒的玻璃工坊,
精緻的玻璃工藝,
它是小樽的另一種浪漫。
而小樽最有名的玻璃工藝品店,
莫過於北一硝子堂了。
這家誕生於明治時代的老店,
保留了當年玻璃的工藝,
店內各種玻璃工藝品琳琅滿目,
既有和風滿滿的玻璃風鈴,
也有歐式的煤氣燈。
小樽音樂盒博物館就是日本歷史最久、
規模最大的八音盒堂。
曾經小樽作為國際貿易港,
很多當地的商店受西方文化的影響,
賣起了音樂盒,
沒想到音樂盒竟然成了小樽的名產之一。
店內用於出售的音樂盒超過3000件,
其中還包括極具收藏價值的洋娃娃音樂盒、
自動演奏音樂盒…
一不小心就讓你挑花了眼。
等到玩了一圈之後,差不多就到了吃飯的時間了,小樽其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吃貨天堂。
磚牆、煤氣燈、木屋頂,極富歐式風情的餐飲一條街匯聚了北海道的各色美食:北海道拉麵、成吉思汗烤肉,還有很多人都專程來品嘗的各種燒法的毛蟹和長腳蟹。
沿街走過,現烤的新鮮海鮮、日式居酒屋、冰淇淋店、大名鼎鼎的政壽司、六花亭甜品店、北菓樓的泡芙,一路滿足你的味蕾。
在北菓樓,
最夢幻的莫過於「夢不思議」泡芙,
還未入口,便有絲絲清甜氣息在前。
輕咬一口,酥脆金黃的外殼,
包裹著絲滑的奶油便湧上舌尖。
如果你對酒有興趣,
那就一定不能錯過緊鄰小樽的餘市。
1934年,一甲威士忌的歷史從這裡開始了。
「單一麥芽餘市」混合了令人陶醉的煤泥香味和直火蒸餾形成的純正煙燻,又在釀造的過程中,夾帶了海風的味道。2001年,它被英國專業威士忌評為「全球最佳威士忌」。
酒足飯飽,還可以去泡個溫泉。在離小樽不遠的洞爺湖,有著著名的洞爺湖溫泉,這裡是北海道為數不多的溫泉勝地之一。
從小樽寒舍到札幌,大約只要50分鐘的車程。若是今天不想美食,也不戀溫泉,去札幌購物也是不錯的選擇。札幌的奧特萊斯與狸小路商業街,足夠你痛痛快快地買一場。
▽ ▽ ▽
從我遇見小樽的那一刻起,我就喜歡上了這個海邊的城市,它有著和家鄉一樣的河流,還有溫柔的海風。
到了冬天,這裡就會變成《情書》電影白色的浪漫雪國,而所有的這一切等你住進小樽寒舍就都能遇見了。
所以,我想通過眾籌的形式,找到更多和我一樣喜歡旅行,喜歡這座海邊小城的人,小樽的迷人之處我們可以一起慢慢品玩。
這一次,我們一起住進這座海邊小城裡!
我們將於8月11號20:00在國內最好的生活方式類眾籌平臺
開 始 吧
上線眾籌項目
更多詳情,歡迎掃碼添加小開了解
入群暗號:寒舍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快快添加小開的微信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