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又是我,安利忻。
2018年中國大戲院的國際戲劇邀請展「彈眼落睛」的劇目讓大家一下子記住了這家重生的老牌劇院,為劇院開了一個漂亮的開幕季。
2019年3月26日,上海春暖花開之際,中國大戲院發布了今年的邀請展。
發布會的主要環節之一,是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中國大戲院藝術總監田沁鑫導演來全面介紹2019年國際戲劇邀請展邀約劇目。
現場能聽得出來,田導的語氣中難掩得意和驕傲之情,不僅是因為有來自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智利及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6部各具特色作品將在6月到10月閃亮登場,更因為其中多部海外重磅劇目來華甚至來亞洲只有上海一站,只在中國大戲院才能看到。
觀眾,特別是上海觀眾很有眼福了。
結合田沁鑫導演的介紹,以及一些演出情況,給大家推薦一下中國大戲院的國際戲劇邀請展的劇目。
6月邀請展的開幕大戲改編自尤涅斯庫的《禿頭歌女》將由法國紅帽子劇團帶來。紅帽子劇團成立於1978年,演出劇場主要在阿維尼翁的紅帽子路上,以此得名。這一版《禿頭歌女》的導演為法國戲劇名導皮埃爾·帕迪納斯(Pierre Pradinas),經常執導「明星戲」,這部《禿頭歌女》也不例外,由法國知名女星羅曼娜·波琳熱(Romane Bohringer)主演。
德國漢堡塔利亞劇院的《奧德賽》,是一部德語戲劇的最新佳作,是2018柏林戲劇節十大重點關注劇目之一,也是現場田沁鑫導演力推的一部作品。漢堡塔利亞劇院是德國的主流劇團,導演安圖·努涅斯是劇團的駐團導演,這一版《奧德賽》以奧德修斯兩個孩子的漂泊為切入,構建兩兄弟之間的戲劇情節,以他們的視角全新闡釋奧德賽的故事。
7月演出的《奧賽羅》,由英國巡迴劇團藝術總監理察·泰曼執導。這是一部非常有現代感的《奧賽羅》,舞臺簡潔而不失現代感,無論是一根根白熾燈管,還是帶有emoji符號表情的氣球。這版《奧賽羅》自2017年首演以來,已在英國各地巡演多場,備受好評與推薦。
7月上演的音樂戲劇《手提箱裡的死狗》,由英國霓海劇團帶來,也是田導重點推薦的作品。田導特別提到了Kneehigh theatre劇團的中文譯名,是團隊特別選擇的「霓」和「海」兩個字,霓海劇團的風格特色就在這兩個字中,這種特色也將在《手提箱裡的死狗》中得到體現。視覺和肢體是這部戲的看點,舞臺打造成了一個魔幻的虛擬世界,霓海劇團的演員們出色的肢體表現力,加以多種當代音樂風格,從懷舊的民謠到振奮的說唱、搖滾,配合奇特的木偶演繹,有一種奇幻而古怪的質感。
8月亮相的《伊利亞特》由美國「荷馬的外套」劇團帶來。這一版是一部獨角戲,將從荷馬史詩的「說書人」角度出發,由他或娓娓道來或慷慨激昂那些神明、英雄、帝國和戰鬥。撐起這個獨角戲的演員是美國著名演員丹尼斯·歐哈拉(Denis O'Hare),或許大家更熟悉的是他在美劇《傲骨賢妻》、《美國恐怖故事》等中有過出色表演,但歐哈拉也是個出色的戲劇演員,曾獲過託尼獎的戲劇類最佳男主角獎,他的表演值得期待。
9月上演的《電影女孩》,是享譽國際的智利魔幻電影戲劇團首部訪華作品。田沁鑫導演說,智利魔幻電影戲劇團非常有特色,是世界級的動漫影像戲劇劇團,之前她就一直在洽談邀請劇團來演出,這次終於成行,她「牆裂」推薦這部《電影女孩》。《電影女孩》將舞臺表演與多媒體影像高密度配合,給劇場與電影雙重視覺體驗。該劇獲得過拉美戲劇節年度最佳作品,還是阿維尼翁戲劇節特別推薦劇目。
10月國慶期間演出的話劇《威尼斯商人》,是由演繹莎劇最為權威的劇團之一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SC與上海戲劇學院的聯合製作的劇目,皇莎這次將攜全英製作班底和上海戲劇學院組建的演員陣容合作。該劇由皇莎的駐團導演、奧利弗獎最佳導演大衛·扎克(David Thacker)執導。
7月,田沁鑫導演的代表作《紅白玫瑰》將會演出「傳承版」,由中國大戲院參與投資製作,上海戲劇學院青年話劇團排演。2007年,田沁鑫導演曾將張愛玲著名小說之一《紅玫瑰與白玫瑰》改編成同名話劇,並在之後推出兩個版本,一個是大劇場的「民國版」,一個是小劇場的「時尚版」。話劇《紅白玫瑰》脫胎於兩個版本之精華。
8月上演的《等待果陀》由中國臺灣藝術家吳興國掛帥的當代傳奇劇場帶來。《等待果陀》之前曾以大家更熟悉的譯名《等待戈多》多次來滬演出,是吳興國以及當代傳奇劇場的經典代表作。
9月登臺的話劇《爸爸的床》,由椎·劇場出品,德國導演馬丁·恩格執導,荷蘭編劇瑪格內·范·登·博格編劇,中國著名演員王學圻領銜主演。劇中父女透過一條電話線,將兩人都難以言說的傷痛、隱秘的情感,清晰而深刻的解剖在觀眾面前。
9月亮相的另一部作品話劇《原野》,改編自曹禺經典同名劇作,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何念導演。何念運用獨具個性的敘事方式大膽呈現,極具啟示意味。
真的有一個彩蛋
邀請展進行期間,還有一部神秘劇目可能以彩蛋形式面見觀眾。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