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賭聖》
1990年,由劉鎮偉執導,周星弛、吳孟達主演的《賭聖》上映,拿下4132萬港幣的票房,是香港首部破4千萬的電影。
周星馳在此片大放異彩,那種反邏輯性,略帶神經質的無釐頭表演,讓觀眾拍案叫絕,奠定了自己喜劇表演風格路線。
之後,成了喜劇導演爭先合作的對象,而王晶就屬其中一位。
花重金邀請周星馳拍完《賭俠》、《賭俠2:上海灘賭聖》之後,星爺的身價倍增,片場也越難搞,也讓王晶看到了星爺遲早會從自己身邊離開。
於是開始尋思著尋找星爺喜劇的接班人。
2. 《賭聖2:街頭賭聖》
1995年,王晶看中了和星爺有著一樣喜劇天分的新人葛明輝,並邀約拍一部《賭聖2:街頭賭聖》。
本片王晶可花了大資源,性感女神邱淑貞、彭丹,還有功夫小子釋小龍,星爺的黃金搭檔吳孟達,可謂是士氣高昂。
哪料道,票房口碑都撲街,收穫1311萬港幣,被觀眾評價演技浮誇、流於表面,傻裡傻氣,和星爺根本不是一個臺階。
之後,又在《算死草》、《行運一條龍》和星爺搭戲,戲份上兩者一樣,卻還是被星爺的主角光環籠罩。
這是一次複製失敗品,葛明輝也明白了自己在喜劇這條路線無法超越星爺,把重心轉到音樂,做的風生水起,成為了潮流教父。
3. 《賭聖3:無名小子》
不死心的王晶,又看中了張家輝,在之前合作《賭俠1999》、《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效果不錯。
便拍了一部《千萬之王2000》,拉來周星馳作陪襯,反響不錯。
又接連拍了一部《賭聖3:無名小子》,沒有了周星馳的加持,票房口碑又撲街了,拿下417萬港幣。
不是張家輝演的不行,而是在喜劇這條路線上仿造周星馳,本身就是個錯誤。
之後,離開王晶的張家輝在杜琪峯、林超賢導演的電影中,找到了自己的戲路,並在2008年,憑藉《證人》獲得七料影帝。
最終,在尋找星爺喜劇接班人,王晶徹底放棄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星爺一樣駕馭喜劇,所謂「學者生,似者死」。
隨著星爺慢慢淡出大熒幕做起導演,未來的喜劇之星將會是誰來接捧,真是前路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