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蘇聯開始對德國柏林進行決定性的進攻。雖然希特勒調集了80萬軍隊進行縱深防禦,但面對史達林三個軍團近250萬兵力的進攻,還是如螳臂當車一般。柏林在苦苦支撐二十多天後最終淪陷,希特勒飲彈自盡,而在此時,挪威還駐紮著近40萬的德國士兵,希特勒為什麼不把這支部隊調回來幫自己一把呢?
佔領挪威,德國有幾大好處
事實上,當時德國之所以開戰,不是因為國家兵強馬壯,而是因為國內陷入經濟危機,然後德國人被納粹希特勒鼓動,從而發動了對其他國家的侵略戰爭。而德國本身沒有進入大西洋的直接出口,想進入大西洋,必須經過英國防線,這對德國海軍是一種極大的束縛,為了讓自己海軍暢通無阻,德國必須攻下挪威,以此作為自己的海軍基地。
於是在1940年3月1日,希特勒做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秘密指示,海軍陸軍空軍聯合作戰,準備對挪威進行突然襲擊。為了迷惑英國和法國,這次襲擊採用演習的假象,散布大量虛假的情報,就連很多德國軍官也是直到最後一刻才知道真正的戰略意圖。
4月9日凌晨,德國同時向丹麥和挪威兩個國家發起通牒,丹麥很快就主動放棄抵抗,宣布接受德國的「保護」,而挪威卻給出絕不屈服的回答,並且聯合盟軍共同進行了頑固抵抗,讓德國付出慘重代價才將挪威全境佔領。
佔領挪威之後,德國獲得極大的好處,首先原本採取中立的瑞典不得不向德國傾斜,允許德國借道運送軍隊和物資攻打其他國家。二是德國北部防線得到鞏固,並且獲得一系列的重要戰略據點,通過這些據點可以對英國海軍進行有效的打擊。三讓德國重要戰略物資鐵礦石運輸線暢通無阻。
德國本身資源並不富有,軍備生產所需要的鐵礦石百分之七十以上都需要從瑞典進口。在氣候溫暖、海洋沒有結冰的時候,鐵礦石可以直接從安全路線波羅的海從瑞典運往德國。到了氣候寒冷的冬季,鐵礦石必須從挪威轉道。如果英國進行封鎖就等於掐斷了希特勒在德國的軍隊脈搏。
現在挪威各港口歸自己所有,德國人後顧無憂,可以放心大膽的對英法進行挑戰了。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希特勒心心念念想讓德國首先製造出原子彈,而挪威擁有原子彈所需要重要原料重水的工廠。德軍一佔領挪威,就馬上將其控制住,並令其日以繼夜的趕工,製造大量重水原料,以供應德國原子彈研究工作。
柏林告急,希特勒仍不願調回駐紮在挪威的德軍
然而正義終歸會戰勝邪惡,1942年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等國家聯合起來,統一對法西斯進行有效反擊,德國在各個戰場上節節敗退。事實上,當蘇聯進攻柏林時,德國在捷克、南斯拉夫、波羅的海等地都有大量的軍隊,但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能及時回來救援希特勒。
比如說在巴爾幹半島上的德軍,他們深陷地方遊擊隊和蘇軍的包圍泥沼,有心撤退回國,但來不及救援柏林。還有在義大利的德軍已經提前向盟軍投降。而包括挪威在內的幾個地方,是希特勒不同意他們撤回的。
捷克和奧地利境內的德軍是為了守護石油基地,庫爾蘭半島的德軍是為了給蘇聯背後造成威脅,而挪威的地理位置更為重要,是希特勒認為萬萬不能丟守的。
一方面德國軍隊分布在狹長的挪威邊境線上,用來防止盟軍登陸,然而英國的防線一旦建立起來,等於切斷德國在挪威部隊與本土之間的交通,這40萬軍隊想要回國,缺乏足夠的船隻運輸。除非在戰爭前就陸陸續續的回國,等到盟軍戰線已經形成,想回來就十分困難了。
另一方面從長遠考慮,希特勒也不甘心放棄這條運輸線,如果放棄挪威,沒有瑞典的鐵礦石源源不斷地運輸過來,那麼德國繼續戰鬥的潛力也蕩然無存。
另外德軍控制的重水工廠雖然被英國特工在1943年想方設法摧毀,但老底子還是在的,這也是希特勒不願意放棄挪威的一個重要原因。
非正義的一方終將滅亡,等到柏林徹底失陷,德國全部領土被佔領之後,分散在各個戰場的德軍已經處於四面楚歌的狀態1945年6月德國在挪威的軍隊放下武器,投降是他們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