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智多星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語,是紀念我國偉大的革命家魯迅先生所寫的,他喚醒了沉睡中的國人,鼓舞了一大批年輕人投入祖國發展的道路中。
魯迅先生的文字總是筆鋒尖銳,鬥志昂揚,激勵著國人去反抗壓迫,反抗黑暗封建的舊社會,人們評價魯迅先生: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魯迅早期想成為一名醫生,他單純地想通過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來使祖國強大起來,擺脫被帝國主義奴役的命運。但是當魯迅先生親眼目睹,侵華日軍在屠殺自己的中國同胞時候,許多國人無動於衷,有的還跑去看熱鬧!他深刻認識到,就算把所有傷殘病人都醫治好,也無法挽救祖國。
於是魯迅先生提筆從文,通過文字,喚醒沉睡中的國人,麻木的精神,他吶喊著:不在沉睡中爆發,就在沉睡中消亡!
棄醫從文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思想覺醒,就像偉大教育家葉聖陶評價魯迅先生一樣:「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並且播撒到大眾的心裡。」
魯迅先生作為現代文學一大文豪,為何在題寫廈門大學的牌匾時候,細心的人會發現,「廈門大學」四個字裡面竟然有三個是「錯別字」,「廈」字多了「一點」,「門」字少了「一點」,「學」字沒有「寶蓋頭」,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些都不是「錯別字」,這些字屬於繁體字簡寫,魯迅先生寫的是蠅頭草書,在於意蘊表達,而不注重寫實,更像是一種書法字,書法不單單是藝術追求,還在於自我思想的詮釋。
魯迅題寫的「廈門大學」,為何四個字錯了三個字?
「廈」字多「一點」想讓進入廈門大學的學生多一點包容,多一點耐心,才能把學習學好。
「門」字少「一點」在牌匾上可以看到,少了「一點」的「門」字像一個彎著腰的學生,虛心傾聽著老師的教誨,暗示我們要尊師重道。
「學」字沒有「寶蓋頭」「學」字沒有「寶蓋頭」,寓意「學無止境,學海無涯」,學習要跨越。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四個字僅僅是書法歷史長河的一段縮影,並不是每個字都需要固定的寫法。衡量一個書法作品的標準,並不是判斷字體是否端莊,而是講究筆法和氣魄。古人常云:「字如其人」,我們雖不能通過字體好看與否評判一個人,但可以通過其中蘊含的筆鋒與氣魄判別,或內斂,或張揚,一筆一划,足可見章。
魯迅先生並沒有寫錯字,而是一種藝術表達。
魯迅先生與廈門大學的淵源
其實「廈門大學」四個字並不是出於魯迅先生之手,而是有人從魯迅先生從他的文章裡面挑選出來,拼湊在一起,四個字的比例模型與魯迅先生文中所寫的一致。
剛開始魯迅先生在北京大學任教,當時國內局勢動蕩,北大經費不足,經常拖欠教師工資,魯迅先生難以維持生計。此刻,廈門大學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於是魯迅先生前往廈門大學授課。
只是魯迅先生與廈門大學時任校長林文慶矛盾頗深,林文慶認為孔教的辦學理念是錯誤的,同時認為「金錢萬能」的觀點,把職員當作奴僕看待。但是魯迅先生認為本身需要嚮往自由,而且他敢想,敢做,敢當,不像一些職員隨聲附和。魯迅先生多次被排擠,在日積月累的沉默中,魯迅離開了廈大,眾多學子挽留魯迅先生,可校長林元慶造謠魯迅是來搗亂的。
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任教時候,與他的愛人許廣平是兩地分居的,他非常思念自己的愛人,經常寫信,四個月寫了80多封情書。書中就包含了「廈門大學」四個字,然後就被臨摹出來,放在大學校門之上。
廈門大學的創辦歷程
剛開始,陳嘉庚先生在閩南地區創辦了集美學校,後來他去了外國訪問,發現歐美人士中有95%都能讀書認字,日本也有75%,而此刻的中國,十個人中有一個就不錯了。他深刻認識到祖國教育的羸弱,教育不行則實業不興,實業不興則國不強。所以,陳嘉庚先生覺得有集美學校還不夠,一定要再創辦一所大學,因此1919年末開始籌備廈門大學,於1921年創立廈大。
陳嘉庚老先生對自己家鄉的建設,特別有愛心,特別有愛國情懷,傾儘自己的資產也要創辦廈門大學。
如今的廈門大學,被稱為「中國最美大學」,教學實力非常強悍,師資力量雄厚。是一所教育部直屬的全國綜合性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入選過「211工程」、「985工程」、「珠峰計劃」、「卓越計劃」等等。
廈門大學擁有4個校區,29個學院,15個研究生院,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為世界一流建設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當中,廈門大學有7個進入A類,一共有1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1%。#廈門大學#
寫在最後:
魯迅先生以筆代戈,為民族的崛起奮鬥終生,他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愈艱難,愈要迎風而上。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一大批的革命志士前僕後繼,用鮮血去填充我們這飽受風雨的祖國,魯迅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從根本上去啟迪年輕人,告訴我們什麼是科學,什麼是愚昧,什麼是國魂!當代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無疑是黑夜裡最璀璨的明星,指引著前行人們的道路!
分享至此,我們下期再見!在這裡,你能看到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見解的內容,歡迎關注我,謝謝!(部分圖片與資料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