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清照,應該沒有人不知道的,高中語文課本裡的《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應該是大家所熟知的,殊不知,這麼有才情的女子也被情傷的遍體鱗傷。她的一生,一半柔情,一半火焰,猶如過山車般的從天堂跌入了谷底。下面我們就看看這位曠世才女到底經歷了什麼?
因才遇緣,好一對璧人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她的父親叫李非格,是個很有才華的人,曾經是蘇軾的學生。母親是當時狀元王拱宸的孫女,也是個有著很深文化修養的女性。夫妻兩人就生了李清照一個女兒,對女兒疼愛不已,加上夫妻兩人關係和睦,李清照從小便得到讀書畫畫,作詩寫文的薰陶。
李清照一生創造了很多詩詞,她的詞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很高的聲譽,有著「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美譽之稱。她的才華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在坊間傳開了。
而當時的太學生趙明誠看過李清照的詩後,對這位才女也是傾心不已。他把自己的意願告訴自己的父親,他的父親剛開始不同意,為啥?因為當時趙明誠的父親趙挺是倡導改革的新黨,而李清照的父親李非格是蘇軾的學生,乃是舊黨那邊的人。你看,這婚姻可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家庭,乃至是國家派別的事情。
在兩個人的結合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的磨難,不過最後結局是好的,最後兩個終於在一起了。
看著這對璧人走到了一起,真可謂天賜良緣,百裡挑一,他們兩人在一起有著說不完的話,兩個都愛看書,討論著彼此的愛好與見解。因為沒有普通百姓柴米油鹽的困擾,兩個人的日子過得好似神仙般的無憂無慮。
國破了,家也不能安在
本以為王子與公主的幸福生活就這樣過下去,但老天爺偏偏看不得這麼順遂的幸運人兒,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揮舞著鞭子,踏著鐵騎攻破了汴京,然後把宋徽宗父子給俘虜了,而高宗也逃亡了。
國破了,家怎能安在?
李清照與丈夫也隨著難民逃去了江南,因為趙明誠的父親是歷史有名的金石學家,文物鑑賞家及古文字研究家,而趙明誠在父親的影響下,也對這方面頗有研究,之前在家裡收集了一堆珍貴的古董字畫。
他們在逃亡的過程中,什麼金銀財寶沒有帶,卻把這些「古董」帶在身邊,這些珍貴的古董都是李清照精心挑選的,雖然已經捨棄了很多,但是還是裝了15車,剩下的就鎖在家裡,粗略算了下,剩下的東西佔了10多間房間,不過後來住的地方也淪陷後,房間的古董都毀了。
這些東西,對趙明誠來說,就是自己的命,因為趙明誠要先趕赴任江寧的知府,整理並運送這些事情都交到李清照的身上,但是正當李清照拉著著15車古董去和趙明誠會合的時候,趙明誠出了事情,出了什麼事情?
趙明誠所在的城市出現了叛亂,但後來被手下搞定了,等手下人去找趙明誠的時候,但是這個男人卻用一根繩子翻過牆頭,自己先逃了。
趕來會合的李清照聽到這個消息,心裡有些失落,自己的男人竟然也是貪生怕死之輩。但是還沒等李清照喘口氣,趙明誠又被派到湖州去上任了。兩個人又一次分別了,因為這些東西實在太多,李清照只能慢慢運,但是還沒等李清照運到,趙明誠就生病去世了。
公元1129年,那一年,趙明誠49歲,而李清照也有46歲。
丈夫走後,對於一個流亡的弱女子來說,真的很艱難,她拖著這些丈夫的珍愛,不知道自己能在哪裡停留。在李清照的心裡,雖然丈夫不在了,但是她與丈夫之間的那份情誼,那份思念還在。而這些古董就是寄託哀思的重要的物件。
思前想後,李清照想把這些東西捐給皇帝,想依靠皇帝的力量來保護這些文化遺產,於是沿著皇帝逃亡的路線去尋,但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皇帝,一路上卻屢遇金兵,因為帶的東西又大又多,輾轉間,很多珍寶來不及運轉,都被燒毀了。最後只能隨身帶著一點的珍品而行,但是不曾想在住客棧的時候,還被店主給惦記了,最後花了大價錢才拿回那剩下珍品。
此刻,作為一個弱女子李清照來說,真心是累了,之前的錦衣玉食,不知普通老百姓的疾苦的她,被這忽如其來的遭遇打的措手不及,她心裡苦,心裡累。但是身邊沒有一個人能依靠與傾述。
這時候,命運中,另一個男子的出現了,但卻是李清照痛苦的開始。
本以為是謙謙君子,不曾想竟然是條惡狼
正當李清照痛苦不堪的時候,一個叫張汝舟的男子悄然的來到身邊,對困苦不堪的李清照噓寒問暖,一時間,漂泊的李清照像是又回到溫馨甜蜜的當初,其實想想,任誰都很難拒絕這份熱情,從一個家庭殷實,夫妻恩愛的富貴女子,到夫亡家破的落魄女子,這種幡然的轉變,這種陡然的壓力,讓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談何在這亂世生存。
在和張汝舟相遇不久,李清照就嫁給了他,但是婚後的張汝舟慢慢的變了味,至少這種變化在李清照的眼裡是如此的,婚前,她的窘迫遮蔽了她的慧眼,被這個別有用心的張汝舟演技騙了。
試問,誰會娶一個近50歲的女子,這個張汝舟在當時任右承奉郎,也算是有點小地位,世道再亂,人再窮,但是男人看女子的標準還是不會變的,就算娶一個小妾也會娶個年輕點,貌美的。
也許在李清照的心裡,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細想世俗人的眼裡,自己已然是一個老太婆了,這個甜言蜜語的男人,就如他前任一樣是看重她的才情。
有才的女人,都不會自卑,何況這個人是氣節高風的李清照。
這個張汝舟當時娶李清照,也就是為了得到她身邊所剩下的那些古董,婚後,張汝舟向李清照提出想要觀摩甚至佔有這些古董要求,但李清照斷然拒絕了。此刻的張汝舟像是受到了屈辱,便把婚前所有的遮掩都撕扯的精光,把原本的貪婪,暴虐,惡俗全部暴露出來。
而李清照看到這番嘴臉,也哭笑不得。接下裡的日子,張汝舟並沒有放棄索要,到後來,他失去了耐心,惱羞成怒竟然大打出手。家暴與出軌一樣,有了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對李清照的打罵成了家常便飯,對於張汝舟來說,既然珍寶得不到手,那年老色衰的李清照留著也沒有什麼用了。
李清照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竟然過上了這樣的日子,當她對張汝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時候,她做了一個決定。
一個什麼決定?她覺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做一隻任人宰割的羔羊,她想起了之前張汝舟無意之中,和自己談過的在科舉考試的時候曾經做過弊。於是李清照打算把這件事公之於眾,她要告發這個禽獸。
但有個問題擺在李清照的面前,就是按照當時宋朝的法律,女子如果要告發自己的丈夫,無論輸贏,是否有理,女子都要坐上兩年牢。
並且張汝舟也是知道這個,才對李清照有恃無恐,這個弱女子,想逃,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想錯了!
是的,那個時代女人的地位就是低。但就算低,也不輕賤了一個女人的決心,對於她來說,寧可受皮肉之苦,也不想受感情與暴力的束縛。
李清照思前想後,她決定不再過這種非人的生活,她去告發了張汝舟,自己也坐了兩年牢
當時她給友人寫了封信,信中說到:
「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
就算坐大牢,也不會和這種「駔儈」之人相處,為了離開,坐兩年值得!
「才藻非女子之事」女子無才便是德,都是才華惹的禍?
晚年的李清照活的孤苦伶仃,頗有點像才女張愛玲,名妓柳如是般,都是有才之女子,晚年都生活的窮苦潦倒,沒有一個人在自己的身邊,她們的才華讓她們頭腦清醒,不會讓她們與世俗般普通人去渾渾噩噩過日子。
一日,一朋友的一個五六歲女孩來李清照那玩,李清照看到後就對小女孩來說,年齡不小了,要多讀點書,哪裡知道小女孩馬上回嘴說:「才藻非女子之事」,是啊,在這亂世,你一個女子知道那麼多幹嘛,當一個普通女子不好嗎?幹嘛每天東想西想,那些普通沒讀啥書的女子還不是過了一生。
李清照聽完小女孩的話後,默默坐坐下來,寫了《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悲情的一生,到底命運了賜予她什麼,這曠世的才情,對於後人說,是一份寶貴的財富,但是對於李清照來說,這是不幸,還是幸運?
如果她傻一點,才學少一點,市儈一些,是否命運又是不同?
也許吧,但歷史不能更改,人生不能重來,願看過文章的女子都能有一份自己的才情與驕傲!
一個驕傲的人,一定是精神的遺世獨立,不必要處丟棄,必要處堅持,永遠不做那個滿面紅塵的妥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