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米的猜想》。
這樣的故事是發生在世界任何角落。我相信。
微觀世界,精彩紛呈,有多精彩就有多危險,年輕人都喜歡玩火。本能。克制卻是後天習得的。
法律,操守。
疑問
仿佛每個人都曾見過祥林嫂,你也曾無數次傾訴委屈。
還好你愛過。
過幾天回來是沒有疑問,是的,你在《李米的猜想》裡最後沒有疑問,但在自己的愛情裡永遠疑惑。答案真的那麼重要,任何問題。
我們在要答案還是在要愛情。一定是愛情。
敘事:
故事一開始就是的姐李米的日常場景,來來回回的載客人,來來回回的說出一系列看似有聯繫又真的很瞎掰的數字。數字是日期。是方文離開的天數。
不知道還以為李米的臥底警察在破案,穿的大襯衫,胸前掛著鑰匙鏈還是口哨。
昏昏欲睡的乘客才知道李米只是在找男朋友,也許你心心念念想見卻見不到的人正在隨便與人擦肩。
四年,李米在和任何陌生乘客們訴說方文已經失蹤了四年。李米在和任何陌生乘客們訴說自己最開始真的沒想到,結果等了方文足足四年,還在找他,一直找他。
是的,那時候沒有行動電話,不打電話的話真的只能靠書信,書信的聯繫使得李米都是懷疑的。但她依舊在這樣希望渺茫又沒有更好辦法的辦法下找著方文。現在想來為什麼她不去報警呢?真的在場景中也許你只是在體驗方文的體驗中尋找答案(方文高中畢業就去當的哥了)。這樣想來就顯得很高級。
其實我是沉重的,仿佛習慣了用亂七八糟的語調來描述電影。仿佛再也沒法看起來認真,並不因此感到輕鬆。
我想這樣的失蹤和真正的人口失蹤還沒有關係,本身雲南當時的環境看起來並不齊整,流動人口亦或安保系統不會比今天好。所以,一個瘦小的女生為了尋找失蹤的愛人,社會底層,看起來瀟灑卻處處無力的樣子,周迅一個沒落下。
一開始的周迅顯得神經質且焦慮,煙是她最好的鎮靜劑,從未停熄。
鄧超:
飾演方文的竟然是鄧超,歲月帶走了鄧超太多。李米的方文還是年輕的。像是一心只想給李米開「未來超市」的方文。
方文的鏡頭像是刻意與李米的鏡頭交疊出現的,意為表現方文也就是在李米周邊,總是在擦肩,卻從未相見。
突如其來的事件總能將故事推向高潮,影片短短幾十分鐘,現實生活是四五年。
李米載上了王寶強和另外一個一看就臭烘烘油膩膩的大叔。一路上有的沒的說這方文的事,天好熱,兩個男性更油膩了。司機是個浪漫的職業,總有許多故事,卻不得不承受各種怪異的味道。
因為錢找不開,因為李米瘦小,因為倆油膩男性走投無路,一場搶劫殺人案眼看著就發生了。
李米的驚嚇一度讓我覺得有一點過,我想更多的驚嚇來自於李米對他們沒有惡意還給油膩大叔買了止痛藥,很幸運這粒藥使得大叔體內藏得毒破裂而亡。冥冥中有天收。還因為李米還沒找到方文呢,真的還不能死啊。人活一口氣,人只活這點感情!
一路磨折油膩大叔早就想在得到錢後滅口,王寶強一直被罵,還好王寶強天真,天真的都不知道運毒這件事。天真到只要周迅答應他不會報警且幫他帶口信給小香就放了她(事發前周迅開玩笑說見過小香)。
周迅在加油站時候用車門夾傷的手背上流淌下來的血在車門上寫了求助信息110,還好加油站大爺機智。不然後面的故事就,沒有故事了。
每段戲都必要,都考驗周迅的演技。到這裡警察中的關鍵角色也該出現了,張涵予真特麼帥。之前寫過段奕宏,到張涵予這裡,還是差點,張涵予,太,帥,了!感覺要給他寫一篇。
也是警訊室,周迅終於看見了鄧超。四年的尋找,原來這個角色的反應是決堤,哭泣。鄧超的反應是過於冷靜。包括之後的對話,不重要。這不只是愛情電影,重要的還是犯罪元素。
鄧超是運毒的接頭人,負責給運毒的人送機票。影片開頭那位被誤認為是送機票人且跳橋的詩人跳下去的橋其實是鄧超通常與運毒人接頭的橋。因為塞車那天鄧超還沒有趕到,還在橋下,就被跳下來的詩人砸中了車。巧合也太多了。現實就是這樣,不會不溼鞋。
臺詞即性格
誰會想到我用著用著就這麼多圖,本來只想用第一張,覺得字太多了,越來越沒忍住。
王寶強:你怎麼說話不算數55555555555555
張涵予:有時候欺騙是善行。我他媽也沒發現。
一定是用心的,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對方。又有多少人能投其所好。誰都偏執,影片最後周迅的獨白,像是在和攝像機說著什麼,還不是最後給自己的回憶。回憶沒有用,因為早已失去。看著自己一直的愛從天而落。
沒有如果,只有現在。
大數據是最殘忍又看起來最有用的統計意義。大家都要給出自己最好的愛,又要周全,又要勇敢,又要衝動。細小又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