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評論:醫生成「看片師」現象,當患者想節省就醫成本,醫生想控制...

2020-12-27 騰訊網

作者為醫生/國內資深醫療評論員,提供思想性的醫療深度評論。

前些日子,有位網友就在網上吐槽自己帶兩個孩子去醫院看病的「不愉快」經歷,中心思想就是,一到醫院看病就一大堆檢查,一點小毛病就費了一大堆的錢,醫生的技術也太差勁了,離開了機器都不會看病了。

該條博文下面有兩千多條評論,大部分網友也對他的經歷感同身受,很贊同作者的說法。

面對這種指責,醫生們往往會習慣性地回擊,如果不開那麼多檢查,最後出了問題,病人會不會指責醫生沒有開檢查才導致了結果糟糕?

患者想節省就醫成本,醫生想控制醫療風險。這兩種思維的碰撞,恰好成了當今醫療界最深刻的矛盾之一。

患者越想降低就醫費用,越是敵視這些種類繁多的檢查。醫生越想控制醫療風險,越是離不開這些各器官系統的檢查。

如何要破解這個局?前提是要看得明白。

首先,從物質層面看。

1.人們崇尚西醫和唯物主義思維,相信眼見為實。這是客觀檢查結果在醫療界流行的思想根源。

2.醫療行業,醫生思想智力勞動還沒有真正意義上走進市場,以藥(檢查)養醫療是主要的經營模式,這是物質基礎。

3.醫療法治基礎薄弱,醫療投訴糾紛和醫鬧事件,讓正規醫療機構談虎色變,強化了醫療安全的重要性。越多檢查,醫療越安全,醫生們只不過是執行者而已。

從思想層面看。社會道德滑坡,各行各業道德水準下降,標誌之一,就是醫生到教師都失去了社會公信力。甚至說,連醫生隊伍自身也不相信自己。在一個什麼都不信的時代,物質和金錢成了唯一信仰,社會的信任度很低。醫療是救死扶傷的職業,不但救身體的死傷,還應該救心靈精神的死傷。但現在,後一條腿基本是瘸的。當大家都不信任彼此的時候,不信任醫生到教師,首先就會成為集體症狀。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醫生站在診室裡面,執行的是醫院的意志和程序,醫院不是一個呈現醫生個性思想的場所。醫療安全抓得越緊張的醫院,檢查就越全面,這是一個中性詞彙。抓安全和經濟,有什麼不對?

不必去諷刺醫生都是看片師。能把片看好的醫生,至少起碼不會是太差的醫生。同一張片,不同的醫生去看,看到的廣度、深度、細節截然不同。所以譏諷醫生會看片,其實是常識性欠缺的誤讀。

如何在安全和療效,還有降低就醫成本之間找到一個標準答案?

對不起!當下的醫療體制無力回答好這個難題。

只有一個專業精湛和崇尚專業主義的醫生,遇到一個足夠願意信任和交託自由出來的病人,兩者一拍即合地合作,才有可能從點上,突破這個難關。

二者,真的缺一不可!

所以,我經常喜歡說得一個詞彙是「醫緣」。好人有好醫緣,壞人有壞醫緣,同氣相求。

不管你信不信,我是相信的。

相關焦點

  • 福州醫生開7天藥量還剩27片 為何開藥不按劑量來?
    平時看病拿藥你一定也有遇到類似這樣的困擾——日前,做文字工作的小荺(化名)到福州一醫院看胃病,醫生初步診斷為胃炎,開了7天的藥。▽▽▽小荺發現,醫生開的四種藥,遵醫囑服用7天後,每種藥都有剩餘,共剩餘27片。
  • 自身免疫性肝炎發病時,需及時就醫,醫生會對患者進行這幾種檢查
    導語: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由於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攻擊自身肝臟細胞引起的肝臟發生炎症的疾病,這種疾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但大部分的患者年齡都大於40歲,而且女性更容易患此病,這種病發展變化的差異也比較大,多數患者最終都會發展成肝硬化。
  • 寶雞一患者家屬「非要」給醫生送紅包 醫生無奈給他存成住院費
    醫生心思:考慮患者心情緊張焦慮,為了安撫患者暫時收下紅包,之後會通過住院費等方式還給患者,但也希望患者不要送紅包了,他們對醫生的信任和配合,就是最好的尊重和肯定。 為了讓醫生將家人的病徹底根治,患者想送紅包以表示「意思」,被醫生多次婉拒仍堅持,醫生無奈收下了紅包。
  • 醫生變身段子手?看各科醫生如何解釋常見病
    醫生解釋了半天,各種術語滿天飛,病人一句都沒聽懂,但為了節省就醫時間,又不好意思繼續追問。這個時候,如果醫生能善用比喻,化繁為簡,把一些常見現象生動地解釋出來,既讓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也緩解了患者就醫時的緊張情緒。為了解釋病情,這些醫生也是煞費苦心。
  • 假醫生、假驗血,假體檢,體檢亂象背後,是被耽誤的癌症患者
    別再等出現症狀,再去就醫 經常看健康科普的朋友們肯定對"癌症早期症狀"這個概念非常熟悉,不少醫生也是大做文章,宣傳各種各樣方式來發現癌症的早期症狀。 癌症體檢常見的坑 專項的癌症體檢畢竟是個商業行為,就一定會存在各種坑人的現象,DrX就來說說這些常見的坑,建議收藏!
  • 一封穿越33年信件,引出中南湘雅醫生和60歲患者的感人故事
    一見面,蔡女士就緊緊握住了羅萬俊教授的手;而對於羅萬俊教授而言,這一封遲到了33年的回覆,以當年的患者如今健康生活、兒孫滿堂的形式展現在自己面前,就是最真摯的感謝與肯定。1一封信件穿越33年——60歲患者尋找當初寄信醫生1981年,二十歲的蔡女士出現吞咽極度困難,甚至連溫水都難以喝下的情況。
  • 京東健康家庭醫生幫助患者7天看上專家
    大中型醫院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名聲在外的醫生和一些稀缺科室的專家一號難求,都是人們常常會遇到的問題。即便是到了醫院,診療流程中「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取藥時間長,就診時間短」的問題仍舊讓很多人心裡打鼓,其中花費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都成了普通老百姓的「不可承受之重」。另一方面,醫療領域的高度專業化,也形成了一道無形的壁壘,使普通人望而卻步,愈發感覺「生不起病」。
  • 患者死亡 麻醉醫生成背鍋俠
    患者死亡,總要有人來承擔責任,連手術記錄表都要偽造的院長自然「沒有責任」,於是麻醉蕭醫生就成了背鍋俠——他被予以停職檢查的處分。原因是,有人看到他在手術過程中神情渙散,一幅沒睡醒的樣子。以上種種正是現實的真實寫照,現實就是:醫院裡麻醉醫生普遍緊缺,導致現有的麻醉醫生工作強度大,從近幾年頻頻爆出的麻醉醫生猝死新聞就可見一斑。強壓下,麻醉蕭醫生也就成了需要接受治療的病人。
  • 微脈醫生
    「微脈醫生」是一款為本地醫生打造的移動醫療APP。支持醫患之間隨時隨地圖文、語音交流。通過線上諮詢的方式,擴大醫生影響力、知名度,將「診前」線上諮詢引導至線下就診,有效提高門診就醫效率、提升居民就醫體驗度。
  • 患者轉得下去醫生留得下來 桐鄉醫共體建設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醫
    當記者走進屠甸鎮衛生院的藥房,藥架上「格列齊特緩釋片」「鹽酸二甲雙胍腸溶膠囊」「瑞格列奈片」等多種糖尿病治療藥物進入記者視野。藥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7年起,全市基層醫療機構慢性病常用藥品與市級醫院全面接軌,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最高可增配77種慢性病常用藥,其中高血壓55種,糖尿病也有22種。
  • 泌尿醫生在線諮詢免費
    自建院以來廣州好運醫院一向注重於男性疾bing的研討,且具有一支集聚醫治閱歷豐盛的醫生團隊,專門處理男性心中的疑慮,贏得了業界醫生與患者的一同稱讚。   名醫團隊,設備齊備,廣州好運醫院予以特徵醫治!  專注男性健康,實力打造品牌!
  • 34歲女子備孕1年不成,就醫後抱頭痛哭,醫生:1事是不孕的禍根
    李女士想:自己除了有宮頸糜爛外,別的方面都很正常,難道與此有關嗎?34歲女子備孕1年不成,就醫後抱頭痛哭,醫生:1事是不孕的禍根後來沒有辦法就去醫院檢查,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後發現,原來李女士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感染了hpv病毒,而且hpv病毒已經嚴重影響了她的體質,對子宮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就長時間懷不上寶寶。對此,醫生對李女士進行了針對治療,才得以好轉。
  • 瀋陽一醫生跪姿按壓搶救心臟驟停患者 醫院:曾是援鄂英雄
    近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醫生趙宏宇跳上擔架車為患者持續進行心臟按壓的視頻在網絡熱傳。趙宏宇醫生歷時50分鐘搶救心臟驟停患者,使其脫離生命危險,該事引起了廣泛關注。12月16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獲悉,趙宏宇醫生當時持續按壓到手臂發麻,但仍堅持搶救,而他本人也曾因新冠肺炎疫情赴湖北襄陽支援39天。
  • 出現席漢症候群的相關症狀時,需要及時就醫,醫生會進行這些檢查
    2、 席漢症候群的併發症併發症是指由於席漢症候群的症狀引發的患者出現原本沒有的症狀,所以併發症往往是相比於病情更加嚴重的症狀。相比於席漢症候群而言,併發症就比較嚴重,主要是指感染過度勞累、腹瀉、高燒、噁心、嘔吐、低血糖、突然暈倒、意識完全喪失或者休克的症狀,有一部分患者會因為突然停藥或者嘔吐的刺激下出現意識喪失的情況,出現併發症時,需要及時就醫,幫助患者恢復正常。
  • 專家親診 讓患者安心就醫
    每個人在找醫生看病時,都希望找到一家靠譜的醫院治療,我們才能治好自己的病。上海中佑肛腸醫院怎麼樣?這是一家專治肛腸疾病的專科醫院,紮根武漢多年,憑藉良好的療效贏得了上海及環滬群眾的信賴。因為親友之間的口碑相傳,很多外地外市的患者都慕名來這裡就診。那麼,這家醫院到底有什麼優勢呢?
  • 百度醫生APP上線 醫生預約成功率高於同類產品3倍
    老百姓去醫院看病,最頭疼的就是人多擁擠,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好醫生。費時費力的同時更累心。如今,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就醫看病的高效便捷正在顯現,老百姓有望體驗到「省事省心省力」的就診預約過程。據悉,近期隨著「百度醫生」APP的上線,今後用戶只要動動手指,滑動手機屏幕,就可以輕鬆找到好醫生進行預約。
  • 以「數」賦能 讓中國患者「隨時隨地」看專家
    專家「上網」,讓患者快速找到合適醫生利用信息技術打破時空限制,實現即時、無地域限制的在線服務,患者可以快速精準找對醫生、看對病,與醫生充分溝通不局限於門診的短短時間,這正是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優勢。網際網路醫療的蓬勃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劉先生們」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改變。
  • 三位「高贊」大夫網絡出診,有異地患者未到醫院已找到最適合醫生
    楊秀濱剛剛在網上實名註冊時,主要是為患者提供免費諮詢服務。很多患者在諮詢區的留言,只要有時間他都會悉心解答。漸漸地,楊秀濱的網絡人氣越來越旺。曾經在網絡上諮詢過的患者,在診室裡見面時,節省了很多溝通時間。楊秀濱見到這些患者往往直奔主題,辨證施治。還有一些患者已經在線初步明確符合住院的條件,來到醫院就診時,楊秀濱可以迅速開出住院條,等候住院。
  • 杭州一女子到醫院看病,服藥後病情加重,醫生把藥量1片寫成14片
    杭州臨安,女子就醫吃藥病情加重,1片寫成14片,醫院:我們錯了去醫院看病的時候,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病情開具相關的處方單,並讓病人或家屬去藥房拿藥。在藥房拿藥的時候,醫生會把用藥的劑量貼在藥盒上,患者到時候直接根據醫囑就能服藥。
  • 親愛的醫生,今天您的患者想對您說……
    通訊員 阮芝芳 沈笑馳今天(8月19日)是中國醫師節,正在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住院的23位患者和家屬選擇用他們最質樸、最真實的一句感謝來表達對醫生、醫院的心意。不少患者和家屬說,"我們不會表達,但說的都是真心話,是發自心裡的。"在不經意間裡,患者也都記住了醫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