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之楚國國君世系

2020-11-17 文普閣

根據《史記·楚世家》整理楚國帝王世系如下(鑑於司馬遷當時的條件,《史記》中有誤的可通過其他史料予以更正):

楚國的祖先是顓頊帝高陽之後,高陽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當火正(司火官),帝嚳賜稱「祝融」。重黎在共工氏作亂時沒有作戰沒有全勝被帝嚳所殺,帝嚳用重黎之弟吳回任祝融。

吳回生陸終。陸終有六個兒子:長子昆吾,次子參胡,三子彭祖,四子會人,五子曹姓,六子季連。

季連羋姓,楚國是他的後代。昆吾氏被湯滅掉,彭祖氏在殷朝末年被滅掉。

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周文王的時候,季連的後裔叫鬻熊,鬻熊的兒子侍奉周文王,早死,他的兒子叫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

熊繹生在周成王時,侍奉周成王,封在楚蠻,賜子男爵位,姓羋氏,住丹陽。

熊繹生熊艾,熊艾生熊,熊生熊勝、熊楊。熊楊生熊渠。

熊渠生在周夷王時代,興兵討伐庸國、楊粵。兒子三人:自封長子熊康為句亶王,次子熊紅做鄂王,三次熊執疵為越章王。周厲王時熊渠去王號。

熊渠繼承人是熊毋康。熊毋康早死,熊渠死後由熊毋康兒子熊摯紅繼位,熊摯紅死後,其弟熊延繼位。

熊延生熊勇。熊勇在位十年去世,其弟熊嚴繼位。熊嚴在位十年去世,有子四人:伯霜、仲雪、叔堪、季徇。

熊嚴去世後,伯霜繼位,即熊霜。熊霜元年即周宣王元年。熊霜在位六年去世。季徇繼位,即熊徇。熊徇十六年,鄭桓公封在鄭。熊徇在位二十二年去世,兒子熊咢繼位。熊咢在位九年去世,兒子熊儀繼位,這就是若敖。

若敖二十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周朝向東遷都,秦襄公開始列為諸侯。

若敖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兒子熊坎繼位,這就是宵敖。宵敖在位六年去世,兒子熊眴繼位,這就是蚡冒。

1.蚡冒在位十七年去世,其弟熊通繼位,即後來的楚武王。熊通三十五年,楚國攻打隨國。三十七年,熊通自己稱楚武王,開始佔領濮地。

2.楚武王五十一年,討伐隨國,楚武王死在軍中,兒子熊貲繼位,即楚文王,開始在郢建立都城。楚文王十二年,滅鄧國。十三年,楚文王去世,兒子熊艱繼位,這就是莊敖。

3.莊敖五年,其弟熊惲殺莊敖,繼位為王,即楚成王。楚成王元年時,楚國土地方圓千裡。楚成王二十六年,滅英國。三十四年,攻打宋國,宋襄公受傷而死。三十五年,重耳到楚國。三十九年,滅夔國。與晉國發生城濮之戰失敗,殺子玉。四十六年,楚成王兒子商臣為攻打楚成王,楚成王說吃了熊掌再死,商臣不答應,楚成王自縊。

4.商臣繼位,即楚穆王。楚穆王三年,滅江國。四年,滅六國和蓼國(這兩個國家是皋陶的後代)。

5.楚穆王在位十二年去世,兒子侶繼位,即楚莊王。用伍舉、蘇從。楚莊王八年,率軍到周都城郊,問王孫滿周鼎之輕重。十三年,滅舒國。十六國,伐陳國,殺夏徵舒。把陳國改為楚國之縣,後又讓之復國。

6.楚莊王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兒子審繼位,即楚共王。楚共王十六年,晉楚鄢陵之戰中楚國失敗,共王眼睛被射中,楚將軍子反作戰時喝酒被共王所殺。

7.楚共王在位三十一年去世,兒子招繼位,即楚康王。

8.楚康王在位十五年去世,兒子員繼位,這就是郟敖。康王寵愛的弟弟有公子圍、子比、子晳、棄疾。郟敖在位四年時,被圍勒死,圍繼位,即楚靈王。伍舉為其臣屬。楚靈王七年,建章華臺。八年,派棄疾滅亡陳國。十年,召見蔡侯灌醉後殺死,派棄疾滅蔡國,讓棄疾做陳國蔡國公。十二年,楚靈王在乾溪,楚靈王太子祿在都城被殺,公子比被立為楚王。楚靈王在乾溪的軍隊全部逃走,無人敢收留他,餓了三天沒吃東西,邊爬邊逃過程中碰見一個下人枕著大腿睡著了,這個下人用一塊土塊給他當枕頭也逃走了,芋的地方官申無宇的兒子申亥找到楚靈王,把他扶回家中,很快就死了。

9.楚靈王死後,棄疾回到楚都,子比和子晳自殺。棄疾繼位,改名熊居,即楚平王。恢復陳國蔡國。楚平王二年,到秦國娶一個美女準備給楚平王的太子建做媳婦,這個美女很漂亮,楚平王拿來做自己的老婆,生熊珍。伍奢為太子建的太傅,伍奢有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奢,伍尚和伍奢均被楚平王所殺,伍胥逃到吳國。

10.楚平王在位十三年去世,太子珍(熊珍)繼位,即楚昭王。楚昭王七年,吳國在豫章打敗楚國軍隊。十年,吳國、唐國、蔡國打敗楚軍,吳軍進入楚都郢,掘開楚平王之墓,予以鞭屍。十二年,吳國再次攻打楚國,楚國向北遷都到鄀城。十六年,孔子做魯國國相。二十一年,越國攻打吳國,勾踐射傷闔廬,闔廬死。

11.楚昭王在位二十七年去世,越國女子所生的兒子章繼位,即楚惠王。楚惠王八年,原太子建的兒子勝(白公)殺子西、子綦,劫持惠王,自立為王,後白公被葉公所殺,惠王復位。這一年,楚國滅陳國作為楚國的一個縣。十六年,越國滅吳國。四十二年,楚國滅蔡國。四十四年,楚國來杞國。

12.楚惠王在位五十七年去世,兒子中繼位,即楚簡王。楚簡王元年,滅莒國。八年,魏文侯、韓武子、趙桓子開始列為諸侯。

13.楚簡王在位二十四年去世,兒子當繼位,即楚聲王。

14.楚聲王在位第六年,被盜賊殺死,兒子熊疑繼位,即楚悼王。楚悼王四年,攻打周天子。

15.楚悼王在位二十一年去世,兒子臧繼位,即楚肅王。

16.楚肅王在位十一年去世,其弟熊良夫繼位,即楚宣王。楚宣王三十年,秦國封衛鞅於商邑,向南侵略楚國。

17.楚宣王在位三十年去世,兒子熊商繼位,即楚威王。

18.楚威王在位十一年去世,兒子熊槐繼位,即楚懷王。楚懷王元年,張儀做秦惠王的國相。四年,秦惠王開始稱王。六年,燕國、韓國國君開始稱王。十一年,蘇秦與山東六國約定共同合縱攻打秦國,楚懷王為合縱長。十六年,秦惠王說免張儀國相,張儀到楚國,許秦國原從楚國奪取的商於之地給楚懷王,楚懷王授張儀國相,張儀回秦國後不承認此事。十七年,秦楚丹陽之戰,楚軍大敗,被殺八萬人,秦奪楚之漢中。十八年,張儀到秦國,勾結楚懷王寵信的妃子鄭袖得到逃到魏國(屈原出使齊國回來後主張殺張儀)。這一年,秦惠王死。三十年,楚懷王在兒子子蘭的勸說到秦國鹹陽章臺,被秦昭王扣留。

19.楚懷王被扣留後,在齊國為人質的楚國太子橫回到楚國繼位,即楚頃襄王。楚頃襄王元年,秦在武關攻打楚軍,斬首五萬人。二年,楚懷王逃到趙國,趙國不敢接收,被秦國追回。三年,楚懷王死在秦國。十一年,齊王、秦王各自稱帝,一個多月後,各自取消帝號復稱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下郢都,燒毀楚先王的墳墓夷陵,楚頃襄王退到東北的陳城自保。二十二年,秦國攻佔楚國的巫郡、黔中郡。

20.楚頃襄王在位三十六年去世,兒子熊元繼位,即楚考烈王。考烈王用左徒黃歇作令尹,封在吳地,號為春申君。楚考烈王十二年,秦昭王去世。十六年,秦莊襄王去世,秦王趙政繼位。二十二年,楚往東遷都壽春,命名為郢都。

21.楚考烈王在位二十年去世,兒子悍繼位,即楚幽王。李園殺春申君。楚幽王三年,秦相呂不韋去世。九年,秦國滅亡韓國。

22.楚幽王在位十年去世,同母弟猶繼位,即楚哀王。楚哀王繼位兩個月,其庶兄負芻的黨徒襲殺哀王,擁立負芻為王。這一年,秦國俘虜趙王遷。負芻元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去刺殺秦王。三年,秦國滅亡魏國。四年,秦將王翦在蘄地大破楚軍,殺楚將項燕。五年,秦將王翦、蒙武攻破楚國,俘虜負芻,楚國滅亡,改稱為郡。

相關焦點

  •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三》
    戰國七雄指的是戰國時期的魏,趙,韓,秦,齊,楚,燕七國。秦在函谷關以西,其他六國都在函谷關以東,又稱為山東六國。魏文侯在位時任用西門豹,李悝,樂羊等人進行改革,整頓財政,發展生產,獎勵耕戰,使其成為了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 韓國主要在今天河南省的中部,南部和山西省東南部。韓昭侯在位時任用申不害為相,實施改革,加強君主的專制,使韓國國富民強。申不害死後,韓國遭受各國的侵略,韓國成為了當時七國中最弱小的一個國家。
  •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姬姓諸侯國又小又弱,外姓諸侯國普遍強大?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混亂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百家爭鳴的時代。在這個時期裡,大國吞小國,小國吞蝦米國已經成為了常態。比如戰國七雄之中,就只有燕國是西周之時的姬姓之國,其他都不是(韓國和魏國雖然也是姬姓,但他們並不是西周的分封國,只是春秋末期篡位得來的國家,所以不算)。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引用自《君臨戰國》簡介> 推薦一看5.重生之春秋戰國 作者:巨人肩膀上的木木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代,湧現如老子、孔子、晏子、孫子等聖賢的時代,為百家爭鳴奠定了基礎。但這個時代卻充滿不義,戰端不斷,短短數百年百餘諸侯國只餘數十。
  • 中國各朝代帝王——春秋戰國
    然而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國滅亡,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跑回晉國。秦穆公立即決定要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把逃到楚國的重耳接過來,還要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晉國君主,跟秦國不相往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當上了晉國的新國君,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後不久,藉機打敗已經成為中原的霸主的晉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 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春秋戰國時代歷時500年,造就了無數英雄人物,是一段頗有傳奇色彩的歷史。越王勾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越王勾踐可是當初春秋五霸之一,與齊桓公、秦穆公等齊名。越國地域遼闊,超過了當時燕國、韓國等戰國七雄之一。但是為何到了戰國時期,七雄之一卻沒有越國的一席之地?
  • 春秋與戰國的區別到底是啥?如果用一個字來總結那就是霸和暴
    所以你在春秋各種事件中,經常會發現諸如齊桓公因為楚國常年不向周王進貢,於是齊桓公率領聯合國軍伐楚,最後雖然完勝卻又絲毫不吞併任何楚國領土這類事。也就是說,春秋時期確實各國還存在道義的。與之不同的是,戰國時期的戰爭單純就是為了攻城略地,從他國手裡爭奪地盤,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像長平之戰之類的大小戰役,動不動就坑殺四五十萬人,完全視他國人民為草芥,直到把對方趕盡殺絕而後快。因此你只會聽說過「春秋大義」,你絕對沒聽說過「戰國大義」。
  • 究竟哪些理由,能引發春秋戰國之亂?任何小事都可能挑起戰爭
    我們且來看看,引發春秋戰國之亂的,究竟是哪些理由呢?首先,是由叛逃者引發的戰爭,在此,我們舉一個例子:因楚國大夫申公巫與楚將子反之間的個人恩怨,申公巫背叛楚國潛逃到晉國,又從晉國輾轉來到吳國。吳楚向來關係不和,所以,吳王收留了申公巫,並委以重任。
  • 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崩樂壞到了什麼程度?私生活也很混亂
    房間裡,國君和幾個臣子在討論一個女人和她的兒子。國君:「我看徵舒越來越壯實了,有點兒像你們兩位!」臣子:「徵舒雙目炯炯有神,有點兒像國君您啊!」國君:「不會,18年前我才多大,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兒子!」房間外,一個人正好聽到他們對話,咬牙切齒,怒氣衝衝,原來,國君和兩個臣子談論的正是他。他就是春秋時期陳國大夫夏御叔兒子夏徵舒(別稱夏徵舒),國君是陳國國君陳靈公,兩位大臣是陳國大夫孔寧、儀行父,討論的女人正是夏徵舒母親夏姬。
  • 頂級戰國古玉欣賞之戰國晚期楚國玉璜(玉珩)
    戰國時期,鐵質治玉工具的廣泛運用,與百家爭鳴的思想大解放一起,將治玉推上了一個巔峰。戰國上承春秋、下啟兩漢,是古文化史上一個重要的階段。戰國古玉的特點十分鮮明,一是玉質比較精,多為和田玉材質;二是氣場足,再小的一塊戰國古玉也能牢牢吸住人的視線;三是雕刻精,每一件玉器都精雕細琢。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戰國知識點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戰國知識點,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春秋源於孔子編訂的《春秋》。
  • 吳文化知識八十問之六十三《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東夷、淮夷小邦國?》
    被周王朝認為東夷之地的東部地區,也存在了許多東夷小國,雖多次被周王朝徵戰,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這些小國或被吳國滅亡,或被楚國滅亡。有些小國在歷史上沒有留下任何蹤跡,現已無法得知。但被歷史記載或通過考古發現的,還有不少小國名字被留存於世。現通過整理分析得出如下:六國:故地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一帶。
  • 楚國國君年代表
    楚國國君年代表楚國時間為公元前1036年-公元前223年,共814年。共42任國君,29世,31位子繼父,9位弟繼兄,2位叔篡侄。從第9任國君熊勇開始有準確的史料記載。次序  稱號  中文名  在位時間  年數  備註 楚熊蚤 熊蚤 楚酋長,不詳   原名鬻熊,始以熊為氏 楚熊麗 熊麗 楚酋長,不詳 楚熊狂 熊狂 楚酋長,不詳1 楚熊繹 熊繹 前1036年—前1006年 30 周成王時封子爵,楚國開國君主。
  • 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
    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戰國時代(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春秋時期舊有的秩序被拋棄,各國不再遵守王道,弱肉強食大行其道。秦國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五國,公元前221年秦滅齊國,統一六國,標誌著戰國時代的結束。
  • 春秋我為王、戰國之軍師崛起,好看的春秋戰國文不可多得!
    今天推薦春秋我為王、戰國之軍師崛起,好看的春秋戰國文不可多得!大家一起來看看吧。1.《春秋我為王》,作者:七月新番簡介:重生春秋,成為卿族庶子,被趕到馬廄與牛馬為伴,誰知霸業竟由此奠定,三家分晉算什麼?且看我趙氏代晉!
  • 戰國諸侯的玉佩之四:熊家冢出土楚國鏤空蟠虺紋玉璧欣賞
    一、熊家冢墓地出土楚國鏤空蟠虺紋玉璧賞析在熊家冢墓地殉葬墓、車馬坑出土的戰國早中期楚國玉佩中,有一件鏤空蟠虺紋玉璧令人過目難忘。熊家冢出土楚國鏤空蟠虺紋玉璧這件熊家冢出土楚國鏤空蟠虺紋玉璧直徑10.5釐米、孔徑2.4釐米、厚0.2-0.5釐米。玉質算不上特別好,為青白色地方玉。
  •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眾所周知,先秦時代有:夏商周,而周朝又分為東西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其實「春秋」和「戰國」並不是兩個朝代,而是同屬於「東周」的前後兩個階段。
  • 從「蠻夷」到霸主,一部紀錄片穿越楚國八百年
    經專家解讀,《楚居》中詳細記載了楚國起源、楚王世系及歷代楚王定都的地點。  關於鼎盛期的楚國,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曾作過如此描述:「楚,天下之強國也……西有黔中、巫郡(今重慶巫山縣),東有夏州、海陽(今山東半島南部),南有洞庭、蒼梧(今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北有汾陘之塞郇陽(今陝西旬陽),地方五千餘裡,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戰國策·楚》)
  • 春秋時的楚國號稱千乘之國,它的戰馬和挽馬從哪裡來的?
    商周之交的楚國在南方諸蠻中並不起眼,誰也沒想到它會發展成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南方的霸主,讓中原諸侯們忌憚不已。楚國的崛起是在西周中期,挫敗了周天子宣王的南徵大軍之後,楚國對周王室不再尊崇,在更早的時候楚人君主就以楚王自居,對天子賜予的子爵爵位嗤之以鼻。
  • 楚國晉國和秦國版圖相當,卻為何被秦所滅?
    據考古學家劉玉堂、王紅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陽」位於丹水和淅水交匯之處(今河南省丹江口水庫淹沒區),因處丹水之北,故稱為丹陽。熊繹以及其後代是江漢流域最早的開發者,他們的創業歷史是艱苦卓絕的。《左傳》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川I,以事天子。」荊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漢江兩岸。楚國,又稱作荊、荊楚,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
  • 春秋戰國時期的40個典故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02尊王攘夷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幹,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