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鄉》從望鄉想到中國婦女買賣和海外華裔娼妓的生存現狀
看完電影後,我在想,當年70年代這部電影在中國大陸上映的時候,大家有沒有被女性買賣的悲慘事時以及後來現代女性學者的勇敢與實踐所打動呢?最後的結尾讓我感動,那些"南洋女"們的墓碑背朝日本,祭拜她們的人面朝北方,兩行熱淚流了下來,祖國是否會忘記這些被迫留在他鄉的女性?相較而言,現在被賣到世界各地的中國婦女成為娼妓的數量同樣驚人!
-
橡樹 | 告別八十年代:《望鄉》,一段大國與小女子的往事
即便如此,兩度被閹割的《望鄉》依然是文化雙軌體制下的標本,依然非常徹底地與大眾無緣。除卻供文化名流、開明大佬們觀影之外,偶爾,《望鄉》作為會議電影、參考電影,也僅僅局限在極小的內部圈子放映。一票無求。《望鄉》取材於日本作家山崎朋子的紀實著述《山打根八號妓院·底層女性史序章》。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正是日本明治到大正期間,日本政府為積累資金髮展資本主義,策劃、動員民間,組織、販賣大批民間女子下南洋為娼妓,靠賣春為日本發展賺外匯的往事。日本九州島,便是當年向海外輸出民間女子最多的地方。
-
《望鄉》導演說
《望鄉》反映的時代是從1907年到1974年。影片通過三穀圭子(研究亞洲婦女史專家)對當年賣身海外南洋姐的苦難史的調查,表現了貧苦農民出身的阿崎婆悲慘的一生。日本從幕府末年(1897)開始,直到昭和初年(1920),為了積累資金髮展資本主義,曾把販賣娼妓到海外作為謀取外匯的手段。一些貧窮出身的幼女為了替家還債,她們被騙去了南洋。
-
為什麼說日本電影《望鄉》培養了中國觀眾聽電影的習慣?
,改編自日本紀實文學作家山崎朋子的報告文學《山打根八號娼館:底層女性史序章》及其續集《山打根之墓》,原著站在底層女性的立場上,記述了以阿崎為代表的日本海外妓女在東南亞一帶的賣春生涯,對於「南洋姐」這些日本軍國主義的犧牲品深懷同情。
-
譯製片:日本電影《望鄉(1974)》完整版
譯製片:日本電影《望鄉(1974)》完整版導演: 熊井啟編劇: 熊井啟 / 廣澤榮 / 山崎朋子主演: 慄原小卷 / 田中絹代 / 高橋洋子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 / 馬來語上映日期: 1974-11-02(日本)片長: 120分鐘又名: 山打根八號娼館 / Sandakan
-
你知道之前日本「娼妓」是有多麼悲慘嗎?
日本的廢娼運動是立足於保護女性人權和解放女性的立場上開展的一場廢除公娼制度的社會運動。1872 年,明治政府頒布了禁止人身買賣的《娼妓解放令》,但是由於對女性基本人權的認識不足,也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這項法令有名無實,娼妓沒有得到解放,公娼制度也並沒有廢除。
-
《望鄉》被拋棄的女人們
很久以前,上小學的時候,中央電視臺有一部節目介紹電影的,看到介紹望鄉,我一直記得慄原小卷的那個女記者角色,後來有了電腦和時間,看了這部電影。第一次看的時候只是當一個故事看的,除了覺得可憐什麼都沒想到,最後結尾的墳墓畫面綠瑩瑩很滲人。看到結尾處,她們的墓碑都是背向日本的,為什麼還要譯為望鄉?
-
《望鄉》遭遇唾棄的「南洋姐」
明治末年,日本很多窮苦的女孩被賣到南洋做娼妓,這是日本政府為了發展資本主義,而做的大量人口輸出賺取外匯的殘忍行為。這些女人後來被稱為「南洋姐」,日本政府的這一行為為這些「南洋姐」們帶來了一生精神的折磨。都說「時勢造英雄」,然而時勢也會給很多人們留下永遠磨滅不掉的痛苦。這種痛苦,源於親情的冷漠、愛情的無助甚至世人的嫌棄,直至最後她們只能孤苦無依的生活至死。
-
《望鄉》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
1978年10月,日本電影周在北京開幕,電影《望鄉》就是從這裡開始的。雖然以前也有朝鮮電影周、羅馬尼亞電影周、南斯拉夫電影周等,可這次的電影周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第一次來自西方陣型的電影,第一次來自日本,這個和中國有過特殊歷史國家的電影,更為不同的是其中有一部電影《望鄉》,講述的是一個日本妓女阿崎婆苦難的一生。
-
電影推薦(附資源) ▏《望鄉》:另類的日本海外殖民史 ,南洋姐的悲慘人生
前幾天看了一部電影悲傷到哭泣在這裡想把影片分享給大家優秀的作品值得再三欣賞影片的名字叫《望鄉》《望鄉》是由熊井啟執導,田中絹代、田中健、浜田光夫、岸輝子等主演的電影,於1974年11月2日在日本上映。 亞洲婦女史研究專家三穀圭子因為研究日本少女被賣到南洋當娼妓的辛酸史實來到天草一帶調查時碰到了阿崎婆。在與阿崎婆接觸過程中,阿崎婆逐漸敞開心扉,與她講述了自己曾經身為「南洋姐」的悽慘經歷。
-
《望鄉》
前幾天看巴金的《隨想錄》,裡面提到日本電影《望鄉》,他說電影拍的很好,講述貧窮女性的苦難,是值得看的。於是勾起了我的興趣,我找了好久才找到一個在線電影可以看。 是中文配音的,沒有原聲字幕版的,稍微適應了下。 影片講的是一個窮苦人家的小女孩,被騙賣到海外南洋(大概是東南亞地區)去做妓女賣淫的悲慘故事。
-
《望鄉》望鄉,是因為鄉已只可「望」。
阿菊媽長眠在山打根,她和他們只能在密林中望鄉。阿崎婆回到天草,卻也只能"望"鄉。 ——她的故鄉,再也回不去了。離鄉,是被時代裹挾。望鄉,是被時代拋棄。阿崎婆回來,才知道「名聲不好」,才知道她已經成了哥哥的負擔,才知道她已經和故鄉的生活格格不入。她被這片土地丟出,再也不被這片土地接納。她只能蝸居在村落一隅。故鄉不可及,只可望。
-
電影《望鄉》的國家理論
據電影界人士回憶,《望鄉》當年在中國引起的轟動效應,甚至超出在日本本土。原因是歷經「文革」十年,早已麻木了的炎黃子孫們,將《望鄉》視為一部「黃色」電影。許多人正是為了一睹影片中的「黃色」鏡頭,而踴躍購票「觀賞」。與此同時,「有關方面」又對電影譯製廠引進「黃色」電影,加以指責。此事距今將近40年,《望鄉》究竟是否值得重提?我曾連續數日猶豫不決。我重新審視自己下筆的原則。
-
望鄉 サンダカン八番娼館 (1974) Part 1賞析
望鄉 サンダカン八番娼館 (1974) Part 1分享譯製電影 女性史學家三穀圭子(慄原小卷 飾)為了調查和解開這段歷史,走訪了九州天草的崎津町 ,不過她的採訪並不順利,曾經歷那個年代的老人們對此皆閉口不談,諱莫如深。
-
《誠實國度的愛麗絲》:一首底層女性的悲歌
,展現了男權社會中底層女性的生存狀態及坎坷命運,並賦予其暴力行為以合理性與同情感。處於社會底層的女性承受著來自男權話語霸權、社會秩序與複雜人性的多重壓力,只能靠自救來保護自己並爭奪話語權。乍看之下,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女性因盲目追求愛情而導致自身悲劇的故事,愛麗絲的不幸在很大程度上似乎緣自於自己的選擇,但細細品來,愛麗絲的悲劇命運絕非偶然,推波助瀾者是男權社會的不公,是人性之中的醜惡。
-
《望鄉》她們背對故鄉,長眠地下
記得小時候在CCTV6看到過電影《望鄉》的預告片,當時只覺得應該是一部苦情的日本電影,僅此而已。長大後無意中再次看到了這部電影,於是忍不住打開這部電影。電影主要講述了日本明治時期,少女阿琦被騙往英屬殖民地北婆羅洲做風塵女以及此後的遭遇。後來對這類女性統稱為「南洋姐」。
-
《望鄉》背向祖國望鄉
看完影片,偶然間我知曉望鄉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的——也就是說,在七八十年前,有那麼一群女孩兒,被迫當南洋姐的她們被祖國和同胞歧視、拋棄,一生中所經歷的來自同胞的殘酷冷漠讓她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的祖國。她們曾經歷過同樣的苦難,甚至比電影還要苦難更多倍的人生。那是我不敢去想像去經歷的人生。熬不住的人終其一生也無法回到家鄉。只能客死異鄉,一生也沒有過片刻的幸福。
-
讀《金瓶梅》:什麼樣的經濟基礎是娼妓和幫閒產生的沃土?
娼妓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幾乎是一直存在的,只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曾經短暫地消失過一段時間,它就仿佛是一個惡臭的膿瘡在肌體上逐漸擴散腐爛。配圖源自網絡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娼妓一直存在,就必然有它存在的社會基礎。
-
蔡瀾談《望鄉》
原題為《望鄉》,選自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37594/ 《楢山節考》的確拍得不錯,也得了一個大獎。這部片子令我想起《望鄉》,它才是我真正喜歡的日本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