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 宅家就能辦公,宅家就能賺錢,這些以前看起來不太上道的事情,在疫情之下竟然成為了年輕人的剛需。尤其是在今年這個「最難畢業季」,支付寶「數字招聘辦事處」有超50萬商家發布了2000萬個兼職崗位數。僅上個月,青團社就發布了150多萬個崗位數,吸引了480萬人次的大學生投遞簡歷,其中能夠宅家賺錢、足不出戶的比例佔到一半。
時間空間自己做主
三位95後選擇宅家賺錢
「宅賺青年」已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
1997年出生的朱彬娜是今年應屆畢業大軍中的一員,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她的職業規劃。「簡歷都早早地準備好了,就等著一開學就去找實習工作。被『關』在家裡後,人也不能閒著。」喜歡分享生活的朱彬娜選擇了在B站上當聲音主播,和一家MCN機構籤了協議,每天晚上從7點開始,直播4個小時左右。「我是日語專業的,主要和粉絲聊一聊漫畫、教一些日語等。」一個月下來,朱彬娜通過公司給的底薪和B站的激勵計劃,掙了3000元,積累了500多個粉絲。「雖然不能財富自由,但至少實現了生活自由。」
1996年出生的鄭顏紫綺是一名在讀研究生,對影視感興趣的她,選擇為公眾號投稿。「寫一篇稿子大概需要兩個小時,時間比較自由。除了交稿的deadline,並沒有人規定你什麼時候上下班。」
小西(化名)則在家上網課的時候接了線上英語翻譯的工作,平均每個月能賺5000多元。「主要是一些商務單,把視頻、企劃書上的英文翻譯成中文,一單在幾十到幾千元不等,看內容的長短,平均每天都能接到一單。」小西也因此認識了一些外國朋友,為宅家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宅賺經濟崛起
95後成為主力軍
據悉,今年以來,像朱彬娜、鄭顏紫綺這樣通過支付寶選擇「宅賺」的求職者增長了近7倍,多達6300萬,其中95後成為了主力。宅家工作,成為了當代年輕人偏愛的工作方式。
以青年群體為主的「青團社」App,首頁就有一個「宅家賺」欄目,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工作內容都是和主播相關的。根據青團社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最受歡迎的正是主播類崗位,歷史投遞人數達到了63萬。其次是UI設計、文案編輯、美妝測評師這三類職位。「類似在家就可以做的崗位,在疫情期間獲得了同比35%的增長。」青團社相關負責人說。
實際上,「宅賺」的本質是線上兼職,可以兼職一份或多份。這個概念和近期大火的靈活用工比較相似,可以理解為,「宅賺」是線上類型的靈活用工。在人力資源公司肯耐珂薩高級副總裁譚翊看來,在這種用工模式裡,提供服務的人員角色發生了變化,他們不是勞動者,而是自由職業者,他們獲得的不是工資,而是生產經營所得。「線上靈活用工一定是人力資源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也是以後企業用工形式的規模化增量部分。」
可以預見的是,「宅賺」工作模式將越來越主流。近日,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公布文件明確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明確支持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螞蟻集團CEO胡曉明就對外表示,在數位化時代,一個人就是一家公司已經成為現實,越來越多的個性化創業創新將會出現。支付寶上「數字招聘辦」裡就已經湧現了網際網路營銷師、數位化培訓師、搞笑素材收集員等五大「新鮮」職業,為促進就業打開新思路,並給了年輕人更多的工作選擇。
競爭激烈
一個主播崗位三百多人爭
從目前的「宅賺」崗位來看,大部分集中於主播、代理、文案編輯之類,與線下的工作種類相比,實屬單調了些,且競爭壓力較大。一個月薪3000元的虎牙長期聲音主播崗位,有300多人在排隊報名。
某知名主播工會招聘負責人表示應聘者還在持續增加,工會也相應提高了招聘門檻。「主播之間的競爭激烈,有才藝和高顏值主播越來越多。素人主播以前每月可賺五六千,現在能賺到兩三千就不錯了。」
在競爭的焦慮之下,不少主播每個月都會花費一定費用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歌舞樂器培訓)、升級直播設備、形象提升等。數據顯示,每月用於自我提升的花費超過1000元的主播佔52.8%。
不少培訓機構也盯上了主播培訓這塊蛋糕,培訓費用根據課程的安排,從幾百元到數萬元不等。另外,類似於聲優培訓、歌唱培訓等廣告也頻頻出現在一些社交平臺上。業內人士提醒,在購買課程的時候要仔細辨別,針對自己的特點找到適合的培訓,不要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