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2日,一條震驚全球的消息傳遍整個網際網路:有"澳洲陽光"美譽的希斯·萊傑忽然離世,年僅28歲。
死因是:服用藥物過量。
今天,是希斯·萊傑逝世10周年的祭日。口袋君真的很思念他!
他的死令人想起了詹姆斯·迪恩。1955年,同樣處於演藝生涯巔峰的迪恩,遭遇車禍,英年早逝。
希斯·萊傑的去世,讓之後在2008年暑期檔上映的諾蘭作品《黑暗騎士》更增添了一份悲情傳奇的色彩。
他扮演的小丑(Joker)絕對是好萊塢史上最亙古絕倫的大反派。
次年,奧斯卡把最佳男配角的獎項頒給了他,全場起立,鼓掌了整整3分鐘。這是希斯生前最夢寐以求的一刻,他卻沒能親眼看到這無上的榮耀。
之所以那麼多人喜歡希斯·萊傑,口袋君覺得,這是因為:
他扮演的小丑向影迷展示了一種沒有邏輯的惡。
一般在商業片中,反派作惡總會有個動機。
比如《蜘蛛俠:英雄歸來》中的麥可·基頓飾演的禿鷲,是因為工作被搶,看到有來自外星的能量體,動了歪腦筋,為自己的家庭多掙點錢。
這樣的反派在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面前,完全是蒼白無力的過家家。
他扮演的小丑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成功演繹了一位沒有動機的反派。
沒有希斯·萊傑的超神演繹,諾蘭的封神之路不會像現在那麼順暢。
口袋君還記得,當年那句Why So Serious的經典臺詞,是很多影迷的口頭禪和電腦桌面
這句臺詞,有三層漸進的意思:
1.第一次出現這句臺詞時,小丑說起了自己悲慘的童年。
他說自己有一個酗酒家暴的父親,一次醉酒後亂刀捅死自己的母親。然後用刀劃傷自己的臉龐,一邊劃一邊說:Why So Serious。
但之後,在酒會上遇到一個正經老頭時,小丑說,那老頭又讓自己想起了自己的父親。
所以,觀眾就會發現家暴的父親和正經的老頭之間是自相矛盾的。
小丑之所以會編造這樣矛盾的話,是為了嚇唬自己的對手,讓別人覺得自己精神上很分裂很恐怖。
2.小丑誕生的職責是通過滑稽的表演,來取悅他人,讓大家放下內心的防線,不再嚴肅,露出輕鬆的笑容。
但這位小丑卻利用自己的詭計,讓搶劫團夥,互相殘殺到最後一人。他還扮演屍體,突襲黑幫老大,收編他的手下,用一截折斷的球棒,讓他們自相殘殺。
這句Why So Serious的臺詞再次出現,說明小丑表面上,取的是讓人愉悅的職業名稱,但實質上,幹的卻是血腥殘忍的勾當。
這種極端的反差,讓影迷覺得不寒而慄,越發覺得小丑的內心如同一團黑色的漩渦,實在太可怕。
3.Why So Serious代表的終極含義,也是小丑這個角色的終極魅力。
這句臺詞其實就是小丑的人生觀:
絕對的混亂、絕對的無序,還有就是,絕對的虛無。
根深蒂固地說,小丑就是一位典型的無政府主義者
麥可·凱恩扮演的管家,曾在TDK中,一針見血地點評小丑:
有些人既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權,他們行事沒有任何動機,就是喜歡人間變成地獄。
在歌譚市裡,所有的人行事都有動機。蝙蝠俠為了維護正義,其他犯罪分子為了金錢,市民只求自保。
只有希斯·萊傑沒有任何動機,純粹是為了犯罪而犯罪。
在他盜走那價值連城的珠寶後,小丑像丟玩具一樣,隨意扔給路邊小孩玩兒。說明他完全是在享受作惡的過程,而非犯罪後的結果。
他甚至狂笑著 嘲笑自己就是一條追著汽車跑的狗,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
在所有人都遵循著某種規則在生活的時候,只有小丑打破一切規則,不把一切當回事兒,視金錢為糞土,視生命如草芥。
當你現在再去看TDK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之前未曾注意到的恐怖細節:
希斯·萊傑詭異的聲線,和刻意拉長的語調;和黑幫對峙時,不自覺地翻白眼;蹦蹦跳跳地走向倒在地上的蝙蝠俠;
把醫院炸毀時,向鴨子一樣左右搖擺的賣萌。
以及那個經典的鏡頭:
從警察局逃出生天后,暢快地把頭伸出車窗外,任由自己的長髮在風中凌亂。
可以說,希斯·萊傑不是在演小丑,而是實實在在地把自己變成小丑。
所以,在他忽然離世後,有條很著名的陰謀論說:
希斯·萊傑入戲太深,拍完TDK後精神狀態很不好,選擇了自殺。
我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
如果一定要死,才能演出這樣一個亙古絕倫的大反派,情願換希斯·萊傑一條命。
希斯·萊傑,我恨你!你的小丑讓我共情到了真正的人性之惡!讓我對TDK上了癮!
你讓之後所有的漫威DC超級英雄作的大反派們,都顯得太過羸弱!
你28歲的生命實在太過短暫,你拍的電影,我看的實在不夠!
但心理學告訴我們:你有多恨一個人,就有多愛他!
希斯·萊傑,對不起,在你死後,我才愛上你!
今天,是你去世10年的祭日,我真的很思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