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坦克,這輛坦克曾是中國裝甲兵絕對主力,1992年才退休

2020-12-23 科羅廖夫

俄羅斯拍攝過一些優秀的戰爭片,例如《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前兩年還有一部《T-34坦克》的電影,裡面蘇軍的T-34與德國的黑豹坦克互轟,與虎式坦克互轟,非常激烈。厚裝甲、良好的機動性、火力強大、簡單易於生產,這恰好是80多年前20世紀最著名的蘇聯坦克T-34所具備的良好性能,它於1939年服役,當時它是世界公認的裝甲戰車標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好的坦克。也有人說T-34-85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坦克。

1937年10月,哈爾科夫設計局負責研製中型A-20輪式和履帶式坦克,配備45毫米火炮,同時也參與A-32履帶式坦克的設計。A-32和A-20坦克外形非常相似,但A-32坦克具備30毫米厚裝甲,實力更強,配備76毫米L-10加農炮的A-32履帶式坦克也優於A-20輪式坦克。此外,19噸重的A-32隻比A-20重1噸。經過行走和射擊測試,蘇聯選擇了履帶式裝甲,A-32坦克拔得頭籌。A-32的速度和機動性較差,但在增加質量和現代化方面很有潛力,使裝甲和武器更加強大。此外,它的越野能力很強。1939年12月底,蘇聯決定採用新型坦克,裝甲加強改進的A-32坦克擁有了一個更響亮的名字:T-34中型坦克。坦克裝甲增厚,可以承受37毫米的炮彈,質量增加到24噸。T-34坦克配備一門76毫米L-11主炮和一門7.62毫米機槍。

1940年冬T-34原型坦克組裝完成,1500公裡的行駛裡程顯示了T-34坦克的高性能,5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將坦克加速到每小時54公裡。1940年夏天T-34坦克開始量產,但年產量較低僅100多輛。1941年1月,改進型T-34M坦克面世,車體變得更窄、更長和更高,增加了一座指揮塔,備彈量增加到100發炮彈,配備1門76毫米F-34主炮,到1942年生產了超過12000輛T-34坦克,後來所有早期的T-34改裝型都被命名為T-34-76。

1944年,T-34-85型坦克服役,用以對抗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坦克,因為T-34-76坦克無法對抗德國重型坦克的厚裝甲。T-34-85坦克首先是加強裝甲,正面裝甲增加到90毫米,側面裝甲增加到75毫米。配備的85毫米主炮大大增強火力,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洞穿105毫米厚的裝甲。在戰爭後期,蘇軍的T-34-85成功地擊退了大批德國重型坦克,並憑藉其高速度、高機動性對敵人後方實施了閃電突襲。

T-34坦克非常成功,並衍生出包括OT-34坦克、SU-85和SU-100坦克殲擊車、SU-122自行火炮等等的戰車。T-34坦克在二戰後也沒有過時,該坦克在近40個國家服役,曾在、越南、阿以戰爭、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作戰。曾在韓國、越南、阿拉伯-以色列戰爭、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作戰。目前已生產8.4萬多T-34系列坦克,許多軍事專家都認為T-34是20世紀最好的坦克,戰鬥質量好、生產簡單和易於操作,是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亮麗的象徵!

很多人以為59式坦克是中國裝甲板的象徵,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裝甲兵的絕對主力是一種很古老的二戰時期的著名坦克——T-34-85中型坦克。1950年9月,中國從蘇聯購買10個步兵師屬坦克團的全部裝備,包括300輛T-34中型坦克,60輛IS-2重型坦克,40輛ISU-122自行火炮。1951年8月18日,裝甲兵提出組建60個步兵師的師屬坦克自行火炮團,中國決定再次從蘇聯購買坦克,從1951年9月至1954年1月,中國從蘇聯進口了57個坦克自行火炮團的裝備。包括T-34中型坦克1368輛,SU-76式自行火炮912輛,坦克牽引車112輛,各種工程車60輛。1958年,蘇聯宣布駐旅順大連的蘇軍提前撤軍,旅大地區蘇軍的重型武器裝備,都折價移交中國。我軍接收T-34中型坦克169輛,IS-2重型坦克22輛,SU-100自行火炮99輛,ISU-152自行火炮67輛,中型坦克牽引車7輛,重型坦克牽引車2輛。

至1963年,中國陸軍裝甲部隊共進口蘇制T-34中型坦克1837輛,IS-2重型坦克82輛。此外中國還從蘇聯接收了大量自行火炮,除了1951~1954年進口的912輛SU76自行火炮,還有SU-100自行火炮99輛,ISU-152自行火炮67輛,ISU-122自行火炮40輛。以上這些3037輛各種坦克和自行火炮,成為中國陸軍70至80年代的裝甲兵主力裝備。

這批老式坦克裝甲車輛,直到80年代也沒有退休。與如今充滿光學電子信息設備的新式坦克不同,過去的老坦克其實就是鐵疙瘩,沒有什麼新舊之分,大修以後就跟新的一樣,用一百年都沒問題。中國甚至還對T-34坦克進行了大量的改裝,例如更改雙指揮臺,配備雷射測距機,增加高性能穿甲彈和碎甲彈,安裝重型火焰噴射器,改裝成為雙37毫米自行高炮支援越南戰場等等。到1992年,瀋陽軍區的10個守備師撤銷,守備師坦克團的T-34-85坦克全部退役。到了90年代末,在中國的預備役部隊裡,仍能看到老而彌堅的T-34坦克!

相關焦點

  • 1943年德軍西塔代勒攻擊行動埃米爾中士使用T34坦克擊毀23輛坦克
    而庫爾克斯戰役前期,他的三號F型突擊炮,在一次執行日任務中被蘇軍T34坦克擊毀,這給埃米爾中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曾經說過但凡蘇軍有一定實戰經驗的蘇軍坦克乘員,在使用T34坦克進行作戰時,如果不能與他它拉開距離,蘇軍坦克駕駛員,就會通過T34坦克速度進行原地迂迴,而炮塔仍舊在時刻瞄準著,這對於突擊炮而言,無疑是噩夢,而且讓人備受煎熬,埃米爾中士曾經設想和實際進行過一次與蘇軍有經驗的坦克兵乘員交手
  • 三輛日本97式坦克怎樣才可以擊毀虎式坦克?
    而德國自然在陸軍裝甲部隊方面得道多年,德國的坦克裝甲車的研製方向和技術水準大幅度領先於日本。那麼,日本二戰期間3輛主力坦克車型97式對陣一輛德制虎式坦克結果到底如何呢?恕在下直言,日本的97式會輸得很慘。
  • 「傳奇五對輪」59D坦克,和臺灣地區最先進坦克M60A3相比如何?
    M60A3坦克作為我國臺灣地區裝備的最先進坦克,M60A3TTS是M1式主戰坦克入役前美國陸軍裝甲兵的主力,冷戰後美國逐步削減國防預算才將大量的M60主戰坦克拋入國際軍貿市場,其中就包括了性能最先進的M60A3TTS式主戰坦克,臺灣陸軍也正是利用這一時機才引進了460輛, 成為國民黨陸軍裝備的第一代主戰坦克
  • 二戰中的德國四號中型坦克,如何從支援坦克變成了德國主力坦克
    畢竟在正式組建裝甲部隊之前,他都是在用紙板、木頭和帆布做的"假坦克"在進行訓練,至多也就有個上了鐵皮的卡車給他的"裝甲部隊"用,其可憐程度在各國裝甲戰先驅裡,堪稱是最慘而沒有之一。所以古德裡安當時確定德國裝甲部隊的發展路線和所需坦克時,就只能是奉行一次拿來主義,直接照抄了隔壁英國和法國的裝甲部隊理論。
  • 4000輛坦克打700輛坦克,蘇軍覺得自己優勢很大,A了上去
    到了戰爭開始的時候,西南方面軍下屬8個機械化軍,有4525輛坦克,其中包括了493輛T-34坦克和262輛KV系列重坦,而他們的對手德國第一裝甲集群別說三號、四號,就是一號、二號一起加起來也才只有720輛。 4525輛坦克對戰720輛坦克。 這數量差距,已經飛龍騎臉穩贏了好吧!
  • 將在中國影院上映的坦克電影,道具超越了史實戰爭片?
    2019年元旦在俄羅斯首映的電影《T-34》將在中國電影院上映,改了個奇怪的名字叫《獵殺T-34》,中文海報和劇照已經陸續放出。這裡簡述一下劇情方便不知道的網友吧:蘇軍坦克指揮員尼古拉·伊武什金在1941年冬季使用1輛T-34/76配合步兵炮兵成功伏擊了克勞斯·耶格爾的一整支德軍三號坦克部隊,最後因為寡不敵眾被俘。他在戰俘營裡被關到二戰末期,被死裡逃生的耶格爾挑出來,駕駛1輛T-34/85與德軍黑豹坦克部隊的新手裝甲兵打對抗。
  • 隱姓埋名71年抗戰老兵因小物件曝光身份,部隊出動6輛坦克迎接
    ,我國的人民解放軍部隊為了實現他的心願立馬出動了6輛坦克迎接他的到來。之後錢建民加入到了中國遠徵軍,前往緬甸抗日,在一次戰爭中,這位老兵繳獲了當時日軍的關防大印。,都對自己的過去絲毫未提,一直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就連他最親近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戰場上的經歷。
  • 蘇德戰爭中的打虎英雄,為對付虎式坦克而生的SU85坦克殲擊車
    好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蘇軍急忙重新投產了SU-85坦克殲擊車,並在1943年9月的第聶伯河戰役中將其投入作戰。蘇軍裝甲兵很快就迷上了這款坦克殲擊車,因為其配備S-18型坦克炮威力相當於F-34型坦克炮的1.5倍,能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虎式重型坦克和和黑豹中型坦克。
  • 隻身摧毀21輛坦克!二戰德軍「兵王」到底多變態
    要知道,坦克被稱為是「陸戰之王」,也被稱為是會移動的「堡壘」,隆隆的鋼鐵洪流加上步兵的協同,戰場上幾乎無堅不摧尤其到了二戰後期,蘇軍的鋼鐵洪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數量上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而反觀戰爭工業被大規模摧毀的德軍已是捉襟見肘,別說坦克,連反坦克炮彈都開始供應不足,沒了裝甲兵和反坦克炮兵的掩護,德軍步兵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 擁有5000輛坦克,10年被毀3000輛,敘利亞裝甲部隊依然強大
    在坦克逐漸式微的現代戰爭,陸戰採取何種方式,似乎還沒有產生答案。以敘利亞戰場為例,就算在9年的時間裡,敘利亞的裝甲部隊被摧毀了3000輛坦克,但是陸戰的主力依然是坦克,暫時找不到可以替代的產品。敘利亞戰爭,仿佛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試驗場,而坦克就是這場試驗的「犧牲品」。在敘利亞戰爭爆發前,這個國家擁有中東規模數一數二的裝甲力量,高峰時坦克總數高達5000輛,雖然這些坦克大多數都是性能一般的冷戰坦克,如T-54和T-55的升級版,但規模優勢也是優勢。
  • 《T-34坦克》坦克戰爭大片
    故事分為兩個部分,前一段是在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時,蘇聯坦克兵少尉伊烏什金率一輛坦克殲滅了德軍一個坦克連。伊烏什金和他的乘員也受傷被俘,被關進了德國的戰俘營。這段故事其實是後面故事的鋪墊。看完這部影片後,大家甚至會有T-34坦克才是真正的主角的感覺。T-34坦克是蘇聯研製的中型坦克,1942年批量生產,是當時蘇聯的主戰坦克。該坦克戰鬥全重32噸,發動機功率500馬力,最大公路速度7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00千米,裝備一門76毫米坦克炮,是一型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都很突出的坦克。改進後的T-34/85發揮了它強大的威力。
  • 美國幫臺裝甲部隊M60坦克升級120毫米炮,和99坦克比還差N條街!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近日,臺防務網站報導:臺裝甲部隊當前主力美制M60A3主戰坦克已經是老得不能再老的坦克了,在新型坦克採購無門的情況下,只有進行性能升級,以期望再戰二十年。為此,不得不求助美國,美國雷神公司積極向其推銷,其中最關鍵的改進就是用M1A1的120毫米滑膛炮代替M60A3上的105毫米線膛炮。M60這個老身板扛得下120毫米大炮嗎?
  • 首任裝甲兵司令,為何要求降低大將軍銜和級別?他的貢獻不夠大嗎
    如:他有留蘇背景,在蘇聯學過汽車、坦克,在黃埔軍校學炮兵,促成了他任首任裝甲兵司令員;他是紅二方面軍的戰將;解放軍戰爭中成為一野的主力戰將,特別是在保衛黨中央機關的安全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有些經歷,蕭克、王震沒有。所以,黨中央、中央軍委授予他大將軍銜,還是很準確的。
  • 五對負重輪的···96式主戰坦克? - 超大防務|超級大本營軍事網站...
    五對負重輪的······96式主戰坦克?內容來源:中國軍網    文章作者:關越 李飛    發布時間:2016-12-12 17:19   據中國軍網報導,裝甲兵工程學院的張進秋教授通過對老舊的59式坦克進行大規模改裝工作,使之成為了與老96式主戰坦克高度相仿的專用駕駛教練車
  • 中國坦克兵為何打敗美軍?解放軍第一代重型坦克:打遍天下無敵手
    中國坦克兵為何打敗在朝鮮戰場上打敗美軍?除了我軍坦克兵的英勇無畏,我軍坦克兵的裝備也成為了我軍打敗美軍坦克兵的重要原因。說實在的,解放軍第一代重型坦克IS2可是打遍天下無敵手。這是為什麼呢?說完了IS2坦克在二戰中的貢獻,我們再來看看IS2坦克的中國之旅。IS2坦克於1950年抵達中國,交給了新組建的解放軍坦克兵。IS2坦克落戶解放軍坦克兵的意義在於:它讓解放軍坦克兵在走向正規化建設的開始就擁有了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型坦克,這對於提升我軍坦克兵的戰鬥力有著重要的意義。畢竟,起點高,發展的速度也就快。
  •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裝甲部隊輕敵慘敗,損失數十輛坦克!
    但是,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滋生輕敵情緒的以色列裝甲兵,中了埃軍誘敵深入之計,一個裝甲旅深入伏擊圈,損失慘重,連旅長也被俘虜。1973年10月8日,埃及軍隊經過精心準備,強渡蘇伊士運河,僅用了幾個小時就突破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
  • 1962年,蘇軍坦克與美軍坦克對峙於查理檢查站,全世界窒息了
    1961年10月25日,蘇軍10輛克與美軍10輛坦克對峙,大戰一觸即發。1961年10月22日,一位美國駐柏林的外交官,帶著他的妻子前往東柏林去看戲劇演出,但是卻在查理檢查站被東德邊境警察攔下了,要求他出示證件。不想這個再正常不過的身份檢查,卻被這位外交官拒絕了。於是,東德的警察以不配合身份驗證為由,拒絕了他前往東柏林。
  • 二戰性能最優秀的輕型坦克,攜帶75毫米坦克炮的M24輕型坦克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所生產的M3/M5輕型坦克成了搶手貨,成為了當時同盟國主要的坦克型號,廣泛配備與各盟國部隊之中,承擔了多項作戰任務。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M3/M5輕型坦克也暴露了不少的缺點,這迫使美國人必須考慮M3/M5輕型坦克的後繼型號,而二戰中最優秀的輕型坦克,M24輕型坦克也因此孕育而生。
  • 這輛坦克什麼來頭,當年我國用6架戰機換回,成為研製99式的基石
    在珍寶島的戰鬥中,蘇聯剛派出這輛坦克,就被地雷炸的動彈不得,最終雙方圍繞這輛坦克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蘇聯將這輛坦克炸到了冰面以下,就以為萬無一失了,隨後我們在第二年的春天才將其打撈了上來。    當時這輛T-62坦克的意義非常重要,因為它不僅是蘇聯侵略我們的罪證,還代表了當時做卓越的裝甲車輛技術。所以蘇聯才不惜一切代價想要奪回這輛坦克。而我們基於59式研製的69式坦克,很多技術都是參考這輛T-62的。
  • 孤身1人摧毀21輛坦克,二戰德軍單兵作戰能力有多強?
    要知道,坦克被稱為是陸戰之王,也被稱為是會移動的堡壘,隆隆的鋼鐵洪流加上步兵的協同,戰場上幾乎無堅不摧到了二戰後期,蘇軍的鋼鐵洪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數量上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而反觀戰爭工業被大規模摧毀的德軍已是捉襟見肘,別說坦克,連反坦克炮彈都開始供應不足,沒了裝甲兵和反坦克炮兵的掩護,德軍步兵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