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韓寒執導的電影《飛馳人生》正在影院熱映,作為職業賽車手的韓寒終於帶來了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賽車電影」,無論是這部電影還是韓寒導演本身,都使觀眾懷有不同程度的期待與激動,《飛馳人生》能否馳騁春節檔?2月6日,《今日影評》特邀導演韓寒、導演易小星帶領觀眾一同踏上飛馳之旅,解讀他與電影背後的故事。
易小星調侃《飛馳人生》
「不甘心」構成電影內核
作為己亥新春五福特別節目第二期,本期《今日影評》為觀眾拆出了「同心福」。導演韓寒也向《今日影評》與全國的觀眾朋友致以新春問候。
為了更好解讀韓寒的作品。《今日影評》欄目組特別邀請了「叫獸」易小星客座評論,他以調侃的方式為觀眾敘述了電影劇情,即「賣蛋炒飯的中年男子發現在自己炒飯時的手感與力度特別適合搓方向盤,又因為做生意而經常走街串巷,所以方向感與速度感極佳,於是成為了一代賽車大神」的故事。
在《今日影評》中,韓寒表示易小星是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他認為電影內核是三個字「不甘心」。其講述了沈騰所飾演的賽車手的「不甘心」,想再次奪回他失去的東西。韓寒作為一個職業車手,在比賽時也曾經歷過賽前的「拉贊助」,在飯局上贊助商往往都會答應的很好,感覺十拿九穩。但最後「砸鍋賣鐵」比賽兩年,唯一拉到的贊助是樓下小賣部的一箱礦泉水。這些經歷帶給了韓寒創作的靈感,也成為了電影的亮點之一。
欣賞文藝但並不文藝
「段子手」源於對電影節奏考量
在很多觀眾心中,韓寒自身攜帶了一些顯著的標籤,如「文藝青年」「段子手」「熱血青年」等。在《今日影評》中,易小星認為韓寒並非「文藝青年」,因為韓寒已經「人到中年」。但韓寒在挖掘演員內心文藝氣質的方面很有研究,且在現場調度演員時,雖然指示非常簡單,但演員會盡力表達更多情感內容。韓寒表示贊同易小星的觀點,他以作家出身從事導演行業,「文藝」是永遠無法擺脫的標籤,他也十分喜愛文藝片所營造的氛圍,但他的作品卻並不文藝。韓寒認為文藝片節奏較慢,他更喜歡快節奏的推進劇情。
《飛馳人生》很適合春節檔觀看,這與韓寒的第二個標籤「段子手」息息相關,因為韓寒的電影都很輕鬆、歡樂。但也有人認為韓寒的電影段子過多。易小星認為韓寒「段子手」的標籤也必須被「摧毀」,因為它完全不對。因為以導演的敘事手法而言,韓寒最擅長在大故事框架中串聯許多小故事情節,但不能因為小故事的精彩就認為這是「段子」。韓寒本人認為在創作初期「段子」問題確實存在。因為在敘事時,會有高潮、低潮和過場,為了保持劇情的連貫,低潮與過場必須存在。所以為了讓觀眾在低潮時仍能感到有趣,韓寒會在作品中添加一些段子,這都出自他的一片好意。
對電影工業化「深度熱血」
望廣大觀眾同心幸福
作為一名職業賽車手,韓寒所摘取的賽車類獎項比電影、文學類獎項都多,可能正因為此,韓寒執導的電影中充滿了「速度與激情」,非常熱血,所以韓寒也被貼上了「熱血青年」的標籤。在《今日影評》中,易小星笑稱韓寒應是「熱血中年」。韓寒本人與「熱血青年」的標籤十分相稱,因為青年與年齡無關,而與心態關係更加密切,韓寒永遠處於熱血的戰鬥狀態。
韓寒本人則認為「熱血」是車手與創作者需要長久保持的狀態,電影的工業化正是依靠著熱血的心態慢慢進步的。《紅海行動》為中國電影界留下了戰爭題材電影的成熟經驗,《流浪地球》留下了中國電影界科幻電影的探索經驗,而他認為《飛馳人生》能為中國電影留下更多關於競技、賽車的內容與經驗。作為情感的熱血許多中國導演都能嫻熟的表達,但對電影工業化的追求則是對電影行業更加深層的熱血與情結。
在《今日影評》中,韓寒為觀眾解讀了「同心福」的含義,韓寒認為「同心福」就像《飛馳人生》中所展現的那樣,團隊同心才能事業有成。韓寒也希望廣大《今日影評》的觀眾朋友們能與家人、愛人、朋友同心,度過一個平安幸福年。
據悉,電影文化評論類日播欄目《今日影評》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檔於CCTV6電影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