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聊聊:關於「紀錄片《我們的浪潮》」

2021-03-03 禿頂少年

提起紀錄片,我腦海裡第一個跳出來的不是《舌尖上的中國》就是《風味人間》,仔細想想的話,還有《河西走廊》或者《我在故宮修文物》,仿佛「紀錄片」這三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歷史文化沉澱的厚重感。

直到今天看完《我們的浪潮》前兩期,我才對紀錄片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原來紀錄片也可以這麼年輕潮流?

說實話,我在看之前一直以為這是個新綜藝,但是看的時候又發現這和其他綜藝的風格不太一樣,點出去看了一眼,才恍然

哦,原來是個紀錄片,怪不得呢。

它包括四大主題:《來自街頭》,《美妝美幻》,《從頭開始》,《愈夜愈潮》,從滑板、潮牌、美妝、造型、派對文化等年輕人非常熟悉的文化元素切入,去探索這背後創造力的來源。

一個字,

兩個字,年輕

三個字,有態度

這是我對這個紀錄片最深刻的感受,它屬於年輕人。

前兩期是同一個主題——《來自街頭》,分為上下兩期,每期半個多小時,合起來也就一個小時左右,是由馬伯騫做主持人去各個國家的街頭了解那些很酷的街頭文化,探索街頭文化的源頭。

街頭文化集中在歐美地區,包括四大元素:街舞,DJ,說唱,塗鴉。除了這些,還包括滑板,特技單車,輪滑,跑酷,籃球以及足球等非常多的內容,幾乎在街頭的任何藝術都可以稱為街頭文化。

《我們的浪潮》把視線聚焦在了滑板文化上。

我對滑板的了解僅限於《極限青春》這檔綜藝和熱愛玩滑板的我閨蜜,要不是他們,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知道什麼叫「ollie」(一個滑板的入門級專業動作),更不可能喪心病狂地下單一塊滑板。

追星使人盲目啊。

扯遠了,跟隨馬伯騫,我看到很多國外的滑手在街頭瀟灑的滑著滑板,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有時成功,有時摔得很慘,但是滑板就是這樣,摔跤是家常便飯,骨折也是常有的事兒。

所以在路人眼裡,滑板是一個非常危險也上不了臺面的東西,玩滑板的年輕人也被打上「無所事事」和「搞破壞」這樣負面的標籤,跟早前的嘻哈文化一樣,雖然很酷,只屬於地下,不被大眾認可。

但是今年滑板已經成為了正式的奧運比賽項目,真正地被認可為一項競技運動,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也在為自己所熱愛的文化近乎固執地堅守著,他們希望以後加入的年輕人對滑板的了解不僅僅來自奧運會的官方場合,更多的能夠願意去追溯滑板曾不被人認可時,那份來自街頭純粹的熱愛。

隨著很多現象級綜藝的爆火,這些文化從地下噴湧而出,如同火山爆發一般耀眼灼熱,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的目光和注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並加入,成為這些文化的一份子。

街頭上隨處可見的潮牌穿搭,oversise的衣服款式和上面各式各樣的塗鴉,不剪標籤的限量款鞋子,又酷又颯,貴且難買,成為了新的時尚潮流。

但是除去跟風趕潮流,真正願意了解這個文化的人,又有多少呢?

這個綜藝給出了答案。

一個歷史悠久的滑板店老闆說,真正熱愛滑板的人,他們的板背後一定是遍布劃痕,每一道劃痕都是他們努力過的證明,那些拿著滑板凹造型,板背後卻乾乾淨淨的人,都是poser。


真正熱愛街頭文化的人,不會把塗鴉牆當作凹造型的拍攝聖地,把滑板當作裝飾品,對他們而言,這些都是融入在生命中的東西,不需要刻意拿出來顯擺和炫耀,重要的是那個享受的過程。

滑板也是如此,技術不好就反覆地練習,死摳一個動作,直到成功做出來,一個高難度的技巧動作必然伴隨著無數次的失敗,但是也讓那為數不多的幾次成功顯得更激動人心,玩兒的就是那個成就感。

潮牌確實很酷,但是也要講搭配,一味的買最貴的限量款,除了成為一棵掛滿人民幣的聖誕樹,也沒有其他的觀賞價值。馬伯騫用自己這身巨貴的搭配告訴你,好看舒適才是王道,價格什麼的,沒那麼重要。

就我看完這期紀錄片,最大的感受就是,街頭文化的核心,是一種態度。

就比如玩兒滑板的,他們崇尚的就是那份堅持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氣和毅力,這才是讓他們為之驕傲和堅持的東西。

正如馬伯騫在節目中的這段話:

如果你是一個年輕人,你在代表著你的文化,你想一想你自己,你為了你這個青年文化,你做了什麼,有沒有做到極致,而不是說你在做的東西,已經讓你覺得與眾不同,是因為你的極致,你才與眾不同。

去成就文化,而不是讓文化成就你。

今天就到這裡啦,說愛我就不必了,請直接打錢或者點擊右下角在看。

下次見。

相關焦點

  • 深度洞察Z世代喜好,紀錄片《我們的浪潮》拓荒青年精神角落
    2020年1月16日,首部全球潮流文化體驗式紀錄片《我們的浪潮》以《愈夜愈潮》主題在騰訊視頻收官。過去2個月的播出期間,這部聚焦全球青年文化的紀錄片激起了滑板、異妝、派對等鮮少在社交媒體發聲的年輕觀眾的點讚:「用紀錄片手法呈現亞文化,效果意外的好」、「了解小眾文化之後你會發現它有多迷人」、「終於有代表年輕人的團隊來拍出屬於我們這一代人文化的視頻」「鵝廠太會了」……《我們的浪潮》飽受好評的背後,離不開出品方騰訊視頻對Z世代用戶喜好及習慣的深度洞察,與此同時,
  • 《我們的浪潮》定檔11月28日 體驗式紀錄片呈現全球Z世代潮流態度
    作為首部全球潮流文化體驗式紀錄片,《我們的浪潮》以「青年潮起,創造無界」為Slogan,寓意著潮流背後的年輕人們,都在尋求更具態度的自我表達,由此激發出猛烈的原創力與創造性。《我們的浪潮》先導預告片 體驗者馬伯騫與胡天佑在今日發布的《我們的浪潮》定檔海報中,波浪元素象徵著當代新青年文化浪潮的來臨,同時亦能捕捉到《我們的浪潮》所涉及到的潮流主題與地點——該系列紀錄片將去往日本、紐約、
  • 《我們的浪潮》這部紀錄片,談論的不單是潮流,更多的是青春和自我
    2019年底騰訊上線了首部全球潮流文化體驗式記錄片《我們的浪潮》,至於我為什麼到現在才分享,當然是因為在此前一刻我才剛剛全部看完。片名一共五個字,卻用四個字、兩個詞構築起了兩道牆,「浪潮」和「我們」,註定這不是一部追求點擊量的紀錄片,那麼,它在追求什麼呢?
  • B站COO李旎:紀錄片浪潮來臨,年輕受眾是主力軍
    日前,在網絡視聽大會上,嗶哩嗶哩(簡稱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對外披露,在B站活躍的紀錄片觀看用戶超過了2000萬人,這也許就是紀錄片發展浪潮來臨的一個絕佳印證。  根據B站的統計,今年5月,B站紀錄片的日均流量同比增長264%,日均覆蓋人數同比增長253%,過去一年B站活躍的紀錄片觀眾達到了2166萬人。  李旎還披露了爆款紀錄片《人生一串》的最新進展,目前《人生一串》第二季已經製作完畢,今年7月將正式回歸B站。作為去年夏季的口碑紀錄片,《人生一串》第一季在播出一年後,至今每月依然有100萬的新增觀眾。
  • 關於財佛龍婆銀,隨便聊聊
    在學習中, 我們常常把事實與真實混淆了.此文隨便探討,不與牌商做太多爭論。關於師傅的生平,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網絡。
  • 海派紀錄片第二次浪潮中的《派出所的故事2019》
    正是因為這個職能升級、範圍擴展,我們藉由紀錄片的視角看到了警務人員抓捕犯罪分子的一手實況,我們才能在這期以《千鈞一髮》之名的單期節目中,真正感受到何為千鈞一髮——我們看到,在連環盜竊案中,警務人員精準算出犯罪嫌疑人的行動路線圖,驅車400公裡、橫跨上海嘉定兩地,兵分兩路、伺機逮捕,最終在千鈞一髮之際捕獲犯罪嫌疑人;
  • carlylee:B站將在紀錄片發展浪潮中持續發力
    carlylee:B站將在紀錄片發展浪潮中持續發力 2020年06月28日 16:4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據悉,在成都第六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嗶哩嗶哩動畫(簡稱「B站」)副董事長兼COOcarlylee向與會人員表示:紀錄片行業正處於第三次浪潮的開端
  • 李旎:B站將在紀錄片發展浪潮中持續發力
    據悉,在成都第六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嗶哩嗶哩動畫(簡稱「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向與會人員表示:紀錄片行業正處於第三次浪潮的開端,與此同時,B站將會持續助力國內紀錄片發展的浪潮。網生新派紀錄片在保留紀錄片真實內核的基礎上,形態更為豐富多變,一些紀錄片創作者則在探索全新的表現形式。以B站自製的《歷史那些事》為例,該片採用「紀錄片+小劇場」的二重結構,小劇場風格輕鬆幽默,但內容均來自經嚴格考證的史實。內容生活化、表現手法「接地氣」、注重觀眾體驗和感受,這種「人本主義」傾向是網生新派紀錄片的另一大特點。
  • 紀錄片《正在連接》還原網際網路浪潮下小人物的悲歡沉浮
    紀錄片《正在連接》還原網際網路浪潮下小人物的悲歡沉浮        據悉,由杭州飯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廣播電視集團聯合出品,孫孟君導演執導的中國首部移動網際網路題材紀錄片《正在連接
  • 聊聊電影的幕後紀錄片
    雖然有關電影側拍的傳統由來已久,大多數電影也都會在公映前後放出相關的拍攝花絮或幕後紀錄片,以此來配合電影的宣傳,但是側拍紀錄片作為一部獨立作品的本身卻鮮有被討論的時刻。這次的《我們》也進一步將電影側拍這一行業,重新帶進了觀眾的視野中。 什麼是側拍?我們為什麼需要側拍?側拍紀錄片又是如何誕生的?側拍師在片場都要做些什麼?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關於電影側拍的那些事兒。
  • 最近紀錄片大火,我們選了《英雄之城》跟你聊聊
    接下來,澤傳媒將推出【冬又逢春】系列,關注紀錄片、網大等網絡影視的發展新生。今天為您深度解讀紀錄片《英雄之城》。3月26日,由新華社60多位記者在疫情風暴眼一線拍攝的首部武漢戰「疫」2個月全景紀錄片全網上線,引爆多播放平臺點擊率。捕捉了武漢防疫關鍵節點和眾多凡人英雄溫情大義的真實鏡頭,使得許多觀眾在屏幕前潸然淚下。
  • 中秋假期,讓我們聊聊關於月亮的電影
    我們中國人賞月、贊月是因為它美麗、神秘,寓意詳和、圓滿、幸福……而電影中的月亮並不時時都那麼美滿,那麼今天我們就借著雙節小長假大家集中刷劇刷電影的節奏聊聊幾部很經典的和月亮相關的片子。翻找一下感覺在科幻類型的影片中描寫月球的真是比描寫火星的少得多,或許是因為它很小,或許因為它並非人類最理想的移居目的地(沒有大氣層,可改造的餘地也小),亦或許因為人們不想破壞它在我們心中的美和神秘……但上線的關於月球的片子還真是篇篇都堪稱經典。小夥伴們,你們還有什麼關於月亮的好片推薦,歡迎在下面留言。
  • 驚悚無比的電影《浪潮》
    《浪潮》是由德國丹尼斯·甘塞爾執導,一部類似紀錄片的劇情片。1967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名叫羅恩·瓊斯的高中教師,校長給他甩了一個熱鍋,讓他帶領學生們了解"極權"。       瓊斯老師給學生們播放了關於第三帝國的影片:帝國黨代會、集體、紀律、服從,以及這個集體的所作所為:恐怖、暴力、毒氣室。最初的那個問題得到了回答。他說:「和德國人一樣,你們也很難承認,竟然做得如此過分,你們不會願意承認!學生們全愕然了,他們覺得自己被拋棄了...
  • 這部紀錄片刷新了我們關於福建海洋實力的認知
    「這部紀錄片看得我津津有味」 「展現的都是我所不知道的福建」 「人文氣息很足」 …… 在八集人文紀錄片《海上福建》的看片會上,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文藝處二級調研員魏紅,福建省廣播電視局宣傳管理處處長李彥,福建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顏純鈞,福建師範大學教授、國家一級作家林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總編室主任方軍從各方面表達了對《海上福建》的肯定。
  • 【雜文】2021年、隨便聊聊、綾小路義行
    一、想聊聊的動機放假剛回來,就特別想寫一寫,漫無邊際的聊聊心裡話,前不久我才知道,原來這種
  • 第16期:S君的高分電影《浪潮》
    今天S君給大家推薦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浪潮》。《浪潮》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也有同樣的一本小說,主題講述的是關於法西斯主義。然而這個真實的事件發生在美國而不是在德國,這個真就有點諷刺了。進入主題,S君就跟大家聊聊《浪潮》。【汁源】回復「高分電影」,你懂的!
  • 陳衝執導關於郎平的紀錄片將於Youtube線上電影節全球首映
    Youtube聯合全球20大電影節舉辦的「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al」活動近日發布首批片單,包括陳衝執導關於郎平的紀錄片《鐵榔頭》等100多部長片、短片、紀錄片、音樂表演、論壇等亮相,免費觀看而且無廣告。
  • 我是VICE中國製片人Billy Starman,關於中國的亞文化場景和紀錄片...
    我是VICE中國製片人Billy Starman,關於中國的亞文化場景和紀錄片創作
  • 隨便聊聊:關於「《女子高中生的虛度日常》」
    我們的女主角田中望,是個一言不合就激情澎湃的「笨蛋」,沒錯,就是普通意義上智商不太高的意思。而它的出處,還是來自於我們沙雕的女主。在她幻想的六個男友的劇情中,都以「有趣的女人」結尾,一開始以為是霸道總裁小說看多了,結果真相很扎心。
  • Pornhub首發的第一部「非常規」紀錄片,竟然是關於他
    一是,這部紀錄片,是真正意義上關於Margiela本人的紀錄片。 作為一個時代的開創者,設計師中的設計師,Martin Margiela是一個避世且神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