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志平
近日,各大媒體發布了幾個仙俠劇的片花,都是觀眾期待的大製作劇集。雖然只是幾個粗剪片花,但都不難看出其製作的用心,無論是特效還是服化道都比較精良。
尤其是《上古玦塵》中的特效,讓人直呼簡直夢回阿斯加德,可見其絢麗逼真的程度。
當然,片花發布當日除了劇集製作水平高低、劇情是否吸引人、男女主有沒有cp感這些點備受關注外,配音的好壞也格外使人注目。
《鬥羅大陸》和《有翡》都因為配音而上了熱搜,只不過前者偏向表揚肖戰的原聲臺詞,後者則多是因為配音不貼臉而感覺有些出戲的吐槽。
在國產劇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觀眾們看來看去,都是在看阿傑、邊江、喬詩語和季冠霖換著劇輪番「談戀愛」。
雖然這話有點誇張,但是確實這四位在國產劇中的配音佔比很高,而且普遍都是主角。再加上這幾位在業內都是有口皆碑的專業人士,所以比較熱門的影視劇都會優先找他們配音。
但就算是知名的專業配音演員,一個人變換的音色還是有限。所以老是反反覆覆聽差距不算大的聲音,觀眾們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而且容易串戲。
相信大家都會有這種感受,經常一部戲看著看著,就開始隱約覺得聲音有些熟悉,然後恍然大悟,這不是哪個劇中的某某某和某某嘛!
雖然大家普遍覺得聽配音聽得有點膩,但是國產劇還是以配音為主,少有劇集使用原音。而在國外的劇集中則是完全相反,演員們基本都是原音出演,甚至有些演員還因為聲音優秀,為各種動畫片配音。
所以,很多人認為,如果在國產劇中演員用了自己的原音出演一個劇集,是比配音出演更值得表揚和贊同的。
其實這口鍋不全是演員的。
很多網友認為,一個演員不用原音用配音就是臺詞不行、功底不夠和演技差,有配音的話好歹能拯救一下糟糕的演技,讓人看著不那麼尷尬。
誠然,演員的因素是絕對存在的,比如前些年金星老師在一檔節目中爆料過一個「數字小姐」,就是拍戲時不說臺詞,只說1234。
而且,有些演員確實也存在著吐字不清,情感不到位等各種各樣的臺詞問題。
還有些演員普通話並不標準,尤其是港臺那邊的明星,就連影帝張家輝來內地代言遊戲時,一口塑料普通話都被網友們無情調侃。
但這也只是一部分原因而已,並非全部。
比如當年孫儷在拍攝《甄嬛傳》時,有爭取過要原音出演,但鄭曉龍導演認為孫儷的本音氣勢沒有那麼足,所以換成了季冠霖配音。
但是,誰能說孫儷的演技不好呢?
演員可以通過精湛的演技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但是音色很難有所改變。
就像御姐音的人演萌妹,就算演技過關,可聲音一出口就顯得違和,還不如選一個合適的配音演員,才能使劇本的完成度更高,觀劇體驗更好。
而且,很多時候投資方和製作方考慮到成本問題,也會優先選擇配音。因為要想演員情緒和臺詞水平都在線的話,要求一定會高一些,拍攝時間會更長,時間長成本就高,顯然不划算。
另外,在拍攝時,現場收音是件技術活,不是哪個劇組都能夠做到的,尤其是在影視城拍攝的古裝劇。
演員能夠用原音出演劇集確實是值得表揚的事情,但是不用原音也並不用質疑演員的演技水平。
現在大家好像都陷入到一個誤區中,對用原音演出的演員格外包容,即使被質疑演技不太行,也會有人說,好歹用的是原音出演。而有些人演得再好,也會被議論為什麼不用原音。
其實,大可不用糾結演員到底是用配音還是用原聲,因為很多時候這真不是一個演員可以用演技來決定的。
當然了,臺詞功底作為演員的必修課之一當然不能放下,能夠原音出演固然更好,但是如果不能也不用強求,畢竟演得好才是硬道理。
不過現在也確實存在著一種現象,因為影視劇可以使用配音,而很多新人沒有上過系統的表演課,演技也比較拉垮,只能純靠配音拯救。有了優秀配音的加持,仿佛挺不錯,但實際上,還差得很遠。
演員的門檻雖然看著低,可想要做好一名演員不是件容易的事,努力和天賦缺一不可,不然戲路越來越窄,那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