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助理》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這是一部關於韋恩斯坦的電影。
於是我們跟隨著韋恩斯坦助手的視角,浸入了一個完全陌生而可怖的世界。「沉靜」這個詞語,貫穿了助理簡一日的每個角落,但是掩藏在這番靜水之下,卻是不得不保持沉默的苦痛,是慢慢麻木的內心,是無處尋覓幫助的茫然,於是所有的控訴,都化作無言的沉靜和默默的凝視。
電影講述了作為一位知名電影製片人助理簡的一日生活,天還未亮就來到公司,打掃老闆的辦公室,列印一日的辦公文件,準備好瓶裝水和藥,然後接聽電話,處理行程,接待並安置新人...
然而,當她把一日中發現的某些細節連綴起來,某種不協調的感受便悄然而生,她意識到某些事情正在發生,然而她的一點點反抗很快招致了反噬,於是簡明白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她必須要保持沉默。
一日結束,事情依舊在發生,她無力去阻止,也無法去抗爭。
這部電影據說是整合了多位韋恩斯坦助手的言辭,將所有的劇情整合在助理的一日工作之中,所以本片在某種程度上可信度還是很高的,但同樣因為這種事無巨細的工作的填塞,我們能切身感受到助理一日需要處理的事情之多,之繁瑣,而她所要面臨的種種挑戰也讓觀眾有一種「被壓迫」的感覺,這或許就是導演想要帶給我們的體驗。
舉一個例子,當製片人老總的老婆打來電話詢問為何她的銀行卡被凍結的時候,簡試圖給出最令人寬慰的回答(雖然並不被領情),繼而她立刻受到了老總的電話謾罵,作為回應,她馬上寫了一封郵件道歉。
片中有許多這樣的情節,工作的壓力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逼迫而來,但是在工作背後,更令人難以捉摸的便是那個從未露面的老闆。影片顯然是故意將老闆這個角色從鏡頭中抹去,但是卻用巨大的篇幅去描述和老闆相關的一切,於是他的用藥,他的辦公室中遺落的女性物品,他打來謾罵的電話,他和他老婆的關係,都隨著助理的視角而慢慢明晰,我們也愈發能感受到助理所受到的這種幾近「恐嚇」的工作壓力。
當然,本片既然以韋恩斯坦作為大的背景,自然無法避開他的性騷擾或是某些更為惡劣的情節,遺落在地上的女性頭繩,列印出來形形色色的女演員照片,老婆對於丈夫出軌的質疑...這些讓簡產生了某些懷疑,但是真正讓她動搖的,是新來的那個女助理。新來的女助理看上去毫無經驗,只是一幅漂亮臉蛋,在把她送到酒店之後,她發覺老闆可能也去了那家酒店,所以兩人的關係,利益的鏈條便逐漸顯現出來。
但是,簡又能做一些什麼呢?
影片的高潮,便是簡在HR面前對於老闆和新來助理的抱怨,簡講述了自己的猜測,但是HR說著漂亮的官話,卻顯然沒有站在她那裡,還隱隱威脅著簡。
於是這種「恐嚇」再次出現,觀眾發覺簡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因為在那樣一個大環境之下,僅僅憑藉她這樣的身份,是無法發出任何有意義的吶喊的。
與韋恩斯坦事件同時爆發的,便是MeToo運動,也就是針對男權社會的一場控訴。
在近期的網絡輿論中,因為某些田園女權的存在,「女權」這個詞語逐漸被賦予了不好的意義,以至於在我開始看本片的時候,我時常會覺得片中所表現出的對於男性的攻擊過於直白尖刻,比如裡面的韋恩斯坦明顯就是個非常臉譜化的惡人,而那個HR對於簡的態度也實在糟糕到刻意。
但是當簡什麼也沒有說,默默接受一切,然後父親打來電話,她說一切都很好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本片其實並沒有刻意去醜化或是貶低男性,它只是很精準地敘述了一個受到男權社會壓抑女性一天的日常,幾乎是帶著一點魔幻意味的,將一個有著良知的女孩在一個早晚的工作之中打磨成為了緘口不言的受害者。
是的,簡絕對是一個受害者。
不是僅僅出賣肉體或是被性騷擾才能被稱得上是受害者,在隱性的壓抑下沉默,便足夠可怕。因為那些無形的規矩與條條框框比實體的禁錮更為隱秘,就像是我們全片都沒有看到韋恩斯坦的正臉,然而他的觸手卻早已蔓延到了公司的每個角落一般。被社會封住了嘴的女性,其實和那些被性侵的女性一樣,都是赤裸且無助的。
於是本片其實很好地把握了這個「控訴」的力度,沒有像《新霹靂嬌娃》那般白痴地高喊女性萬歲,而是類似《從不,很少,有時,總是》那樣,緩緩道出一個故事,因為如此真實,如此有血有肉,於是便無法被忽略。
《助理》的預告,其實有些誤導別人了,從預告來看似乎是一個驚悚片,但是本片看下來,倒是頗有「去戲劇化」的特點,哪怕全片中最為激烈的衝突,也不過是簡和HR的一段對話而已,不過儘管劇情是如此平緩地流動,我們依舊能在一個個鏡頭的延伸之中和女主感同身受,並在那些重要的劇情節點上體味影片所蘊含的複雜情緒,可謂「於無聲處聽驚雷」。
我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的,它做得比我預期得要好,沒有如我所想那樣只成為一張控訴韋恩斯坦的大字報,電影展現了女性在職場中所受到的無形壓迫以及迫不得已的沉默。
所以,這樣的電影絕對有必要拍出來,更有必要被世人看到,很多人已經在平日的生活中習慣了緘口不言,習慣了沉默並接受那些正在發生的不公允,那麼如若連電影都不能為這些人發聲的話,她們內心的控訴又能向何處宣洩呢?